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保溫抽油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采油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油田開采中降粘、防結蠟的內循環保溫抽油管或抽油桿。
【背景技術】
[0002]在稠油開采過程中,由于開采過程中原油粘度較大且容易結蠟,大大影響原油的產量。目前的空心抽油管(桿)加熱技術有插接式和連續不銹鋼管,兩種接構均存在缺點:(1)插接式存在漏點,影響保溫效果。⑵連續不銹鋼管保溫性能差。
[0003]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油田采油專用真空保溫循環管》(授權公告號C NI O 2 7 O 4 8 6 7 B)o由于該專利存在如下問題,導致其難以實施。
[0004]⑴該專利圖由于內管、外管和兩端的公接頭、母螺紋接頭只能采用焊接形式聯接,當內外管之間有較大溫差,其變形量不一樣,使焊縫脫開,而不能實現抽真空效果。
[0005]⑵該專利的真空保溫管在與中空外管安裝時,真空保溫管從中空外管的公螺紋端穿入,然后用螺母將真空保溫管緊固在中空外管內,使真空保溫管中的公接頭內側凸臺與中空外管公螺紋端內的臺肩緊密接觸,中空外管母螺紋內臺肩與螺母端面緊密接觸。當內循環真空管下到井內時,中空外管受重力作用拉伸,真空保溫管也隨之拉伸而導致焊縫開裂,真空保溫管失效。
[0006]⑶真空管在高溫下使用壽命一般只能維持3-4個月,不能滿足油井長期生產的需要。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保溫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的自由伸縮式內循環保溫抽油管。
[0008]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09]一種內循環保溫抽油管,包括帶有接頭、接箍的空心抽油管本體,和安裝在空心抽油管本體內的保溫管,二者之間設有環空腔;其中:保溫管中間為雙層保溫結構,兩端分別設有扶正接頭和定位接頭;保溫管的雙層保溫密封結構是內管與外管之間留有環空;扶正接頭設有擴徑段,該擴徑段軸向設有流道槽,流道槽與空心抽油管本體和保溫管之間的環空腔貫通;扶正接頭與內、外管均采用固定密封連接,擴徑段與空心抽油管內孔滑動配合,保證扶正接頭既能軸向滑動又能與內管延伸段對中;扶正接頭與內管延伸段通過密封件構成插接密封配合;定位接頭與外管固定密封連接,定位接頭內壁設置密封件并與內管延伸段構成滑動密封配合;定位接頭設有加粗段,該加粗段與空心抽油管接箍內部倒角構成限位配合,加粗段上設有與保溫管環空貫通的通孔,通孔由絲堵密封,加粗段還設有軸向流道槽,流道槽與空心抽油管內孔和保溫管的環空腔貫通;該加粗段外端部與壓帽限位配合,壓帽與接箍內螺紋連接緊固。
[0010]上述方案進一步包括:在內管與外管之間留有的環空內填充保溫材料和吸氫劑,并充滿惰性氣體。
[0011]也可以在內管與外管之間留有的環空內設置為真空。
[0012]所述空心抽油管本體母接頭段的內螺紋比標準抽油管內螺紋長;所述的保溫管的外管與扶正接頭和定位接頭均采用焊接,保溫管的內管一端與扶正接頭焊接,另一端通過定位接頭內孔并延伸一定長度。
[0013]本實用新型的保溫抽油管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因而具有以下特點:
[0014]一是保溫管的兩端分別設有扶正接頭和定位接頭,中間為雙層保溫結構,保溫管的內管上設保溫材料,保溫材料未填充滿空間,使之與保溫管的外管有一定環空,環空間加有吸氫劑并充滿惰性氣體,延長保溫管使用壽命。
[0015]二是保溫管的兩端接頭內孔均設有密封圈,扶正接頭的擴徑段和定位接頭加粗段外圓開流道槽,扶正接頭開槽部分與空心抽油桿內孔形成滑動配合,使端部居中,便于作業安裝。
[0016]三是保溫管的外管與扶正接頭和定位接頭均采用焊接,保溫管的內管一端與扶正接頭焊接,另一端穿過定位接頭內孔并伸出定位接頭外側一定長度,與定位接頭內孔密封圈形成密封,使介質不能進入保溫管環空,而影響保溫效果,當使用時伸出部分插入扶正接頭內孔,與內孔密封圈形成密封。由于保溫管內管一端處于自由狀態而不受內外管溫差產生應力的影響,焊縫可靠。保溫管安裝在空心抽油管內時,接箍內螺紋端通過壓帽壓緊,夕卜螺紋端處于自由狀態,當空心桿工作過程中受重力拉伸時,保溫管不受拉力,工作可靠。
[0017]四是空心抽油桿的內螺紋比標準空心抽油桿內螺紋長,便于安裝壓帽。
[0018]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保溫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經過在室內試驗和現場試驗效果好,很好的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內循環保溫抽油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中保溫管3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圖1中空心抽油管2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1、外密封件(圈),2、空心抽油管本體,3、保溫管,4、壓帽,5、扶正接頭,6、密封件(圈),7、外管,8、保溫材料,9、內管,1、吸氫劑,11、絲堵,12、密封件(圈),13、定位接頭,14、內螺紋。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參照附圖1、2和3,一種內循環保溫抽油管,包括帶有接頭、接箍的空心抽油管本體2,和安裝在空心抽油管本體2內的保溫管3,二者之間設有環空腔;其中:保溫管3中間為雙層保溫結構,兩端分別設有扶正接頭5和定位接頭13 ;保溫管3的雙層保溫密封結構是內管9與外管7之間留有環空;扶正接頭5設有擴徑段,該擴徑段軸向設有流道槽,流道槽與空心抽油管本體2和保溫管3之間的環空腔貫通;扶正接頭5與內、外管均采用固定密封連接,擴徑段與空心抽油管本體2內孔滑動配合;扶正接頭5與內管延伸段通過密封件6構成插接密封配合;定位接頭13與外管7固定密封連接,定位接頭13內孔設置密封件12并與內管9延伸段構成滑動密封配合;定位接頭13設有加粗段,該加粗段與空心抽油管本體2接箍內部構成限位配合,加粗段上設有與保溫管環空貫通的通孔,通孔由絲堵11密封,加粗段還設有軸向流道槽,流道槽與空心抽油管本體2和保溫管3的環空腔貫通;該加粗段外端部與壓帽4限位配合,壓帽4與接箍內螺紋連接配合。
[0024]上述實施例進一步包括:在內管9與外管7之間留有的環空內填充保溫材料7和吸氫劑10,并充滿惰性氣體。
[0025]也可以在內管與外管之間留有的環空內設置為真空。
[0026]所述空心抽油管本體2母接頭段的內螺紋14比標準抽油管內螺紋長;保溫管的外管7與扶正接頭5和定位接頭13均采用焊接,保溫管的內管9 一端與扶正接頭5焊接。
[0027]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體現在:
[0028]⑴保溫官兩2而設扶正接頭5和定位接頭13,接頭內孔設內密、封圈6和密、封圈12,外管7的兩端分別與扶正接頭5和定位接頭13焊接,內管9 一端與扶正接頭5焊接,另一端穿過定位接頭13并伸出外端。
[0029]⑵內管9與定位接頭內密封圈12形成密封,防止介質進入內外管之間的環空而影響保溫性能。
[0030](3)內管9的一端與扶正接頭5焊接,而另一端處于自由狀態,當內外管因溫差伸縮時,不受應力影響拉裂焊縫。
[0031]⑷內管9的外徑設保溫材料8,保溫材料8未填滿內外管之間環空,環空間加一定量吸氫劑10并充滿惰性氣體,以增加保溫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0032](5)扶正接頭5的擴徑段開流道槽,其與空心抽油管接頭端2內孔形成配合,扶正接頭5便能居中,在安裝時內管伸出端插入而不損壞內密封圈6。
[0033](6)定位接頭13的外徑開流道槽,外端與壓帽4配合將保溫管固定在空心抽油管2內。流道槽的筋上設通孔,并由絲堵11密封。
[0034](7)空心抽油管2的接箍內螺紋14為加長螺紋,便于安裝壓帽4。
[0035](8)保溫管2從空心抽油管接箍端裝入,用壓帽4壓緊,扶正接頭5處于自由狀態,當空心抽油管2受重力拉伸時,保溫管不受拉力,使焊縫密封可靠。
【主權項】
1.一種內循環保溫抽油管,包括帶有接頭、接箍的空心抽油管本體,和安裝在空心抽油管本體內的保溫管,二者之間設有環空腔;其特征在于:保溫管中間為雙層保溫結構,兩端分別設有扶正接頭和定位接頭;保溫管的雙層保溫密封結構是內管與外管之間留有環空;扶正接頭內孔設密封圈,扶正接頭外徑設有擴徑段,該擴徑段軸向設有流道槽,流道槽與空心抽油管內孔和保溫管之間的環空腔貫通;扶正接頭與內、外管均采用固定密封連接,扶正接頭擴徑段與空心抽油管內孔滑動配合;扶正接頭與內管延伸段通過密封件構成插接密封配合;定位接頭與外管固定密封連接,定位接頭內壁設置密封件并與內管延伸段構成滑動密封配合;定位接頭設有加粗段,該加粗段與空心抽油管接箍內部構成插接限位配合,加粗段上設有與保溫管環空貫通的通孔,通孔由絲堵密封,加粗段還設有軸向流道槽,流道槽與空心抽油管內孔和保溫管的環空腔貫通;該加粗段外端部與壓帽限位配合,壓帽與空心抽油管接箍內壁螺紋連接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保溫抽油管,其特征在于:在內管與外管之間留有的環空內填充保溫材料和吸氫劑,并充滿惰性氣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保溫抽油管,其特征在于:在內管與外管之間留有的環空內為真空。4.根據權利要求1或2、3所述的內循環保溫抽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抽油管的本體母接頭段的內螺紋比標準抽油管內螺紋長;所述的保溫管的外管與扶正接頭和定位接頭均采用焊接,保溫管的內管一端與扶正接頭焊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循環保溫抽油管,包括帶有接頭、接箍的空心抽油管本體,和安裝在空心抽油管本體內的保溫管,二者之間設有環空腔;其中:保溫管中間為雙層保溫結構,兩端分別設有扶正接頭和定位接頭;保溫管的雙層保溫密封結構是內管與外管之間留有環空;扶正接頭軸向設有流道槽,扶正接頭內孔與內管延伸段配合,形成內管密封,外徑與空心抽油管內孔配合,可以滑動;定位接頭軸向設有流道槽,定位接頭與外管密封連接,定位接頭內孔與內管延伸段構成滑動密封配合,定位接頭內側與空心抽油管接箍內倒角構成限位配合,并通過壓帽與接箍內螺紋連接緊固。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保溫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經過在室內試驗和現場應用,稠油井可節省電費70%,很好的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IPC分類】E21B17/042, E21B17/00
【公開號】CN204941369
【申請號】CN201520665344
【發明人】謝偉, 彭江濱, 李建華, 趙志平
【申請人】東營新佳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