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節式伸縮鋼模臺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臺車,尤其涉及一種為金屬或非金屬礦山開采、地下隧道等地下工程中為安裝模板而用的分節式伸縮鋼模臺車。
背景技術:
由于地下洞庫(如礦山開采的巷道、地下鐵道的隧道)的復雜性,會出現變高、變跨的復雜局面,目前使用于地下工程(地下洞庫)中的鋼模臺車不能根據不同層面狀況自由變高、變跨,因而不能滿足施工的需要,大多數巷道段面仍然只能采用人工支模作業的方法,施工困難,安全系數低,施工進度慢。在本實用新型之前雖然有ZL201020180370. 5 “地下洞庫支模作業裝置”,這種裝置能適應各種地下洞庫條件,安全性能較好及可提高施工速 度,但對那些地質結構復雜,變高及變跨頻率高的地段這種裝置還是有點力不從心,尤其是自由轉移方面還存在困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任務是提供一種可適用于地下洞庫中各種段面、安全性能好及施工進度快的分節式伸縮鋼模臺車。為實現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一種分節式伸縮鋼模臺車包括拱頂模板、拱架、挑梁、右上大梁和左上大梁、右拱角伸縮液壓油缸和左拱角伸縮液壓油缸、右上側墻模板平梁和左上側墻模板平梁、右上圓桿支撐和左上圓桿支撐、右主立柱和左主立柱、龍門架、右下側墻模板平梁和左下側墻模板平梁、右下圓桿支撐和左下圓桿支撐、右側墻模板和左側墻模板、右下大梁和左下大梁、模板上平推液壓油缸和模板下平推液壓油缸、右行走車輪和左行走車輪、右枕木和左枕木、右端鋼軌和左端鋼軌、第一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和第二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旋轉軸、底水平撐、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固定支架以及墊板,在數量分別大于I的右枕木和左枕木上依次固定有右端鋼軌和左端鋼軌,數量大于I的右行走車輪行走于右端鋼軌上,數量大于I的左行走車輪行走于左端鋼軌上。在每節右行走車輪或左行走車輪上固連有墊板,位于右行走車輪和左行走車輪側旁的數量大于I的底水平撐的兩頭靠近右側墻模板和左側墻模板的內壁,在右枕木同左枕木之間有第一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和第二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右下大梁和左下大梁分別放置在右行走車輪和左行走車輪上面的墊板上。數量大于I的右主立柱固連在右下大梁的上表面,數量大于I的左主立柱固連在左下大梁的上表面,龍門架定位在右主立柱、左主立柱、右下大梁及左下大梁之間。靠近右下大梁和左下大梁安裝的模板下平推液壓油缸的伸縮桿分別固連在右側墻模板和左側墻模板的內壁,固連在左下大梁或右下大梁上的數量大于I的相鄰兩根左主立柱或右主立柱之間有十字形的固定支架相固定,在左下大梁或右下大梁上安裝有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在左下大梁或右下大梁上的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的頂端靠近左上大梁或右上大梁。數量大于I的右主立柱位于右下大梁和右上大梁之間,數量大于I的左主立柱位于左下大梁和左上大梁之間,在右上大梁和左上大梁的上端面有數量大于I的挑梁,挑梁的兩頭靠近拱架,在拱架的兩頭活動連接有右拱角和左拱角,于拱架及右拱角、左拱角的外表層有拱頂模板。在挑梁兩頭的下側面同拱架兩端的右拱角及左拱角內側面之間連接有右拱角伸縮液壓油缸及左拱角伸縮液壓油缸,于拱頂模板的兩頭和右拱角、左拱角的端面連接有右側墻模板和左側墻模板,靠近龍門架上端的模板上平推液壓油缸中伸縮桿的兩頭固連在右側墻模板和左側墻模板的內壁,在右側墻模板內側的上、下部位固連有右上側墻模板平梁和右下側墻模板平梁,在左側墻模板的內側的上、下部位固連有左上側墻模板平梁和左下側墻模板平梁,右上側墻模板平梁和右下側墻模板平梁分別經右上圓桿支撐及右下圓桿支撐同右主立柱活動連接,左上側墻模板平梁和左下側墻模板平梁分別經左上圓桿支撐及左下圓桿支撐同左主立柱活動連接。采用如上技術方案提供的一種分節式伸縮鋼模臺車與現有技術相比,技術效果在于①適用范圍廣。由于安裝有拱頂舉升液壓油缸及模板平推液壓油缸,可根據洞庫的不同高度和跨度提升或下降拱架或拱頂模板及向左右伸出或收回側墻模板,使作業施 工段面有不同的變化,機動余地大,范圍廣。②所述鋼模臺車為分節式伸縮臺車,可多節同步作業,也可分節不同步作業。③臺車收縮方便,只要將相關的零構件拆除及啟動相關的液壓油缸,可使臺車縮小到最小范圍,達到臺車能在多個段面之間自由行走的目的。④安全性能好。
圖I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分節式伸縮鋼模臺車的正向結構示意圖,亦為本實用新型的摘要附圖。圖2為沿圖I的A-A線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說細描述。所述的一種分節式伸縮鋼模臺車包括拱頂模板I、拱架2、挑梁3、右上大梁4和左上大梁4a、右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和左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a、右上側墻模板平梁6和左上側墻模板平梁6a、右上圓桿支撐7和左上圓桿支撐7a、右主立柱8和左主立柱8a、龍門架9、右下側墻模板平梁10和左下側墻模板平梁10a、右下圓桿支撐11和左下圓桿支撐11a、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右下大梁13和左下大梁13a、模板上平推液壓油缸14和模板下平推液壓油缸14a、右行走車輪15和左行走車輪15a、右枕木16和左枕木16a、右端鋼軌20和左端鋼軌20a、第一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17和第二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17a、旋轉軸18、底水平撐19、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1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2、固定支架23以及墊板24,在數量分別大于I的右枕木16和左枕木16a上依次固定有右端鋼軌20和左端鋼軌20a,數量大于I的右行走車輪15行走于右端鋼軌20上,數量大于I的左行走車輪15a行走于左端鋼軌20a上,在每節右行走車輪15或左行走車輪15a上固連有墊板24,位于右行走車輪15和左行走15a側旁的其數量大于I的底水平撐19的兩頭靠近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的內壁,在右枕木16同左枕木16a之間有第一主休升降調節液壓油缸17和第二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17a,操作此兩液壓油缸可使鋼模臺車作整體式上升或下降。右下大梁13和左下大梁13a分別放置在右行走車輪15和左行走車輪15a上的墊板24上。數量大于I的右主立柱8固連在右下大梁13的上表面,數量大于I的左主立柱8a固連在左下大梁13a的上表面,右主立柱8、左主立柱8a、右下大梁13及左下大梁13a間有龍門架9定位,靠近右下大梁13和左下大梁13a安裝的模板下平推液壓油缸14a的伸縮桿分別固連在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的內壁。伸縮桿的動作,可使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向左、右伸出或收縮。固連在左下大梁13a上的數量大于I的兩鄰兩根左主立柱8a之間有十字形的固定支架23相固定,(如圖2所示)左下大梁13a上的六根左主立柱8a有四(組)根十字形的固定支架23相固定,同樣在右下大梁13上的六根右主立柱8亦有四(組)根十字形的固定支架(圖上未標出)相固定。在左下大梁13a上安裝有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1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2,在左下大梁13a上的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1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2的頂端靠近左上大梁4a ;同樣,在右下大梁13上安裝有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1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2 (在圖上未標出),而且所述的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1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2的頂端靠近右上大梁4,數量大于I的左主立柱8a位 于左下大梁13a和左上大梁4a之間,數量大于I的右主立柱8位于右下大梁13和右上大梁4之間,在右上大梁4和左上大梁4a的上端面有數量大于I的有挑梁3,在挑梁3的兩頭靠近拱架2,在拱架2的兩頭活動連接有右拱角2a及左拱角2b,于拱架2及右拱角2a和左拱角2b的外表層鋪有拱頂模板I。在挑梁3兩頭的下側面同拱架2兩端右拱角2a及左拱角2b的內側面之間連接有左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和左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a,右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及左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a的動作,可帶動右拱角2a及左拱角2b向外或向內擺動,于拱頂橫板I的兩頭和右拱角2a、左拱角2b的端面連接有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靠近龍門架9上端的模板上平推液壓油缸14中的伸縮桿兩頭固連在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的內壁,模板上平推液壓油缸14中伸縮桿的伸出或縮回可帶動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向外或向內動作。在右側墻模板12內側的上、下部位固連有右上側墻模板平梁6和右下側墻模板平梁10 ;在左側墻模板12a的內側上、下部位固連有左上側墻模板平梁6a和左下側墻模板平梁10a,右上側墻模板平梁6經右上圓桿支撐7同右主立柱8活動連接,右下側墻模板平梁10經右下圓桿支撐11同右主立柱8活動連接;同樣,左上側墻模板平梁6a經左上圓桿支撐7a同左主立柱8a活動連接,左下側墻模板平梁IOa經左下圓桿支撐Ila同左主立柱8a活動連接。實施時,按附圖制作好所述的一種分節式伸縮鋼模臺車并安裝于施工現場,根據施工段面的高度和跨度分別啟動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1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2及右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和左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a、模板上平推液壓油缸14和模板下平推液壓油缸14a,當高度和跨度調節好后即可進行現場施工(即洞庫澆灌混凝土或支撐體)。當一個段面的施工結束后需要將鋼模臺車轉移時,先拆除底水平撐19,其后拆除右側墻模板12同右主立柱8之間的右上圓桿支撐7、右下圓桿支撐11,再拆除左側墻模板12a同左主立柱8a之間的左上圓桿支撐7a、左下圓桿支撐11a,并同時啟動右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左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a、模板上平推液壓油缸14和模板下平推液壓油缸14a,使這些液壓油缸中的伸縮桿縮回,帶動拱架2下端的右拱角2a及左拱角2b收縮到所需位置,再啟動第一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17和第二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17a使鋼模臺車整體高度降低到指定位置,這樣鋼模臺車收縮變小了。在鋼模臺車轉移過程中需要變更行駛方向 時,只需啟動旋轉軸(旋轉系統)18即可使鋼模臺車轉變到所需行駛方向,達到鋼模臺車能在多個段面之間自由轉移的目的。
權利要求1. 一種分節式伸縮鋼模臺車,包括拱頂模板(I)、拱架(2)、挑梁(3)、右上大梁(4)和左上大梁(4a)、右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和左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a)、右上側墻模板平梁(6)和左上側墻模板平梁(6a)、右上圓桿支撐(7)和左上圓桿支撐(7a)、右主立柱⑶和左主立柱(8a)、龍門架(9)、右下側墻模板平梁(10)和左下側墻模板平梁(10a)、右下圓桿支撐(11)和左下圓桿支撐(11a)、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右下大梁(13)和左下大梁(13a)、模板上平推液壓油缸(14)和模板下平推液壓油缸(14a)、右行走車輪(15)和左行走車輪(15a)、右枕木(16)和左枕木(16a)、右端鋼軌(20)和左端鋼軌(20a)、第一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17)和第二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17a)、旋轉軸(18)、底水平撐(19)、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1)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2)、固定支架(23)以及墊板(24),在數量分別大于I的右枕木(16)和左枕木(16a)上依次固定有右端鋼軌(20)和左端鋼軌(20a),數量大于I的右行走車輪(15)行走于右端鋼軌(20)上,數量大于I的左行走車輪(15a)行走于左端鋼軌(20a)上,其特征在于在每節右行走車輪(15)或左行走車輪(15a)上固連有墊板(24),位于右行走車輪(15)和左行走車輪(15a)側旁的數量大于I的底水平撐(19)的兩頭靠近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的內壁,在右枕木(16)同左枕木(16a)之間有第一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17)和第二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17a),右下大梁(13)和左下大梁(13a)分別放置在右行走車輪(15)和左行走車輪(15a)上的墊板(24)上;數量大于I的右主立柱(8)固連在右下大梁(13)的上表面,數量大于I的左主立柱(8a)固連在左下大梁(13a)的上表面,龍門架(9)定位在右主立柱(8)、左主立柱(8a)、右下大梁(13)及左下大梁(13a)之間;靠近右下大梁(13)和左下大梁(13a)安裝的模板下平推液壓油缸(14a)的伸縮桿分別固連在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的內壁;固連在左下大梁(13a)或右下大梁(13)上的數量大于I的相鄰兩根左主立柱(8a)或右主立柱(8)之間有十字形的固定支架(23)相固定,在左下大梁(13a)或右下大梁(13)上安裝有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1)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2),在左下大梁(13a)或右下大梁(13)上的前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1)和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22)的頂端靠近左上大梁(4a)或右上大梁(4);數量大于I的右主立柱(8)位于右下大梁(13)和右上大梁(4)之間,數量大于I的左主立柱(8a)位于左下大梁(13a)和左上大梁(4a)之間,在右上大梁(4)和左上大梁(4a)的上端面有數量大于I的挑梁(3),挑梁(3)的兩頭靠近拱架(2),在拱架(2)的兩頭活動連接有右拱角(2a)和左拱角(2b),于拱架(2)及右拱角(2a)、左拱角(2b)的外表層有拱頂模板(I);在挑梁(3)兩頭的下側面同拱架(2)兩端的右拱角(2a)及左拱角(2b)內側面之間連接有右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及左拱角伸縮液壓油缸(5a);于拱頂模板(I)的兩頭和右拱角(2a)、左拱角(2b)的端面連接有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靠近龍門架(9)上端的模板上平推液壓油缸(14)中的伸縮桿的兩頭固連在右側墻模板(12)和左側墻模板(12a)的內壁,在右側墻模板(12)內側的上、下部位固連有右上側墻模板平梁(6)和右下側墻模板平梁(10),在左側墻模板(12a)的內側的上、下部位固連有左上側墻模板平梁^a)和左下側墻模板平梁(10a),右上側墻模板平梁(6)和右下側墻模板平梁(10)分別經右上圓桿支撐(7)及右下圓桿支撐(11)同右主立柱(8)活動連接,左上側墻模板平梁^a)和左下側墻模板平梁(IOa)分別經左上圓桿支撐(7a)及左下圓桿支撐(Ila)同左主立柱(8a)活動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分節式伸縮鋼模臺車,位于行走車輪上側的左右上下大梁之間有左右主立柱,左右主立柱由龍門架定位,在數量大于1的左右主立柱之間于左右下大梁上安裝有前/后拱頂舉升液壓油缸,在龍門架的下端有主體升降調節液壓油缸,位于龍門架上下面間的模板上/下平推液壓油缸連左/右側墻模板,側墻模板內側上下端的模板平梁經圓桿支撐同主立柱活動相連。在左右上大梁上端有挑梁,其上鋪有拱頂模板的拱架下端有左右拱角,左右拱角同挑梁之間連有左右拱角伸縮液壓沒缸。這種伸縮鋼模臺車可根據不同洞庫施工段面的情況變更高度和跨度,在拆除相關零部件臺車收緊后進行自由轉移,適用范圍廣,安全性能好,有推廣和實用價值。
文檔編號E21D11/10GK202731932SQ20122024753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
發明者李威德 申請人:李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