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它屬于液體處理領域,包括一級換熱器、二級換熱器、一級回收罐、二級回收罐、抽真空設備、高效捕集器、循環管道、控制柜,所述一級回收罐與一級換熱器的殼程接口連接,所述二級回收罐與二級換熱器的殼程接口連接,所述二級換熱器與一級回收罐之間設有抽真空設備,所述二級回收罐與高效捕集器連接,所述控制柜與抽真空設備線路連接。該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提高了溶媒回收率,可達98%以上。
【專利說明】
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體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水處理、醫藥、食品、化工等行業需要對原液、或者對其生產中產生的尾氣進行處理,其處理過程普遍采用真空減壓蒸餾設備。減壓蒸餾設備主要包括換熱和冷凝單元等。處理過程中,蒸餾產生的蒸汽經冷凝單元冷凝液化,得到純度高的液體或者濃度高的液體。但是現有的真空減壓蒸餾設備結構分散,占用空間大,生產效率低,操作復雜,且能耗高、運行成本高,其溶媒回收率低,僅為50%左右,而目前市場上公布的溶媒回收系統(204601664U)換熱效率低,無高效捕集器,無法實現溶媒最大程度的回收。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將螺旋纏繞管式高效熱交換器、抽真空設備、高效捕集器和PLC控制系統進行整合,提高了溶媒回收率,可達98%以上,并且整機運行穩定,維護方便。而目前市場上沒有該類系統。
【發明內容】
[0003]對于現有技術中溶媒回收率低,生產效率低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并實現溶媒最大程度的回收。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包括一級換熱器、一級回收罐、抽真空設備和循環管道,所述一級回收罐與一級換熱器的殼程接口連接,所述一級回收罐后設有抽真空設備,所述抽真空設備后設有二級換熱器,所述二級換熱器后設有二級回收罐,
[0005]所述循環管道包括媒介入口管道、媒介出口管道和溶媒管道,所述一級換熱器、二級換熱器及抽真空設備都分別與媒介入口管道、媒介出口管道連接,所述溶媒管道與一級換熱器的殼程接口連接。
[0006]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二級回收罐后設有高效捕集器。
[0007]所述的高效捕集器為一種帶汽液分離的換熱器。
[0008]所述抽真空設備設有控制柜線路連接。
[0009]所述一級回收罐和二級回收罐設有液位計,所述一級回收罐和二級回收罐底部依次設有自動控制閥、出口閥,所述液位計、自動控制閥、出口閥均與控制柜線路連接。
[0010]所述抽真空設備與一級回收罐之間依次設有單向閥、過濾器。
[0011]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一級換熱器和二級換熱器為螺旋纏繞式換熱器,換熱器內部換熱管自身螺旋,多根換熱管相互纏繞構成換熱管芯。
[0012]所述抽真空設備設有自清洗模塊。
[0013]該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一級換熱器和二級換熱器為螺旋纏繞式換熱器,溶媒回收率高達95%以上,溶媒冷凝溫度更低,大大減小抽真空設備負荷;抽真空設備后針對不同工況設計的高效捕集器,作為第三次處理,實現尾氣中溶媒最大程度的回收,減小環保壓力及設備運行成本,高效捕集器采用帶有汽液分離的換熱裝置,通過高效捕集器的氣液分離裝置能夠實現霧沫雙重分離,達到更好的分離效果,并且高效捕集器的汽液分離裝置采用特殊結構設計,徹底的解決了深冷工況中,因尾氣中的水蒸氣冷凝結冰所導致的設備堵塞問題;模塊化設計,PLC控制,使系統操作更為簡單,穩定;系統各閥門采用防爆設計,安全可靠;2個回收罐兼具物料儲存功能,方便安裝使用;抽真空設備自帶清洗模塊,實現抽真空設備停車后的自動清洗;整個系統溶媒回收率高,對于粒徑多3-5μπι霧滴,捕集效率可達97%-99% ;系統工作過程中的壓力損失小,只有200-500Pa,可有效地消除抽真空設備“憋壓”現象,保證正常運行和抽真空設備使用壽命,很好的提高了抽真空設備的抽氣速率,而且過濾器設在抽真空設備前,降低了抽真空設備的使用要求,更加保障了抽真空設備使用壽命O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媒介入口管道、2.媒介出口管道、3.溶媒管道、4.一級換熱器、5.—級回收罐、6.液位計、7.自動控制閥、8.出口閥、9.控制柜、10.二級回收罐、11.高效捕集器、12.二級換熱器、13.單向閥、14.過濾器、15.抽真空設備。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7]如圖1所示,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包括一級換熱器4、一級回收罐5、抽真空設備15和循環管道,所述一級回收罐5與一級換熱器4的殼程接口連接,所述一級回收罐5后設有抽真空設備15,所述抽真空設備15后設有二級換熱器12,所述二級換熱器12后設有二級回收罐10,
[0018]所述循環管道包括媒介入口管道1、媒介出口管道2和溶媒管道3,所述一級換熱器
4、二級換熱器12及抽真空設備15都分別與媒介入口管道1、媒介出口管道2連接,冷媒通過管道進入上述設備進行降溫,所述溶媒管道3與一級換熱器4的殼程接口連接。
[0019]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二級回收罐10后設有高效捕集器11。
[0020]所述的高效捕集器11為一種帶汽液分離的換熱器。
[0021 ]所述抽真空設備15設有控制柜9線路連接。
[0022]所述一級回收罐5和二級回收罐10設有液位計6,所述一級回收罐5和二級回收罐10底部依次設有自動控制閥7、出口閥8,所述液位計6、自動控制閥7、出口閥8均與控制柜9線路連接。
[0023]所述抽真空設備15與一級回收罐5之間依次設有單向閥13、過濾器14。
[0024]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一級換熱器4和二級換熱器12為螺旋纏繞式換熱器,換熱器內部換熱管自身螺旋,多根換熱管相互纏繞構成換熱管芯,其換熱效率高,結構緊湊。
[0025]所述抽真空設備15設有自清洗模塊,能實現抽真空設備15停車后的自動清洗。
[0026]該系統工作時,通過控制柜9先開啟抽真空設備15,降低一級回收罐5、一級換熱器4的管程、連接管道、溶媒管道3及其連接的容器中的壓力,使待處理液體處于低壓狀態,間接降低其沸點,使其更加容易蒸發。
[0027]媒介通過媒介入口管道I進入到一級換熱器4和二級換熱器12的殼體內,然后從一級換熱器4和二級換熱器12的殼程接口流出,對換熱器進行降溫,處理蒸汽從溶媒管道3進入到一級換熱器4的管程,降溫冷凝后,進入到一級回收罐5內,一級回收罐5下部設有出口閥8,冷凝后的液體通過一級回收罐5底部的出口進入到下一步處理工序。
[0028]抽真空設備15與一級回收罐5上部的出口連接,抽真空設備15將一級回收罐5中的未冷凝的蒸汽抽取出來,輸送到之后管路。抽真空設備15前設有過濾器14,對溶媒中的尺寸較大顆粒進行過濾,保護抽真空設備15,一級回收罐5中未冷凝的蒸汽通過抽真空設備15進入到二級換熱器12的管程內,進行二次降溫冷凝后進入到二級回收罐10內,二級回收罐10下部設有出口,二次蒸餾產生的冷凝液體通過出口進入到下一步處理工序。
[0029 ] 二級回收罐1與高效捕集器11連接,用來收集二級回收罐1中未冷凝的尾氣,作為第三次處理,實現尾氣中溶媒最大程度的回收,減小環保壓力及設備運行成本,通過高效捕集器11的氣液分離裝置能夠實現霧沫雙重分離,達到更好的分離效果,并且高效捕集器11的特殊結構設計,徹底的解決了深冷工況中,因尾氣中的水蒸氣冷凝結冰所導致的設備堵塞問題,和粉塵工況中溶媒難回收的問題。
[0030]—級回收罐5和二級回收罐10各設有一個液位計6,通過檢測,控制柜9控制一級回收罐5和二級回收罐10底部的自動控制閥7和出口閥8,保證回收罐內部液位達標,回收罐底部設有兩個串聯閥門,保證了設備的安全及后期設備的維護。
[0031]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包括一級換熱器、一級回收罐、抽真空設備和循環管道,所述一級回收罐與一級換熱器的殼程接口連接,所述一級回收罐后設有抽真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設備后設有二級換熱器,所述二級換熱器后設有二級回收罐, 所述循環管道包括媒介入口管道、媒介出口管道和溶媒管道,所述一級換熱器、二級換熱器、抽真空設備都分別與媒介入口管道、媒介出口管道連接,所述溶媒管道與一級換熱器的殼程接口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回收罐后設有尚效捕集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捕集器為一種帶汽液分尚的換熱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設備設有控制柜線路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回收罐和二級回收罐設有液位計,所述一級回收罐和二級回收罐底部依次設有自動控制閥、出口閥,所述液位計、自動控制閥、出口閥均與控制柜線路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設備與一級回收罐之間依次設有單向閥、過濾器。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換熱器和二級換熱器為螺旋纏繞式換熱器,換熱器內部換熱管自身螺旋,多根換熱管相互纏繞構成換熱管芯。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熱冷凝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設備設有自清洗模塊。
【文檔編號】B01D5/00GK205672597SQ201620618438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公開號201620618438.0, CN 201620618438, CN 205672597 U, CN 205672597U, CN-U-205672597, CN201620618438, CN201620618438.0, CN205672597 U, CN205672597U
【發明人】許倍強, 唐立星, 張慧芳, 郭廣前, 郭洪星
【申請人】山東豪邁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