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子膨脹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閥門技術,特別涉及一種電子膨脹閥。
背景技術:
目前的電子膨脹閥是利用步進電機的原理,用線圈驅動磁轉子部件轉動。通過電 子膨脹法中螺母與絲桿的螺紋配合,將磁轉子旋轉運動轉化為閥針的上下移動,從而控制 電子膨脹閥的流量大小。對于磁轉子帶動螺母旋轉的電子膨脹閥來說,現有技術通常將一個用于安裝螺母 的塑料組件壓入磁轉子的通孔中,與磁轉子固定連接;然后將彈簧和彈簧座依次放入塑料 組件的內孔中,其中,彈簧的上端抵靠在塑料組件內孔的上端面,彈簧的下端抵靠在彈簧座 下端的翻邊上;再將螺母壓入該塑料組件的內孔中,使彈簧座與的下端抵靠在螺母上;為 了能夠與彈簧座連接,需要設置一個較長的閥針,使該閥針穿設在絲桿與螺母的導向孔中, 閥針的上端與彈簧座的上端固定連接,從而實現閥針與螺母浮動連接。通電后,磁轉子將帶 動螺母旋轉,螺母與固定在閥座上的絲桿配合上下移動,從而帶動磁轉子和閥針一起上下 運動。在實現本發明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較長的閥針容 易與電子膨脹閥中的其他部件產生干涉現象,在閥針下端受到較小沖擊的情況下,由于閥 針較長,與閥針上部的連接的彈簧座將受到較大的沖擊,從而將較大的沖擊力通過彈簧座 傳給磁轉子,使磁轉子容易出現失效的后果;另外,磁轉子需要帶動塑料組件、螺母、彈簧以 及彈簧座等部件旋轉,使磁轉子旋轉不穩定。因此,現有技術中的電子膨脹閥可靠性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膨脹閥,以提高電子膨脹閥的可靠性。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膨脹閥,包括磁轉子、固設在所述磁轉子上的螺母、 閥針、閥針套以及彈簧,其中,還包括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臺階和第二臺階,所述第一臺 階活動設置在所述螺母的導向孔中,所述第一臺階上端伸出所述螺母的導向孔的部位上固 設有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二臺階的臺階面下部固設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上端面與所述 第二臺階的臺階面之間設置有第二定位片;所述閥針套抵靠在所述第二定位片的上表面, 所述閥針套與所述閥針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定位片與所述閥針之間設置有所述彈簧。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膨脹閥,通過設置連接桿將閥針與螺母浮動連接在一起,縮 短了閥針的長度,閥針在受到沖擊后,沖擊力被連接桿吸收緩解,從而減小了磁轉子所受到 的沖擊力;另外,彈簧設置在閥針和第二定位片之間,磁轉子無需帶動彈簧一起運轉,使磁 轉子旋轉更加穩定,從而提高了電子膨脹閥的可靠性。
為了 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 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 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 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發明電子膨脹閥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區域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的B區域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電子膨脹閥實施例的連接桿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 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 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 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圖1為本發明電子膨脹閥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區域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B區域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電子膨脹閥實施例的連接桿的局部示意圖。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包括磁轉子2、固設在磁轉子2上的螺 母4、閥針6、閥針套61以及彈簧8。其中,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的主體結構還可以包括夕卜 罩1、與外罩1固定連接的閥座9、固設在閥座9上與螺母4螺紋配合的絲桿5等其他電子 膨脹閥所包含的部件,在此不一一贅述。為了縮短閥針6的整體長度,并使磁轉子2無需攜帶彈簧8 —起轉動,本實施電子 膨脹閥通過如下方式實現本實施電子膨脹閥還包括連接桿7。連接桿7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臺階71和第二臺階72。具體的,連接桿7 用于將閥針6與螺母4連接在一起,從而可以無需直接將閥針6固定在螺母4上。本實施 例電子膨脹閥中的連接桿7為了方便安裝固定,在連接桿7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臺 階71和第二臺階72,具體固定方式如下。第一臺階71活動設置在螺母4的導向孔(未圖示)中,第一臺階71上端伸出螺 母4的導向孔的部位上固設有第一定位片711。具體的,為了方便連接桿7與螺母4連接, 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中的連接桿7上端的第一臺階71活動設置在螺母4的導向孔中,也就 是說,第一臺階71在螺母4的導向孔中可以圓周方向自由旋轉,并且也可以在軸線方向上 下移動。其中,第一臺階71在螺母4的導向孔中上下移動是通過固設在第一臺階71上的 第一定位片711進行限位的。具體為,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中的第一定位片711的下端面 與第一臺階71的臺階面712之間的距離大于螺母4的導向孔的長度。由于第一定位片711 的下端面與第一臺階71的臺階面712之間的距離比螺母4的導向孔的長度長,使連接桿7 的第一臺階71可以在螺母4的導向孔內上下移動,并通過第一臺階71的臺階面712和第 一定位片711與螺母4的導向孔的端面配合,實現對連接桿7的第一臺階71的上下運動進 行限位。
第二臺階72的臺階面721下部固設有固定套723,固定套723的上端面與第二臺 階72的臺階面721之間活動設置有第二定位片722。具體的,為了方便連接桿7與閥針6 連接,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中的第二臺階72的臺階面721下部固定設置有固定套723,在 固定套723與臺階面721之間形成的區域中設置有第二定位片722。第二定位片722的作 用是用于將閥針6與連接桿7連接在一起。為了實現連接桿7與閥針6能夠靈活的連接在 一起,使閥針6能夠相對于連接桿7轉動和上下移動,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中的第二定位片 722的厚度小于固定套723的上端面與第二臺階72的臺階面721之間的距離。具體為,由 于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中的第二定位片722的厚度小于固定套723與第二臺階72的臺階 面721之間的距離,從而第二定位片722可以沿軸線方向在固定套723與臺階面721之間 形成的區域中上下移動,其中,連接桿7第二臺階72的臺階面721與固定套723對第二定 位片722的運動進行限位。閥針套61抵靠在第二定位片722的上表面,閥針套61與閥針6固定連接。具體 的,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中的第二定位片722是用于將閥針6與連接桿7浮動連接在一起, 從而使閥針 6相對于連接桿7能夠在圓周方向上自由旋轉,并且能夠在軸線方向上上下移動。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中的閥針6與閥針套61可以有兩種結構形式,具體如下結構形式一,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中的閥針6可以開設有內孔62,閥 針套61插設在閥針6的內孔62中與閥針6固定連接;閥針6的內孔62中設置有彈簧8, 該彈簧8的下端與閥針6的內孔62的底部接觸。具體而言,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的結構形 式一中的閥針6開設有內孔62,該內孔62中設置有彈簧8,并且閥針套61的外壁插入到內 孔62中實現與閥針6固定連接;其中,與閥針套61的相抵靠的第二定位片722也位于內孔 62中,從而通過第二定位片722與閥針套61實現閥針6與連接桿7浮動連接。結構形式二,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中的閥針套61可以為具有通孔的圓柱形結構 (未圖示),閥針套61的上端的內折邊(未圖示)抵靠在第二定位片722的上表面;閥針6 固設在閥針套61的下端;閥針套61的通孔中設置有彈簧8。具體而言,本實施例電子膨脹 閥的結構形式二中的閥針套61為具有通孔的圓柱形結構,閥針套61通過上端設置的內折 邊與第二定位片722的上表面相抵靠,彈簧8設置在閥針套61的通孔中,而閥針6固設在 閥針套61的下端;其中,閥針套61的通孔中包含了第二定位片722和彈簧8,從而通過第 二定位片722與閥針套61實現閥針6與連接桿7浮動連接。第二定位片722與閥針6之間設置有彈簧8。具體的,彈簧8的上端與第二定位 片722的下表面接觸,彈簧8的下端與閥針6接觸。彈簧8設置在第二定位片722與閥針 6之間,從而使彈簧8所產生的壓力通過第二定位片722傳遞給連接桿7或者閥針套61。以下結合上述技術方案,對本發明電子膨脹閥的工作過程進行說明。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通過連接桿7實現閥針6與螺母4連接,磁轉子2帶動螺母 6旋轉過程中,通過螺母6的內螺紋與絲桿5的螺紋配合實現螺母6上下移動,而螺母6通 過連接桿7帶動閥針6上下運動。當閥針6受到沖擊后,閥針6所受的沖擊力通過閥針套61傳給第二定位片722上, 由于第二定位片722可以沿連接桿7軸線方向移動,從而第二定位片722可以有效地將閥 針6通過閥針套61傳遞的沖擊力緩解;并且由于連接桿7的第一臺階71可以在螺母4的導向孔中上下移動,從而使閥針6通過閥針套61和連接桿7傳遞的沖擊力再一次的被緩解; 最終,作用到螺母4上的沖擊力被很大程度的降低,有效地減低了磁轉子2所受的沖擊力。另外,由于彈簧8設置在第二定位片722與閥針6之間,彈簧8不隨磁轉子2 —起 轉動,從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的啟動電壓。并且,彈簧8產生的壓力通過 第二定位片722傳遞給連接桿7或者閥針套61。當連接桿7帶動閥針6向下運動,使閥針 6與閥座9上的閥口緊密貼合后,第二定位片722與第二臺階72的臺階面721接觸,彈簧8 的壓力通過第二定位片722傳給連接桿7,從而彈簧8的壓力作用在連接桿7與閥針6之 間。當連接桿7帶動閥針6向上運動,使閥針6遠離閥座9上的閥口后,由于第二定位 片722的厚度小于第二臺階72的臺階面721與固定套723之間的距離。第二定位片722 在閥針6和閥針套61重力的作用下,第二定位片722的下表面與固定套723接觸;而第二 定位片722的上表面在彈簧8的壓力作用下與閥針套61緊密貼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彈簧 8的壓力僅作用在閥針6和閥針套61之間,此時的連接桿7不受到彈簧8的壓力作用。從 而使得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在閥針6離開閥座9上的閥口后,彈簧8的壓力不會作用到連 接桿7上,從而使閥針6能夠相對與連接桿7自由的旋轉,并且閥針6可以通過第二定位片 722在第二臺階72的臺階面721與固定套723之間的區域自由的上下移動。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膨脹閥,通過設置連接桿將閥針與螺母浮動連接在一起,縮 短了閥針的長度,閥針在受到沖擊后,沖擊力被連接桿吸收緩解,從而減小了磁轉子所受到 的沖擊力;另外,彈簧設置在閥針和第二定位片之間,磁轉子無需帶動彈簧一起運轉,使磁 轉子旋轉更加穩定,從而提高了電子膨脹閥的可靠性。并且,當閥針離開閥口后,第二定位 片在彈簧壓力的作用下緊貼在閥針套上,彈簧壓力僅作用在閥針套與閥針上,絲桿不受到 彈簧力的作用。從而使閥針在發生偏移時能夠容易的調整復位,并且閥針與連接桿能夠靈 活的相對運動,更有利于提高電子膨脹閥可靠性。基于上述技術方案,可選的,為了使彈簧8能夠相對于閥針6更加靈活的轉動,減 小彈簧8與閥針6之間的摩擦力。對于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的結構形式一,如圖1所示,閥針6的內孔62中設置有 剛性球體81,剛性球體81位于閥針6的內孔62的底部與彈簧8之間。對于本實施例的電 子膨脹閥的結構形式二,閥針套61的通孔中設置有剛性球體81,剛性球體81位于閥針6與 彈簧8之間。具體的,當彈簧8相對于閥針6旋轉時,彈簧8與剛性球體81的球面接觸,而 沒有和閥針6接觸,而剛性球體81可以有效地減小彈簧8相對閥針6旋轉所產生的摩擦力。本實施例電子膨脹閥通過在閥針與彈簧之間設置剛性球體,從而可以利用剛性球 體有效地減小彈簧相對閥針旋轉所產生的摩擦力,從而使閥針能夠更靈活的轉動,更有利 于提高電子膨脹閥可靠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 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 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 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 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膨脹閥,包括磁轉子、固設在所述磁轉子上的螺母、閥針、閥針套以及彈簧,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臺階和第二臺階,所述第一臺階活 動設置在所述螺母的導向孔中,所述第一臺階上端伸出所述螺母的導向孔的部位上固設有 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二臺階的臺階面下部固設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上端面與所述第二 臺階的臺階面之間活動設置有第二定位片;所述閥針套抵靠在所述第二定位片的上表面, 所述閥針套與所述閥針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定位片與所述閥針之間設置有所述彈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膨脹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片的厚度小于所述 固定套的上端面與所述第二臺階的臺階面之間的距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膨脹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片的下端面與所述 第一臺階的臺階面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螺母的導向孔的長度。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子膨脹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針開設有內孔,所述閥 針套插設在所述閥針的內孔中與所述閥針固定連接;所述閥針的內孔中設置有所述彈簧, 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閥針的內孔的底部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子膨脹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針套為具有通孔的圓柱 形結構,所述閥針套的上端的內折邊抵靠在所述第二定位片的上表面;所述閥針固設在所 述閥針套的下端;所述閥針套的通孔中設置有所述彈簧。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膨脹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針的內孔中設置有剛性球 體,所述剛性球體位于所述閥針的內孔的底部與所述彈簧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子膨脹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針套的通孔中設置有剛性 球體,所述剛性球體位于所述閥針與所述彈簧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膨脹閥,包括磁轉子、固設在磁轉子上的螺母、閥針、閥針套以及彈簧,其中,還包括連接桿,連接桿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臺階和第二臺階,第一臺階活動設置在螺母的導向孔中,第一臺階上端伸出螺母的導向孔的部位上固設有第一定位片;第二臺階的臺階面下部固設有固定套,固定套的上端面與第二臺階的臺階面之間活動設置有第二定位片;閥針套抵靠在第二定位片的上表面,閥針套與閥針固定連接;第二定位片與閥針之間設置有彈簧。通過設置連接桿將閥針與螺母浮動連接在一起,縮短了閥針的長度,從而減小了磁轉子所受到的沖擊力;彈簧設置在閥針和第二定位片之間,使磁轉子旋轉更加穩定,從而提高了電子膨脹閥的可靠性。
文檔編號F16K1/32GK102042415SQ200910235359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9日
發明者呂銘, 林慧麗, 詹才意 申請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