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調節光線感應太陽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調節光線感應太陽能,屬于太陽能周邊配件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熱水器是將太陽光能轉化為熱能的裝置,將水從低溫度加熱到高溫度,以滿足人們在生活、生產中的熱水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按結構形式分為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和平板式太陽能熱水器,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為主,占據國內95%的市場份額。真空管式家用太陽能熱水器是由集熱管、儲水箱及支架等相關附件組成,把太陽能轉換成熱能主要依靠集熱管,集熱管利用熱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產生微循環而達到所需熱水。陽光穿過吸熱管的第一層玻璃照到第二層玻璃的黑色吸熱層上,將太陽光能的熱量吸收,由于兩層玻璃之間是真空隔熱的,熱量不能向外傳,只能傳給玻璃管里面的水,使玻璃管內的水加熱,加熱的水變輕沿著玻璃管受熱面往上進入保溫儲水桶,桶內溫度相對較低的水沿著玻璃管背光面進入玻璃管補充,如此不斷循環,使保溫儲水桶內的水不斷加熱,從而達到熱水的目的。
[0003]目前傳統太陽能熱水器的吸熱管均為固定結構設計,該設計雖然使得結構上比較簡單,但是難以根據陽光角度的變化而進行調整以實現高效吸熱,從而太陽能利用率很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針對目前傳統太陽能熱水器的吸熱管均為固定結構設計,該設計雖然使得結構上比較簡單,但是難以根據陽光角度的變化而進行調整以實現高效吸熱,從而太陽能利用率很低的問題,設計了自調節光線感應太陽能。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6]該自調節光線感應太陽能,其結構包括:光線傳感器、支架、連接鉸鏈、數據線、信號分析模塊、太陽能基體、吸熱管、滑塊、上滑道、下滑道、驅動氣缸;支架為Y型結構,光線傳感器通過連接鉸鏈連接在支架頂部兩個分支上,所述連接鉸鏈將支架頂部分支一端與光線傳感器背面中心位置實現連接,光線傳感器與信號分析模塊通過數據線實現連接,吸熱管上端設有滑塊,所述吸熱管通過上端的滑塊與上滑道實現配合,下滑道一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太陽能基體底部一側實現連接,吸熱管下端設有滑塊,所述吸熱管通過下端的滑塊與下滑道實現配合,所述吸熱管下端的滑塊與驅動氣缸的輸出桿末端通過焊接實現固連,驅動氣缸與信號分析模塊通過數據線連接。
[0007]所述上滑道通過焊接以傾斜角固定在太陽能基體側面,下滑道通過端部焊接方式固定在太陽能基體底部,所述下滑道為水平布置。
[0008]所述光線傳感器選型為板形結構,光線傳感器分別借助支架頂部分支實現南北方向布置。
[0009]所述驅動氣缸的輸出桿的工作長度大于下滑道長度的三分之二。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實用新型新穎獨特,使用過程中吸熱管可以根據陽光光線角度實現自動角度調節,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陽能提高能量轉換率。
[0012]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材質價格低廉,工藝性好,制作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應用性廣,驅動氣缸的輸出桿的工作長度大于下滑道長度的三分之二,可以實現吸熱管的大角度調節,滿足一年四季陽光光線角度變化的極值。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圖。
[0014]圖中:1光線傳感器、2支架、3連接鉸鏈、4數據線、5信號分析模塊、6太陽能基體、7吸熱管、8滑塊、9上滑道、10下滑道、11驅動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自調節光線感應太陽能,其結構包括:光線傳感器1、支架2、連接鉸鏈3、數據線4、信號分析模塊5、太陽能基體6、吸熱管7、滑塊8、上滑道9、下滑道10、驅動氣缸11 ;支架2為Y型結構,光線傳感器I通過連接鉸鏈3連接在支架2頂部兩個分支上,所述連接鉸鏈3將支架2頂部分支一端與光線傳感器I背面中心位置實現連接,光線傳感器I與信號分析模塊5通過數據線4實現連接,吸熱管7上端設有滑塊8,所述吸熱管7通過上端的滑塊8與上滑道9實現配合,下滑道10 —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太陽能基體6底部一側實現連接,吸熱管7下端設有滑塊8,所述吸熱管7通過下端的滑塊8與下滑道10實現配合,所述吸熱管7下端的滑塊8與驅動氣缸11的輸出桿末端通過焊接實現固連,驅動氣缸11與信號分析模塊5通過數據線4連接;所述上滑道9通過焊接以傾斜角固定在太陽能基體6側面,下滑道10通過端部焊接方式固定在太陽能基體6底部,所述下滑道10為水平布置;所述光線傳感器I選型為板形結構,光線傳感器I分別借助支架2頂部分支實現南北方向布置;所述驅動氣缸11的輸出桿的工作長度大于下滑道10長度的三分之二。
[0016]本實施例所描述的自調節光線感應太陽能,使用時,陽光對南北方向布置的光線傳感器I進行照射,兩片光線傳感器I會產生信號,而兩個輸出信號強度差通過信號分析模塊5處理給驅動氣缸11發出信號指令調節吸熱管7角度以實現對陽光的最大采集,本實用新型新穎獨特,使用過程中吸熱管7可以根據陽光光線角度實現自動角度調節,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陽能提高能量轉換率,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材質價格低廉,工藝性好,制作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應用性廣,驅動氣缸11的輸出桿的工作長度大于下滑道10長度的三分之二,可以實現吸熱管7的大角度調節,滿足一年四季陽光光線角度變化的極值。。
[001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都應涵蓋在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自調節光線感應太陽能,結構包括:光線傳感器(1)、支架(2)、連接鉸鏈(3)、數據線(4)、信號分析模塊(5)、太陽能基體(6)、吸熱管(7)、滑塊⑶、上滑道(9)、下滑道(10)、驅動氣缸(11);其特征是:支架(2)為Y型結構,光線傳感器(I)通過連接鉸鏈(3)連接在支架(2)頂部兩個分支上,所述連接鉸鏈(3)將支架(2)頂部分支一端與光線傳感器(I)背面中心位置實現連接,光線傳感器(I)與信號分析模塊(5)通過數據線(4)實現連接,吸熱管(7)上端設有滑塊(8),所述吸熱管(7)通過上端的滑塊⑶與上滑道(9)實現配合,下滑道(10) —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太陽能基體(6)底部一側實現連接,吸熱管(7)下端設有滑塊(8),所述吸熱管(7)通過下端的滑塊(8)與下滑道(10)實現配合,所述吸熱管(7)下端的滑塊(8)與驅動氣缸(11)的輸出桿末端通過焊接實現固連,驅動氣缸(11)與信號分析模塊(5)通過數據線(4)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調節光線感應太陽能,其特征是:所述上滑道(9)通過焊接以傾斜角固定在太陽能基體(6)側面,下滑道(10)通過端部焊接方式固定在太陽能基體(6)底部,所述下滑道(10)為水平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調節光線感應太陽能,其特征是:所述光線傳感器(I)選型為板形結構,光線傳感器(I)分別借助支架(2)頂部分支實現南北方向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調節光線感應太陽能,其特征是:所述驅動氣缸(11)的輸出桿的工作長度大于下滑道(10)長度的三分之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自調節光線感應太陽能,屬于太陽能周邊配件領域,主要解決目前傳統太陽能熱水器的吸熱管太陽能利用率很低的問題,支架為Y型結構,光線傳感器通過連接鉸鏈連接在支架頂部兩個分支上,光線傳感器與信號分析模塊通過數據線實現連接,吸熱管上端設有滑塊,所述吸熱管通過上端的滑塊與上滑道實現配合,下滑道一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太陽能基體底部一側實現連接,吸熱管下端設有滑塊,吸熱管下端的滑塊與驅動氣缸的輸出桿末端通過焊接實現固連,驅動氣缸與信號分析模塊通過數據線連接。本實用新型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陽能提高能量轉換率,智能化程度高應用性廣,可以實現吸熱管的大角度調節,滿足一年四季陽光光線角度變化的極值。
【IPC分類】F24J2-40
【公開號】CN204301340
【申請號】CN201420769808
【發明人】李子彪
【申請人】李子彪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