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齒輪泵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輕量化結構設計的多聯齒輪泵泵體。
背景技術:
齒輪泵作為液壓系統的動力元件,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自吸力強,對油液污染不敏感等特性,在國內外被廣泛用于裝載機、挖掘機、起重機等工程機械的液壓系統中。其中,多聯齒輪泵是將兩套或兩套以上齒輪泵的泵芯組件并排組裝在一起由同一根傳動軸來驅動旋轉的設備,現有多聯齒輪泵泵體由于結構所限存在如下問題:
1.現有多聯齒輪泵的泵體多為只有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安裝孔的兩端開口中空腔體,組織結構較為獨特和單一,專一性強但集成性和通用性差;
2.現有多聯齒輪泵的泵體定位僅依靠直徑較小的定位銷或空心定位銷來實現。在安裝誤差、加工誤差、惡劣使用工況下,易造成定位銷的失效,從而造成齒輪泵過早的失效;
3.現有多聯齒輪泵的部件數量較多,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較多的工藝、工裝支持。工序的分散、多次的工裝裝夾,周轉過程中極易產生磕碰現象;
4.現有部分多聯齒輪泵泵體多采用鑄鐵件,它雖具有較好的塑性和韌性、較高的抗拉強度、常溫和高溫工況下較高的沖擊韌性,但整個多聯泵的自重較重,給生產加工和周轉帶來諸多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更加緊湊,能減少泵的零部件數量,減小泵的軸向尺寸的輕量化結構設計的多聯齒輪泵泵體。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輕量化結構設計的多聯齒輪泵泵體,包括泵本體,所述泵本體內開有用于安裝前主動齒輪和前從動齒輪的齒輪安裝孔,所述泵本體內位于所述齒輪安裝孔的后方開有用于安裝前主動齒輪軸的前側主安裝孔和用于安裝前從動齒輪軸的前側從安裝孔;
所述泵本體內位于所述前側主安裝孔的后方開有用于安裝后主動齒輪軸的后側主安裝孔,且所述泵本體內位于所述前側主安裝孔和所述后側主安裝孔之間設有用于連通兩者的主過孔;所述泵本體內位于所述前側從安裝孔的后方開有用于安裝后從動齒輪軸的后側從安裝孔,且所述泵本體內位于所述前側從安裝孔和所述后側從安裝孔之間設有用于連通兩者的從過孔;
所述泵本體內位于所述前側主安裝孔、所述前側從安裝孔、所述主過孔和所述從過孔之間開有用于連通四者的銜接腔。
進一步地,所述泵本體具有一段含四個支端的橫截面呈十字形的區段。
進一步地,所述前側主安裝孔和所述前側從安裝孔的后部、所述銜接腔、所述主過孔和所述從過孔的前部均位于所述區段內。
進一步地,所述區段的任意相鄰兩個支端之間為120°的圓弧過渡結構設計。
進一步地,所述泵本體的前端面左右兩側分別開有向后延伸的進油腔和出油腔,所述區段的左右兩個支端的端面分別向外延伸有過渡臺階。
進一步地,所述齒輪安裝孔從所述泵本體的前端面向后延伸,所述泵本體的前端面于所述齒輪安裝孔的外圍開有環形密封圈槽。
進一步地,所述泵本體的后端面位于所述后側主安裝孔和所述后側從安裝孔的外圍設有呈8字形的凸臺。
進一步地,所述泵本體的前端左右兩側面分別為法蘭面。
進一步地,所述泵本體采用RuT380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本實用新型能夠縮小齒輪泵的安裝空間,減少零部件數量,提高裝配速度與質量,并且增加了齒輪泵整體的剛性,能減小齒輪泵的軸向尺寸,提高其工作壓力和機械效率,提高高溫性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左視圖。
圖4是圖2的右視圖。
圖5是圖2的俯視圖。
圖6是A-A剖視圖。
圖7是B-B剖視圖。
圖8是C-C剖視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為:1泵本體、11區段、101齒輪安裝孔、102前側主安裝孔、103前側從安裝孔、104后側主安裝孔、105主過孔、106后側從安裝孔、107從過孔、108銜接腔、109進油腔、110出油腔、111過渡臺階、112環形密封圈槽、113凸臺、114法蘭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參見圖1、圖2、圖6和圖8。
本實用新型輕量化結構設計的多聯齒輪泵泵體,包括泵本體1,所述泵本體1內開有用于安裝前主動齒輪和前從動齒輪的齒輪安裝孔101,所述泵本體1內位于所述齒輪安裝孔101的后方開有用于安裝前主動齒輪軸的前側主安裝孔102和用于安裝前從動齒輪軸的前側從安裝孔103;
所述泵本體1內位于所述前側主安裝孔102的后方開有用于安裝后主動齒輪軸的后側主安裝孔104,且所述泵本體1內位于所述前側主安裝孔102和所述后側主安裝孔104之間設有用于連通兩者的主過孔105;所述泵本體1內位于所述前側從安裝孔103的后方開有用于安裝后從動齒輪軸的后側從安裝孔106,且所述泵本體1內位于所述前側從安裝孔103和所述后側從安裝孔106之間設有用于連通兩者的從過孔107;
所述泵本體1內位于所述前側主安裝孔102、所述前側從安裝孔103、所述主過孔105和所述從過孔107之間開有用于連通四者的銜接腔108。
本實用新型將前側一套齒輪泵的主動齒輪軸和從動齒輪軸的安裝空間以及后側一套齒輪泵的主動齒輪軸和從動齒輪軸的安裝空間全部集中在一起,因此在使用時,泵體和泵體之間無需安裝連接板來提供上述安裝空間;而且設置的主過孔提供花鍵軸的安裝空間,用于前、后主動齒輪之間扭矩的傳遞,設置的從過孔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減重,另一方面是齒輪泵回油通道的組成部分,另外,設置的銜接腔,能夠將泵體內用于潤滑的次高壓油(在壓力作用下)引入回油通道,實現泵體內壓力的卸荷和熱量的散發,本實用新型結構更加緊湊,能夠縮小齒輪泵的安裝空間,減少零部件數量,減小齒輪泵的軸向尺寸。
在一實施例中,參見圖2和圖6,所述泵本體1具有一段含四個支端的橫截面呈十字形的區段11。這樣設計一方面可以減重,另一方面提供泵體外安裝的“十”字形安裝空間,四個支端間提供緊固件的安裝和預緊空間,整體的集成性強,使泵體的結構更加緊湊。
在一實施例中,參見圖8,所述前側主安裝孔102和所述前側從安裝孔103的后部、所述銜接腔108、所述主過孔105和所述從過孔107的前部均位于所述區段11內。這樣設計能夠進一步減重,使結構更加緊湊,提高集成性能。
具體應用時,還可將前主、從安裝孔以及后主、從安裝孔的回油槽設置在該區段內;通往后泵體的貫通腔道亦可設置在該區段內。
在一實施例中,參見圖6,所述區段11的任意相鄰兩個支端之間為120°的圓弧過渡結構設計。這樣設計既增加了緊固件預緊時緊固工具的安裝角度,又能減小四個支端底部間的應力集中。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2和7所示,所述泵本體1的前端面左右兩側分別開有向后延伸的進油腔109和出油腔110,參見圖1和圖4,所述區段11的左右兩個支端的端面分別向外延伸有過渡臺階111。過渡臺階提供安裝夾緊的支點,同時增加了泵體內部進、出油型腔底部的強度。
在一實施例中,參見圖3,所述齒輪安裝孔101從所述泵本體1的前端面向后延伸,所述泵本體1的前端面于所述齒輪安裝孔101的外圍開有環形密封圈槽112。這樣設計,可以取消定位銷結構,應用時,在前蓋或前泵體的后端面設置與本實用新型的齒輪安裝孔相配合的凸臺,將該凸臺卡入齒輪安裝孔內實現前蓋或前泵體與本實用新型的鑲聯,該凸臺與齒輪安裝孔采用小間隙配合。
在一實施例中,參見圖1、圖2和圖5,所述泵本體1的后端面位于所述后側主安裝孔104和所述后側從安裝孔106的外圍設有呈8字形的凸臺113。在與后蓋或后泵體連接時,后蓋或后泵體的前端面開設8字形孔,將凸臺113卡入8字孔內實現兩者的連接。凸臺113與8字形孔亦采用小間隙配合。
上述這種與前蓋或前泵體、后蓋或后泵體的安裝方式減少了產品的部件數,減小了產品的整體累計誤差,縮短了軸向尺寸,整體的集成性強,使泵體的結構更加緊湊。同時,較少的部件數也減少了平面密封的面數,減少重載工況下結合面泄漏的概率,進一步提高了齒輪泵在重載工況下的可靠性。并且減少了定位銷孔的數量,減小了加工過程各種誤差對定位基準的影響,增加了定位基準的強度,避免了剪切力對定位基準的破壞,提高了齒輪泵整體的剛性和安全系數。
在一實施例中,參見圖1和圖2,所述泵本體1的前端左右兩側面分別為法蘭面114,用于齒輪泵的外聯接。
在一實施例中,參見圖3和圖5,泵本體1的前端的上側外壁和下側外壁分別有一階梯平面。因泵體內進油腔109和出油腔110的深度深,此處階梯平面作用,一是保證有效壁厚,二是保證區段11有一定的整體結構剛性。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泵本體1采用RuT380材料制成。采用這種材料具有較好的強度、剛性和熱導率等性能,同時具有較好的機加工性能。
本實用新型多聯泵泵體,以應用在三聯泵中為例,該多聯泵泵體集泵體、聯接板和后泵前蓋(后泵模數較小,外形尺寸較小)于一體,減少整體部件數,同時縮短了軸向尺寸,簡化了安裝與拆卸,減輕產品自身自重,減小了產品的整體累計誤差,提升了各部件的安裝精度。同時,較少的部件數也減少了平面密封的面數,從3個密封面減少到現有結構的1個,減少結合面泄漏的概率,進一步提高了齒輪泵的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與前蓋或前泵體、后蓋或后泵體的安裝方式減少了定位銷孔的數量,減小了加工過程各種誤差對定位基準的影響;再者,在重載工況下,增加了定位基準的強度,避免了剪切力對定位基準的破壞,提高了齒輪泵整體的剛性和安全系數,并且能夠提高裝配速度與質量。
本實用新型加工工序較為集中,僅需二次裝夾,即可完成對泵本體前、后端面全部工序的加工,包括泵體的核心點:前、后端面之間的形位公差控制;前端面齒輪安裝孔形位公差控制;前主、從安裝孔形位公差控制;齒輪安裝孔與前主、從安裝孔之間的形位公差控制;后主、從安裝孔形位公差控制;后端面凸臺的形位公差控制;后主、從安裝孔與后端面凸臺之間的形位公差控制,等等。上述泵體的核心點保證了對泵體質量特性重要度要求高的核心點的精度控制,從而減少對整個產品的整體累計誤差。齒輪泵工作時,徑向載荷對泵軸承的著力點較為均勻,能有效地防止重載工況下徑向力對齒輪泵內部結構的影響,滿足了齒輪泵在重載工況的使用性能要求。
本實用新型可使齒輪泵的額度工作壓力達到28MPa,最高壓力31.5MPa,容積效率≥92%,具有滿足工作介質溫度100℃~120℃下長時時間工作的卓越性能。
應當理解本文所述的例子和實施方式僅為了說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它做出各種修改或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