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wen)檔序號:10779760閱讀:503來(lai)源:國知局(ju)
一種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包括殼體;殼體頂部設有進料口;殼體底部設有出料口;殼體內部包括一號轉動軸、二號轉動軸和進氣管;所述一號轉動軸和二號轉動軸在殼體內部錯開;一號轉動軸水平設置于殼體內;一號轉動軸的一端與設置于殼體外的一號電機連接;一號轉動軸上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第一縱軸、第二縱軸、第三縱軸和第四縱軸;所述二號轉動軸垂直設置于殼體內;二號轉動軸的一端與設置于殼體外的二號電機連接;二號轉動軸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第一橫軸、第二橫軸、第三橫軸和第四橫軸;所述通氣管設置于殼體底部;該設備能夠有效提高攪拌效率,且攪拌更均勻,提高產品質量。
【專利說明】
一種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工設備,具體是一種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現代化工生產技術的發展,對化工攪拌設備的需求有幾點,第一結構簡單;第二攪拌葉片使用壽命長;第三攪拌效果好;傳統的攪拌設備雖然結構簡單,但是攪拌效率差,攪拌不均勻,使用性差,這樣無法保證生產產品的質量,不能滿足現代化工生產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包括殼體;所述殼體頂部設有進料口 ;殼體底部設有出料口 ;殼體內部包括一號轉動軸、二號轉動軸和進氣管;所述一號轉動軸和二號轉動軸在殼體內部錯開;一號轉動軸水平設置于殼體內;一號轉動軸的一端與設置于殼體外的一號電機連接;一號轉動軸上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第一縱軸、第二縱軸、第三縱軸和第四縱軸;所述二號轉動軸垂直設置于殼體內;二號轉動軸的一端與設置于殼體外的二號電機連接;二號轉動軸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第一橫軸、第二橫軸、第三橫軸和第四橫軸;所述第一橫軸、第二橫軸、第三橫軸、第四橫軸、第一縱軸、第二縱軸、第三縱軸和第四縱軸兩端設置有葉片;所述通氣管設置于殼體底部;進氣管一端與殼體外部的氣栗連接;進氣管上設置有氣孔。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殼體位空心圓柱結構。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縱軸、第四縱軸、第一橫軸和第四橫軸長度相等。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縱軸、第三縱軸、第二橫軸和第三橫軸長度相等。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縱軸、第四縱軸、第一橫軸和第四橫軸長于第二縱軸、第三縱軸、第二橫軸和第三橫軸。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葉片上設置有若干圓孔。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氣孔裝有防水透氣膜。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該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結構設計合理,擁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的轉動軸,能夠有效提高攪拌效率;且攪拌更均勻;在底部設置的進氣管能像裝置內通入高壓空氣,進一步強化了該裝置的攪拌效果,提高了所生產的產品的質量。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中一號轉動軸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中二號轉動軸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中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中進氣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_殼體,2-—號電機,3-—號轉動軸,4-二號轉動軸,5-葉片,6-進料口,7-二號電機,8-進氣管,9-氣閥,10-出料口,11-第一橫軸,12-第二橫軸,13-第三橫軸,14-第四橫軸,15-第一縱軸,16-第二縱軸,17-第三縱軸,18-第四縱軸,19-圓孔,20-氣孔,21-防水透氣膜。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0021 ]請參閱圖1-4,一種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包括殼體I ;所述殼體I為空心圓柱結構;殼體I頂部設有進料口 6;殼體I底部設有出料口 10;殼體I內部包括一號轉動軸3、二號轉動軸4和進氣管8;所述一號轉動軸3和二號轉動軸4在殼體I內部錯開;一號轉動軸3水平設置于殼體I內;一號轉動軸3的一端與設置于殼體I外的一號電機2連接;所述一號電機2用于帶動一號轉動軸3轉動;一號轉動軸3上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第一縱軸15、第二縱軸16、第三縱軸17和第四縱軸18;所述二號轉動軸4垂直設置于殼體I內;二號轉動軸4的一端與設置于殼體I外的二號電機7連接;二號電機7用于帶動二號轉動軸4轉動;二號轉動軸4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第一橫軸11、第二橫軸12、第三橫軸13和第四橫軸14;所述第一縱軸15、第四縱軸18、第一橫軸11和第四橫軸14長度相等;所述第二縱軸16、第三縱軸17、第二橫軸12和第三橫軸13長度相等;第一縱軸15、第四縱軸18、第一橫軸11和第四橫軸14長于第二縱軸15、第三縱軸17、第二橫軸12和第三橫軸13,這樣的設計使攪拌過程中需要攪拌的原料兩邊和底部能夠產生巨大的渦流,讓原料旋轉起來,能夠提高攪拌效率,并使攪拌更均勻;所述第一橫軸
11、第二橫軸12、第三橫軸13、第四橫軸14、第一縱軸15、第二縱軸16、第三縱軸17和第四縱軸18兩端設置有葉片5;所述葉片5上設置有若干圓孔19;所述圓孔19能夠提升攪拌效果;所述通氣管8設置于殼體I底部;進氣管8—端與殼體I外部的氣栗9連接;進氣管8上設置有氣孔20;所述氣孔20裝有防水透氣膜21。
[002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23]需要攪拌的原料經進料口6進入殼體I內;啟動一號電機2和二號電機7分別帶動一號轉動軸3和二號轉動軸4轉動;第一橫軸11、第二橫軸12、第三橫軸13、第四橫軸14、第一縱軸15、第二縱軸16、第三縱軸17和第四縱軸18也會跟著一號轉動軸3和二號轉動軸4轉動,并對原料進行攪拌;由于第一縱軸15、第四縱軸18、第一橫軸11和第四橫軸14長于第二縱軸15、第三縱軸17、第二橫軸12和第三橫軸13,這樣的設計使攪拌過程中需要攪拌的原料兩邊和底部能夠產生巨大的渦流,讓原料旋轉起來,能夠提高攪拌效率,并使攪拌更均勻;在殼體I底部設置的進氣管8可在攪拌過程中向殼體I內通入高壓空氣提高攪拌效率;攪拌結束后,攪拌后的物料從出料口 10排出殼體I。
[0024]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頂部設有進料口;殼體底部設有出料口;殼體內部包括一號轉動軸、二號轉動軸和進氣管;所述一號轉動軸和二號轉動軸在殼體內部錯開;一號轉動軸水平設置于殼體內;一號轉動軸的一端與設置于殼體外的一號電機連接;一號轉動軸上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第一縱軸、第二縱軸、第三縱軸和第四縱軸;所述二號轉動軸垂直設置于殼體內;二號轉動軸的一端與設置于殼體外的二號電機連接;二號轉動軸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第一橫軸、第二橫軸、第三橫軸和第四橫軸;所述第一橫軸、第二橫軸、第三橫軸、第四橫軸、第一縱軸、第二縱軸、第三縱軸和第四縱軸兩端設置有葉片;所述進氣管設置于殼體底部;進氣管一端與殼體外部的氣栗連接;通氣管上設置有氣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為空心圓柱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縱軸、第四縱軸、第一橫軸和第四橫軸長度相等。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縱軸、第三縱軸、第二橫軸和第三橫軸長度相等。5.根據權利要求1、3或4所述的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縱軸、第四縱軸、第一橫軸和第四橫軸長于第二縱軸、第三縱軸、第二橫軸和第三橫軸。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上設置有若干圓孔。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雙轉動軸攪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孔裝有防水透氣膜。
【文檔編號】B01F13/10GK205462063SQ201620201560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6日
【發明人】王洪芬, 吳曉慧, 劉松青, 任利民, 武立艷, 楊卓娟, 王玉雙
【申請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網(wa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