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及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加氫酸性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氫后酸性水硫化氫的回收利用工藝及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油品加氫反應所用催化劑多為氧化態,沒有活性,在加氫初期需要硫化為硫化態,同時為保持活性,防止被氫氣還原為單質金屬,要補充足夠的硫來維持,特別是煤焦油加氫過程中,由于原料硫含量較少,要補充二甲基二硫和二硫化碳等含硫化合物來維持催化劑的活性,反應生成的硫化氫又得脫硫,來滿足環保的要求,人為的添加硫,然后再脫掉。設備投資大,運行費用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高效脫除酸性水中的硫化氫并回收循環利用、經濟、節能、環保的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上述工藝并且脫除效率高、運行穩定、安全性能高的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系統。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由以下步驟實現:
[0007](1)增壓至0.8?1.0MPa的加氫酸性水加熱至110?140°C后進入脫硫塔中用1.0MPa蒸汽作為汽提蒸汽通過逆流汽提方式脫硫;
[0008](2)脫硫后的塔釜熱液與步驟⑴的加氫酸性水換熱降溫后排出,進行脫氨處理,同時,從脫硫塔塔頂脫出的硫化氫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去硫回收裝置硫化氫管道,另一部分經緩沖罐緩沖穩壓后進入硫化氫壓縮機中壓縮增壓至8?25MPa后排出,回收利用。
[0009]上述步驟(1)中控制脫硫塔塔釜溫度為150?170°C、壓力為0.6?0.8MPa、塔頂溫度為30?50°C,塔頂壓力為0.58?0.78MPa。
[0010]實現上述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的系統,包括加壓栗、脫硫換熱器、脫硫塔、緩沖罐以及硫化氫壓縮機,其中:加壓栗與酸性水進水管道連通,脫硫換熱器的酸性水入口通過管道與加壓栗連通、酸性水出口通過管道與脫硫塔的進液口連通、塔釜液入口通過管道與脫硫塔的釜底出液口連通以及塔釜液出口通過管道與脫氨塔連通;脫硫塔的蒸汽入口與蒸汽管道連通、塔頂硫化氫出口通過管道分別與硫回收裝置硫化氫管道和緩沖罐入口連通,緩沖罐的出口通過管道與硫化氫壓縮機連通。
[0011]本發明的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是利用脫硫塔塔釜液與加氫酸性水熱交換使酸性水升溫便于后續處理,同時塔釜液降溫可去脫氨塔進一步處理,利用酸性水與熱蒸汽逆流汽提,得到純度較高的硫化氫氣體,保證硫化氫的高脫除率,再通過硫化氫壓縮機加壓后注入加氫反應系統的混氫管線,以減少二硫化碳的注入量,既可滿足維持催化劑活性的要求,同時降低脫硫設施規模,起到一舉倆得的功效,從而節約成本,減少硫排放,既提高了加氫系統的經濟性,又達到了節能環保的效果,此外,本發明提供的系統運行穩定、安全性高,適于工業化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實施例1的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僅限于下述的實施情形。
[0014]實施例1
[0015]由圖1可知,本實施例的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系統是由加壓栗1、脫硫換熱器2、脫硫塔3、緩沖罐4以及硫化氫壓縮機5通過管道串接而成。
[0016]其中:加氫酸性水進水管通過管道與加壓栗1的進水口連通,加壓栗1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與脫硫換熱器2的酸性水入口連通,該脫硫換熱器2還包括塔釜液入口、塔釜液出口和酸性水出口,其塔釜液入口通過管道與脫硫塔3的出液口連通、酸性水出口通過管道與脫硫塔3的塔頂進液口連通,即利用脫硫塔3釜底排出的釜底熱液與酸性水在該脫硫換熱器2中進行熱交換使酸性水的溫度升至110?140°C。脫硫換熱器2的塔釜液出口通過管道與脫氨塔連通,將換熱降溫后的塔釜液輸送至脫氨塔進一步脫氨處理。本實施例的脫硫塔3是普通汽提式脫硫塔3,其在塔體的頂部側壁上開設有酸性水入口、頂部封頭上開設有硫化氫出口,在塔釜側壁上開設有蒸汽入口、塔底開設有釜底出液口,脫硫塔3的酸性水入口與脫硫換熱器2的酸性水出口連通,將換熱升溫后的酸性水引入脫硫塔3內,蒸汽入口與蒸汽管道連通,向脫硫塔3體內通入熱蒸汽,蒸汽上升與下降的酸性水形成逆流,通過逆流汽提方式將酸性水中的硫化氫氣體分離出來,脫硫塔3的釜底出液口與脫硫換熱器2連通,將汽提升溫的釜底熱液引入脫硫換熱器2與酸性水發生熱交換。本實施例的脫硫塔3的硫化氫出口通過管道分別與塔頂硫化氫出口通過管道分別與硫回收裝置硫化氫管道和緩沖罐4入口連通,將脫離的硫化氫一部分去脫硫裝置進行硫回收,另一部分在緩沖罐4中穩壓緩存,緩沖罐4的頂部出口通過管道與硫化氫壓縮機5連通,通過硫化氫壓縮機5將硫化氫氣體壓縮增壓后輸送至加氫反應系統混氫管線,參與反應。
[0017]用上述的系統實現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由以下步驟組成:
[0018](1)加氫系統產生的加氫酸性水由加壓栗1加壓至0.8?1.0MPa后進入脫硫換熱器2內,與脫硫塔3的塔釜熱液進行熱交換,加熱升溫至130°C后進入脫硫塔3中,在脫硫塔3的塔釜通入1.0Mpa的中壓蒸汽作為汽提蒸汽,上升的熱蒸汽與下行的酸性水形成逆流,通過熱蒸汽汽提方式將酸性水中的硫化氫分離出來,調節汽提蒸汽的量,控制塔釜溫度160°C,壓力為0.7MPa,調節塔頂進料量,控制塔頂溫度40°C,控制塔頂壓力0.65MPa,塔頂采出40 °C硫化氫氣體。
[0019](2)脫硫后的塔釜熱液與步驟(1)的加氫酸性水換熱降溫后排出,進行脫氨處理,同時,從脫硫塔3塔頂脫出的高純度的硫化氫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去硫回收裝置硫化氫管道,另一部分經緩沖罐4緩沖穩壓后進入硫化氫壓縮機5中壓縮增壓至18MPa后排出,回收利用。
[0020]實施例2
[0021]本實施例的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由以下步驟組成:
[0022](1)加氫系統產生的加氫酸性水由加壓栗1加壓至0.8?1.0MPa后進入脫硫換熱器2內,與脫硫塔3的塔釜熱液進行熱交換,加熱升溫至110°C后進入脫硫塔3中,在脫硫塔3的塔釜通入1.0Mpa的中壓蒸汽作為汽提蒸汽,上升的熱蒸汽與下行的酸性水形成逆流,通過熱蒸汽汽提方式將酸性水中的硫化氫分離出來,調節汽提蒸汽的量,控制塔釜溫度150°C,壓力為0.6MPa,調節塔頂進料量,控制塔頂溫度30°C,控制塔頂壓力0.58MPa,塔頂采出30 °C硫化氫氣體。
[0023](2)脫硫后的塔釜熱液與步驟(1)的加氫酸性水換熱降溫后排出,進行脫氨處理,同時,從脫硫塔3塔頂脫出的高純度的硫化氫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去硫回收裝置硫化氫管道,另一部分經緩沖罐4緩沖穩壓后進入硫化氫壓縮機5中壓縮增壓至8MPa后排出,回收利用。
[0024]實施例3
[0025]本實施例的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由以下步驟組成:
[0026](1)加氫系統產生的加氫酸性水由加壓栗1加壓至0.8?1.0MPa后進入脫硫換熱器2內,與脫硫塔3的塔釜熱液進行熱交換,加熱升溫至140°C后進入脫硫塔3中,在脫硫塔3的塔釜通入1.0Mpa的中壓蒸汽作為汽提蒸汽,上升的熱蒸汽與下行的酸性水形成逆流,通過熱蒸汽汽提方式將酸性水中的硫化氫分離出來,調節汽提蒸汽的量,控制塔釜溫度170°C,壓力為0.8MPa,調節塔頂進料量,控制塔頂溫度50°C,控制塔頂壓力0.78MPa,塔頂采出50 °C硫化氫氣體。
[0027](2)脫硫后的塔釜熱液與步驟⑴的加氫酸性水換熱降溫后排出,進行脫氨處理,同時,從脫硫塔3塔頂脫出的高純度的硫化氫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去硫回收裝置硫化氫管道,另一部分經緩沖罐4緩沖穩壓后進入硫化氫壓縮機5中壓縮增壓至25MPa后排出,回收利用。
[0028]上述實施例中未詳細說明的連接關系以及工藝操作屬于常規技術,本領域技術人員均可獲知。
【主權項】
1.一種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驟實現: (1)增壓至0.8?1.0MPa的加氫酸性水加熱至110?140°C后進入脫硫塔(3)中用1.0MPa蒸汽作為汽提蒸汽通過逆流汽提方式脫硫; (2)脫硫后的塔釜熱液與步驟(1)的加氫酸性水換熱降溫后排出,進行脫氨處理,同時,從脫硫塔(3)塔頂脫出的硫化氫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去硫回收裝置硫化氫管道,另一部分經緩沖罐(4)緩沖穩壓后進入硫化氫壓縮機(5)中壓縮增壓至8?25MPa后排出,回收利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控制脫硫塔(3)塔釜溫度為150?170°C、壓力為0.6?0.8MPa、塔頂溫度為30?50°C,塔頂壓力為0.58?0.78MPa。3.一種實現上述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包括加壓栗(1)、脫硫換熱器(2)、脫硫塔(3)、緩沖罐(4)以及硫化氫壓縮機(5),其中:加壓栗(1)與酸性水進水管道連通,脫硫換熱器(2)的酸性水入口通過管道與加壓栗(1)連通、酸性水出口通過管道與脫硫塔(3)的進液口連通、塔釜液入口通過管道與脫硫塔(3)的釜底出液口連通以及塔釜液出口通過管道與脫氨塔連通;脫硫塔(3)的蒸汽入口與蒸汽管道連通、塔頂硫化氫出口通過管道分別與硫回收裝置的硫化氫管道和緩沖罐(4)入口連通,緩沖罐(4)的出口通過管道與硫化氫壓縮機(5)連通。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加氫酸性水硫化氫回收利用工藝及系統,其是利用脫硫塔塔釜液與加氫酸性水熱交換使酸性水升溫便于后續處理,同時塔釜液降溫可去脫氨塔進一步處理,利用酸性水與熱蒸汽逆流汽提,得到純度較高的硫化氫氣體,保證硫化氫的高脫除率,再通過硫化氫壓縮機加壓后注入加氫反應系統的混氫管線,以減少二硫化碳的注入量,從而節約成本,減少硫排放,既提高了加氫系統的經濟性,又達到了節能環保的效果。
【IPC分類】C02F1/02, C02F9/10, C01B17/16, C02F1/20
【公開號】CN105236645
【申請號】CN201510578474
【發明人】王樹寬, 楊占彪
【申請人】王樹寬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