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工作過程中,從第一進料口向反應釜內加入顏料溶液,在反應過程中,加熱機構使加熱后的熱介質進入加熱盤管內,對反應釜進行均勻加熱升溫,攪拌機構進行攪拌,攪拌均勻后,噴灑機構通過第二進料口向顏料溶液中噴灑包覆溶液,折流板改變溶液流向,防止溶液形成旋渦,保證包覆物溶液和顏料溶液充分混合,實現顏料粒子均勻包覆,反應結束后,關閉加熱機構,打開上展閥,使得反應產物從出料口出料。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結構設計合理,加工方便,能夠使顏料溶液和包覆物溶液均勻分散,充分混合,保證反應釜內反應更加徹底和產物的均一性。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
【背景技術】
[0002]在顏料加工中,為了提高顏料的耐酸堿、耐電壓和耐候性等性能,有時需要對顏料進行表面包膜處理,包膜處理一般情況下,是在反應釜中進行的。然而在包覆過程中,包覆物越少,在顏料表面形成的包膜越薄,越不影響顏料原有的光澤,同時也要求這層包膜具有很好的保護顏料作用,不受或者少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反應釜內物料溶液和滴加包覆物溶液的均勻分散尤為重要,對顏料粒子表面包覆致密性具有重要影響。在一般的表面包覆處理中,包覆物量都較少,那么如何使包覆物能夠均勻分散于顏料體系中呢,一直是行業內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均勻分散性的反應釜,包括:釜體、攪拌機構、噴灑機構、驅動機構、加熱機構;
[0006]釜體內部具有容納反應原料的腔體,釜體頂部設有第一進料口和第二進料口,噴灑機構包括耐壓密封物料罐、罐的上端設有進料口、進氣口、壓力表,進氣口與空壓機連接、底部設有出料口,出料口通過出料管與環形噴灑器連接,環形噴灑器為環形不銹鋼材質組成,在噴灑器上均勻分布有10-50個圓形小孔,環形噴灑器固定于反應釜的釜體上端。噴灑器工作原理:當反應釜中被包覆的物料均勻的分散于溶劑中時,噴灑器中的包覆物液體,通過通入氣體加壓,當壓力達到一定值,打開出料口閥門,液體在壓力的作用下,進入環形噴灑器,再通過噴灑器上的小孔成霧狀噴灑出來,均勻的落入反應釜的物料中。
[0007]釜體底部具有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結構,在所述凹陷處設有出料口,出料口處設有上展閥,上展閥關閉時,釜體底部平滑過渡,釜體內設有豎直布置的至少一個折流板,折流板與釜體內壁之間間隔預定距離;
[0008]攪拌機構位于釜體內,攪拌機構包括沿釜體軸向設置的轉軸和在轉軸上布置的攪拌槳葉,攪拌槳葉遠離轉軸的一端與折流板間隔預定距離,驅動機構與轉軸連接并驅動攪拌槳葉圍繞轉軸轉動;
[0009]爸體外部設有保溫套,保溫套內設有沿Il體外壁螺旋布置的加熱盤管,加熱盤管與加熱機構連通。
[0010]優選地,轉軸上自上而下設有第一攪拌槳葉、第二攪拌槳葉、第三攪拌槳葉,第一攪拌槳葉水平設置,第二攪拌槳葉與轉軸呈45度設置,第三攪拌槳葉具有L型結構。
[0011 ]優選地,釜體內設有兩個折流板,兩個折流板分別位于轉軸兩側且相對設置。
[0012]優選地,兩個折流板設置在釜體同一軸平面上且寬度相等。
[0013]優選地,兩個折流板與釜體內壁之間的距離相等。
[0014]優選地,驅動機構包括減速機、變頻器和防爆電機。
[0015]優選地,釜體頂部還設有取樣口。
[0016]本實用新型中,所提出的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工作過程中,從第一進料口向反應釜內加入顏料溶液,在反應過程中,加熱機構使加熱后的熱介質進入加熱盤管內,對反應釜進行均勻加熱升溫,攪拌機構進行攪拌,攪拌均勻后,噴灑機構通過第二進料口向顏料溶液中噴灑包覆溶液,折流板改變溶液流向,防止溶液形成旋渦,保證噴灑溶液和顏料溶液充分混合,實現顏料粒子均勻包覆,反應結束后,關閉加熱機構,打開上展閥,使得反應產物從出料口出料。通過上述優化設計的用于提高包覆物的分散性的反應釜,結構設計合理,加工方便,能夠使顏料溶液和包覆物溶液均勻分散,充分混合,保證反應釜內反應更加徹底和產物的均一性。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新型提高了包覆物在顏料體系中的分散性,使顏料溶液和滴加溶液均勻分散,充分混合,保證反應釜內反應更加徹底和產物的均一性。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0]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包括:釜體1、攪拌機構2、噴灑機構3、驅動機構、加熱機構;
[0021]釜體I內部具有容納反應原料的腔體,釜體頂部設有第一進料口和第二進料口,噴灑機構3包括耐壓密封物料罐34、罐的上端設有進料口 31、進氣口 32、壓力表,進氣口與空壓機連接、底部設有出料口,出料口通過出料管與環形噴灑器33連接,在噴灑器上均勻分布有10-50個圓形小孔,環形噴灑器固定于反應釜的釜體上端,釜體I底部具有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結構,在所述凹陷處設有出料口,出料口處設有上展閥4,上展閥4關閉時,釜體I底部平滑過渡,釜體I內設有豎直布置的至少一個折流板5,折流板5與釜體I內壁之間間隔預定距離;
[0022]攪拌機構2位于釜體I內,攪拌機構2包括沿釜體I軸向設置的轉軸21和在轉軸21上布置的攪拌槳葉,攪拌槳葉遠離轉軸21的一端與折流板5間隔預定距離,驅動機構與轉軸21連接并驅動攪拌槳葉圍繞轉軸21轉動;
[0023]爸體I外部設有保溫套11,保溫套11內設有沿Il體I外壁螺旋布置的加熱盤管12,加熱盤管12與加熱機構連通,轉軸21上自上而下設有第一攪拌槳葉22、第二攪拌槳葉23、第三攪拌槳葉24,第一攪拌槳葉22水平設置,第二攪拌槳葉23與轉軸21呈45度設置,第三攪拌槳葉24具有L型結構,釜體I內設有兩個折流板5,兩個折流板5分別位于轉軸21兩側且相對設置,兩個折流板5設置在釜體I同一軸平面上且寬度相等,兩個折流板5與釜體I內壁之間的距離相等,驅動機構包括減速機、變頻器和防爆電機,釜體(I)頂部還設有取樣口。
[0024]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體(I)、攪拌機構(2)、噴灑機構(3)、驅動機構、加熱機構; 釜體(I)內部具有容納反應原料的腔體,釜體頂部設有第一進料口和第二進料口,噴灑機構(3)包括耐壓密封物料罐(34)、罐的上端設有進料口( 31)、進氣口(32)、壓力表,進氣口與空壓機連接、底部設有出料口,出料口通過出料管與環形噴灑器(33)連接,在噴灑器上均勻分布有10-50個圓形小孔,環形噴灑器固定于反應釜的釜體上端,釜體(I)底部具有中部向下凹陷的弧形結構,在所述凹陷處設有出料口,出料口處設有上展閥(4),上展閥(4)關閉時,釜體(I)底部平滑過渡,釜體(I)內設有豎直布置的至少一個折流板(5),折流板(5)與釜體(I)內壁之間間隔預定距離; 攪拌機構(2)位于釜體(I)內,攪拌機構(2)包括沿釜體(I)軸向設置的轉軸(21)和在轉軸(21)上布置的攪拌槳葉,攪拌槳葉遠離轉軸(21)的一端與折流板(5)間隔預定距離,驅動機構與轉軸(21)連接并驅動攪拌槳葉圍繞轉軸(21)轉動; 釜體(I)外部設有保溫套(U),保溫套(11)內設有沿釜體(I)外壁螺旋布置的加熱盤管(12),加熱盤管(12)與加熱機構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轉軸(21)上自上而下設有第一攪拌槳葉(22)、第二攪拌槳葉(23)、第三攪拌槳葉(24),第一攪拌槳葉(22)水平設置,第二攪拌槳葉(23)與轉軸(21)呈45度設置,第三攪拌槳葉(24)具有L型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釜體(I)內設有兩個折流板(5),兩個折流板(5)分別位于轉軸(21)兩側且相對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兩個折流板(5)設置在釜體(I)同一軸平面上且寬度相等。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兩個折流板(5)與釜體(I)內壁之間的距離相等。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驅動機構包括減速機、變頻器和防爆電機。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提高包覆物分散性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釜體(I)頂部還設有取樣口。
【文檔編號】B01J19/26GK205462263SQ201620177178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8日
【發明人】董前年, 李國旺, 操玉節, 朱勝利, 朱雙單
【申請人】安徽天易金屬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