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爆式氧氣氧化反應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產橡膠促進劑的反應罐,特別是采用氧氣氧化法生產橡膠促進劑的防爆式氣、液、固三相氧氣氧化反應罐。
目前國內外生產橡膠促進劑TMTD(二硫化四甲基秋蘭姆)、TETD(二硫化四乙基秋蘭姆)、D(二苯胍),一般都使用標準搪瓷反應罐或是不銹鋼反應罐,以氯化法反應制取。該方法操作復雜、收率低、生產過程中廢氣、廢水對周圍環境污染嚴重。用氧氣氧化法生產TMTD或TETD、D的成功應用只限于試驗室。因其產品質量好、收率高,對周圍環境無污染,故逐漸被用于工業生產。但現有的工業生產中所用的氧化反應罐采用一般通用的標準搪瓷罐。由于該罐受其結構所限,不適合氣、液、固三相反應的要求,因此產品收率較低(85±2%)。其用螺栓固牢在罐體上方的罐蓋上的防爆口很小,滿足不了罐內瞬間釋壓的要求,容易發生爆炸事故,毀壞設備、危及人身安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爆式氧氣氧化反應罐,它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反應罐的結構,具有操作簡便、使用安全的特點,可顯著提高反應速度和產品收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裝置包括罐體及其夾套、攪拌器,其中在與罐體連成一體的罐蓋上方有帶防爆膜的泄壓筒,罐體底部有至少三個漿葉的多漿式攪拌器,攪拌器頂部漿葉扭曲方向與其余漿葉扭曲方向相反。
由于本實用新型將罐蓋與帶有夾套的罐體直接加工成一體,取消原標準反應罐傳統的螺栓聯接方式,所以增加罐體耐壓強度。另外在罐蓋上方設置大口徑泄壓筒和防爆膜,代替原小口徑防爆管,可以滿足罐內瞬間釋壓的要求,確保設備不被損壞,避免人身傷害事故發生,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攪拌器由原傳統的上置式(即從罐蓋置入)改變為設置在罐體的底部,從原單漿或雙漿結構,重新布置成至少三個漿葉的多漿式攪拌器,并使頂部漿葉扭曲方向與其余漿葉扭曲方向相反,從而有效增加攪拌效果,增加氣、液、固三相接觸面,提高反應速度,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收率。經實際檢測證明,其收率不低于90%。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雙端面機械密封結構示意圖。
根據
圖1-2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該裝置包括帶有水夾套4、溫度計9、人孔10的罐體3,攪拌器5,裝有防爆膜12的泄壓筒1等件。其中罐蓋與罐體3直接加工成一體,罐蓋上方有裝料口11、進氣口2,泄壓筒1通過夾裝防爆膜12的法蘭安裝在罐蓋上方。因泄壓筒1口徑大,釋壓迅速,故可滿足罐內瞬間排壓要求,確保人身安全,設備不受損壞。防爆膜12釋壓后很容易更換,明顯減輕維修工作量和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由電機減速裝置7驅動的多漿式攪拌器5利用支架6固定設置在罐體3的底部。該攪拌器5至少有三組漿葉,其中頂部漿葉的扭曲方向與其余下部漿葉扭曲方向相反,在旋轉過程中可使罐體3中的料液產生對流,即攪拌器5下部漿葉迫使料液向上旋轉流動時,頂部漿葉迫使料液向下旋轉流動,從而增加攪拌效果,有效增加氣、液、固三相接觸面,加快反應速度,提高產品質量和收率。實際生產檢驗證明,該反應罐比現有標準反應罐制造出的促進劑,色澤變得潔白且成小晶體,成品熔點為140-144℃,精心操作還可達148℃,成品收率不低于90%。為確保下置式攪拌器5不泄漏,采用上聯接板13、下聯接板15封裝的水壓式雙端面機械密封8。該機械密封8的兩個靜環16分別封裝在上、下聯接板上,兩聯接板之間設置水夾套14,兩動環17之間有波紋管套19和張緊彈簧18支撐,從而使兩動環17封裝在攪拌器軸上,并與靜環16緊密配合,完成密封任務,使罐體3內的料液不泄漏,水夾套14內的壓力水無法進入波紋管套19內,水夾套14的進、出水口與壓力水源相接。
使用時,料液從裝料口11進入,氧氣從進氣口2進入,在攪拌器5的作用下,在罐體3內反應生成橡膠促進劑后,由罐體3底部的放料口排出。當罐體3內瞬間壓力增高時,防爆膜12爆破,迅速釋壓,排除故障后,更換防爆膜12,即可繼續生產。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生產橡膠促進劑的防爆式氧氣氧化反應罐,包括罐體及其夾套、攪拌器,其特征是在與罐體連成一體的罐蓋上方有帶防爆膜的泄壓筒,罐體底部有至少三個漿葉的多漿式攪拌器,攪拌器頂部漿葉扭曲方向與其余漿葉扭曲方向相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應罐,其特征是所述攪拌器采用水壓式雙端面機械密封,兩動環間有波紋管套和張緊彈簧支撐。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生產橡膠促進劑的防爆式氧氣氧化反應罐,包括罐體及其夾套、攪拌器,其中在與罐體連成一體的罐蓋上方有帶防爆膜的泄壓筒,罐體底部有至少三個槳葉的多槳式攪拌器,攪拌器頂部槳葉扭曲方向與其余槳葉扭曲方向相反。它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反應罐的結構,具有操作簡便、使用安全的特點,可顯著提高反應速度和產品收率。
文檔編號B01J3/00GK2375373SQ9922375
公開日2000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1999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1999年5月11日
發明者馮世孝 申請人:馮世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