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市政污泥干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處理率不斷提高。市政污泥經過干化后,不僅可顯著減少體積,而且能夠明顯地減少臭味、病原菌、黏度等負面特性,干化后的市政污泥更是具有燃料、農用肥料、陶瓷原料等多方面的用途。目前市政污泥干化應用技術發展的主要問題有兩個方面,即
[0003](1)能源消耗大。市政污泥干化的耗能是相當高的,以將含水率為80%的市政污泥餅干化至含水率為25%的市政污泥餅為例,每干化1噸干市政污泥(5噸濕市政污泥餅)需0.5噸標準煤的用量。因此,在熱源選擇上要盡量使用造價低廉的工業余熱和廢熱。
[0004](2)粘附問題嚴重。市政污泥在干化過程中易黏附于傳熱(蒸發)與攪拌設備之中,導致設備卡塞與腐蝕,影響干燥設備的正常運行。因此,如何結合各種市政污泥干化方法的特點來解決問題,進而開發市政污泥干化新工藝是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
[0006]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0007]—種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包括污泥倉10、造粒機9、干化塔4、流化床5和儲料倉7 ;
[0008]所述造粒機9分別安裝有第一污泥傳輸帶1-1、第二污泥傳輸帶1-2和第三污泥傳輸帶1-3,第一污泥傳輸帶1-1對接污泥倉10,第二污泥傳輸帶1-2對接干化塔4上端的污泥進料口 2,第三污泥傳輸帶1-3對接流化床5的污泥出料口 8 ;
[0009]所述干化塔4設有一將外部煙氣通入其內的煙氣進口 6和將其內煙氣排出塔外的煙氣出口 3。
[0010]所述干化塔4內具有一逆流干化段;所述逆流干化段至流化床5之間的落差為10?15米。
[0011]所述煙氣進口 6設置在干化塔4塔身的底部,所述煙氣出口 3設置在干化塔4塔身的上部側壁;所述煙氣進口 6溫度為120°C?150°C,煙氣出口 3溫為70°C?80°C。
[0012]所述流化床5的底部截面呈倒三角形結構。
[0013]所述污泥出料口 8的出料口設有一儲料倉7。
[0014]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0015]本實用新型采用工業鍋爐排出的廢熱煙氣對污泥進行熱干化,通過干濕污泥機械混合干化,控制污泥濕度,使其處于弱粘性的范圍,避免后面污泥加料和干化過程中粘結現象,同時擴大濕污泥的表面積,提高逆流干化與流化干化的效果,很好地達到變廢為寶,實現污泥的資源化目的。
[0016]本實用新型三段法干化其系統,技術手段簡便易行,選用工業鍋爐排放的煙氣余熱作為熱源,它可以在不增加額外能源的情況下干化污泥,從而大大減小污泥干化的運行成本。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
[0019]實施例
[002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包括污泥倉10、造粒機9、干化塔4、流化床5和儲料倉7 ;
[0021]所述造粒機9分別安裝有第一污泥傳輸帶1-1、第二污泥傳輸帶1-2和第三污泥傳輸帶1-3,第一污泥傳輸帶1-1對接污泥倉10,第二污泥傳輸帶1-2對接干化塔4上端的污泥進料口 2,第三污泥傳輸帶1-3對接流化床5的污泥出料口 8 ;
[0022]所述干化塔4設有一將外部煙氣通入其內的煙氣進口 6和將其內煙氣排出塔外的煙氣出口 3。
[0023]所述干化塔4內具有一逆流干化段;所述逆流干化段至流化床5之間的落差為10?15米。
[0024]所述煙氣進口 6設置在干化塔4塔身的底部,所述煙氣出口 3設置在干化塔4塔身的上部側壁;所述煙氣進口 6溫度為120°C?150°C,煙氣出口 3溫為70°C?80°C。
[0025]所述流化床5的底部截面呈倒三角形結構。
[0026]所述污泥出料口 8的出料口設有一儲料倉7。
[0027]本系統對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的處理步驟如下:
[0028](1)以來自污泥倉10 (主要為市政污泥)的濕污泥與來自儲料倉7的干污泥以質量比1:1混合,在造粒機9的作用下制得含水率50%,粒徑大小為5_以下的污泥混合顆粒;所述污泥倉10的內的濕污泥的含水量大于儲料倉7的干污泥含水量,即,一般情況下污泥倉10的內的濕污泥含水量為70 %?90 %,儲料倉7的干污泥含水量為10 %?20 %。所以含水率為50%的混合污泥顆粒已經越過主要含水率粘壁區間,避免了后面污泥加料和干化過程中粘結現象。
[0029](2)來自造粒機9的含水率為50%的混合污泥顆粒通過第一污泥傳輸帶1-1到達污泥進料口 2 ;
[0030](3)混合污泥顆粒通過第二污泥傳輸帶1-2經過污泥進料口 2,然后自由下落,進入干化塔4與煙氣進行逆流換熱;煙氣是指采用工業鍋爐工作過程中排出的廢熱煙氣;
[0031](4)混合污泥顆粒通過干化塔4內的逆流干化段進入到流化床5內進行流化干化;
[0032](5)干化好的混合污泥顆粒通過污泥出料口 8,一部分進入儲料倉7,另一部分通過第一污泥傳輸帶1-1返混到造粒機9內,與來自污泥倉10的濕污泥進行混合造粒。
[0033]上述步驟(3)所述混合污泥顆粒通過污泥進料口 2進入干化塔4與煙氣進行逆流干化,此時,煙氣進口 6溫度設定為150°C (廢熱煙氣的溫度),煙氣出口 3溫度設定為80 °C,此時,逆流干化段至流化床5之間的落差大約為10?15米。
[0034]上述步驟(4)所述混合污泥顆粒通過干化塔4內的逆流干化段進入到流化床5內進行流化干化,此時,污泥顆粒干化到含水率20%需停留0.77h0
[0035]進入儲料倉7的干污泥可用作后期的燃料、農用肥料或者陶瓷原料等用途。
[0036]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本系統基于污泥水分、干燥劑溫度的變化實現全息特性設計,在混合干化中污泥干濕質量比介于0.5?1.2之間,污泥顆粒下落過程中的逆流干化以及流化床內流化干化時間比為1:20,實現能源利用效率優化。
[0037]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倉(10)、造粒機(9)、干化塔(4)、流化床(5)和儲料倉(7); 所述造粒機(9)分別安裝有第一污泥傳輸帶(1-1)、第二污泥傳輸帶(1-2)和第三污泥傳輸帶(1-3),第一污泥傳輸帶(1-1)對接污泥倉(10),第二污泥傳輸帶(1-2)對接干化塔(4)上端的污泥進料口(2),第三污泥傳輸帶(1-3)對接流化床(5)的污泥出料口(8); 所述干化塔(4)設有一將外部煙氣通入其內的煙氣進口(6)和將其內煙氣排出塔外的煙氣出口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化塔(4)內具有一逆流干化段;所述逆流干化段至流化床(5)之間的落差為10?15米。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煙氣進口(6)設置在干化塔(4)塔身的底部,所述煙氣出口(3)設置在干化塔(4)塔身的上部側壁;所述煙氣進口(6)溫度為120°C?150°C,煙氣出口(3)溫為70°C?80°C。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5)的底部截面呈倒三角形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出料口(8)的出料口設有一儲料倉(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市政污泥三段法干化系統,包括污泥倉、造粒機、干化塔、流化床;造粒機安裝有三條污泥傳輸帶,第一條對接污泥倉,第二條對接干化塔,第三污條對接流化床的污泥出料口;干化塔設有一將外部煙氣通入其內的煙氣進口和將其內煙氣排出塔外的煙氣出口。本系統采用工業鍋爐排出的廢熱煙氣,通過三段法干化系統對污泥進行熱干化,通過干濕污泥機械混合干化,控制污泥濕度,使其處于弱粘性的范圍,避免后面污泥加料和干化過程中粘結現象,同時擴大濕污泥的表面積,提高逆流干化與流化干化的效果,很好地達到變廢為寶,實現污泥的資源化目的。本系統選用工業鍋爐排放的煙氣余熱作為熱源,大大減小污泥干化的運行成本。
【IPC分類】C02F11/12
【公開號】CN204981567
【申請號】CN201520742362
【發明人】樓波, 趙松輝, 張貴香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