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除雜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除雜機,主要由一個外殼、豎向設置于外殼內部的且表面密布有多個過濾通孔的濾芯以及用于驅動所述濾芯回轉的驅動裝置組成,所述濾芯呈倒置的圓錐形,所述倒圓錐形濾芯的頂部敞口,所述倒圓錐形濾芯下方的外殼分別設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緊密外繞在所述倒圓錐形濾芯側壁底部設置,用于承接并向外排放由倒圓錐形濾芯側壁上過濾通孔排出的濾液,所述第二通道圍繞所述倒圓錐形濾芯的頂部外邊緣下方設置,用于承接由倒圓錐形濾芯頂部邊緣向外排放出的溶液。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除雜機采用倒圓錐形濾芯可同時實現離心過濾,沉淀除雜,溶液自動分級功能,同時具有結構簡單、過濾效率高等有益效果。
【專利說明】自動除雜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粉絲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去除淀粉中溶液的自動除雜機。
【背景技術】
[0002]紅薯經打漿分離沉淀,得到的淀粉,通常叫毛粉。毛粉含雜質、酚類物質,色素多,呈灰白色,其中的酚類物質極易氧化褐變,制成粉絲后粉絲色澤灰暗。
[0003]現有的解決辦法是精制淀粉,方法是:將毛粉加水2到3倍,攪動,加入適量的薯類淀粉脫色劑,約20分鐘后,再用120目尼龍網篩過濾。濾出液經4至6小時沉淀后,去掉上層清水,再加水攪拌,再沉淀。如此多次,即可達至脫色與凈化目的,然而經過多次攪拌沉淀后的淀粉中含有較多的固定顆粒雜質,如沙子等,由于淀粉的水溶液成膠體狀,所有采用現有過濾手段過濾這些雜質時具有以下不足:I)淀粉膠體黏度大,不易透過濾布,所以過濾速度慢、效率低。而采用加壓過濾或抽濾容易使濾布堵死;2)單純的離心方法處理量小,而且難以實現淀粉的分級。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人自行研制了一種自動除雜機,可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除雜機,通過該自動除雜機不但可去除淀粉溶液中的固體顆粒雜質,而且還可以將過濾后的淀粉溶液按照精細程度的不同自動分級處理,解決了現有淀粉溶液過濾技術中存在的過濾效率慢,且無法對淀粉溶液自動分級的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除雜機,主要由一個外殼、豎向設置于外殼內部的且表面密布有多個過濾通孔的濾芯以及用于驅動所述濾芯回轉的驅動裝置組成,所述濾芯呈倒置的圓錐形,所述倒圓錐形濾芯的頂部敞口,所述倒圓錐形濾芯下方的外殼分別設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緊密外繞在所述倒圓錐形濾芯側壁底部設置,用于承接并向外排放由倒圓錐形濾芯側壁上過濾通孔排出的濾液,所述第二通道圍繞所述倒圓錐形濾芯的頂部外邊緣下方設置,用于承接由倒圓錐形濾芯頂部邊緣向外排放出的溶液。
[0008]進一步,所述外殼的內側底部設置有一個向上延伸的環形擋板,所述環形擋板的內側與所述倒圓錐形濾芯側壁底部之間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環形擋板的外側與外殼側壁之間形成第二通道。
[0009]進一步,所述倒圓錐形濾芯的頂部邊緣向下延伸并整體套在環形擋板外側。
[0010]進一步,所述環形擋板向上延伸并靠近所述倒圓錐形濾芯的頂部邊緣下方。
[0011]進一步,所述倒圓錐形濾芯的錐度在1:2與2:1之間。
[0012]進一步,所述外殼的底部設置有上層溶液出口,所述外殼的底部中部設置與所述第一通道相連通的下層濾液出口,所述第二通道沿著外殼側壁內側由高到低以螺旋線形式延伸至外殼底部與上層溶液出口相連通。
[0013]進一步,所述濾芯內表面鋪設有一層濾布。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除雜機,主要由一個外殼、豎向設置于外殼內部的且表面密布有多個過濾通孔的濾芯以及用于驅動所述濾芯回轉的驅動裝置組成,所述濾芯呈倒置的圓錐形,所述倒圓錐形濾芯的頂部敞口,所述倒圓錐形濾芯下方的外殼分別設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緊密外繞在所述倒圓錐形濾芯側壁底部設置,用于承接并向外排放由倒圓錐形濾芯側壁上過濾通孔排出的濾液,所述第二通道圍繞所述倒圓錐形濾芯的頂部外邊緣下方設置,用于承接由倒圓錐形濾芯頂部邊緣向外排放出的溶液。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除雜機采用倒圓錐形濾芯可同時實現離心過濾,沉淀除雜,溶液自動分級功能,同時具有結構簡單、過濾效率高等有益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動除雜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動除雜機的立體剖視圖,圖中殼體部分半剖顯示;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自動除雜機中環形擋板與倒圓錐形濾芯之間的一種安裝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自動除雜機中環形擋板與倒圓錐形濾芯之間的另一種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和2所示:
[0021]本實施例中的自動除雜機,主要由一個外殼1、豎向設置于外殼I內部的且表面密布有多個過濾通孔的濾芯21以及用于驅動所述濾芯21回轉的驅動裝置組成,所述外殼I的頂部開口,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3,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濾芯21的底部可拆卸式連接;所述濾芯21呈倒置的圓錐形,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的頂部敞口,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下方的外殼I分別設置有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緊密外繞在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側壁底部設置,用于承接并向外排放由倒圓錐形濾芯21側壁上過濾通孔排出的濾液,所述第二通道12圍繞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的頂部外邊緣下方設置,用于承接由倒圓錐形濾芯21頂部邊緣向外排放出的溶液,優選地,所述外殼I的內側底部設置有一個向上延伸的環形擋板13,所述環形擋板13的內側與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側壁底部之間形成第一通道11,所述環形擋板13的外側與外殼I側壁之間形成第二通道12,如圖3所示,所述環形擋板13向上延伸并靠近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的頂部邊緣下方,作為替換方案,如圖4所示,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的頂部邊緣向下延伸并整體套在環形擋板13外側,同樣也可以達到使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相互隔離的效果。工作時,電機驅動濾芯旋轉,同時淀粉溶液通過水泵經由外殼頂部的開口泵入到濾芯中,其中以水分為主的清液經由濾芯上的過濾通孔進入到第一通道中排出并回收,具有一定重量的沙粒等雜質沉淀至濾芯的底部,具有一定粘度的淀粉溶液則從倒圓錐形濾芯的頂部外圓邊緣向外排出,并經由第二通道排出并回收。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除雜機不但去除了淀粉中的雜質,而且同時對淀粉溶液實現的自動分級,具有一機多用的效果,同時由于可連續地將淀粉溶液加入到濾芯中,提高了過濾分離效率,解決了以往除雜方式效率低,以及除雜設備與固液分離設備需要單獨設置和運行等問題。
[002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的錐度在1:2與2:1之間,當倒圓錐形濾芯21的錐度在1:2與2:1之間時,可保證雜質不會在離心力作用下向濾芯頂部運動并進入到第二通道排出并回收,同時該錐度下淀粉溶液的過濾效果也最佳。
[002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殼的底部設置有上層溶液出口 14,所述外殼的底部中部設置與所述第一通道11相連通的下層濾液出口 15,所述第二通道12沿著外殼I側壁內側由高到低以螺旋線形式延伸至外殼底部的上層溶液出口 14處。所述第二通道采用上述螺旋形式,可使得具有一定粘度的淀粉溶液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二通道自動流入到下層濾液出口 15排出并回收。
[0024]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除雜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個外殼(I)、豎向設置于外殼(I)內部的且表面密布有多個過濾通孔的濾芯(21)以及用于驅動所述濾芯(21)回轉的驅動裝置組成,所述濾芯(21)呈倒置的圓錐形,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的頂部敞口,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下方的外殼(I)分別設置有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緊密外繞在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側壁底部設置,用于承接并向外排放由倒圓錐形濾芯(21)側壁上過濾通孔排出的濾液,所述第二通道(12)圍繞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的頂部外邊緣下方設置,用于承接由倒圓錐形濾芯(21)頂部邊緣向外排放出的溶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除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I)的內側底部設置有一個向上延伸的環形擋板(13 ),所述環形擋板(13 )的內側與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側壁底部之間形成第一通道(11),所述環形擋板(13 )的外側與外殼(I)側壁之間形成第二通道(1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除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的頂部邊緣向下延伸并整體套在環形擋板(13)外側。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除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擋板(13)向上延伸并靠近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的頂部邊緣下方。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動除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圓錐形濾芯(21)的錐度在1:2與2:1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動除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底部設置有上層溶液出口(14),所述外殼的底部中部設置與所述第一通道(11)相連通的下層濾液出口(15),所述第二通道(12)沿著外殼(I)側壁內側由高到低以螺旋線形式延伸至外殼底部與上層溶液出口(14)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動除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濾芯(21)內表面鋪設有一層濾布O
【文檔編號】B01D36/04GK204017531SQ201420424011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0日
【發明者】唐興起, 蔣應國, 杜云生 申請人:巫山縣黛溪老磨坊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