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設計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hao):5742649閱(yue)讀:40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設計的制作方法
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設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低溫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設計。本發明特別應用于液氦輸送
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設計。背景技術
羽流效應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保證羽流實驗氣體的快速吸附,使得環境真 空度能夠達到規定的指標。高空羽流實驗大都采用氮氣模擬,用于吸附羽流實驗氣體的設 備主要是環繞真空容器內表面的深冷低溫泵,即氦板(液氦熱沉)。國際上研究較早的美國 和德國均采用此種結構形式。如德國DLR的STG真空羽流實驗系統,容器直徑為3. 3m,長度 為7. 6m,內裝直徑1. 6m、長度5. 25m的圓筒形液氦低溫泵,其吸附面積為30m、可保證0. 5N 發動機(質量流量O. 2g/s,試驗介質常溫氮氣)連續工作時,維持壓力小于10—3Pa。
液氦外流程系統可為熱沉提供液氦制冷,由于液氦屬于超低溫流體,低溫下很容 易發生冷漏,如果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設計不合理,密封性不好,將會造成液氦冷 漏,冷漏的液氦釋放到環境中,將對人體造成危害,同時還帶來了管路冷損增大,液氦耗量 增加,以上種種問題最終導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 本發明以此點為出發,設計了一種適用于液氦溫區的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 該接口形式既適用于液氮溫區,又適用于液氦溫區,幾乎覆蓋了所有低溫范圍,能夠滿足低 溫試驗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設計。 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主要由熱沉管道(1)、密封墊圈(2)、定位圈(3)、容
器法蘭(4)、輸送管道法蘭(5)、液氦輸送管道(6)組成。 可采用聚四氟乙烯做密封墊圈材料,密封墊圈數量3 10個,容器法蘭和熱沉管 道的連接形式為焊接,輸送管道法蘭與液氦輸送管道的連接形式為焊接,容器法蘭和輸送 管道法蘭通過螺栓連接,液氦輸送管道采用雙層真空杜瓦管,冷損小。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在于(a)采用迷宮式密封墊圈密封,密封效果好;(b)密封圈 數量3 10個;(C)密封墊圈材料用聚四氟乙烯,低溫性能好;(d)容器法蘭和輸送管道 法蘭通過螺栓連接,拆裝方便;(e)容器法蘭和熱沉管道的連接形式為焊接;(f)輸送管道 法蘭與液氦輸送管道的連接形式為焊接;(g)液氦輸送管道采用雙層真空杜瓦管,冷損小; (h)解決了低溫冷漏問題,液氦耗量減小,實驗成本降低。


圖1是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圖l所示的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主要由熱沉管道(1)、密封墊圈(2)、定 位圈(3)、容器法蘭(4)、輸送管道法蘭(5)、液氦輸送管道(6)組成。 可采用聚四氟乙烯做密封墊圈材料,密封墊圈數量3 10個,容器法蘭和熱沉管 道的連接形式為焊接,輸送管道法蘭與液氦輸送管道的連接形式為焊接,容器法蘭和輸送 管道法蘭通過螺栓連接,液氦輸送管道采用雙層真空杜瓦管,冷損小。 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既適用于液氮溫區又適用于液氦溫區, 一般情況下 熱沉預冷時,為了減小液氦消耗,先向熱沉通液氮預冷至液氮溫區,然后再向熱沉同液氦至 液氦溫區,以期用最小的代價達到試驗需求。 工作時,先用螺栓將容器法蘭和輸送管道法蘭連接好,通過外流程閥門控制,即可 完成液氮、液氦向熱沉的輸送,不會發生冷漏問題。
權利要求
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的接口結構,由熱沉管道(1)、密封墊圈(2)、定位圈(3)、容器法蘭(4)、輸送管道法蘭(5)、液氦輸送管道(6)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迷宮式密封墊圈密封,密封圈數量3~10個。
2. 如權力要求1所述的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的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密封墊圈材料用聚四氟乙烯。
3. 如權力要求1或2所述的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的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容器法蘭和輸送管道法蘭通過螺栓連接。
4. 如權力要求3之一所述的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的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容器法蘭和熱沉管道的連接形式為焊接;(f)輸送管道法蘭與液氦輸送管道的連接形式為焊接。
5. 如權力要求4之一所述的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的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液氦輸送管道采用雙層真空杜瓦管。
全文摘要
液氦輸送管道與熱沉接口形式主要由熱沉管道(1)、密封墊圈(2)、定位圈(3)、容器法蘭(4)、輸送管道法蘭(5)、液氦輸送管道(6)組成。可采用聚四氟乙烯做密封墊圈材料,密封墊圈數量3~10個,容器法蘭和熱沉管道的連接形式為焊接,輸送管道法蘭與液氦輸送管道的連接形式為焊接,容器法蘭和輸送管道法蘭通過螺栓連接,液氦輸送管道采用雙層真空杜瓦管,冷損小。
文檔編號F16L59/065GK101738055SQ200910236899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0日
發明者凌桂龍, 張國舟, 李曉娟, 王文龍, 蔡國飆, 黃本誠 申請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網友(you)詢(xun)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