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污水預處理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體化污水預處理池。
背景技術: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尤其在水量波動較大、油類和懸浮物等指標含量較高的情況下,預處理部分對污水的最終處理效果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往往通過預處理過程對水中油污、懸浮物、污泥進行處理。傳統的預處理池主要采取將調節、沉淀、隔油、過濾、污泥干化等各個預處理構筑物獨立設置的方式,因此存在池體占地面積大、投資大的缺陷。中國專利文獻CN201609613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用斜管沉淀池,該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體,沉淀池主題上部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沉淀池主體的底部設有傾斜的管狀沉淀板,管狀沉淀板的上方設有纖維球過濾層,沉淀池主體的下部連通有漏斗狀的泥斗。該沉淀池意圖將水的預處理階段的除油和除懸浮物結合起來,節省了占地面積和投資,但是該沉淀池在使用過程中,污泥沉淀進入泥斗之后通過管道排入其它污泥處理單元或者直接排入環境中,存在因輸泥過程中污泥泄漏和污泥處理過程中滲濾液泄漏而污染環境的可能性;另外,該沉淀池不涉及對污水中油污的處理,即使通過纖維球能少量去除污水中的油污,仍會有大量油污隨水流走,需要進一步進行隔油處理;此外該沉淀池不具備水量調節功能。中國專利文獻CN2721629Y公開了一種新式干化池,該干化池由池底、池城墻、通道構成,干化池內有過濾層,過濾層下部連通生化池的濾液通道;用泵使生化池中的污泥和水呈懸浮液,將懸浮液泵入干化池,泥渣在過濾層上沉積,污水通過濾層和濾液通道再回流至生化池。與傳統的干化池相比,該新式干化池與生物處理部分相結合,在起到污泥干化功能的同時,通過管道將滲濾液就近回流至生物池,減小了滲濾液對環境的二次污染的風險, 但僅具備生物池污泥干化功能,作用單一,不具備水量調節、沉淀、隔油、集油以及過濾等多重作用。因此,現有技術中亟待一種既能節省占地和投資、不污染環境,又能實現集調節、 沉淀、隔油、過濾以及污泥干化等功能與一身的一體化污水預處理池。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以上公開的專利文獻,將兩種專利的結構進行簡單的功能變換后進行組合,可以得到一種能夠實現除泥、除顆粒懸浮物的沉淀池,但是該沉淀池卻不能實現污水調節功能、不能有良好的除油效果,不能實現全面的預處理階段的一體化流程。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在水的預處理階段能夠實現沉淀、 除油、水量調節、以及對污泥進行干化處理的全方位一體化的預處理池。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污水預處理池,包括位于池體下部的集泥裝置,所述集泥裝置與移動式排泥裝置相連,所述集泥裝置的上部連通有沉淀隔油區,所述沉淀隔油區的橫向兩端設置有原水進水裝置和與所述原水進水裝置相對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設置有出水裝置,所述沉淀隔油區還包括水位調節裝置,所述水位調節裝置在所述沉淀隔油區的上部形成一個調節區,所述調節區的上部橫向設置有滲水裝置,所述滲水裝置將所述池體分割為位于所述池體上部的污泥干化區,所述滲水裝置上部貼合布置有過濾層;所述沉淀隔油區的出水端設置有集油裝置。所述集油裝置為帶式撇油器,沿著水流方向在所述帶式撇油器前端設置擋油板, 所述帶式撇油器的最低端沒于所述調節區的最低液位下100mm-150mm。所述調節區的最低液位與所述沉淀隔油區的最高液位重合,所述調節區的最高液位與所述滲水裝置的底面的凈距離為0. 2-0. 3米,所述原水進水裝置的內底與所述調節區的最高液位一致,所述出水裝置的內底與所述調節區的最低液位一致,所述水位調節裝置的內底與所述調節區的最高液位一致。所述沉淀隔油區I的長度為L,寬度為B,所述沉淀隔油區的高度為H3,L/H3>8, L/ B>4。所述滲水裝置為滲水板,所述滲水板上設置有滲水孔,所述滲水孔頂部設有鋼格網。所述過濾層包括從所述滲水裝置開始向上粒度逐漸減小的碎石層、粗砂濾層、細砂濾層。所述原水進水裝置包括從所述池體外部伸入到所述沉淀隔油區的原水進水管,所述原水進水管與進水槽連通,所述進水槽的底板上布置有進水孔。所述出水裝置包括縱向設置在出水端的集水擋板和出水管,所述集水擋板上設置有出水柵格孔。所述水位調節裝置包括溢流水管。所述污泥干化區外側縱向設置有配泥渠,所述配泥渠可以通過設置在所述污泥干化區進口端的進泥閘板將污泥配置到污泥干化區。本發明提供的污水預處理池的優點是
1.本發明提供一種污水預處理池,包括位于池體下部的集泥裝置, 所述集泥裝置與移動式排泥裝置相連,所述集泥裝置的上部連通有沉淀隔油區,所述沉淀隔油區的橫向兩端設置有原水進水裝置和與所述原水進水裝置相對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設置有出水裝置,所述沉淀隔油區還包括水位調節裝置,所述水位調節裝置在所述沉淀隔油區的上部形成一個調節區,所述調節區的上部橫向設置有滲水裝置,所述滲水裝置將所述池體分割為位于所述池體上部的污泥干化區,所述滲水裝置上部貼合布置有過濾層;所述沉淀隔油區的出水端設置有集油裝置。本發明的污水預處理池將現有技術中在污水的預處理階段獨立設置的調節池、沉淀池、隔油池以及污泥干化池集于一體設計,通過一個池體實現了水量調節、沉淀、隔油、集油、過濾以及污泥干化的多重功能,與現有技術以及現有技術的組合相比,尤其實現了調節、沉淀和隔油的一體化處理,縮短了污水預處理流程,節省了投資;同時,在出水端設置撇油裝置,使得撇油過程隨著水的流動而進行,這樣就實現了撇油過程與沉淀過程的同時進行,同池進行,節省了時間,節約了占地。2.本發明提供的污水預處理池,所述集油裝置為帶式撇油器和沿著水流方向置于所述帶式撇油器前端的擋油板,所述帶式撇油器的最低端沒于所述調節區的最低水位下100mm-150mm。沿著水流方向設置擋油板,可以有效的將浮于水面的油污阻擋在擋油板前, 由此形成一個集油帶,帶式撇油器自動將位于集油帶的油污排除,達到集中除油的效果;另外,帶式撇油器最低端沒于所述調節區的最低液位下100mm-150mm,根據設計的調節區的高度不同,帶式撇油器最低端優選沒于所述調節區的最低液位下100mm-150mm,這樣的結構設計,可以避免由于調節區的水位過低而使得集油區的液位也隨之降低而可能造成的撇油不徹底的缺陷。3.本發明提供的污水預處理池,所述調節區的最低液位與所述沉淀隔油區的最高液位重合,所述調節區的最高液位與所述滲水裝置的底面的凈距離為0. 2-0. 3米,所述原水進水裝置的內底與所述調節區的最高液位一致,所述出水裝置的內底與所述調節區的最低液位一致,所述水位調節裝置的內底與所述調節區的最高液位一致。這樣的結構設計,保證了調節區的調節容積,同時避免調節區水位波動對沉淀隔油效果的影響。4.本發明提供的污水預處理池,所述沉淀隔油區I的長度為L,寬度為B,所述沉淀隔油區的高度為H3,L/H3>8, L/B>4。將對水的沉淀和隔油設計在一個池體中,甚至一個池體的一個區域中進行,需要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對池體的相應部分的尺寸進行相應設計, 只有尺寸參數設計合理,才能在水流的同時既徹底的完成懸浮物沉淀運動又徹底的完成油污的上浮運動,如果尺寸設計不合理,將有可能導致水流進入出水端時部分油污還沒有完全的上浮至水面或者部分污泥沒有完全的下沉至集泥裝置,從而導致預處理的不徹底性。 本發明沉淀隔油區污水設計停留時間為2-2. 5小時,設計水平流速為1-2毫米/秒,設計水力負荷為0. 5-0. 8立方米/平方米 小時,設計有效水深為2-2. 5米。在這一工藝條件下, 相應設計出所述沉淀隔油區的長度L與寬度B的比例關系的范圍L/BM,以及所述沉淀隔油區的長度L與所述沉淀隔油區高度H3的比例范圍為L/H3>8,實現了沉淀和隔油的徹底性。5.本發明提供的污水預處理池,所述滲水裝置為滲水板,所述滲水板上設置有滲水孔,所述滲水孔頂部設有鋼格網。這一結構設計簡單合理,使得經過過濾層處理的污泥中的水分重新流入沉淀隔油區進行二次處理,另外,滲水孔頂部設有鋼格網可防止濾料跑料。6.本發明提供的污水預處理池,所述過濾層包括從所述滲水裝置開始向上粒度逐漸減小的碎石層、粗砂濾層、細砂濾層。多層過濾,無論大顆粒的污泥還是小顆粒的污泥都將被留在污泥干化池中,除泥效果好。7.本發明提供的污水預處理池,所述原水進水裝置包括從所述池體外部伸入到所述沉淀隔油區的原水進水管,所述原水進水管與進水槽連通,所述進水槽的底板上布置有進水孔。原水通過原水進水管首先進入進水槽,然后通過設置在進水槽底板上的進水孔進入沉淀隔油區,這樣能夠保證進水均勻,如果直接通過進水管泵水進入沉淀隔油區,將使得進水不均勻,也容易造成沉淀隔油區的水位波動。
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發明的單組池體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1-1剖面圖和圖4中的3-3剖面圖;圖3為圖1中的2-2剖面圖; 圖4為本發明的二組并聯池體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5為圖4中的4-4剖面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
1-原水進水管;2-進水槽;3-進水孔;4-擋油板;5-集水擋板;6-出水柵格孔;7-出水管;8-帶式撇油器;9-檢修爬梯;10-進泥閘板;11-細砂濾層;12-粗砂濾層;13-碎石層;14-滲水板;15-鋼格網;16-滲水孔;17-鋼格柵;18-出水端連通孔;19-隔墻;20-溢流水管;I _沉淀隔油區;II -調節區;III -污泥干化區。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污水預處理池,包括位于池體下部的集泥裝置,所述集泥裝置與移動式排泥裝置相連,在此,所述集泥裝置為污泥斗;所述污泥斗的上部連通有沉淀隔油區I,所述沉淀隔油區I的橫向兩端設置有原水進水裝置1和與所述原水進水裝置1相對的出水端,在此,所述原水進水裝置1包括從所述池體外部伸入到所述沉淀隔油區I的原水進水管1,所述原水進水管1與進水槽2連通,所述進水槽2的底板上布置有進水孔3(見圖1和圖2);所述出水端設置有出水裝置,在此,所述出水裝置包括縱向設置在出水端的集水擋板5和出水管7(見圖1、圖2、圖4),所述集水擋板5上設置有出水柵格孔6,所述出水端還設置有集油裝置8,在此所述集油裝置8優選為帶式撇油器8 (見圖1、圖2、圖4),沿著水流方向在所述帶式撇油器的前端設有擋油板4 ;所述沉淀隔油區I還包括水位調節裝置 20,在此,所述水位調節裝置20包括溢流水管20,所述溢流水管20通過調節水位在所述沉淀隔油區I的上部形成一個調節區II (見圖2、圖3、圖5);所述調節區II的上部橫向設置有滲水裝置14,所述滲水裝置14將所述池體分割為位于所述池體上部的污泥干化區III,所述污泥干化區III外側縱向設置有配泥渠,所述配泥渠可以通過設置在所述污泥干化區III進口端的進泥間板10將污泥配置在污泥干化區III,在此,所述滲水裝置14為滲水板14,所述滲水板14上設置有滲水孔16,所述滲水孔16頂部設有鋼格網15,所述滲水板14的上部貼合布置有過濾層,所述過濾層包括從所述滲水板14開始向上粒度逐漸減小的碎石層13、粗砂濾層12、細砂濾層11。圖4中所示為本發明的二組并聯池體平面布置示意圖,其中兩組池體之間通過公用隔墻19連接。本發明沉淀隔油區I污水設計停留時間為2-2. 5小時,設計水平流速為1-2毫米 /秒,設計水力負荷為0. 5-0. 8立方米/平方米 小時,設計有效水深為2-2. 5米。本池體根據上述參數進行設計,計算結果如圖1-圖5所示,W為單組沉淀隔油區池寬,L為單組沉淀隔油區I池長,H3為沉淀隔油區I有效水深,H4為沉淀隔油區I污泥斗高度;調節區II 的寬度及長度尺寸同沉淀隔油區I的寬度及長度尺寸一致,所述帶式撇油器8的撇油帶最低端需要沒過調節池最低水位100mm-150mm,調節區II的高度H2根據設計調節容積確定, 調節區II的最高水位至污泥干化區III的滲水板14的高度為Hl ;污泥干化區III的寬度(含配泥渠)與單組沉淀隔油區I的寬度W —致,長度L2為沉淀隔油區I的池長L減去進水段長度Ll和出水段長度L3 ;在長度方向上污泥干化區III分為若干格,單格寬度L2/n為2_3米, 污泥干化區III的高度HO為1-1. 5米;本發明涉及的池體總高度H=H0+H1+H2+H3+H4,其中要求 L/H2 > 8,L/B > 4。
為了避免調節區II水位波動對沉淀隔油效果的影響,調節區II的最低液位與沉淀隔油區I最高液位重合,調節區II的最高液位與污泥干化區III的滲水板14的凈距離為 0. 2-0. 3米,原水進水管1管底高程與調節區II的最高液位一致,出水管7管底高程與調節區II的最低液位一致,溢流水管20的管底高程與調節區II的最高液位一致。本實施例中的一體化污水預處理池的工作流程為
原水通過原水進水管1首先進入進水槽2,經均勻設置在進水槽2底板上的Dn=50mm進水孔3進入沉淀隔油區I ;水流沿沉淀隔油區I向出水端流動,流至集水擋板5處,從出水柵格孔6進入沉淀隔油區I出水端,被出水柵格孔6截留下來的顆粒物沿沉淀隔油區I底板滑入污泥斗;污水流動時,比重大于1的污泥逐步沉降到池底,沿著池底滑落到污泥斗, 最終由移動式排泥泵將沉泥提升至污泥干化區III ;比重小于1的含油物質沿著水流方向逐步上浮到水面,集聚在擋油板4前,然后由帶式撇油器8收集排除池外。流入污泥斗中的污泥經移動式排泥泵定期排入配泥渠,打開設置在各組污泥干化區III進口端的進泥間板10, 配泥渠中的污泥通過進泥間板10均勻分配到各組污泥干化區III,進入污泥干化區III的污泥經過干化處理后分為三層,上層的上清液靠自然蒸發脫水;中層的干化污泥被3層濾料截流形成沉淀,定期由人工清淘外排,每次清除干泥后需要及時恢復干化場人工濾層;下層的滲濾液先后經200-300mm細砂濾層ll、200-300mm粗砂濾層12、100mm碎石層13(見圖2、 圖3、圖5)過濾后,最后通過滲水孔16排入調節區II直至流入沉淀隔油區I進行再一次處理,滲水孔16上安裝有鋼格網15,防止濾料跑料。發生事故或者正常維修時,檢修人員通過檢修爬梯9可以進入池底。此外沉淀隔油池I和配泥渠上面都裝有鋼格柵17,用以滿足日常檢修之用。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污水預處理池,包括位于池體下部的集泥裝置,所述集泥裝置與移動式排泥裝置相連,所述集泥裝置的上部連通有沉淀隔油區(I ),所述沉淀隔油區(I )的橫向兩端設置有原水進水裝置(1)和與所述原水進水裝置(1)相對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設置有出水裝置,所述沉淀隔油區(I)還包括水位調節裝置(20),所述水位調節裝置(20)在所述沉淀隔油區(I )的上部形成一個調節區(II ),所述調節區(II)的上部橫向設置有滲水裝置(14),所述滲水裝置(14)將所述池體分割為位于所述池體上部的污泥干化區(III),所述滲水裝置(14)上部貼合布置有過濾層;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隔油區I的出水端設置有集油裝置(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預處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裝置(8)為帶式撇油器(8),沿著水流方向在所述帶式撇油器的前端設置擋油板(4),所述帶式撇油器(8)的最低端沒于所述調節區(II)的最低液位下100mm-15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預處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區(II)的最低液位與所述沉淀隔油區(I )的最高液位重合,所述調節區(II)的最高液位與所述滲水裝置(14) 底面的凈距離為0. 2-0. 3米,所述原水進水裝置(1)的內底與所述調節區(II)的最高液位一致,所述出水裝置的內底與所述調節區(II)的最低液位一致,所述水位調節裝置(20)的內底與所述調節區(II)的最高液位一致。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污水預處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隔油區 (I )的長度為L,寬度為B,所述沉淀隔油區(I )的高度為H3,L/H3>8, L/B>4。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污水預處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裝置(14) 為滲水板(14),所述滲水板(14)上設置有滲水孔(16),所述滲水孔(16)頂部設有鋼格網(15)。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污水預處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層包括從所述滲水裝置(14)開始向上粒度逐漸減小的碎石層(13)、粗砂濾層(12)、細砂濾層(11)。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污水預處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進水裝置 (1)包括從所述池體外部伸入到所述沉淀隔油區(I )的原水進水管(1),所述原水進水管 (1)與進水槽(2 )連通,所述進水槽(2 )的底板上布置有進水孔(3 )。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污水預處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裝置包括縱向設置在出水端的集水擋板(5)和出水管(7),所述集水擋板(5)上設置出水柵格孔(6)。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污水預處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調節裝置包括溢流水管(20)。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污水預處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區 (III)外側縱向設置有配泥渠,所述配泥渠可以通過設置在所述污泥干化區(III)進口端的進泥閘板(10)將污泥配置到污泥干化區(III)。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提供一種污水預處理池,包括位于池體下部的集泥裝置,所述集泥裝置與移動式排泥裝置相連,所述集泥裝置的上部連通有沉淀隔油區,所述沉淀隔油區的橫向兩端設置有原水進水裝置和與所述原水進水裝置相對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設置出水裝置,所述沉淀隔油區還包括水位調節裝置,所述水位調節裝置在所述沉淀隔油區的上部形成一個調節區,所述調節區的上部橫向設置有滲水裝置,所述滲水裝置將所述池體分割為位于所述池體上部的污泥干化區,所述滲水裝置上部貼合布置有過濾層;所述沉淀隔油區的出水端設置有集油裝置。通過一個池體實現了調節、沉淀、隔油、集油、過濾以及污泥干化等多重功能。
文檔編號C02F9/02GK102219317SQ20111008032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1日
發明者徐躍衛, 王麗麗, 田兆東 申請人:北京市市政專業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