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采用高壓灌漿鋼管樁進行覆蓋層邊坡處理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覆蓋層邊坡處理技術領域,是一種采用高壓灌漿鋼管樁進行覆蓋層邊坡處理的方法。
背景技術:
普通鋼管樁在邊坡覆蓋層抗滑加固處理中已普遍應用,而高壓灌漿鋼管樁在地基處理中也已廣泛應用,但一些覆蓋邊坡失穩的情況仍有發生。高壓灌漿鋼管樁可以廣泛應用于覆蓋層邊坡的處理,該方法采用水泥漿液的可流動性以及其黏結性,把鋼管樁和周圍覆蓋層松散體固結成為一個整體。結合了鋼管樁和水
泥灌漿體部分的c值和f 值,提高了覆蓋層邊坡的抗滑穩定性。高壓灌漿鋼管樁,其工作原理其實和抗滑樁的工作原理相同,可理解為利用鋼管樁及水泥灌漿體的剛度以及其提供的阻滑力,抵抗不穩定覆蓋層的滑動力,使之達到穩定狀態,從而使不穩定的覆蓋層邊坡得到處理。這種處理措施作為一種邊坡處理的方法可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高壓灌漿鋼管樁進行覆蓋層邊坡處理的方法,以解決現有覆蓋層邊坡失穩的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采用高壓灌漿鋼管樁進行覆蓋層邊坡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按照如下的步驟進行
步驟1,邊坡覆蓋層鉆孔;在邊坡覆蓋層底部采用鉆機跟管鉆進工藝施工進行鉆孔施工,一次成孔;孔的分布為平行的兩排,每排距離為I. 5米至2米,每排中孔的間距為I米到I. 5 米;
步驟2,鋼管置入;在步驟I形成的孔內置入鋼管,并在每根鋼管的兩端安裝灌漿膜袋,同時在鋼管中部鉆灌漿孔;鋼管外露I米,深入完整基巖長度不小于5米;
步驟3,配置水泥漿液;采用水灰比按重量比為0. 8:1的比例拌制水泥漿液,拌制漿液時加入速凝劑;
步驟4,純壓式灌漿;對進口封堵及底部錨固段的壓漿膜袋及底部基巖灌漿錨固段進行純壓式灌漿,灌漿壓力為I. OMpa I. 5Mpa,進口封堵及底部錨固段灌漿結束并形成錨固預應力后,再通過孔口鋼管內設的一根高壓灌漿管進行鋼管中間充填段高壓灌漿,鋼管孔口加塞,灌漿段壓力2. OMpa 3. OMpa,水泥灌漿體可用灌漿壓力控制其灌漿體的直徑;當灌漿段灌漿壓力已達要求值,注入率彡5L/min時,持續灌漿5min結束灌漿;
步驟5,頂部連接;灌漿結束后,將所有的鋼管外露部分焊接120鍍鋅工字鋼縱橫連接。所述的鋼管中部有灌漿孔,水泥漿液通過灌漿孔溢出進入覆蓋層。控制灌漿壓力與漿液擴散半徑,在覆蓋層邊坡內形成鋼管樁與凝固后的水泥樁相結合的抗滑結構。
所述的速凝劑可在市場購買,摻量根據具體要求由現場試驗確定。本發明的特點是1、通過這種處理方式,使原來可能滑動失穩的覆蓋層穩定性提聞,使其永久處于穩定狀態。2、通過高壓灌漿,可使相鄰兩根鋼管樁之間的松散體的密度提高,有利于松散體的穩定。3、采用鋼管樁與水泥灌漿體共同承擔覆蓋層的下滑力,增加了鋼管樁的間距,節約了工程造價。4、鋼管樁頂部采用型鋼連接后,使這種高壓鋼管樁形成了一個整體,像一堵墻一樣,增加了這種處理措施的安全性。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I是一種采用高壓灌漿鋼管樁進行覆蓋層邊坡處理的方法的示意圖。圖中I、地面線;2、基巖覆蓋層分界線;3、管口膜袋;4、管底膜袋;5、$ 108mm鋼管;6、鉆孔;7、灌漿孔;8、水泥灌漿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采用高壓灌漿鋼管樁進行覆蓋層邊坡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按照如下的步驟進行
步驟1,邊坡覆蓋層鉆孔;在邊坡覆蓋層底部采用鉆機跟管鉆進工藝施工進行鉆孔施工,一次成孔;孔的分布為平行的兩排,每排距離為I. 5米至2米,每排中孔的間距為I米到
I.5 米;
步驟2,鋼管置入;在步驟I形成的孔內置入鋼管,并在每根鋼管的兩端安裝灌漿膜袋,同時在鋼管中部鉆灌漿孔;鋼管外露I米,深入完整基巖長度不小于5米;
步驟3,配置水泥漿液;采用水灰比按重量比為0. 8:1的比例拌制水泥漿液;拌制漿液時加入速凝劑;
步驟4,純壓式灌漿;對進口封堵及底部錨固段的壓漿膜袋及底部基巖灌漿錨固段進行純壓式灌漿,灌漿壓力為I. OMpa I. 5Mpa,進口封堵及底部錨固段灌漿結束并形成錨固預應力后,再通過孔口鋼管內設的一根高壓灌漿管進行鋼管中間充填段高壓灌漿,鋼管孔口加塞,灌漿段壓力2. OMpa 3. OMpa,水泥灌漿體可用灌漿壓力控制其灌漿體的直徑;當灌漿段灌漿壓力已達要求值,注入率彡5L/min時,持續灌漿5min結束灌漿;
步驟5,頂部連接;灌漿結束后,將所有的鋼管外露部分焊接120鍍鋅工字鋼縱橫連接。實施例I
在西藏巴河老虎嘴水電站右岸邊坡處理過程中,采用了高壓灌漿鋼管樁對邊坡頂部覆蓋層進行了加固處理,取得了良好效果。這種采用高壓灌漿鋼管樁進行覆蓋層邊坡處理的方法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了水泥漿液的可流動性以及其黏結性,把鋼管樁和周圍覆蓋層松散體固結成為一個整體,結合了鋼管樁和水泥灌漿體部分的c值和f值,提高了覆蓋層邊坡的抗滑穩定性。具體的施工步驟如下如圖I所示,步驟I,采用鉆機跟管鉆工藝施工進行$ 146mm的鉆孔,鉆孔一次成孔。鉆孔6位置位于覆蓋層邊坡的底部,根據施工需要,孔的分布為兩排,兩排之間的間距2米,每排的孔間隔I. 5米。步驟2,在步驟I形成的每個孔中都置入0 108_鋼管 5,并在每根鋼管的兩端分別安裝管口膜袋3和管底膜袋4,管口膜袋3和管底膜袋4對鋼管的兩端進行有效地封堵,實現加壓灌漿。在每根鋼管的中間部位鉆有鉆0 IOmm灌漿孔7,進行灌漿時,水泥漿液通過灌漿孔溢出進入覆蓋層。其中,圖中標記I為地面線I ;圖中標記2為基巖覆蓋層分界線。步驟3,采用水灰比為0. 8比I的比例(重量比)配置水泥漿液,并加入加速凝劑,使水泥漿液形成膠凝體狀,采用的速凝劑根據需求選擇,并沒有特殊的要求,市面上的普通加速凝劑都可以適用。步驟4,對進口封堵及底部錨固段的壓漿膜袋及底部基巖灌漿錨固段進行純壓式灌漿,灌漿壓力為I. OMpa I. 5Mpa,進口封堵及底部錨固段灌漿結束并形成錨固預應力后,再通過孔口鋼管內設的一根高壓灌漿管進行鋼管中間充填段高壓灌漿,鋼管孔口加塞,灌漿段壓力2. OMpa 3. OMpa,水泥灌漿體8可用灌漿壓力控制其灌漿體的直徑;當灌漿段灌漿壓力已達要求值,注入率彡5L/min時,持續灌漿5min結束灌漿。步驟5,最后進行頂部連接,灌漿結束后,將所有的鋼管外露部分焊接120鍍鋅工字鋼縱橫連接,所有施工步驟結束。該方法通過控制灌漿壓力與漿液擴散半徑,在覆蓋層邊坡內形成鋼管樁與凝固后的水泥樁相結合的抗滑結構。本實施例的速凝劑購自鄭州市奧爾建材有限公司地址河南省鞏義市工業園區,電話:。本實施例沒有詳細敘述的部件和結構屬本行業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結構或常用手段,這里不一一敘述。
權利要求
1.一種采用高壓灌漿鋼管樁進行覆蓋層邊坡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按照如下的步驟進行 步驟1,邊坡覆蓋層鉆孔;在邊坡覆蓋層底部采用鉆機跟管鉆進工藝施工進行鉆孔施工,一次成孔;孔的分布為平行的兩排,每排距離為I. 5米至2米,每排中孔的間距為I米到I. 5 米; 步驟2,鋼管置入;在步驟I形成的孔內置入鋼管,并在每根鋼管的兩端安裝灌漿膜袋,同時在鋼管中部鉆灌漿孔;鋼管外露I米,深入完整基巖長度不小于5米; 步驟3,配置水泥漿液;采用水灰比按重量比為0. 8:1的比例拌制水泥漿液;拌制漿液時加入速凝劑; 步驟4,純壓式灌漿;對進口封堵及底部錨固段的壓漿膜袋及底部基巖灌漿錨固段進行純壓式灌漿,灌漿壓力為I. OMpa I. 5Mpa,進口封堵及底部錨固段灌漿結束并形成錨固預應力后,再通過孔口鋼管內設的一根高壓灌漿管進行鋼管中間充填段高壓灌漿,鋼管孔口加塞,灌漿段壓力2. OMpa 3. OMpa,水泥灌漿體可用灌漿壓力控制其灌漿體的直徑;當灌漿段灌漿壓力已達要求值,注入率彡5L/min時,持續灌漿5min結束灌漿; 步驟5,頂部連接;灌漿結束后,將所有的鋼管外露部分焊接120鍍鋅工字鋼縱橫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種采用高壓灌漿鋼管樁進行覆蓋層邊坡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鋼管中部有灌漿孔,水泥漿液通過灌漿孔溢出進入覆蓋層。
3.根據權利要求I中所述的一種采用高壓灌漿鋼管樁進行覆蓋層邊坡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控制灌漿壓力與漿液擴散半徑,在覆蓋層邊坡內形成鋼管樁與凝固后的水泥樁相結合的抗滑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覆蓋層邊坡處理技術領域,是一種采用高壓灌漿鋼管樁進行覆蓋層邊坡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按照邊坡覆蓋層鉆孔、鋼管置入、配置水泥漿液、純壓式灌漿和頂部連接這五個步驟實施。該方法利用鋼管樁及水泥灌漿體的剛度以及其提供的阻滑力,抵抗不穩定覆蓋層的滑動力,使之達到穩定狀態,從而使不穩定的覆蓋層邊坡得到處理,以解決現有覆蓋層邊坡失穩的問題。
文檔編號E02D5/42GK102747738SQ20121025914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5日
發明者王君利, 陸希 申請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