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帶式無級變速器及其滑輪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737495閱讀:20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帶式無級變速器及其滑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滑輪上卷繞有皮帶的帶式無級變速器及其滑輪。
背景技術
這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相關技術已公開在下述專利文獻1中。根據專利文獻1的 帶式無級變速器具有設置于驅動側的旋轉軸上的第一滑輪和設置于從動側的旋轉軸上的 第二滑輪,且在兩個滑輪上跨設有皮帶。旋轉軸由第一軸部和第二軸部形成,其中,上述第 一軸部與具有圓錐面的第一凸緣部成為一體,上述第二軸部與第二凸緣部成為一體且具有 中空孔,該第二凸緣部與第一凸緣部成為一體且形成固定側滑輪。在第一軸部形成有第一 軸接合端面,在第二軸部形成有第二軸接合端面,在第一凸緣部形成有環狀接合面,在第二 凸緣部形成有環狀接合面,且分別通過摩擦焊接而接合。由此,確保足夠的剛性并且降低具 有滑輪的軸的重量。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號公報在專利文獻1中,固定側滑輪的內周部固定于旋轉軸上,因此,夾壓皮帶時的固定 側滑輪的變形狀態成為與中心部被固定的圓板的彎曲相當的變形狀態。因此,夾壓皮帶時 的固定側滑輪的軸向位移在半徑小的內周部易變小,而在半徑大的外周部易變大。其結果, 皮帶與滑輪的接觸狀態易成為徑向內側比徑向外側強力地接觸的狀態(下接觸)。若皮帶 與滑輪的接觸成為下接觸,則會導致噪音、振動的增大、皮帶磨損、動力傳遞效率的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皮帶與滑輪的接觸成為下接觸的帶式無級 變速器及其滑輪。本發明涉及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的要點在于,具備固定側滑輪和可動側滑 輪,該固定側滑輪形成有固定側圓錐面、且在其中心部固定有旋轉軸,該可動側滑輪能夠沿 旋轉軸的軸線方向移動、且形成有在該軸線方向上與固定側圓錐面對置的可動側圓錐面, 上述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在固定側圓錐面與可動側圓錐面之間夾壓皮帶,其中,固定側 滑輪包括夾壓滑輪部和支承滑輪部,該夾壓滑輪部形成有固定側圓錐面,該支承滑輪部在 上述軸線方向上隔著夾壓滑輪部與可動側圓錐面對置配置來支承夾壓滑輪部,且在其中心 部固定有旋轉軸;支承滑輪部支承夾壓滑輪部的外周部,以約束夾壓滑輪部的外周部的軸 線方向位移;夾壓滑輪部的內周部能夠相對于旋轉軸沿上述軸線方向位移,并且該夾壓滑 輪部能夠對旋轉軸及支承滑輪部的任意一個以上進行扭矩傳遞。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優選設置有第一扭矩傳遞機構,該第一扭矩傳遞機構通過 允許夾壓滑輪部的內周部相對于旋轉軸的軸線方向位移,且約束夾壓滑輪部的內周部相對 于旋轉軸的旋轉方向位移,來在夾壓滑輪部與旋轉軸之間進行扭矩傳遞。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優選在夾壓滑輪部的內周部與旋轉軸之間形成有空隙。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優選設置有第二扭矩傳遞機構,該第二扭矩傳遞機構通過約束夾壓滑輪部的外周部相對于支承滑輪部的旋轉方向位移,來在夾壓滑輪部與支承滑 輪部之間進行扭矩傳遞。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優選夾壓滑輪部的外周部與支承滑輪部接合。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優選在夾壓滑輪部的內周部與支承滑輪部之間形成有空 隙。此外,本發明涉及的帶式無級變速器在滑輪上卷繞有傳送帶,其要點在于,上述滑 輪為本發明涉及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根據本發明,支承滑輪部對夾壓滑輪部的外周部進行支承以約束夾壓滑輪部的外 周部的軸線方向位移,并且夾壓滑輪部的內周部能夠相對于旋轉軸沿其軸線方向位移,從 而能夠抑制傳送帶與滑輪的接觸成為下接觸(徑向內側比徑向外側強力地接觸的狀態)。


圖1是表示具備滑輪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簡要基本構成的圖。圖2是表示具備滑輪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簡要基本構成的圖。圖3是表示具備滑輪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簡要基本構成的圖。圖4是表示具備滑輪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簡要基本構成的圖。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的簡要構成的圖。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的簡要構成的圖。圖7是表示在基本構成中,在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輪面16a的外周 部上的情況下,固定側滑輪16的變形狀態的圖。圖8是表示在基本構成中,在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輪面16a的中央 部上的情況下,固定側滑輪16的變形狀態的圖。圖9是表示在基本構成中,通過計算來對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輪面 16a的外周部時的固定側滑輪面16a的軸線方向位移進行檢查的結果。圖10是表示在基本構成中,通過計算來對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輪 面16a的中央部時的固定側滑輪面16a的軸線方向位移進行檢查的結果。圖11是說明基本構成中,部件26與滑輪面14a、16a的接觸成為下接觸的狀態的 圖。圖12是說明基本構成中,作用于部件26上的后傾方向的力矩的圖。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輪面66a 的外周部時的固定側滑輪66的變形狀態的圖。圖1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輪面66a 的中央部時的固定側滑輪66的變形狀態的圖。圖15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通過計算來對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 側滑輪面66a的外周部時的固定側滑輪面66a的軸線方向位移進行檢查的結果。圖1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通過計算來對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 側滑輪面66a的中央部時的固定側滑輪面66a的軸線方向位移進行檢查的結果。圖17是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部件26與滑輪面14a、66a的接觸成為下接觸 的狀態的圖。
圖18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的其他簡要構成的 圖。圖19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的其他簡要構成的 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帶式無級變速器;10...驅動滑輪;11...從動滑輪;12...環形帶;14...可 動側滑輪;14a...可動側滑輪面;15...旋轉軸;16、66...固定側滑輪;16a、66a...固定側 滑輪面;24.環形窄帶;26.部件;26a.側面;68.夾壓滑輪部;68a.背面;68b、 70b.外周部;68c,70c.內周部;70.支承滑輪部;72,74.空隙;78,80.齒;88、 90...花鍵。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基本構成]圖1 圖4是表示具備滑輪的帶式無級變速器1的簡要基本構成的圖。圖1表示 從與滑輪的旋轉軸15的軸線方向平行的方向看到的帶式無級變速器1的簡要構成,圖2表 示從與滑輪的旋轉軸15的軸線方向垂直的方向看到的帶式無級變速器1的局部構成,圖3 表示從與滑輪的旋轉軸15的軸線方向平行的方向看到的環形帶12的局部構成,圖4表示 固定側滑輪16的構成的立體圖。在圖4中,示出了將旋轉軸15及固定側滑輪16切成一半 的狀態。在帶式無級變速器1中,動力傳遞用環形帶12卷繞在驅動滑輪(第一滑輪)10及 從動滑輪(第二滑輪)11上,驅動滑輪10的旋轉經由環形帶12傳遞到驅動滑輪11。驅動滑輪10構成為,包括在中心部固定有旋轉軸15的固定側滑輪16和能夠沿著 旋轉軸15的軸線方向(以下簡稱為軸線方向)移動的可動側滑輪14。形成于固定側滑輪 16的固定側滑輪面16a與形成于可動側滑輪14的可動側滑輪面14a在軸線方向上對置配 置,為了經由環形帶12來傳遞扭矩,而在固定側滑輪面16a與可動側滑輪面14a之間夾壓 有環形帶12。這里的固定側滑輪面16a及可動側滑輪面14a是相對于滑輪徑向傾斜的圓錐 面(錐形面),滑輪面14a、16a彼此的間隔越靠滑輪徑向內側越窄(越靠滑輪經向外側越 寬)。另外,從動滑輪11的構成與驅動滑輪10相同,構成為包括固定側滑輪16和可動側滑 輪14。環形帶12具備一對環形窄帶(層壓窄帶)24和在該一對環形窄帶24上沿其周向 并列地被支承的多個部件26。隨著驅動滑輪10進行旋轉來驅動環形帶12,各部件26在其 側面26a與可動側滑輪面14a及固定側滑輪面16a接觸,而被夾壓在固定側滑輪面16a與 可動側滑輪面14a之間。如圖3所示,通過各部件26的下側(滑輪徑向內側)的厚度逐漸 變薄,在各部件26上與在帶驅動方向前方(帶驅動方向的一個方向)相鄰的部件26對置 地形成有擺動邊緣35。各部件26的擺動邊緣35沿著部件26的寬度方向延伸。各部件26 能夠以在帶驅動方向后方(帶驅動方向的另一個方向)相鄰的部件26的擺動邊緣35為支 點進行搖動(傾斜)。因所供給的油壓力而在可動側滑輪14上作用有軸線方向的推力。在該推力的作 用下,可動側滑輪14向軸線方向移動,從而可動側滑輪面14a與固定側滑輪面16a的間隔發生變化。與此同時,環形帶12相對于滑輪面14a、16a沿滑輪徑向滑動。由于該環形帶12 的滑輪徑向滑動,環形帶12對驅動滑輪10及從動滑輪11的跨設直徑連續地變化,從而帶 式無級變速器1的變速比將連續變化。[實施方式]圖5、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的簡要構成的 圖,表示固定側滑輪66的簡要構成。圖5是表示從與軸線方向垂直的方向看到的固定側滑 輪66的簡要構成的圖,圖6是表示固定側滑輪66的局部構成的立體圖。在圖6中,示出了 將旋轉軸15及固定側滑輪66切成一半的狀態。通過將圖1 圖4所示的基本構成的固定 側滑輪16替換為如下所述構成的固定側滑輪66,能夠獲得具備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滑輪的 帶式無級變速器。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驅動滑輪10的固定側滑輪16替換為固定側滑輪 66,可以將從動滑輪11的固定側滑輪16替換為固定側滑輪66,也可以將驅動滑輪10及從 動滑輪11雙方的固定側滑輪16替換為固定側滑輪66。在以下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對與 圖1 圖4所示的基本構成相同的構成或相對應的構成標注同一符號,并省略重復說明。固定側滑輪66構成為,包括形成有固定側滑輪面66a的夾壓滑輪部68和支承該 夾壓滑輪部68的支承滑輪部70。這里的固定側滑輪面66a與固定側滑輪面16a相同,在軸 線方向上與可動側滑輪面14a對置配置,并且是可動側滑輪面14a的間隔越向滑輪徑向內 側越窄的方式相對于滑輪徑向傾斜的圓錐面(錐形面)。環形帶12(部件26)被夾壓在固 定側滑輪面66a與可動側滑輪面14a之間。支承滑輪部70在軸線方向上隔著夾壓滑輪部 68與可動側滑輪面14a對置配置,通過與夾壓滑輪部68的背面68a(與固定側滑輪面66a 相反側的面)抵接,來支承夾壓滑輪部68。在支承滑輪部70的中心部固定有旋轉軸15。在 這里,可以使支承滑輪部70和旋轉軸15形成為一體的部件,也可以使支承滑輪部70和旋 轉軸15形成為獨立的部件,并通過壓入等之后進行一體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支承滑輪部70的外周部70b與夾壓滑輪部68(背面68a) 的外周部68b抵接,支承滑輪部70在其外周部70b對夾壓滑輪部68的外周部68b進行支 承,以約束夾壓滑輪部68 (固定側滑輪面66a)的外周部68b的軸線方向位移。而且,在支 承滑輪部70的內周部70c與夾壓滑輪部68(背面68a)的內周部68c之間形成有空隙72, 支承滑輪部70不對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68c進行支承(不對內周部68c的軸線方向位 移進行約束)。在圖5、6所示的例子中,在夾壓滑輪部68與支承滑輪部70之間,除了外周 部68b、70b之間以外形成有空隙72。而且,在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68c上,朝向旋轉軸 15突出地設置有齒寬方向與軸線方向一致(或大致一致)的花鍵(齒)88,在旋轉軸15的 外周部上,朝向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68c突出地設置有齒寬方向與軸線方向一致(或大 致一致)的花鍵(齒)90。通過夾壓滑輪部68的花鍵88與旋轉軸15的花鍵90相互嚙合, 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68c與旋轉軸15在旋轉方向上相互卡合,約束了夾壓滑輪部68的 內周部68c相對于旋轉軸15的旋轉方向位移(相對位移)。因此,能夠在夾壓滑輪部68與 旋轉軸15之間進行轉矩傳遞,使夾壓滑輪部68與旋轉軸15及支承滑輪部70成為一體來 進行旋轉。另外,由于允許花鍵88相對于花鍵90的軸線方向位移(相對位移),因此旋轉 軸15未約束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68c的軸線方向位移,并允許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 68c相對于旋轉軸15的軸線方向位移(相對位移)。這樣,相互嚙合(卡合)的花鍵88、90 作為轉矩傳遞機構(卡合機構)發揮作用,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68c相對于旋轉軸15的旋轉方向的相對位移受到約束,而且能夠相對于旋轉軸15沿軸線方向相對位移。在固定側滑輪面66a與可動側滑輪面14a之間夾壓環形帶12(部件26)時,夾壓 滑輪部68從部件26受到朝向支承滑輪部70—側的推力,從而欲向軸線方向(向支承滑輪 部70 —側)位移。支承滑輪部70由外周部70b受到來自夾壓滑輪部68的推力,從而對夾 壓滑輪部68的外周部68b進行支承,并將夾壓滑輪部68的軸線方向的位移抑制成有限的 量(或者范圍)。在圖1 4所示的基本構成中,固定側滑輪16的內周部固定于旋轉軸15,因此, 如圖7、8所示,夾壓環形帶12 (部件26)時的固定側滑輪16的變形狀態成為與中心部被固 定的圓板的彎曲相當的變形狀態。在這里,圖7表示部件26與固定側滑輪面16a的外周部 接觸且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輪面16a的外周部時的固定側滑輪16的變形狀 態,圖8表示部件26與固定側滑輪面16a的中央部接觸且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 側滑輪面16a的中央部時的固定側滑輪16的變形狀態。此時,如圖9、10所示,固定側滑輪 16(固定側滑輪面16a)的軸線方向位移傾向于在半徑小的內周部較小,而在半徑大的外周 部較大。在這里,圖9表示通過計算檢查到的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輪面16a 的外周部時的固定側滑輪面16a的軸線方向位移的結果,圖10表示通過計算檢查到的來自 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輪面16a的中央部時的固定側滑輪面16a的軸線方向位移 的結果。因此,部件26的側面26a與滑輪面14a、16a之間的表面壓力在徑向內側易變高, 而在經向外側易變低。即,如圖11所示,部件26與滑輪面14a、16a之間的接觸狀態易成為 滑輪徑向內側比滑輪徑向外側強力地接觸的下接觸狀態。尤其是,部件26與滑輪面14a、 16a之間的接觸位置越靠滑輪徑向外側,部件26的下側與滑輪面14a、16a越強力地接觸。 部件26的下側(滑輪徑向內側)與上側(滑輪徑向外側)相比,板厚薄且剛性低,因此若 部件26與滑輪面14a、16a之間的接觸成為下接觸,則部件26的變形量增大。進而,若部件 26與滑輪面14a、16a之間的接觸成為下接觸,則例如如圖12所示,在從滑輪面14a、16a向 部件26的下側作用的摩擦力F的作用下,部件26上作用有力矩M而發生擺動,從而部件26 的姿勢惡化。其結果,導致噪音、振動增大、部件26的磨損增大、動力傳遞效率降低。另外, 在圖12中,對部件26上作用后傾方向的力矩M而發生后傾擺動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 在從滑輪面14a、16a向部件26的下側作用的摩擦力F的朝向與圖12相反的情況下,部件 26上作用前傾方向的力矩M而發生前傾擺動。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68c的軸線方向位移得到允 許,因此夾壓環形帶12 (部件26)時的夾壓滑輪部68的變形狀態如圖13、14所示,成為與 外周部68b被固定的圓板的彎曲相當的變形狀態。在這里,圖13表示部件26與固定側滑 輪面66a的外周部接觸且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輪面66a的外周部的情況,圖 14表示部件26與固定側滑輪面66a的中央部接觸且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 輪面66a的中央部的情況。因此,如圖15、16所示,夾壓滑輪部68 (固定側滑輪面66a)的 軸線方向位移傾向于在半徑小的內周部較大而在半徑大的外周部較小。在這里,圖15表示 通過計算檢查到的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定側滑輪面66a的外周部時的固定側滑輪 面66a的軸線方向位移的結果,圖16表示通過計算檢查到的來自部件26的負荷作用于固 定側滑輪面66a的中央部時的固定側滑輪面66a的軸線方向位移的結果。因此,部件26的 側面26a與滑輪面14a、66a之間的表面壓力在徑向內側較低而在徑向外側較高。S卩,如圖17所示,部件26與滑輪面14a、66a之間的接觸狀態,成為滑輪徑向外側比滑輪徑向內側強 力地接觸的上接觸狀態,能夠抑制部件26與滑輪面14a、66a之間的接觸成為下接觸。部件 26的上側(滑輪徑向外側)與下側(滑輪徑向內側)相比,板厚較厚且剛性較高,因此通過 使部件26與滑輪面14a、66a之間的接觸成為上接觸,能夠使部件26的變形量減少。進而, 通過從滑輪面14a、16a向部件26的上側作用摩擦力,能夠抑制對部件26作用的后傾或前 傾方向的力矩,能夠抑制部件26的姿勢惡化。其結果,能夠實現噪音、震動的降低、部件26 的損耗降低、以及動力傳遞效率的提高。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中的固定側滑輪66的其他構成例進行說明。在圖18所示的構成中,在支承滑輪部70的內周部70c與夾壓滑輪部68 (背面68a) 的內周部68c之間形成有空隙72,且在支承滑輪部70的內周部70c與旋轉軸15之間形成 有空隙74。因此,旋轉軸15及支承滑輪部70不對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68c的軸線方向 位移進行約束,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68c能夠相對于旋轉軸15沿著軸線方向相對位移。 在圖18所示的例子中,在夾壓滑輪部68與支承滑輪部70之間,除了外周部68b、70b之間 以外形成有空隙72。進而,在夾壓滑輪部68 (背面68a)的外周部68b,朝向支承滑輪部70 的外周部70b突出地設置有齒寬方向與滑輪徑向一致(或大致一致)的齒78,在支承滑輪 部70的外周部70b,朝向夾壓滑輪部68的外周部68b突出地設置有齒寬方向與滑輪徑向一 致(或大致一致)的齒80。通過夾壓滑輪部68的齒78與支承滑輪部70的齒80相互嚙 合,夾壓滑輪部68的外周部68b與支承滑輪部70的外周部70b在旋轉方向上相互卡合,以 約束夾壓滑輪部68的外周部68b相對于支承滑輪部70的旋轉方向位移(相對位移)。因 此,能夠在夾壓滑輪部68與支承滑輪部70之間進行扭矩傳遞,夾壓滑輪部68與支承滑輪 部70成為一體,并與旋轉軸15—起旋轉。這樣,相互嚙合(卡合)的齒78、80作為扭矩傳 遞機構(卡合機構)發揮作用。此外,在圖19所示的例子中,與圖18所示的構成例相比,夾壓滑輪部68的外周部 68b與支承滑輪部70的外周部70b接合。因此,能夠在夾壓滑輪部68與支承滑輪部70之 間進行扭矩傳遞,夾壓滑輪部68與支承滑輪部70成為一體,并與旋轉軸15 —起旋轉。圖18、19所示的構成例中,均允許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68c的軸線方向位移, 因此夾壓環形帶12(部件26)時的夾壓滑輪部68 (固定側滑輪面66a)的軸線方向位移傾 向于在半徑小的內周部較大而在半徑大的外周部較小。因此,部件26與滑輪面14a、66a的 接觸成為上接觸,能夠抑制部件26與滑輪面14a、66a之間的接觸變成下接觸。另外,在圖18、19所示的構成例中,均在夾壓滑輪部68的內周部68c設置花鍵88, 且在旋轉軸15的外周部設置花鍵90,并且能夠使這些花鍵88、90相互嚙合。以上,對用于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任何 限制,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能夠以多種方式來實施。例如,環形窄帶24的層壓 數量不限定于圖中所示的3層,根據所需強度等,可以是6層或9層。
權利要求
一種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具備固定側滑輪,其形成有固定側圓錐面,且在其中心部固定有旋轉軸;可動側滑輪,其能夠沿旋轉軸的軸線方向移動,且形成有在該軸線方向上與固定側圓錐面對置的可動側圓錐面,上述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在固定側圓錐面與可動側圓錐面之間夾壓傳送帶,其中,固定側滑輪包括夾壓滑輪部和支承滑輪部,上述夾壓滑輪部形成有固定側圓錐面,上述支承滑輪部在上述軸線方向上隔著夾壓滑輪部與可動側圓錐面對置配置來支承夾壓滑輪部,且在其中心部固定有旋轉軸,支承滑輪部支承夾壓滑輪部的外周部,以約束夾壓滑輪部的外周部的軸線方向位移,夾壓滑輪部的內周部能夠相對于旋轉軸沿上述軸線方向位移,并且能夠對旋轉軸及支承滑輪部的任意一個以上進行扭矩傳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其中,設置有第一扭矩傳遞機構,該 第一扭矩傳遞機構通過允許夾壓滑輪部的內周部相對于旋轉軸的軸線方向位移,且約束夾 壓滑輪部的內周部相對于旋轉軸的旋轉方向位移,來在夾壓滑輪部與旋轉軸之間進行扭矩 傳遞。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其中,在夾壓滑輪部的內周部與旋 轉軸之間形成有空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其中,設置有第二扭矩傳遞機構,該 第二扭矩傳遞機構通過約束夾壓滑輪部的外周部相對于支承滑輪部的旋轉方向位移,來在 夾壓滑輪部與支承滑輪部之間進行扭矩傳遞。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其中,夾壓滑輪部的外周部與支承 滑輪部接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無級變速器的滑輪,其中,在夾壓滑輪部的內周部與支 承滑輪部之間形成有空隙。
7.一種在滑輪上卷繞有傳送帶的帶式無級變速器,其中,上述滑輪是權利要求1 6中 任意一項所述的滑輪。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帶式無級變速器及其滑輪中,固定側滑輪(66)包括形成有固定側滑輪面(66a)的夾壓滑輪部(68)和在中心部固定有旋轉軸(15)的支承滑輪部(70)。支承滑輪部(70)在旋轉軸(15)的軸線方向上隔著夾壓滑輪部(68)與可動側滑輪面(14a)對置配置,并支承夾壓滑輪部(68)的外周部(68b),以約束夾壓滑輪部(68)的外周部(68b)的軸線方向位移。夾壓滑輪部的內周部(68c)能夠相對于旋轉軸(15)沿軸線方向位移,并且能夠對旋轉軸(15)進行扭矩傳遞。
文檔編號F16H55/56GK101896739SQ200880120030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1日
發明者山口賢一, 樽谷一郎, 青戶一朗 申請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