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公路車輛減速的翹板式發電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公路車輛減速的翹板式發電裝置。包括發電結構、支撐結構、排水溝;所述的發電結構包括發電機、棘輪、齒輪和彎型齒條,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兩個增高臺、減速帶板、橢圓柱底座和旋轉軸承。減速帶板左右兩端中部設計有彎型齒條,發電機與棘輪同軸,棘輪通過軸承固定在橢圓柱底座一側,齒輪也通過軸承固定在橢圓柱底座一側,齒輪帶動棘輪轉動,棘輪帶動發電機轉動發電。本實用新型合理利用車輛在通過減速帶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將其轉換成電能,用于道路附近的路燈照明、紅綠燈以及安全標語電子屏等,可廣泛應用于居民區、高校、停車場、收費站出入口等場所,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有著重要意義,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專利說明】
用于公路車輛減速的翹板式發電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公路車輛減速的翹板式發電裝置及其方法,可廣泛應用于居民區、高校、停車場、收費站出入口等場所,合理利用車輛在通過裝置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將其轉換成電能,用于道路附近的路燈照明、紅綠燈以及安全標語電子屏等。
【背景技術】
[0002]我國雖然資源、能源儲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卻不足世界平均水平。近幾十年來,由于過分開采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及利用率不高、環境污染狀況加劇等問題的存在,致使能源現狀不容樂觀。全球正處于能源緊張時期,如何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國實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能源作為人類活動的物質基礎,關系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電能更是重中之重。如今開發新能源,節約能源已然成為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此舉不僅關乎國家發展,更關系到人類的命運。也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為應對國內能源現狀,國務院做出了節能減排的戰略部署,加快發展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同時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筑領域大規模應用。
[000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公路等級不斷提升,城市私家車數量猛增(我國有近一億的保有量),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事故也日益突出。減速帶作為一種強化型的道路安全交通設施,在遏制交通事故的發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在國內業內也取得了很大的認同。而在減速帶推廣應用過程中,車輛在壓過減速帶的同時會耗散許多能量,綜合我國車輛眾多這一現狀,回收并利用這些能量,將其轉換成電能,不但能滿足相應設施的供電需求,而且符合節能環保這一主題,更契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
[0004]此類發明在國內外并沒有實物能夠應用,只存在于概念和實驗階段。在專利方面,此項研究已經有相關專利存在。其原理有二:一是純機械式,把所有裝置均置于減速帶內部,車輛每次壓過就發電一次,此設計的發電量極小,且需嵌入減速帶中,不易制作;二是采用液壓原理和設備,同樣成本高昂,不實用。
[0005]本實用新型是利用壓力驅動齒輪轉動,進而帶動發電機旋轉發電的裝置,車輛每次經過,前后車輪可以兩次促使減速帶板運動,發電量大,結構簡單,利用安裝,適合大規模使用。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合理利用車輛在通過減速帶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將其轉換成電能,用于道路附近的路燈照明、紅綠燈以及安全標語電子屏等,可廣泛應用于居民區、高校、停車場、收費站出入口等場所,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有著重要意義,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0007]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8]一種用于公路車輛減速的翹板式發電裝置包括發電結構、支撐結構、排水溝;所述的發電結構包括發電機、棘輪、齒輪和彎型齒條,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兩個增高臺、減速帶板、橢圓柱底座和旋轉軸承;
[0009]裝置本體為左右對稱結構,減速帶板及發電結構都固定在支撐結構中部的橢圓柱底座上,增高臺一側以坡形設計,使車輛在經過增高臺時更加平穩,增高臺的另一側設計有弧形凹槽形成排水溝,方便減速帶板排出表面積水,減速帶板為弧形設計,左右兩端嵌在增高臺里,中部通過旋轉軸承固定連接在橢圓柱底座的頂端,減速帶板可以以旋轉軸承為軸上下擺動,減速帶板左右兩端中部分別設計有彎型齒條,用于帶動齒輪轉動,發電機與棘輪同軸,棘輪通過軸承固定在橢圓柱底座兩側,齒輪也通過軸承固定在橢圓柱底座兩側,齒輪帶動棘輪轉動,棘輪帶動發電機轉動發電。
[0010]所述的齒輪控制棘輪的轉動方向,使棘輪只能朝一個方向轉動,當減速帶板向下擺動時,齒輪帶動棘輪,使車輛雙向行駛時都可以發電,減速帶板的彎型齒條是以減速帶板最高點為圓心,以焊接點到最高點的距離為半徑的一段圓弧型齒條,在減速帶板運動的過程中,彎型齒條與齒輪良好地嚙合。
[0011]減速帶作為一種強化型的道路安全交通設施,在遏制交通事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車輛在通過減速帶過程中會損耗許多能量,回收并利用這些能量,將其轉換成電能,不但能滿足相應設施的供電需求,而且符合節能環保主題,更契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本實用新型是利用壓力驅動齒輪轉動,進而帶動發電機旋轉發電的裝置,結構簡單,利用安裝,適合大規模使用。不僅具有高效的節能效果,而且在車輛駛過減速帶時更安全、舒適。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用于公路車輛減速的翹板式發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棘輪、齒輪和彎型齒條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棘輪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增高臺1、排水溝2、減速帶板3、橢圓柱底座4、旋轉軸承5、發電機6、棘輪7、齒輪8、彎型齒條9。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1、2、3所示,用于公路車輛減速的翹板式發電裝置包括發電結構、支撐結構、排水溝2 ;所述的發電結構包括發電機6、棘輪7、齒輪8和彎型齒條9,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兩個增高臺1、減速帶板3、橢圓柱底座4和旋轉軸承5 ;
[0017]裝置本體為左右對稱結構,減速帶板3及發電結構都固定在支撐結構中部的橢圓柱底座4上,增高臺I 一側以坡形設計,使車輛在經過增高臺時更加平穩,增高臺的另一側設計有弧形凹槽形成排水溝2,方便減速帶板排出表面積水,減速帶板3為弧形設計,左右兩端嵌在增高臺I里,中部通過旋轉軸承5固定連接在橢圓柱底座的頂端,減速帶板3可以以旋轉軸承5為軸上下擺動,減速帶板3左右兩端中部分別設計有彎型齒條9,用于帶動齒輪8轉動,發電機6與棘輪7同軸,棘輪7通過軸承固定在橢圓柱底座4兩側,齒輪8也通過軸承固定在橢圓柱底座4兩側,齒輪8帶動棘輪7轉動,棘輪7帶動發電機6轉動發電。
[0018]所述的一種用于公路車輛減速的翹板式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輪8控制棘輪7的轉動方向,使棘輪7只能朝一個方向轉動,當減速帶板3向下擺動時,齒輪8帶動棘輪7,使車輛雙向行駛時都可以發電,減速帶板3的彎型齒條9是以減速帶板3最高點為圓心,以焊接點到最高點的距離為半徑的一段圓弧型齒條,在減速帶板3運動的過程中,彎型齒條9與齒輪8良好地嚙合。
[0019]所述減速帶板3表面附緩沖橡膠。
[0020]使用所述裝置的公路車輛減速的翹板式發電方法:車輛從一側駛來,經過增高臺I使車輪與減速帶板3相切接觸,車輪緩慢駛過,減速帶板3以旋轉軸承5為旋轉中心,與車輪接觸的一側減速帶板3向下運動,即彎型齒條9向下運動,通過彎型齒條9與齒輪8的嚙合作用,驅動齒輪8旋轉,從而帶動棘輪7,棘輪7和發電機6同軸,進而達到發電的目的。當車輪經過減速帶板3最高點后,一側開始上升,而另一側開始上升,但由于裝有棘輪結構7,即減速帶板3上升時不會帶動棘輪7,則不會影響這一側發電機6的發電過程。在另一側減速帶板3下降的過程中,彎型齒條9也開始下降,驅動齒輪8轉動,帶動棘輪7轉動,從而使發電機6也開始發電。當車輛從另一側駛來時其工作原理和上述相同。另外,減速帶板3兩端上升的最高位置和增高臺I最高點同高,所以,在車輪駛過時,無論哪一端處于最高位置,都不會影響汽車的行駛。
[0021]減速帶作為一種強化型的道路安全交通設施,在遏制交通事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車輛在通過減速帶過程中會損耗許多能量,回收并利用這些能量,將其轉換成電能,不但能滿足相應設施的供電需求,而且符合節能環保主題,更契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本實用新型是利用壓力驅動齒輪轉動,進而帶動發電機旋轉發電的裝置,結構簡單,利用安裝,適合大規模使用。不僅具有高效的節能效果,而且在車輛駛過減速帶時更安全、舒適。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公路車輛減速的翹板式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發電結構、支撐結構、排水溝(2);所述的發電結構包括發電機(6)、棘輪(7)、齒輪(8)和彎型齒條(9),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兩個增高臺(I)、減速帶板(3 )、橢圓柱底座(4 )和旋轉軸承(5 ); 裝置本體為左右對稱結構,減速帶板(3)及發電結構都固定在支撐結構中部的橢圓柱底座(4)上,增高臺(I) 一側以坡形設計,使車輛在經過增高臺時更加平穩,增高臺的另一側設計有弧形凹槽形成排水溝(2),方便減速帶板排出表面積水,減速帶板(3)為弧形設計,左右兩端嵌在增高臺(I)里,中部通過旋轉軸承(5)固定連接在橢圓柱底座的頂端,減速帶板(3)可以以旋轉軸承(5)為軸上下擺動,減速帶板(3)左右兩端中部分別設計有彎型齒條(9),用于帶動齒輪(8)轉動,發電機(6)與棘輪(7)同軸,棘輪(7)通過軸承固定在橢圓柱底座(4 )兩側,齒輪(8 )也通過軸承固定在橢圓柱底座(4 )兩側,齒輪(8 )帶動棘輪(7 )轉動,棘輪(7)帶動發電機(6)轉動發電。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公路車輛減速的翹板式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輪(8 )控制棘輪(7 )的轉動方向,使棘輪(7 )只能朝一個方向轉動,當減速帶板(3 )向下擺動時,齒輪(8)帶動棘輪(7),使車輛雙向行駛時都可以發電,減速帶板(3)的彎型齒條(9)是以減速帶板(3)最高點為圓心,以焊接點到最高點的距離為半徑的一段圓弧型齒條,在減速帶板(3)運動的過程中,彎型齒條(9)與齒輪(8)良好地嚙合。
【文檔編號】F03G7-00GK204267238SQ201420647631
【發明者】易思陽, 金虹慶 [申請人]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