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四缸無分電器電噴發動機用點火線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點火線圈,尤其適用于新型的四缸無分電器電噴發動機點火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各種四缸無分電器電噴點火裝置中,線圈繞組并列分布的不帶點火控制器的點火線圈,其高壓嘴一般采用一體化結構設計,以保證其精確的中心距,為此,使高壓嘴組件結構復雜,當單個高壓嘴因缺陷而不能使用時,會導致整個一體的四個高壓嘴全部不能使用;另外,由于四個高壓嘴一體,其中心距固定且距離小,為兩組線圈與四個高壓嘴同時組裝帶來困難;四個高壓嘴一體,其用于連接各高壓嘴的加強筋占用一定空間,而兩組單元又需要良好的隔離,需要一定空間,從而使線圈的整體體積增加,同時增加了產品的重量和不必要的材料填充。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緊湊的四缸無分電器電噴發動機用,兩單元繞組并列分布的點火線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外殼的外部輪廓上,分布有四個安裝座,兩個安裝座內預埋有安裝孔套筒,上端部有延長條形接片,延長條形接片分別與兩個腔體的水平放置U型導磁體相接觸,腔體的中心部位有一字形鐵芯,其外部設有初級線圈,初級線圈的初級線與接線插座的端子相連接,次級線圈的骨架上的兩個固定孔與高壓嘴連接固定,次級線圈的繞線頭與高壓嘴中的導電頭相連接,外殼的凸型薄壁環繞封閉輪廓內設有灌封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性能可靠。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外殼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由圖1~圖3可見,所述點火線圈的外殼8的外部輪廓上,分布有四個安裝座,兩個安裝座內預埋有安裝孔套筒7,上端部有延長條形接片,延長條形接片分別與兩個腔體的U型導磁體6相接觸,導磁體6為U型面水平放置,與腔體中心部位的15保持間隙配合,其間隙12距離約0.05mm~2mm,在一字形鐵芯的外部有初級線圈4,初級線圈4的初級線與接線插座1的端子相連接,在初級線圈4的外部是次級線圈3,次級線圈3的骨架有兩個安裝高壓嘴固定孔,與高壓嘴2相連接,螺母9與高壓導電頭相連接,次級線圈3的繞線頭與高壓嘴2中的導電頭相連接,兩個腔體的內部結構及連接方式相同,外殼9的凸型薄壁環繞封閉輪廓內設有灌封材料。
所述外殼9,外部有四個耳形安裝座和予埋有U型導磁體6的外部凸起,其中兩個安裝座中有安裝孔套筒12,另兩個安裝座中有安裝孔套筒7,安裝孔套筒7上端部的延長條形接片與U型導磁體6相接,其內有端臺定位凹槽14,腔體內有導磁體6,端口凹槽15,外殼9的兩腔由帶雙凹槽的隔離筋12。
本實用新型點火線圈,使用在內燃機汽車點火系統中,其中的點火控制器與接線插座9相連接,由微機控制將最佳點火時期觸發信號輸入至點火控制器,點火控制器按時間順序分別將兩個初級線圈4的電流切斷或導通。當一個初級線圈4的初級電流被切斷時,其所在腔體16或17內的初級線圈產生電磁場,大部分磁力線通過一字型鐵芯5與E型導磁體6構成閉磁路,磁場的變化使初級線圈4與次級線圈3間產生電磁耦合,在次級線圈3中產生高的感生電動勢,其次級引出線與高壓導電頭7連接,使與高壓導電頭7相連的兩個火花塞放電,點燃與之對應的壓縮行程的汽缸中的混合氣體,推動活塞做功。
權利要求1.一種四缸無分電器電噴發動機用點火線圈,包括外殼體、高壓嘴、初次級線圈,其特征在于外殼(8)的外部輪廓上,分布有四個安裝座(12),兩個安裝座內預埋有安裝孔套筒(7),上端部有延長條形接片(19),延長條形接片(19)分別與兩個腔體(16)、(17)的水平放置U型導磁體(6)相接觸,腔體(16)、(17)的中心部位有一字形鐵芯(5),其外部設有初級線圈(4),初級線圈(4)的初級線與接線插座(1)的端子(18)相連接,次級線圈(3)的骨架上的兩個固定孔與高壓嘴(2)連接固定,次級線圈(3)的繞線頭與高壓嘴(2)中的導電頭相連接,外殼(9)的凸型薄壁環繞封閉輪廓內設有灌封材料(20)。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缸無分電器電噴發動機用點火線圈,其特征在于鐵芯(5)與導磁體(6)的端面(15)保持間隙配合,鐵芯(5)與導磁體(6)的間隙(12)距離為0.05mm~2mm。
專利摘要一種四缸無分電器電噴發動機用點火線圈,外殼的外部輪廓上,分布有四個安裝座,兩個安裝座內預埋有安裝孔套筒,上端部有延長條形接片,延長條形接片分別與兩個腔體的水平放置U型導磁體相接觸,腔體的中心部位有一字形鐵芯,其外部設有初級線圈,初級線圈的初級線與接線插座的端子相連接,次級線圈的骨架上的兩個固定孔與高壓嘴連接固定,次級線圈的繞線頭與高壓嘴中的導電頭相連接,外殼的凸型薄壁環繞封閉輪廓內設有灌封材料。本實用新型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性能可靠。
文檔編號F02P3/02GK2703135SQ20042001908
公開日2005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8日
發明者王宇航, 劉耀武, 張洪巖, 周曉剛 申請人:哈爾濱志陽汽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