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活性泥漿反應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到內循環活性泥漿反應器。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污水處理的形勢面臨著水污染嚴重,特別是地下水污染問題,絕大多數城鎮的污水處理水質指標不能達到新標準要求。
[0003]目前,在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領域中,針對出水沒能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規定的一級A標的二級城鎮污水處理廠,為了出水水質提標所采用的處理工藝中,普遍采用絮凝、沉淀和過濾的工藝。這種工藝存在著耗藥量大,濾池需要反沖洗,管理煩瑣等不足。
[0004]因此,現有技術當中亟需要一種新型的技術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目前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處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內循環活性泥漿反應器,運行管理方便、減小投藥量的反應器。
[0006]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內循環活性泥漿反應器,其特征是:內循環活性泥漿反應器,其特征是:包括反應器殼體、進水管、混合液上升管、錐形體、固液下降管、出水堰板、出水管、排泥管、曝氣管、進氣管、配水喇叭口、集水槽底板,所述反應器殼體呈圓柱形,并且其下部為倒錐形斗;所述進水管沿反應器殼體的豎向中軸線設置,進水管的底端端部設置有配水喇叭口;所述混合液上升管設置在進水管的外部;所述錐形體與混合液上升管的底端連接,并設置在進水管的外部;所述固液下降管設置在混合液上升管的外部,且固液下降管的上端面所在平面在出水堰板上端面所在平面的上部;所述出水堰板與反應器殼體同心布置,出水堰板外部與反應器殼體內部形成集水槽,其中出水堰板通過集水槽底板與反應器殼體側壁上部焊接;所述出水管設置在反應器殼體的側壁上部;所述排泥管設置在反應器殼體的側壁下部;所述曝氣管鋪設在反應器殼體的底部;所述進氣管設置在反應器殼體的側壁下部,進氣管與曝氣管連接。
[0007]通過上述設計方案,本實用新型可以帶來如下有益效果:以粉煤灰作為微生物載體,通過曝氣使氣液固處于流化狀態而進行好氧生化反應;同時,投加絮凝劑發生絮凝反應;投加粉煤灰以補充隨排泥被帶出反應器的粉煤灰。流化形態的氣、液、固混合液傳質效率高,生化反應效率高,能夠得到良好的出水水質。本實用新型的反應器提高反應效率,運行簡單可靠,管理方便,出水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08]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內循環活性泥漿反應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循環活性泥漿反應器的工作原理狀態示意圖。
[0011]圖中:1-反應器殼體、2-進水管、3-混合液上升管、4-錐形體、5-固液下降管、6-出水堰板、7-出水管、8-排泥管、9-曝氣管、I O-進氣管、11 -配水喇叭口、12-集水槽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所示,內循環活性泥漿反應器,其特征是:包括反應器殼體1、進水管2、混合液上升管3、錐形體4、固液下降管5、出水堰板6、出水管7、排泥管8、曝氣管9、進氣管10、配水喇叭口 11、集水槽底板12,所述反應器殼體I呈圓柱形,并且其下部為倒錐形斗;所述進水管2沿反應器殼體I的豎向中軸線設置,進水管2的底端端部設置有配水喇叭口 11;所述混合液上升管3設置在進水管2的外部;所述錐形體4與混合液上升管3的底端連接,并設置在進水管2的外部;所述固液下降管5設置在混合液上升管3的外部,且固液下降管5的上端面所在平面在出水堰板6上端面所在平面的上部;所述出水堰板6與反應器殼體I同心布置,出水堰板6外部與反應器殼體I內部形成集水槽,其中出水堰板6通過集水槽底板12與反應器殼體I側壁上部焊接;所述出水管7設置在反應器殼體I的側壁上部;所述排泥管8設置在反應器殼體I的側壁下部;所述曝氣管9鋪設在反應器殼體I的底部;所述進氣管10設置在反應器殼體I的側壁下部,進氣管10與曝氣管9連接。
[0013]本實用新型的內循環活性泥漿反應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如圖2所示,廢水、粉煤灰和絮凝劑統一由進水管2通過配水喇叭口 11進到反應器底部。液體、固體組成的泥漿和氣體在錐形體4空間內混合反應,并在氣體向上運動的氣泡帶動下沿混合液上升管3向上流動,到達混合液上升管3頂部后,氣泡脫離液體;混合液沿固液下降管5向下流動,并分布于沉淀區下部;在沉淀區進行固液分離,液體發生溢流,液體經由出水堰板6流出,溢流出的液體收集到集水槽中,最后通過與集水槽連通的出水管7流出,固體在沉淀區下部的反應器殼體I與錐形體4之間的空隙流回反應區。
[0014]社會效益:本實用新型以粉煤灰作為微生物載體,通過曝氣使氣液固處于流化狀態而進行好氧生化反應;同時,投加絮凝劑發生絮凝反應;投加粉煤灰以補充隨排泥被帶出反應器的粉煤灰。流化形態的氣、液、固混合液傳質效率高,生化反應效率高,能夠得到良好的出水水質;提高反應效率,運行簡單可靠,管理方便,出水效果好。
【主權項】
1.內循環活性泥漿反應器,其特征是:包括反應器殼體(I)、進水管(2)、混合液上升管(3)、錐形體(4)、固液下降管(5)、出水堰板(6)、出水管(7)、排泥管(8)、曝氣管(9)、進氣管(10)、配水喇叭口(11)、集水槽底板(12),所述反應器殼體(I)呈圓柱形,并且其下部為倒錐形斗;所述進水管(2)沿反應器殼體(I)的豎向中軸線設置,進水管(2)的底端端部設置有配水喇叭口(11);所述混合液上升管(3)設置在進水管(2)的外部;所述錐形體(4)與混合液上升管(3)的底端連接,并設置在進水管(2)的外部;所述固液下降管(5)設置在混合液上升管(3)的外部,且固液下降管(5)的上端面所在平面在出水堰板(6)上端面所在平面的上部;所述出水堰板(6)與反應器殼體(I)同心布置,出水堰板(6)外部與反應器殼體(I)內部形成集水槽,其中出水堰板(6)通過集水槽底板(12)與反應器殼體(I)側壁上部焊接;所述出水管(7)設置在反應器殼體(I)的側壁上部;所述排泥管(8)設置在反應器殼體(I)的側壁下部;所述曝氣管(9)鋪設在反應器殼體(I)的底部;所述進氣管(10)設置在反應器殼體(I)的側壁下部,進氣管(10)與曝氣管(9)連接。
【專利摘要】內循環活性泥漿反應器,屬于污水處理設備領域,包括反應器殼體、進水管、混合液上升管、錐形體、固液下降管、出水堰板、出水管、排泥管、曝氣管、進氣管、配水喇叭口、集水槽底板,進水管沿反應器殼體豎向中軸線設置,進水管底端端部設置有配水喇叭口;混合液上升管設置在進水管外部;錐形體與混合液上升管底端連接;固液下降管設置在混合液上升管外部,出水堰板通過集水槽底板與反應器殼體側壁上部焊接,其中出水堰板外部與反應器殼體內部形成集水槽;出水管設置在反應器殼體側壁上部;曝氣管鋪設在反應器殼體的底部;排泥管和進氣管分別設置在反應器殼體側壁下部,進氣管與曝氣管連接,采用該反應器為運行管理方便、減小投藥量。
【IPC分類】C02F3/10, C02F3/02
【公開號】CN205222789
【申請號】CN201521063280
【發明人】劉壯
【申請人】劉壯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