專利名稱:一種自動間隙補償的閥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自動間隙補償的閥套,尤其適用于海水、淡水等水壓介質的插裝閥中,也可用于以傳統液壓油為介質的插裝閥,達到減小閥芯(5)與閥套配合處泄漏的目的,屬于流體傳動與控制領域。
背景技術:
純水液壓技術是以天然淡水或海水代替傳統礦物油作為液壓系統工作介質的一門新技術。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安全衛生、節能環保和海洋開發的日益重視,純水液壓技術已成為國際液壓界的前沿研究方向。然而由于水的剛度大、粘度低使得水壓元件不可避免的極易出現泄漏。以傳統液壓油為介質的液壓系統也存在同樣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液壓插裝閥中的泄漏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自動間隙補償的閥套,實現了液壓尤其是水壓插裝閥閥芯(5)與閥套間的無圈密封,并且加工方面,實用性強,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自動間隙補償的閥套,以液壓插裝閥閥套為閥套基體(1),還設置了彈性套
(2)、環形槽(3)、和周向孔(4);所述的彈性套(2)為彈性元件,注塑在閥套基體(1)內使兩者形成組件;閥套基體(1)內表面開有環形槽(3 ),閥套基體(1)上沿周向均勻開有多個周向孔(4)與環形槽(3)相連,工作時流體介質通過周向孔(4)進入環形槽(3)。所述的彈性套(2)為工程塑料類彈性元件,其材質為PEEK。所述的周向孔(4)個數大于等于4。適用于液壓插裝閥,閥套基體(I)置于插裝閥的閥塊6內部,插裝閥的閥芯(5)插入彈性套(2)內,且與彈性套(2)間隙配合。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自動間隙補償的閥套,能根據進水口的壓力而自動調節閥芯(5)與閥套間的間隙大小,當壓力大時,彈性套的變形量稍大,間隙變小;當壓力小時,彈性套的變形量稍小,間隙變大,使得閥芯(5)在運動時不易出現卡死的情況,而且有效的減小了泄漏,實現了無圈密封,另外本發明還克服了閥芯(5)與閥套摩擦副不易加工的問題,加工簡單方便,實用性強易于實現批量生產。
圖1為本發明結構2為本發明裝配圖其中,1、閥套基體,2、彈性套,3、環形槽,4、周向孔,5、閥芯,6、閥塊,P、高壓進水Π ;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為本發明結構圖,本發明包括閥套基體(I)、彈性套(2)、環形槽(3)、和周向孔
(4);所述彈性套(2)為彈性元件,注塑在閥套基體(I)上使兩者形成組件,閥芯(5)插入彈性套內與其間隙配合;閥套基體(I)內表面開有環形槽(3),并且在閥套基體(I)上沿周向開有四個均布的周向孔(4)與環形槽(3)相連,隨著周向孔(4)個數的增加,彈性套(2)的受力將更均勻。所述的彈性套(2)為工程塑料類彈性元件,其材質為PEEK。工作時流體介質通過周向孔(4)進入環形槽(3),所述的周向孔和環形槽是實現本裝置功能的關鍵設計,周向孔與環形槽相通。彈性套加載時能產生一定變形,不加載時則迅速恢復原狀。閥在動作時,閥芯(5)在彈性套內做往復直線運動,高壓水從閥塊6的進水口 P 口經過閥套外面的周向孔(4)進入環形槽(3 )中,迫使彈性套(2 )在環形槽(3 )處沿徑向向內產生微弱變形,減小閥芯(5 )與閥套之間的配合間隙,從而達到零泄漏或微量泄漏,具有良好的密封功能,實現無圈密封。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間隙補償的閥套,以液壓插裝閥閥套為閥套基體(1),其特征在于:還設置了彈性套(2)、環形槽(3)、和周向孔(4);所述的彈性套(2)為彈性元件,注塑在閥套基體(I)內使兩者形成組件;閥套基體(I)內表面開有環形槽(3 ),閥套基體(I)上沿周向均勻開有多個周向孔(4)與環形槽(3)相連,工作時流體介質通過周向孔(4)進入環形槽(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描述的一種自動間隙補償的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套(2)為工程塑料類彈性元件,其材質為PEEK。
3.根據權利要求1所描述的一種自動間隙補償的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向孔(4)個數大于等于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描述的一種自動間隙補償的閥套,其特征在于:適用于液壓插裝閥,閥套基體(I)置于插裝閥的閥塊6內部,插裝閥的閥芯(5)插入彈性套(2)內,且與彈性套(2)間隙配合。 ·
全文摘要
一種可自動間隙補償的閥套,尤其適用于海水、淡水等水壓介質的插裝閥中,也可用于以傳統液壓油為介質的插裝閥,它解決了傳統液壓插裝閥閥芯與閥套間的密封問題。其包括閥套基體、彈性套、環形槽和周向孔。彈性套為彈性元件,加工時注塑在基體上使兩者成為組件。裝配時小間隙配合將閥芯裝入其中,在閥套基體內表面開設環形溝槽,并在閥套上周向開設四個均布小孔實現軸向孔——環形槽聯通。本發明在插裝閥的工作過程中起到密封作用,減少了插裝閥閥芯與閥套配合處的泄漏量,實現了無圈密封,而且易于加工實用性強。
文檔編號F16K1/32GK103216630SQ201310003680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5日
發明者聶松林, 陳明輝, 劉向陽, 潘娜, 張小軍, 張振華 申請人: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