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有單向軸承的輪軸與軸為拐軸的輪軸組合的省力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屬杠桿類型的輪軸省力機械,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有單向軸承的輪軸與
軸為拐軸的輪軸組合的省力機。可以廣泛地應用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上,在農業上制造出 小巧玲瓏的農具機械,省力效果高,并可級聯使用。
背景技術:
現有古老的轆轤,亦稱手搖絞車。它是把輪或是手搖把和軸緊固一體的屬杠桿類 型的輪軸省力機械。它的阻力臂的長度是軸的半徑。動力臂的長度是輪的半徑,或者是手 搖把的動力點到軸中心直線的垂直距離。作用在動力臂動力點上的力的方向,與軸的直線 方向異面時,軸能隨著動力臂同轉速的雙向轉動。當動力臂與輪軸轉動的反向轉動時,動力 臂與軸還是緊固一體,而不是活動連接,不能不是輪軸的動力臂,不能使輪軸原位不動,一 句話,不能使輪軸單向轉動;如果要使輪軸達到幾百倍以上的省力效果,必須要有很長的動 力臂。這樣,輪軸就要占有很大的空間,人就無法操作,更不適合安裝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 上達到理想的省力效果。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不需要很長的動力臂、可使輪軸單向連續轉 動的省力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種有單向軸承的輪軸與軸為拐軸的輪軸組合的省 力機,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省力效果高,并可級聯使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包括單向輪軸和拐軸輪軸,其結構為 單向輪軸中的動力臂包括長桿、第三軸承、橫頭,長桿一端通過第三軸承與橫頭連 接,另一端通過單向軸承與第一軸連接,第一軸穿過主動齒輪中心并緊固;拐軸輪軸包括第 一拐軸、第二拐軸、第一拐軸齒輪、第二拐軸齒輪、第一動力齒輪、第二動力齒輪和第二軸, 第一拐軸齒輪與第一動力齒輪嚙合,第二拐軸齒輪與第二動力齒輪嚙合,第一拐軸由第一 拐主軸和第一拐柄組成,第二拐軸由第二拐主軸和第二拐柄組成,橫頭兩端的末段分別與 第一拐柄、第二拐柄接觸,第一軸與第一拐主軸、第二拐主軸的垂直距離小于長桿的長度, 使得橫頭在第一拐柄和第二拐柄的旋轉范圍內。 第一拐柄的末段垂直緊固連接推臂圓柱,提臂板條通過第一連接條和第二連接條
固定連接于長桿靠近橫頭的一端,提臂板條與橫頭之間留有足以使推臂圓柱通過、即大于
推臂圓柱直徑的空隙,在第二拐柄與長桿之間也可做上述同樣結構的裝置。 本省力機使用時可根據需要固定在支架上,因此在各個軸上設置了用于固定的軸
承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分別固定在第一軸兩端,第四軸承和第七軸承分別固定在第一拐
主軸和第二拐主軸的外端,第五軸承固定在第一拐主軸上,第六軸承固定在第一拐主軸上,
第八軸承和第九軸承分別固定在第二軸的兩端;第一軸承、第二軸承、第四軸承、第五軸承、
第六軸承、第七軸承、第八軸承、第九軸承均與固定支架緊固連接,以上軸承的設置用于固
3定整個省力機。 采用同樣結構的省力機可級聯,第一軸上可安裝動力齒輪,與同樣結構的第二級 省力機的拐軸齒輪嚙合,形成級聯;同樣第二級省力機也可以同樣方式與同結構的省力機 級聯,形成多級級聯。 或者采用第一軸上的主動齒輪與同樣結構的第二級省力機的動力齒輪嚙合,形成 多級級聯。 此機械是根據主動齒輪直徑的大小、兩拐軸齒輪直徑的大小、單向輪軸動力臂的 長度、AABC中< A的大小、兩拐軸齒輪受力的大小來綜合考慮。依據輪軸的力矩原理設計 制成機體大小不同、省力程度和速度不同的一系列省力機。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 現有的轆轤要達到幾百倍的以上的省力效果,必須要用很長的動力臂,使它連續 作很大的圓周轉動。這樣要占很大的空間,很不適合安裝在機車上用動力使它轉動。而本 發明的輪軸組合省力機,是由很短的拐軸動力臂作較小的圓周轉動,帶動可長可短的單向 輪軸動力臂繞著單向軸承的中心點作很小圓弧的往返轉動,而不是作連續的圓周轉動。所 以它轉動時,占有的空間小,能適合安裝在許許多多的機車上。而且又經過兩道或兩道以上 的省力,可達到幾百倍以上的省力效果。此系列機械可以應用在農業上制造出小巧玲瓏的 農具機械,用人力操作,特別能解決丘陵山區的耕作之便;應用到手推肩拉腳蹬的人力交通 運輸車上,大大減輕人的體力;減輕或替代內燃機的負荷,減輕電機的負荷。總之,它可以廣 泛的應用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上,省大力,節能源。
圖1為單向輪軸結構示意圖。
圖2為拐軸輪軸結構示意圖。 圖3為單向輪軸與拐軸輪軸組合的兩道省力機和推臂裝置連接的示意圖。 圖4為單向輪軸與拐軸輪軸組合的兩道省力機定位連接及C點轉動軌跡的側視示意圖。 圖5為單向輪軸與拐軸輪軸組合的三道省力機的定位連接及F點在三道省力轉動 軌跡的側視示意圖 圖6為輪軸組合的三道省力機與推臂裝置連接示意圖 圖7為輪軸組合的三道省力機與推臂裝置推動動力臂回到受力起始位置的示意 圖。 其中lA-第一軸承,lB-第二軸承,2-主動齒輪,3-第一軸,4-單向軸承,5長桿, 6-橫頭,7-第三軸承,7A-第一拐軸,7B-第二拐軸,8A-第一拐柄,8B-第二拐柄,9A-第一拐 主軸,gB-第二拐主軸,10A-第一拐軸齒輪,10B-第三拐軸齒輪,11A-第四軸承,11B-第五 軸承,11C-第六軸承,11D第七軸承,12-第二軸,13A-第一動力齒輪,13B-第二動力齒輪, 14A-第八軸承,14B-第九軸承,15-推臂圓柱,16-提臂板條,17-第一連接條,18-第二連接 條。
具體實施例方式
—種有單向軸承的輪軸與軸為拐軸的輪軸組合的系列省力機,結合附圖按如下步 驟進一步描述它機件的連接關系。 —、如圖1所示把一根稱為第一軸(3)垂直穿過一個單向軸承(4)和一個稱為主 動齒輪(2)的中心且緊固。以第一軸(3)和緊固在第一軸(3)的主動齒輪(2)以及單向軸 承(4)的一套機件為標準,這一套機件的每一個機件對于下述的其他機件的相對位置都令 為是左邊。第一軸(3)的兩端分別緊固兩第一軸承(1A)、第二軸承(1B)的內圈,第一軸承 (1A)、第二軸承(1B)的外圈都固定在支架上。主動齒輪(2)的半徑定為這有單向軸承(4) 的輪軸阻力臂的長度,其輪齒的嚙合點是阻力點。把長度大于上述阻力臂長度的長桿(5) 放在單向軸承(4)的右邊,單向軸承(4)的外圈只能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單向軸承(4)的 外圈與長桿(5)左端垂直緊固連接。長桿(5)的右端緊固第三軸承(7)的外圈,第三軸承 (7)的內圈垂直平分緊固一根較短的橫頭(6),形成"T"字形動力臂。經過單向軸承(4)的 中心點(A點)的直線與橫頭(6)的中心線段垂直相交于E點,連接線段AE的延長線與橫 頭(6)的圓柱橫截圓相交于D,線段AD的長度稱為單向輪軸動力臂的自身長度。使動力臂 的橫頭(6)平行于第一軸(3),橫頭(6)內端的一段和外端的另一段各有一條動力線段。當 這兩條動力線段都在與有單向軸承(4)的第一軸(3)異面垂直的力的作用下,以順時針方 向轉動,這力的方向與單向軸承(4)外圈能轉動的方向相反。這樣,作用力迫使動力臂、主 動齒輪(2)、第一軸(3)和第一軸承(1A)、第二軸承(1B)內圈緊緊地鎖成一整體負載轉動。 這里的阻力臂比動力臂小,根據輪軸的力矩原理知道動力比阻力小,即可省力。這樣制造 出的輪軸稱為單向輪軸。 二、如圖2所示,把兩根分別彎成一個直角的同樣的軸稱為第一拐軸(7A)和第二 拐軸(7B),第一拐軸(7A)和第二拐軸(7B)分別各有互相垂直的兩部分稱為第一拐柄(8A) 和第二拐柄(8B)以及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 (8B)分別繞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轉動。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 做成底面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兩個四棱柱。兩個四棱柱的末端都做成兩個相同的弧形拱頭, 每個拱頭的兩弧的端點在左右兩邊。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分別垂直穿過 第一拐軸齒輪(10A)和第二拐軸齒輪(10B)的中心且緊固。第一拐軸齒輪(10A)和第二 拐軸齒輪(10B)的半徑分別都要大于或等于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的長度。第一 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兩頭都分別穿過第四軸承(11A)、第五軸承(11B)、第六軸 承(11C)、第七軸承(11D)的內圈且緊固。同時要求a、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在 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之間,并且能讓長桿(5)在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 (8B)之間上下活動;b、這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在同一條直線上,第一拐軸 (7A)和第二拐軸(7B)在這一條直線所在的同一平面上對稱。 再用一根稱為第二軸(12)垂直穿過第一動力齒輪(13A)和第二動力齒輪(13B) 的中心且緊固,使第二軸(12)與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平行。第一動力齒輪 (13A)和第二動力齒輪(13B)與第一拐軸齒輪(10A)和第二拐軸齒輪(10B)分別嚙合。再 把第二軸(12)的兩頭緊固在第八軸承(14A)和第九軸承(14B)的內圈。這樣制造出的輪 軸稱為拐軸輪軸。 三、如圖3所示,把圖1單向輪軸中的動力臂的橫頭(6)放在右上方,把圖2拐軸輪軸中的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的末端向上。再把單向輪軸動力臂中的長桿(5) 放在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之間的空當。動力臂的橫頭(6)的外端的一段,與第 一拐柄(8A)的右面上方的一邊以內交叉緊挨接觸;橫頭(6)的內端的另一段與第二拐柄 (8B)的右面上方的一邊以內交叉緊挨接觸。這兩個交叉緊挨接觸的兩條線段所連接成的 長線段的中點稱為C點,經C點的垂線要與單向輪軸動力臂的自身長度線段(AD)能相交于 一點。這個C點在右上方。經過左邊單向軸承(4)的中心點(A點)的一條直線,這一條直 線與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所在的同一條中心直線垂直相交,這一條直線同 時又與經過C點的直線相交。這兩個相交的點都是同一點,稱為B點,B點在右下方。AC的 長度稱為單向輪軸動力臂的有用長度。如圖4所示,把這A、B、C三點連成AABC,使〈ABC 等于或略大于90度。AABC的所在平面分別與第一軸(3)和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 軸(9B)所在的同一中心直線垂直。依然按照圖1單向輪軸和圖2拐軸輪軸那樣連接其中 的所有機件。這時單向輪軸動力臂是在受力起始位置,圖4中的C3表示其受力終止位置。 圖3中的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上的第四軸承(11A)、第五軸承(11B)、第六 軸承(11C)、第七軸承(11D)和第二軸(12)上的第八軸承(14A)、第九軸承(14B)的外圈, 都固定在固定第一軸(3)上的第一軸承(1A)和第二軸承(1B)的同一支架上。第一軸(3) 和同一直線上的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以及第二軸(12)都在同一平面上平 行。這樣連接制造的第一拐軸齒輪(10A)和第二拐軸齒輪(10B)只能以順時針方向負載轉 動的省力機,稱為輪軸組合的兩道省力機(圖3)。圖3包括圖1和圖2的全部機件外,另有 推臂圓柱(15)、提臂板條(16)和第一連接條(17)和第二連接條(18)下面再說明。
四、為了加大省力倍數,把圖3中的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上的第四 軸承(11A)、第五軸承(11B)、第六軸承(11C)、第七軸承(11D)和第二軸(12)上的第八軸承 (14A)和第九軸承(14B)的外圈從支架上松開。把圖5所示圖3中的在同一直線上的第一 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從B點沿著AABC中AB邊的延長線向右平動到0點,使 線段BO的長度等于單向輪軸動力臂的自身長度線段(AD)與線段AB長度之差的一半或一 半左右。這O點可視為杠桿的支點。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與動力臂的橫頭(6) 接觸的一面,都做成弧形拱面。這樣可以縮短拐軸輪軸即時阻力臂的長度,實現第三道省 力。圖5所示圖3中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的末端指向右偏上方。按圖3 —樣, 長桿(5)放在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之間的空當。動力臂的橫頭(6)在第一拐柄 (8A)和第二拐柄(8B)的下方。橫頭(6)兩端的末段,分別與外內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 柄(8B)的下面緊挨接觸。這緊挨接觸的兩條線段所連成長線段的中點稱為F點。F點在 0點的右邊,0點和F點都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依然按照圖1單向輪軸和圖2拐軸輪軸 那樣連接其中的機件。這時單向輪軸動力臂的所在位置是受力起始位置。圖5中的F2點 表示圖6中的單向輪軸動力臂在受力終止位置。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上的 第四軸承(11A)、第五軸承(11B)、第六軸承(11C)、第七軸承(11D)和第二軸(12)上的第 八軸承(14A)、第九軸承(14B)的外圈,都固定在固定第一軸(3)上的第一軸承(1A)和第 二軸承(1B)的外圈的同一支架上。使第一軸(3)、同一直線上的第一拐主軸(9A)、第二拐 主軸(9B))和第二軸(12)都在同一平面上平行。這樣連接制造的第一拐軸齒輪(10A)、第 二拐軸齒輪(10B)只能以順時針方向負載轉動的省力機,稱為輪軸組合的三道省力機(圖 7)。圖7包括圖l和圖2的全部機件外,另有推臂圓柱(15)、提臂板條(16)和第一連接條(17)、第二連接條(18)在下面再作說明。 圖4和圖5中的單向輪軸動力臂的自身長度(AD)是一定的。而單向輪軸動力臂 的有用長度(AC)是個即時變數,但它始終小于單向輪軸動力臂的自身長度(AD)。單向輪軸 動力臂的橫頭(6)以順時針方向負載轉動時,橫頭(6)兩端的末段分別在第一拐柄(8A)和 第二拐柄(8B)的各一面滾滑相切接觸。凡是在滾滑過程中相切接觸的所有線段,都是圖4 和圖5中分別所示的C點和F點轉動軌跡。當C點和F點分別滾滑轉動到圖4中的C3和 圖5中的F2的位置時,表示單向輪軸動力臂的橫頭(6)與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 已開始脫接分離,這時單向輪軸動力臂到了受力終止位置而停止不動。
1、圖3中兩道省力的拐軸輪軸和圖7中的三道省力的拐軸輪軸的動力臂長度是第 一拐軸齒輪(10A)、第二拐軸齒輪(10B)半徑的長度。 2、圖3中兩道省力的拐軸輪軸和圖7中的三道省力的拐軸輪軸的動力方向都是第 一拐軸齒輪(10A)、第二拐軸齒輪(10B)圓周的切線方向。 3、圖3中和圖7中動力臂的動力點,也是圖3中和圖7中拐軸輪軸的即時阻力點。
4、圖3和圖7中的拐軸輪軸動力點都是第一拐軸齒輪(10A)、第二拐軸齒輪(10B) 的輪齒分別與第一動力齒輪(13A)、第二動力齒輪(13B)輪齒的嚙合點。
5、圖3中兩道省力的拐軸輪軸和圖7中三道省力的拐軸輪軸的阻力方向和阻力臂 長度圖4和圖5分別所示,C點和F點繞A點轉動的軌跡中,凡是分別經過C點和F點的 軌跡上的任何一點,并且還與AABC中AB邊的所在直線垂直的所有直線,所有這樣的直線 向上的方向,分別為圖3中兩道省力的拐軸輪軸和圖7中的三道省力的拐軸輪軸的阻力方 向;所有這樣經過C點軌跡的直線到B點的垂直距離,為圖3中兩道省力的拐軸輪軸的即時 阻力臂的長度;所有經過F點軌跡這樣的直線到0點的垂直距離,為圖7中三道省力的拐軸 輪軸的即時阻力臂的長度。 五、如圖3和圖7所示,單向輪軸動力臂從受力終止位置分別回到它倆各自受力起 始位置的過程中,這時單向輪軸動力臂的轉動方向和它左端緊固單向軸承(4)外圈能轉動 的方向相同,單向輪軸動力臂與單向軸承(4)是活動連接,起不到動力臂的作用,所以是不 載負荷的空轉,主動齒輪(2)是不能轉動的。這時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在它轉 動軌跡圓的左邊,動力臂的橫頭(6)與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不再緊挨接觸,已脫 接分離。單向輪軸動力臂就在受力終止位置停止不動。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是如圖6所示, 在第一拐柄(8A)單向輪軸動力臂長桿(5)的那一面的末段垂直緊固一個圓柱體,這個圓柱 體的底面圓心在弧形拱頭內。這個圓柱體以下稱推臂圓柱(15)。圖3用一塊長度大于、圖 6用一塊長度小于第一拐柄(8A)長度的長方形板條,以下稱這板條為提臂板條(16)。提臂 板條(16)的右邊放在推臂圓柱(15)的上面緊挨接觸,其右端與第一拐柄(8A)右棱相齊, 其左端指向單向輪軸。當動力臂的橫頭(6)轉到與第一拐柄(8A)弧形拱頭開始脫接分離 的位置時,這時所有的機件都不允許動,把第一連接條(17)、第二連接條(18)兩端分別緊 固連接提臂板條(16)和動力臂成一整體。第二拐柄(8B)與動力臂之間也可以安上上述推 動單向輪軸動力臂長桿(5)的裝置。 六、圖3和圖6中的第一拐柄(8A)都以順時針方向轉動的軌跡圓中,第一拐柄 (8A)轉到垂直向上的位置時都令為在軌跡圓心角的0度上。圖4中的C3是表示圖3中的 單向輪軸動力臂的橫頭(6)與第一拐柄(8A)末端的脫接分離點。這時圖3中的第一拐柄
7(8A)上的推臂圓柱(15)開始與提臂板條(16)的下面接觸,在左邊滾滑地推動提臂板條 (16),也就是推動單向輪軸動力臂從受力終止位置回到受力起始位置(軌跡圓心角的360 度,即0度),第一拐柄(8A)再次與橫頭(6)相遇接觸而周而復始。圖5中的F2是表示圖 7中的單向輪軸動力臂的橫頭(6)與第一拐柄(8A)末端的脫接分離點。這時圖7中的第一 拐柄(8A)上的推臂圓柱(15)開始與提臂板條(16)的下面接觸,在左邊滾滑地推動提臂板 條(16),也就是推動單向輪軸動力臂從受力終止位置回到受力起始位置。圖7所示,這時推 臂圓柱(15)與提臂板條(16)脫接分離,單向輪軸動力臂和它的橫頭(6)停止在受力起始 位置不動,等待著第一拐柄(8A)轉到它轉動的軌跡圓心角的360度(即0度),又從0度轉 到90度再次與動力臂的橫頭(6)相遇接觸而周而復始。要使主動齒輪(2)連續不斷地負 載轉動,必須再在第一軸(3)所在直線上、在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所在直線 上、在第二軸(12)所在直線上,都增制N(N^ 1)套各自相同的機件。原有的和增加的每兩 個在同一平面上的拐柄末端轉動的軌跡圓的圓心,可視為都重疊成同一圓心。它們(N+l) 對拐柄的相互位置要在這重疊成同一的圓心角上互成360/(N+l)度。 采用同樣結構的省力機可級聯,第一軸上可安裝動力齒輪,與同樣結構的第二級 省力機的拐軸齒輪嚙合,形成級聯;同樣第二級省力機也可以同樣方式與同結構的省力機 級聯,形成多級級聯。 或者采用第一軸上的主動齒輪與同樣結構的第二級省力機的動力齒輪嚙合,形成 多級級聯。 圖3輪軸組合的兩道省力機要增制1套各自相同的機件,圖7輪軸組合的三道省 力機要增制3套各自相同的機件。就是說圖3所示的輪軸組合的兩道省力機,必須用兩部 兩道省力機橫向并列安裝在同一臺機械上,即分別按第一、第二部兩道省力機的單向輪軸 動力臂在受力起始位置、受力終止位置的順序橫向并列安裝在同一臺機械上。也就是說圖 7所示的輪軸組合的兩道省力機,必須用四部三道省力機橫向并列安裝在同一臺機械上,連 續接換頂替轉動。即分別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道省力機的單向輪軸動力臂在受力起 始位置、受力終止位置、受力起始位置、受力終止位置的順序橫向并列安裝在同一臺機械上 連續接換頂替轉動。
權利要求
一種有單向軸承的輪軸與軸為拐軸的輪軸組合的省力機,其特征在于單向輪軸中的動力臂包括長桿(5)、第三軸承(7)、橫頭(6),長桿(5)一端通過第三軸承(7)與橫頭(6)連接,另一端通過單向軸承(4)與第一軸(3)連接,第一軸(3)穿過主動齒輪(2)緊固,拐軸輪軸包括第一拐軸(7A)、第二拐軸(7B)、第一拐軸齒輪(10A)、第二拐軸齒輪(10B)、第一動力齒輪(13A)、第二動力齒輪(13B)和第二軸(12),第一拐軸齒輪(10A)與第一動力齒輪(13A)嚙合,第二拐軸齒輪(10B)與第二動力齒輪(13B)嚙合,橫頭(6)兩端的末段分別與第一拐柄(8A)、第二拐柄(8B)接觸,第一軸(3)與第一拐主軸(9A)、第二拐主軸(9B)的垂直距離小于長桿(5)的長度。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單向軸承的輪軸與軸為拐軸的輪軸組合的省力機,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拐柄(8A)的末段垂直連接推臂圓柱(15),提臂板條(16)通過第一連 接條(17)和第二連接條(18)固定連接于長桿(5)上,提臂板條(16)與橫頭(6)之間留有 足以使推臂圓柱(15)通過、即大于推臂圓柱(15)直徑的空隙。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有單向軸承的輪軸與軸為拐軸的輪軸組合的省力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拐柄(8A)和第二拐柄(8B)與動力臂的橫頭(6)接觸的一面為弧 形拱面。
4.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有單向軸承的輪軸與軸為拐軸的輪軸組合的省力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軸承(1A)和第二軸承(1B)分別固定在第一軸(3)兩端,第四軸承 (11A)和第七軸承(11D)分別固定在第一拐主軸(9A)和第二拐主軸(9B)的外端,第五軸 承(11B)固定在第一拐主軸(9A)上,第六軸承(11C)固定在第一拐主軸(9A)上,第八軸承 (14A)和第九軸承(14B)分別固定在第二軸(12)的兩端,第一軸承(1A)、第二軸承(1B)、第 四軸承(11A)、第五軸承(11B)、第六軸承(11C)、第七軸承(11D)、第八軸承(14A)、第九軸承 (14B)依次與固定支架連接。
5.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有單向軸承的輪軸與軸為拐軸的輪軸組合的省力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軸(3)上安裝動力齒輪,與同樣結構的第二級省力機的拐軸齒輪 嚙合。
6.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有單向軸承的輪軸與軸為拐軸的輪軸組合的省力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軸(3)上的主動齒輪(2)與同樣結構的第二級省力機的動力齒輪 嚙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單向軸承的輪軸與軸為拐軸的輪軸組合的省力機,包括單向輪軸和拐軸輪軸,單向輪軸中的動力臂包括長桿、軸承、橫頭,長桿一端通過軸承與橫頭連接,另一端通過單向軸承與軸連接;拐軸輪軸包括拐軸、拐軸、拐軸齒輪、拐軸齒輪、動力齒輪、動力齒輪和軸,拐軸齒輪與動力齒輪嚙合,拐軸齒輪與動力齒輪嚙合,橫頭的兩端分別與拐柄、拐柄接觸,軸與拐主軸、拐主軸的垂直距離小于長桿的長度,使得橫頭在拐柄和拐柄的旋轉范圍內;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省力效果高,并可級聯使用的優點。
文檔編號F16H37/12GK101788046SQ201010116149
公開日2010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6日
發明者衛才耀 申請人:衛才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