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氣混合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包括浮體,浮體的底部設置有氣水混合增壓機構,浮體設置有氣體發生器,氣水混合增壓機構設置有進氣口、進水口和氣水混合排放口,所述氣體發生器的出氣端與進氣口連通,氣體發生器所產生的氣體通過進氣口與進水口進入的水體混合后由氣水混合排放口排出,氣體發生器將所生產的氣體(臭氧、氧氣、負離子或二氧化氮等氣體)導入氣水混合增壓機構中,在水中工作的氣水混合增壓機構將上述氣體與水混合,所產生的氣水混合物由氣水混合排放口噴出。本實用新型可以將不同氣體導入水中,并產生氣水混合物,從而適應于不同的氣體混合環境,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混合效率高。
【專利說明】
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氣混合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水產養殖業普遍使用的是接觸式增氧機,接觸式增氧機一般為葉輪式增氧機與蹼輪式增氧機,其工作原理是:由電動機帶動葉輪或蹼輪高速旋轉飛濺大量水花與空氣接觸,形成氣泡漂浮在水面,由于這種方法形成的氣泡直徑大,表面張力小,所以氣泡很快破裂致空氣散逸,造成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實際增氧效果并不明顯。
[0003]上述葉輪式增氧機與蹼輪式增氧機一般是采用空氣與水體進行混合。當實際使用環境需要混合導入其它氣體時,上述機器便無能為力。因此,亟需對現有的水氣混合設備作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將不同氣體導入水中的氣水混合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混合效率高。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包括浮體,所述浮體的底部設置有氣水混合增壓機構,所述浮體設置有氣體發生器,所述氣水混合增壓機構設置有進氣口、進水口和氣水混合排放口,所述氣體發生器的出氣端與進氣口連通,氣體發生器所產生的氣體通過進氣口與進水口進入的水體混合后由氣水混合排放口排出。
[0006]作為優選,還包括旋轉滑環,所述旋轉滑環的一端通過旋轉連桿與浮體連接,經氣水混合排放口噴射出的氣水混合物驅使氣水混合增壓機構在水中沿旋轉滑環做圓周運動;所述旋轉連桿內部設置有輸電線,所述輸電線連接于氣水混合增壓機構和旋轉滑環。
[0007]作為優選,所述氣水混合增壓機構包括攪拌電機、混合增壓腔體和混合增壓構件,所述攪拌電機固定于浮體內部,所述混合增壓腔體固定于浮體底部,所述攪拌電機連接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與混合增壓構件連接,混合增壓構件位于混合增壓腔體內,進氣口和進水口分別位于混合增壓腔體的兩端,所述氣水混合排放口開設于混合增壓腔體的側壁并位于進氣口和進水口之間。
[0008]作為優選,所述混合增壓腔體呈圓管狀,所述氣水混合排放口呈圓周分布于混合增壓腔體的腔體壁,混合增壓腔體一側的氣水混合排放口呈水平設置,混合增壓腔體另一側的氣水混合排放口呈向下傾斜設置。
[0009]作為優選,所述混合增壓構件為離心渦輪或攪拌葉輪。
[0010]作為優選,所述旋轉滑環包括相互轉動連接的上旋轉環和下旋轉環,所述旋轉連桿連接于下旋轉環。
[0011]作為優選,所述旋轉滑環包括相互轉動連接的上旋轉環和下旋轉環,所述旋轉連桿連接于上旋轉環。
[0012]作為優選,所述氣水混合增壓機構包括混合管體、潛水栗和射流器,所述混合管體固定于浮體底部,所述潛水栗和射流器均設置于混合管體,潛水栗的出水口連接于射流器的進水口,所述氣體發生器通過導氣管連通于射流器的進氣口。
[0013]作為優選,所述浮體為金屬浮體、塑料浮體或者通過塑料、金屬、發泡物質形成的混合浮體,所述氣體發生器設置于浮體的內部或外部。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包括浮體,所述浮體的底部設置有氣水混合增壓機構,所述浮體設置有氣體發生器,所述氣水混合增壓機構設置有進氣口、進水口和氣水混合排放口,所述氣體發生器的出氣端與進氣口連通,氣體發生器所產生的氣體通過進氣口與進水口進入的水體混合后由氣水混合排放口排出;氣體發生器將所生產的氣體(臭氧、氧氣、負離子或二氧化氮等氣體)導入氣水混合增壓機構中,在水中工作的氣水混合增壓機構將上述氣體與水體混合,所產生的氣水混合物由氣水混合排放口噴出。本實用新型可以將不同氣體導入水中,并產生氣水混合物,從而適應于不同的氣體混合環境,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混合效率高。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與旋轉滑環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安裝于水體中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安裝于水體中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包括:
[0021]I一浮體2—氣水混合增壓機構21 —進氣口 22—進水口 23—氣水混合排放口24—攪拌電機3—氣體發生器4一旋轉滑環41 一上旋轉環42—下旋轉環5—旋轉連桿51一輸電線61—潛水栗62—混合管體63—射流器64—導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0023]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包括浮體I,所述浮體I的底部設置有氣水混合增壓機構2,所述浮體I設置有氣體發生器3,所述氣水混合增壓機構2設置有進氣口 21、進水口 22和氣水混合排放口 23,所述氣體發生器3的出氣端與進氣口 21連通,氣體發生器3所產生的氣體通過進氣口 21與進水口 22進入的水體混合后由氣水混合排放口23排出。氣體發生器3將所生產的氣體(臭氧、氧氣、負離子或二氧化氮等氣體)導入氣水混合增壓機構2中,在水中工作的氣水混合增壓機構2將上述氣體與水混合,所產生的氣水混合物由氣水混合排放口 23噴出。本實用新型可以將不同氣體導入水中,并產生氣水混合物,從而適應于不同的氣體混合環境,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混合效率尚O
[0024]本實施例還包括旋轉滑環4,所述旋轉滑環4的一端通過旋轉連桿5與浮體I連接,經氣水混合排放口 23噴射出的氣水混合物驅使氣水混合增壓機構2在水中沿旋轉滑環4做圓周運動;所述旋轉連桿5內部設置有輸電線51,所述輸電線51連接于氣水混合增壓機構2和旋轉滑環4。輸電線51為氣水混合增壓機構2供電,在水中工作的氣水混合增壓機構2產生的氣水混合物由氣水混合排放口 23噴出,氣水混合物驅動氣水混合增壓機構2在水中沿旋轉滑環4做圓周運動的同時,為運動范圍的水域進行氣體導入,由于氣體導入動作在水體內部,氣體導入效果明顯,氣體導入效率高。
[0025]本實施例的氣水混合增壓機構2包括攪拌電機24、混合增壓腔體和混合增壓構件,所述攪拌電機24固定于浮體I內部,所述混合增壓腔體固定于浮體I底部,所述攪拌電機24連接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與混合增壓構件連接,混合增壓構件位于混合增壓腔體內,所述進氣口 21和進水口 22分別位于混合增壓腔體的兩端,所述氣水混合排放口 23開設于混合增壓腔體的側壁并位于進氣口 21和進水口 22之間。攪拌電機24驅動混合增壓構件在混合增壓腔體旋轉,同時將水體和氣體吸入到混合增壓腔體內攪拌混合,氣水混合物經過氣水混合排放口 23噴出,實現對水體進行氣體導入。
[0026]本實施例的混合增壓腔體呈圓管狀,所述氣水混合排放口23呈圓周分布于混合增壓腔體的腔體壁,混合增壓腔體一側的氣水混合排放口 23呈水平設置,混合增壓腔體另一側的氣水混合排放口 23呈向下傾斜設置。氣水混合物經水平設置的進氣口 21噴出,對懸浮在水體中的水氣混合增壓裝置產生推力,而氣水混合物經另一側呈向下傾斜設置的氣水混合排放口 23噴出時,不僅增加水底的氣體導入量,而且減少氣水混合裝置另一側的阻力,使氣水混合裝置更快的游走。
[0027]本實施例的混合增壓構件為離心渦輪或攪拌葉輪。離心渦輪或攪拌葉輪均可實現在混合增壓腔體的水氣混合。
[0028]本實施例的旋轉滑環4包括相互轉動連接的上旋轉環41和下旋轉環42,所述旋轉連桿5連接于下旋轉環42。本實施例的下旋轉環42作為轉動環,上旋轉環41作為固定環,夕卜部輸電線51在空中高于氣水混合裝置,然后與固定的上旋轉環41連接,由于下旋轉環42與上旋轉環41實現不間斷的電連接,氣水混合裝置在旋轉工作時候,上旋轉環41對下旋轉環42源源不斷的提供電源。
[0029]本實施例的浮體I為金屬浮體1、塑料浮體I或者通過塑料、金屬、發泡物質形成的混合浮體I。浮體I為整個增氧機提供浮力,方便增氧機在水體上進行游走。本實施例的浮體I也可以是圓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狀。
[0030]實施例二。
[0031]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旋轉滑環4包括相互轉動連接的上旋轉環41和下旋轉環42,所述旋轉連桿5連接于上旋轉環41。本實施例的上旋轉環41作為轉動環,下旋轉環42作為固定環,外部輸電線51可布置于水底中,輸電線51底于氣水混合裝置,下旋轉環42固定于水底。同樣的,下旋轉環42與上旋轉環41實現不間斷的電連接,氣水混合裝置在旋轉工作時候,下旋轉環42對上旋轉環41源源不斷的提供電源,氣水混合裝置實現不間斷的工作。
[0032]本實施例的其余部分與實施例一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0033]實施例三。
[0034]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氣水混合增壓機構,包括混合管體62、潛水栗61和射流器63,所述混合管體62固定于浮體I底部,所述潛水栗61和射流器63均設置于混合管體62,潛水栗61的出水口連接于射流器63的進水口,所述氣體發生器3通過導氣管64連通于射流器63的進氣口。接通電源后,潛水栗61開始工作,潛水栗61產生的高壓水流進入射流器63,高壓水流經過射流器63時,流速增加并產生負壓,利用內部頸縮現象產生渦旋及震動。此時,氣體發生器3所產生的氣體經過進氣口進入射流器63,高壓水流和氣體在射流器63內混合,渦旋及震動將水和空氣徹底攪拌混合,使水流與氣體結合形成霧狀微小氣泡,該氣水混合物最后由射流器63的氣水混合排放口噴出。本實施例氣水混合裝置同樣可以將不同氣體導入水中,并產生氣水混合物,從而適應于不同的氣體混合環境,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混合效率高。
[0035]本實施例的氣體發生器3可設置于浮體I的內部或外部,氣體發生器3通過導氣管64連通射流器63的進氣口即可。
[0036]本實施例的其余部分與實施例一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0037]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體,所述浮體的底部設置有氣水混合增壓機構,所述浮體設置有氣體發生器,所述氣水混合增壓機構設置有進氣口、進水口和氣水混合排放口,所述氣體發生器的出氣端與進氣口連通,氣體發生器所產生的氣體通過進氣口與進水口進入的水體混合后由氣水混合排放口排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旋轉滑環,所述旋轉滑環的一端通過旋轉連桿與浮體連接,經氣水混合排放口噴射出的氣水混合物驅使氣水混合增壓機構在水中沿旋轉滑環做圓周運動;所述旋轉連桿內部設置有輸電線,所述輸電線連接于氣水混合增壓機構和旋轉滑環。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水混合增壓機構包括攪拌電機、混合增壓腔體和混合增壓構件,所述攪拌電機固定于浮體內部,所述混合增壓腔體固定于浮體底部,所述攪拌電機連接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與混合增壓構件連接,混合增壓構件位于混合增壓腔體內,進氣口和進水口分別位于混合增壓腔體的兩端,所述氣水混合排放口開設于混合增壓腔體的側壁并位于進氣口和進水口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增壓腔體呈圓管狀,所述氣水混合排放口呈圓周分布于混合增壓腔體的腔體壁,混合增壓腔體一側的氣水混合排放口呈水平設置,混合增壓腔體另一側的氣水混合排放口呈向下傾斜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增壓構件為離心渦輪或攪拌葉輪。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滑環包括相互轉動連接的上旋轉環和下旋轉環,所述旋轉連桿連接于下旋轉環。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滑環包括相互轉動連接的上旋轉環和下旋轉環,所述旋轉連桿連接于上旋轉環。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水混合增壓機構包括混合管體、潛水栗和射流器,所述混合管體固定于浮體底部,所述潛水栗和射流器均設置于混合管體,潛水栗的出水口連接于射流器的進水口,所述氣體發生器通過導氣管連通于射流器的進氣口。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體導入氣體的氣水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體為金屬浮體、塑料浮體或者通過塑料、金屬、發泡物質形成的混合浮體,所述氣體發生器設置于浮體的內部或外部。
【文檔編號】C02F7/00GK205598983SQ201620329506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9日
【發明人】謝照惠
【申請人】謝照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