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重整裝置用泵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石化行業用泵,具體地說是一種具有低比轉數且效率高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包括泵軸、驅動端軸承體、機械密封、左泵蓋、泵體、葉輪、右泵蓋、平衡水管路和非驅動端軸承體,其中葉輪為雙吸葉輪并采用兩級葉輪串聯的布置方式安裝于泵軸上,左泵蓋和右泵蓋安裝于泵體兩側,泵軸由右泵蓋一側穿入,由左泵蓋一側穿出,并通過驅動端軸承體和非驅動端軸承體支承,在左泵蓋與驅動端軸承體之間、以及右泵蓋與非驅動端軸承體之間均設有機械密封,在左泵蓋與右泵蓋上均設有冷卻腔,所述泵體的吸入口通過平衡水管路與右泵蓋上的密封腔相通。本實用新型具有流量小、轉速低、揚程高、低汽蝕余量等特點。
【專利說明】連續重整裝置用泵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石化行業用泵,具體地說是一種具有低比轉數且效率高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
【背景技術】
[0002]化工流程泵是石化行業重要的設備之一,是連續重整、常減壓、催化裂化、催化重整、液化氣深加工、煤制氫、煤煉油等一系列裝置的關鍵設備。由于此類裝置的用泵各不相同,各種參數的泵都可能出現,其中有“特殊”要求的泵也是很常見,比如針對石化行業60萬噸/年連續重整裝置的用泵,就要求裝置用泵具有低比轉數,以使裝置用泵滿足流量小、轉速低、揚程高的要求,由于要求泵的葉輪具有低比轉數,因此葉輪的包角很大,這對于整個泵體的結構、密封、鑄造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低比轉數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具有流量小、轉速低、揚程高、低汽蝕余量等特點。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一種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包括泵軸、驅動端軸承體、機械密封、左泵蓋、泵體、葉輪、右泵蓋、平衡水管路和非驅動端軸承體,其中兩個葉輪設置于泵體內并安裝于泵軸上,左泵蓋和右泵蓋分別安裝于所述泵體兩側,在左泵蓋的外側安裝有驅動端軸承體,在右泵蓋的外側安裝有非驅動端軸承體,泵軸由右泵蓋一側穿入,由左泵蓋一側穿出,且所述泵軸兩端分別通過所述驅動端軸承體和非驅動端軸承體支承,泵軸穿出左泵蓋的一端穿過所述驅動端軸承體后通過聯軸器與電機相連,在左泵蓋與驅動端軸承體之間、以及右泵蓋與非驅動端軸承體之間分別設有防止介質泄漏的機械密封;所述左泵蓋與右泵蓋上均設有密封腔,所述泵體的吸入口通過平衡水管路與右泵蓋上的密封腔相通。
[0006]所述葉輪均為雙吸葉輪并分別設置于所述泵體內的兩個渦室中,兩個葉輪采用兩級葉輪串聯的布置方式通過鍵連接對稱安裝于泵軸上,并通過套設于所述泵軸上的級間套和葉輪鎖緊螺母以及所述泵軸的軸肩定位。
[0007]每個葉輪兩側均設有葉輪密封環,所述葉輪密封環隨葉輪轉動,在左泵蓋和右泵蓋上分別固裝有第一殼體密封環,在泵體上固裝有第二殼體密封環,所述第一殼體密封環和第二殼體密封環與葉輪密封環形成運轉間隙。
[0008]在左泵蓋和右泵蓋上均設有泵蓋水冷腔蓋,所述密封腔通過所述泵蓋水冷腔蓋閉合形成封閉腔體,所述泵蓋水冷腔蓋與左泵蓋、右泵蓋之間通過O型密封圈進行密封。
[0009]所述左泵蓋和右泵蓋中各有一部分入口流道,所述左泵蓋和右泵蓋分別與泵體組成完整的首級吸入室和次級吸入室。
[0010]泵體和左泵蓋、右泵蓋之間設有可壓縮的金屬纏繞墊片。
[0011]所述左泵蓋和右泵蓋上均設有用于機械密封自沖洗的螺紋孔。[0012]在所述驅動端軸承體和非驅動端軸承體內均設有用于支撐所述泵軸的軸承,其中驅動端軸承體中的徑向軸承采用深溝球軸承,非驅動端軸承體中的止推軸承采用角接觸球軸承。
[0013]所述驅動端軸承體和非驅動端軸承體內均設有甩油環,所述甩油環套裝在泵軸上,所述驅動端軸承體和非驅動端軸承體均留有油霧潤滑系統相連的接口。
[0014]所述泵體下方連接有用于排污的排液管路及用于倒暖的暖泵管路系統。
[0015]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積極效果為:
[0016]1.本實用新型具有比轉數小(流量小、轉速低、揚程高)、效率高的特點。
[0017]2.本實用新型的葉輪為離心式雙吸結構,兩級葉輪均設有前、后密封環,并對稱安裝,使軸向力互相抵消,保證了軸向力的自平衡。
[0018]3.本實用新型的葉輪、泵體及泵蓋均采用精密鑄造工藝,為保證該實用新型具備高效率、低汽蝕余量等性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泵體和兩個泵蓋之間均設有可壓縮的纏繞墊,可以防止熱膨脹而導致泄漏現象的發生。
[0019]4.本實用新型通過平衡水管路來起到降壓作用,使右泵蓋的密封腔壓力不會太高而影響機械密封的使用壽命。
[0020]5.本實用新型機械密封的布置型式選擇按API682標準中的PLAN23+52方案布置,由于該方案要求機械密封壓蓋尺寸較大,為此將自沖洗的螺紋孔開在兩端泵蓋上,有效縮短了機械密封腔體和軸的尺寸。
[0021]6.本實用新型的輸送介質溫度可達到200°C以上,因此泵組冷卻尤為重要,為此在左、右泵蓋,驅動端軸承體和非驅動端軸承體上均留有通入循環水來對機組冷卻用的密封腔。
[0022]7.本實用新型的驅動端軸承體和非驅動端軸承體既能滿足通過轉子轉動帶動甩油環拋油的潤滑方式又能滿足油霧系統潤滑的方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25]其中,I為泵軸、2為驅動端軸承體、3為機械密封、4為左泵蓋、5為泵體、6為葉輪、7為吸入口、8為級間套、9為葉輪鎖緊螺母、10為密封腔、11為右泵蓋、12為平衡水管路、13為非驅動端軸承體、14為泵蓋水冷腔蓋、15為金屬纏繞墊、16為第一殼體密封環、17為第二殼體密封環、18為葉輪密封環,19為吐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0027]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泵軸1、驅動端軸承體2、機械密封3、左泵蓋4、泵體
5、葉輪6、級間套8、葉輪鎖緊螺母9、右泵蓋11、平衡水管路12、非驅動端軸承體13和泵蓋水冷腔蓋14,其中泵體5的吸入口 7和吐出口 19均向上設置,兩個葉輪6均為雙吸葉輪并分別設置于所述泵體5內的兩個渦室中,兩個葉輪6采用兩級葉輪串聯的布置方式通過鍵連接安裝于泵軸I上,并通過級間套8、所述泵軸I的軸肩以及葉輪鎖緊螺母9定位,所述葉輪6對稱設置以使其軸向力自行平衡。左泵蓋4和右泵蓋11分別安裝于所述泵體5兩側,在所述左泵蓋4和右泵蓋11中各有一部分入口流道,這使得所述左泵蓋4和右泵蓋11分別與泵體5組成完整的首級吸入室和次級吸入室,保證液流均勻進入葉輪6且不產生漩渦,泵體5和左泵蓋4、右泵蓋11之間設有可壓縮的金屬纏繞墊片15,以防止熱膨脹而導致泄漏現象的發生。所述泵軸I由右泵蓋11 一側穿入,由左泵蓋4 一側穿出,且泵軸I位于右泵蓋11外側的一端容置于非驅動端軸承體13中并通過所述非驅動端軸承體13支承,泵軸I穿出左泵蓋4的一端通過驅動端軸承體2支承,并且穿過所述驅動端軸承體2后通過聯軸器與電機相連,所述驅動端軸承體2和非驅動端軸承體13分別通過螺釘安裝在左泵蓋4和右泵蓋11的外側。在所述驅動端軸承體2和非驅動端軸承體13內均設有用于支撐所述泵軸I的軸承,其中驅動端軸承體2中的徑向軸承采用深溝球軸承,非驅動端軸承體13中的止推軸承采用角接觸球軸承,驅動端軸承體2和非驅動端軸承體13設計成整圈結構,以提高零件的強度、增強機組運行的穩定性。所述驅動端軸承體2和非驅動端軸承體13內均設有甩油環,所述甩油環套裝在泵軸I上,所述驅動端軸承體2和非驅動端軸承體13均與油霧潤滑系統相連,驅動端軸承體2和非驅動端軸承體13在機組運行初期采用一次性注油,通過泵軸I轉動帶動甩油環拋油實現軸承潤滑,機組運行穩定后采用油霧潤滑系統對兩端軸承進行油霧潤滑,有效提高機組平穩運行時間,減少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損失。所述通過油霧潤滑系統潤滑為本領域公知常識。
[0028]在左泵蓋4與驅動端軸承體2之間、以及右泵蓋11與非驅動端軸承體13之間分別設有防止介質泄漏的機械密封3,所述機械密封3通過螺釘分別安裝在左泵蓋4和右泵蓋11外側,在左泵蓋4和右泵蓋11上均設有用于機械密封3自沖洗的螺紋孔及冷卻機械密封3用的密封腔10,所述密封腔10通過設置于左泵蓋4和右泵蓋11上的泵蓋水冷腔蓋14閉合形成封閉腔體,所述泵蓋水冷腔蓋14與左泵蓋4、右泵蓋11之間均為過渡配合并通過O型密封圈進行密封,確保密封腔10內的液體不會外漏,達到冷卻降溫的目的。所述泵體5的吸入口 7通過一個平衡水管路12與右泵蓋11上的密封腔10相通,以減小右泵蓋11上的密封腔10內腔體壓力,延長機械密封3使用壽命。
[0029]每個葉輪6兩側均設有葉輪密封環18,所述葉輪密封環18隨葉輪6轉動,在左泵蓋4和右泵蓋11上分別固裝有第一殼體密封環16,在泵體5上固裝有第二殼體密封環17,所述第一殼體密封環16和第二殼體密封環17分別套設于葉輪6兩側的葉輪密封環18上,且第一殼體密封環16和第二殼體密封環17與葉輪密封環18形成運轉間隙,且第一殼體密封環16和第二殼體密封環17的材質硬度值大于葉輪密封環18的材質硬度值,以防止葉輪6因卡住而停止轉動,兩種密封環作為易損件起到保護零部件的作用,可根據需要更換。
[0030]所述泵體5下方連接有用于排污的排液管路及用于倒暖的暖泵管路系統。
[0031]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0032]介質由泵體5上的吸入口 7進入首級吸入室,經首級葉輪6甩出后,由首級殼體壓出室進入次級吸入室,經次級葉輪6甩出后由吐出口 19排出,所述葉輪6為雙吸結構,兩級葉輪6對稱安裝,軸向力互相抵消,保證了軸向力的平衡,且所述葉輪6比轉數很小,本實施例中,所述葉輪6的比轉數\ = 22.4,因此葉輪6的包角很大,本實施例中葉輪6的包角β= 260°,由于葉輪6比轉數小(流量小、轉速低、揚程高),因而本實用新型具備高效率、低汽蝕余量等性能。
【權利要求】
1.一種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軸(I)、驅動端軸承體(2)、機械密封(3)、左泵蓋(4)、泵體(5)、葉輪(6)、右泵蓋(11)、平衡水管路(12)和非驅動端軸承體(13),其中兩個葉輪(6)設置于泵體(5)內并安裝于泵軸⑴上,左泵蓋⑷和右泵蓋(11)分別安裝于所述泵體(5)兩側,在左泵蓋(4)的外側安裝有驅動端軸承體(2),在右泵蓋(11)的外側安裝有非驅動端軸承體(13),泵軸(I)由右泵蓋(11) 一側穿入,由左泵蓋(4)一側穿出,且所述泵軸(I)兩端分別通過所述驅動端軸承體(2)和非驅動端軸承體(13)支承,泵軸(I)穿出左泵蓋(4)的一端穿過所述驅動端軸承體(2)后通過聯軸器與電機相連,在左泵蓋(4)與驅動端軸承體(2)之間、以及右泵蓋(11)與非驅動端軸承體(13)之間分別設有防止介質泄漏的機械密封(3);所述左泵蓋(4)與右泵蓋(11)上均設有密封腔(10),所述泵體(5)的吸入口(7)通過平衡水管路(12)與右泵蓋(11)上的密封腔(10)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6)均為雙吸葉輪并分別設置于所述泵體(5)內的兩個渦室中,兩個葉輪(6)采用兩級葉輪串聯的布置方式通過鍵連接對稱安裝于泵軸(I)上,并通過套設于所述泵軸(I)上的級間套(8)和葉輪鎖緊螺母(9)以及所述泵軸(I)的軸肩定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其特征在于:每個葉輪(6)兩側均設有葉輪密封環(18),所述葉輪密封環(18)隨葉輪(6)轉動,在左泵蓋⑷和右泵蓋(11)上分別固裝有第一殼體密封環(16),在泵體(5)上固裝有第二殼體密封環(17),所述第一殼體密封環(16)和第二殼體密封環(17)與葉輪密封環(18)形成運轉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其特征在于:在左泵蓋(4)和右泵蓋(11)上均設有泵蓋水冷腔蓋(14),所述密封腔(10)通過所述泵蓋水冷腔蓋(14)閉合形成封閉腔體,所述泵蓋水冷腔蓋(14)與左泵蓋(4)、右泵蓋(11)之間通過O型密封圈進行密封。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泵蓋(4)和右泵蓋(11)中各有一部分入口流道,所述左泵蓋(4)和右泵蓋(11)分別與泵體(5)組成完整的首級吸入室和次級吸入室。
6.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其特征在于:泵體(5)和左泵蓋(4)、右泵蓋(11)之間設有可壓縮的金屬纏繞墊片(15)。
7.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泵蓋(4)和右泵蓋(11)上均設有用于機械密封(3)自沖洗的螺紋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驅動端軸承體(2)和非驅動端軸承體(13)內均設有用于支撐所述泵軸(I)的軸承,其中驅動端軸承體(2)中的徑向軸承采用深溝球軸承,非驅動端軸承體(13)中的止推軸承采用角接觸球軸承。
9.根據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端軸承體(2)和非驅動端軸承體(13)內均設有甩油環,所述甩油環套裝在泵軸(I)上,所述驅動端軸承體(2)和非驅動端軸承體(13)均留有油霧潤滑系統相連的接口。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重整裝置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體(5)下方連接有用于排污的排液管路及用于倒暖的暖泵管路系統。
【文檔編號】F04D13/06GK203822655SQ201420266215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3日
【發明者】高巍, 張文杰, 閆強, 王英敏, 苑克文, 李玉紅 申請人:沈陽鼓風機集團石化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