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級藥液配制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能預先對輸入配制罐內的水進行檢測,以減少甚至避免在配制罐內輸入不合格的水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其包括罐體,所述罐體上設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上設有取水器和控制水流量的進水閥,所述取水器設在進水閥的遠離罐體的一側。
【專利說明】
注射級藥液配制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配液罐,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注射級藥液配制罐。
【背景技術】
[0002]配液罐,又稱配制罐、調配罐,是將一種或多種物料按工藝配比進行混配的混合攪拌容器。在配制注射級藥液時,要求嚴格控制加入的水的品質,盡量減少不合格的水對藥品的污染。
[0003]授權公告號為CN104275117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便于藥液取樣的藥品配液罐,其包括配液罐本體,一端與液罐本體底端連通的連接管,設置在連接管另一端的取樣器;所述取樣器為控制藥液的大小開關的進水閥;或所述取樣器包括底端通過連接裝置與連接管連接的圓柱形筒體,設置在圓柱形筒體底端且與連接管連通的藥液流通口,設置在圓柱形筒體頂部的內螺紋,一端與圓柱形筒體底部連通的取樣管,與圓柱形筒體相匹配的旋轉桿,設置在旋轉桿底端與藥液流通口配合用于調整藥液流通口大小的密封接頭;所述旋轉桿上還設置有與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這種藥品配液罐雖然可以通過取樣器來提取藥液進行檢測,但這種檢測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即當檢測發現藥液不合格時,這些已經配制好的藥液需要進一步提純處理或直接廢棄處理,這將延長后續的處理時間或造成一定的浪費,不利于注射級等高級別藥液的工業化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預先對輸入配制罐內的水進行檢測,以減少甚至避免在配制罐內輸入不合格的水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包括罐體,所述罐體上設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上設有取水器和控制水流量的進水閥,所述取水器設在進水閥的遠離罐體的一側。
[0007]利用進水閥來對水流量進行控制,以確保輸入罐體內的水的用量;同時在進水管內設有取水器,可通過取水器取出進水管內的水,以達到離線監測水品質的目的;將取水器設在進水閥的遠離罐體的一側,其可先將進水閥關閉來取水檢測,而當檢測合格時再打開進水閥來將水輸入罐體內,以確保進入罐體內的水的合格。使用上述結構,能預先對輸入配制罐內的水進行檢測,以減少甚至避免在配制罐內輸入不合格的水,來解決輸送過程水存在污染的可能性的問題,也適用于注射級等高級別醫藥用水的輸入。
[0008]作為優選,所述取水器包括與進水管連通的取水管,所述取水管上設有控制水流量的取水閥。
[0009]采用上述結構,取水管和進水管連通,可以保證通過取水管取的水和進水管內的水能保持一致,以實現進水管內的水的離線檢測的目的;在取水管上設有控制水流量的取水閥,可以通過調節取水閥的大小來控制取水量,來滿足不同離線定量檢測的需求,還能通過高速的水流量沖洗管道中可能存在的雜質并通過取水管排出,來達到進一步清洗的目的。
[0010]作為優選,所述取水管上遠離進水管的一端豎直向下設置。
[0011]采用上述結構,當取水管上遠離進水管的一端豎直向下設置,取水時水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取水的容器中,減少甚至避免液體飛濺的情況;同時這種設置對取水的容器的形狀要求不高,其能適用于常見的試驗或生產取水容器。
[0012]作為優選,所述取水管上遠離進水管的一端設有無菌密封蓋。
[0013]采用上述結構,無菌密封蓋可將取水管和外環境隔絕,其能減少甚至避免細菌、粉塵等污染源通過取水管進入進水管,還能排除外環境對離線定量檢測的影響從而提高離線定量檢測的準確率。
[0014]作為優選,所述取水器包括頂端伸入進水管內的針頭和與針頭連接的抽吸針管。
[0015]采用上述結構,通過針頭和抽吸針管的配合來取進水管內的水,簡單方便;且針頭較細,其伸入進水管的空間較小,基本能排除粉塵通過針頭進入進水管的空間進入進水管的可能性,確保外環境的粉塵等不會污染進水管內的水,一方面能保證進入罐體內的水的無污染性,另一方面還能提高離線檢測的準確性、可靠性。
[0016]作為優選,所述進水管上設有用于將針頭的頂端伸入進水管的連通口,所述連通口的外側及內壁上設有與針頭匹配的無菌彈性圈。
[0017]采用上述結構,通過無菌彈性圈的設置,其與針頭匹配,當針頭設在連通口上時,進水管是完全與外環境隔絕的,能避免進水管內的水外溢或外環境對進水管內的水的污染。
[0018]作為優選,所述連通口外設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內設有與進水管連通的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內壁上設有供抽吸針管伸入的抽取口,所述抽吸針管和針頭活動連接。
[0019]采用上述結構,進水管和外環境之間還設有固定腔,固定腔內的環境有限且可控,外環境中的細菌、粉塵等污染源被固定部隔絕在外,這些污染源遠離進水管,其能進一步確保進水管內的水的純凈和離線檢測的準確性、可靠性;同時抽吸針管和針頭活動連接,其可經常更換抽吸針管或針頭,以解決多次使用后滋生細菌的問題,能確保離線檢測的準確性、可靠性。
[0020]作為優選,所述抽取口的外側及內壁上設有與抽吸針管匹配的無菌彈性環。
[0021]采用上述結構,通過無菌彈性環的設置,其與抽吸針管匹配,當抽吸針管設在抽取口上時,固定腔與外環境隔絕,能減少外環境對固定腔的污染。
[0022]作為優選,所述進水管上設有溫度指示計和電導率指示計。
[0023]采用上述結構,可通過溫度指示計和電導率指示計對進水管內的水進行溫度、電導率進行實時在線的監測,能對水質進行實時定性監測,能相對減少定量檢測的取點的個數。
[0024]作為優選,所述罐體上連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設有控制藥液流量的藥液閥。
[0025]采用上述結構,可通過調節出液管上的藥液閥來取藥液進行定量檢測以確保產品的合格性,同時還能通過該出液管將合格的藥液輸送至下一工藝中。
[002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通過進水管上設置的進水閥控制進水量,并在進水閥的遠離罐體的一側設有取水器,可將進水閥關閉并對進入罐體前的水樣進行取樣,水樣進行離線定量檢測后能確認水樣的是否合格,當水樣合格后可將進水閥開啟來將水樣輸入罐體內,其能預先對輸入配制罐內的水進行檢測,以減少甚至避免在配制罐內輸入不合格的水,來解決輸送過程水存在污染的可能性的問題,也適用于注射級等高級別醫藥用水的輸入;
[0028]進一步的設置為:取水器包括與進水管連通的取水管,取水管上設有控制水流量的取水閥;或取水器包括頂端伸入進水管內的針頭和與針頭連接的抽吸針管;兩種取水器的實施方式均簡單,取水器能直接取到進水管內的水,還能根據需求來調節控制取水量,來滿足不同離線定量檢測的需求;前一種取水器的實施方式中,取水管上遠離進水管的一端豎直向下設置且其設有無菌密封蓋,既能減少液體飛濺的情況,還能將取水管和外環境隔絕;而后一種取水器的實施方式中,通過固定部來將取水管和外環境隔絕,并通過連通口及設置在連通口的外側及內壁上設有與針頭匹配的無菌彈性圈、抽取口及設在抽取口的外側及內壁上設有與抽吸針管匹配的無菌彈性環,能將進水管是與外環境隔絕,同時抽吸針管和針頭可活動連接,可及時更換;這兩種取水器的實施方式中,其在取水的同時還嚴格控制進水管和外環境的隔絕,其能減少甚至避免細菌、粉塵等污染源進入進水管,還能排除外環境對離線定量檢測的影響從而確保離線定量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0029]通過在進水管上設有溫度指示計和電導率指示計來對進入罐體內的水進行實時監測,能彌補離線監測的不及時性和耗時性;進一步通過調節出液管上的藥液閥來取藥液進行定量檢測以確保產品的合格性;
[0030]本申請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中,其能保證引入的水的合格性和制備得到的藥液的合格性,其能從在配制藥液的前期就嚴格控制輸入的水的品質,這種QBD(質量源于設計)的方式能減少甚至避免后期工藝過程中的不合格產品的產生,能進一步確保物料的充分利用。
【附圖說明】
[0031]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圖;
[0033]圖3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4為圖3的B部放大圖。
[0035]附圖標記:1、罐體;2、攪拌槳;3、進水管;4、物料管;5、進水閥;6、取水器;61、取水管;62、取水閥;63、針頭;64、抽吸針管;7、溫度指示計;8、電導率指示計;9、無菌密封蓋;10、出液管;11、藥液閥;12、進料閥;13、連通口; 14、無菌彈性圈;15、固定腔;16、抽取口; 17、無菌彈性環;18、固定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37]實施例1
[0038]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包括罐體I,罐體I內設有攪拌槳2,攪拌槳2在電機的控制下將投入的物料和水混合充分。罐體I的上部設有輸入注射用水的進水管3和輸入經滅菌等前處理的物料的物料管4,進水管3與注射水的輸入系統連通,物料管4與物料的輸入系統連通。
[0039]進水管3上設有取水器6和用于控制水流量的進水閥5,其中進水閥5的控制水流量的啟閉均由現有的數字控制以實現精確控制加入的水的用量。取水器6設在進水閥5的遠離罐體I的一側,取水器6包括與進水管3連通的取水管61和設在取水管61上的用于控制水流量的取水閥62。取水管61的一端與進水管3連通,其另一端豎直向下設置且其上設有用于封住其端部的無菌密封蓋9。
[0040]物料管4上設有用于控制物料流量的進料閥12,且進料閥12的控制物料流量的啟閉均由現有的數字控制以實現精確控制加入的物料的用量。進水管3和物料管4上均設有用于指示水或物料的溫度的溫度指示計7,且進水管3上設有用來指示水的電導率的電導率指示計8。進水管3上的溫度指示計7和電導率指示計8均設在進水閥5的遠離罐體I的一側,物料管4上的溫度指示計設在進料閥12的遠離罐體I的一側。
[0041 ]罐體I的下部連有出液管1和設有控制藥液流量的藥液閥11,藥液閥11設在出液管10上。出液管10的一端和罐體I的下部連通,其另一端上也設有用于封住其端部的無菌密封蓋9。
[0042]使用前,先將本申請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相關設備及其使用環境經過嚴格的除塵滅菌等處理;其次關閉進水閥5、進料閥12和藥液閥11,通過現有的數字控制程序將注射用水、經滅菌等前處理的物料分別導入進水管3、物料管4中,此時注射用水、物料均被進水閥5、進料閥12阻擋在罐體I外,利用溫度指示計7和電導率指示計8分別對注射用水的溫度和電導率、物料的溫度進行定性監測,以確保引入罐體I中的注射用水和物料的初略合格性,進一步的,可以撤去無菌密封蓋9并擰開取水閥62,進水管3內的注射用水通過取水管61到達外環境中,此時只需要取一經滅菌等嚴格處理的容器將該部分的注射用水取出并進行離線定量檢測如離子色譜、高效液相色譜、微生物相關檢測即可,取樣結束立即將無菌密封蓋9重新覆蓋在取水管61的端部;當上述定性和定量檢測均合格時,即可通過數字控制程序來控制取水閥62、進料閥12的啟閉使注射用水和物料定量的進入罐體I內,在攪拌槳2的作用下注射用水和物料混合得到均一的藥液;當藥液混合充分后,打開控制藥液流量的藥液閥11和封住其端部的無菌密封蓋9,藥液通過出液管10流出,取藥液進行定量檢測,當產品合格時即可將罐體I內的所有藥液通過出液管10輸出至下一工藝流程。
[0043]實施例2
[0044]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在結構上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取水器6包括頂端伸入進水管3內的針頭63和與針頭63連接的抽吸針管64。進水管3上設有連通口 13,連通口 13的外側及內壁上設有與針頭63匹配的無菌彈性圈14。連通口 13外設有固定部18,固定部18內設有與進水管3連通的固定腔15,固定腔15上設有與連通口對稱設置的抽取口 16。抽取口 16的外側及內壁上設有與抽吸針管64匹配的無菌彈性環17。使用時,抽吸針管64通過抽取口 16伸入固定腔15內,而針頭63通過連通口 13進入進水管3內,將抽吸針管64和針頭63連接后,可通過抽吸針管64抽取進水管3內的注射用水。
[0045]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具備的優點的基礎上,其抽吸針管64和針頭63均為活動連接,其可經常更換,確保無外環境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0046]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包括罐體(1),所述罐體(I)上設有進水管(3),其特征是:所述進水管(3)上設有取水器(6)和控制水流量的進水閥(5),所述取水器(6)設在進水閥(5)的遠離罐體(I)的一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其特征是:所述取水器(6)包括與進水管(3 )連通的取水管(61),所述取水管(61)上設有控制水流量的取水閥(6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其特征是:所述取水管(61)上遠離進水管(3)的一端豎直向下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其特征是:所述取水管(61)上遠離進水管(3)的一端設有無菌密封蓋(9)。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其特征是:所述取水器(6)包括頂端伸入進水管(3)內的針頭(63)和與針頭(63)連接的抽吸針管(64)。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其特征是:所述進水管(3)上設有用于將針頭(63)的頂端伸入進水管(3)的連通口(13),所述連通口(13)的外側及內壁上設有與針頭(63)匹配的無菌彈性圈(14)。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其特征是:所述連通口(13)外設有固定部(18),所述固定部(18)內設有與進水管(3)連通的固定腔(15),所述固定腔(15)的內壁上設有供抽吸針管(64)伸入的抽取口(16),所述抽吸針管(64)和針頭(63)活動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其特征是:所述抽取口(16)的外側及內壁上設有與抽吸針管(64)匹配的無菌彈性環(17)。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其特征是:所述進水管(3)上設有溫度指示計(7)和電導率指示計(8)。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級藥液配制罐,其特征是:所述罐體(I)上連有出液管(10),所述出液管(1 )上設有控制藥液流量的藥液閥(11)。
【文檔編號】B01F15/04GK205461929SQ201620169564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5日
【發明人】吳利民, 陳仁華
【申請人】浙江泰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