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空調柜機和空調柜機的出風控制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xu)號:11129757閱(yue)讀:795來源:國知(zhi)局
空調柜機和空調柜機的出風控制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明涉及空調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空調柜機和該空調柜機的出風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空調器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空調柜機,一般只設置一個出風口,然而只設置一個出風口,出風模式較為單一,無法滿足出風面積和出風量的需求,使室內空氣的溫度無法有效快速達到設置的溫度。同時,現有的空調柜機一般采用方形的柜機殼體,在其下半部分設置兩長條形的進風結構,通過該條形進風結構進風。然而,條形進風結構其進風量無法達到預先設置的要求,使得空調柜機的換熱效率降低,同時,該空調柜機的安放角度也需要特殊設置,避免堵塞條形進風結構。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空調柜機,旨在使室內空氣的溫度有效快速達到設置的溫度,同時增強換熱效率,使其安放更加方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的空調柜機,所述空調柜機包括:殼體,呈圓筒狀設置,該殼體內形成有至少一風道;正出風結構,該正出風結構固定于所述殼體,且具有與一所述風道連通的正出風口;以及頂出風結構,該頂出風結構設于所述殼體的上端,且具有與一所述風道連通的頂出風口;其中,所述正出風口和頂出風口于出風狀態時均位于所述殼體的出風側,該殼體的背離所述出風側的進風側設有與該風道連通的進風結構,該進風結構位于所述殼體的下半部分,且沿所述殼體的周向的環繞角度α的范圍值為120°≤α≤180°。優選地,所述頂出風結構連接有第一旋轉機構,該第一旋轉機構固定于所述殼體,驅動所述頂出風結構于所述殼體的上端旋轉。優選地,所述換熱器呈環形設置,所述換熱器的下方安裝有接水盤,所述殼體的側壁與所述接水盤之間設有間隙,該間隙與所述殼體的側壁和底壁形成輔助引風道,該輔助引風道連通所述進風結構與所述換熱器的背離所述進風結構的換熱面。優選地,所述換熱器設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裝配間隙,該裝配間隙安裝有擋板。優選地,所述換熱器包括換熱管和連接于換熱管上的翅片,該換熱管呈環形設置,該換熱管形成有換熱面,所述換熱管的上方設置有風機,所述進風結構正對所述換熱管形成的換熱面。優選地,所述換熱管環繞成圓筒形。優選地,所述換熱管環繞成方形。優選地,所述換熱器的高度與所述進風結構的高度相同。優選地,所述進風結構包括多個進風孔,多個所述進風孔間隔均勻排布。優選地,所述正出風結構包括正出風框,該正出風框具有所述正出風口,所述殼體設有與所述正出風口配合的讓位口,該正出風框連接有第二旋轉結構,該第二旋轉結構驅動所述正出風框旋轉,使所述正出風口正對所述讓位口或隱藏于所述殼體內。優選地,所述頂出風結構包括頂出風框,該頂出風框具有所述頂出風口,所述殼體的上端凸設有封蓋板,所述頂出風結構處于關閉狀態時,所述封蓋板封堵所述頂出風口。優選地,所述頂出風結構包括頂出風框,該頂出風框具有所述頂出風口,所述頂出風框連接有升降結構,該升降結構驅動所述頂出風框上下運動,使所述頂出風口隱藏或顯露出所述殼體。優選地,使頂出風結構的頂出風口開啟的步驟之后還包括,第三次檢測環境的溫度,當環境的溫度低于預設閾值時,使頂出風結構的頂出風口關閉。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空調柜機的出風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次檢測環境的溫度;當環境的溫度高于預設閾值時,使正出風結構的正出風口開啟;第二次檢測環境的溫度,當環境的溫度高于預設閾值時,使頂出風結構的頂出風口開啟。優選地,使頂出風結構的頂出風口開啟的步驟之后還包括,第三次檢測環境的溫度,當環境的溫度低于預設閾值時,使頂出風結構的頂出風口關閉。本發明技術方案通過采用雙出風口,使得空調柜機具有三種出風模式,可根據室內的溫度和面積選擇出風模式。如在制冷條件下,正常工作模式下,只通過正出風結構出風即可。當檢測到室內溫度過高時,可以旋轉頂出風結構,通過正出風結構和頂出風結構同時進行出風。當檢測到溫度過低時,可以選擇關閉正出風結構,而只通過頂出風結構進行出風。如此,可實現多種出風模式,滿足出風面積和出風量的需求,使室內空氣的溫度能夠有效快速達到預先設置的溫度。并且,通過將殼體設置成圓筒狀,首先,外部的空氣經由該風道的進風結構時,因為圓柱形外殼的設置可降低風阻,使空氣能夠順利進入到風道內進行換熱。殼體內的風道的形成依賴于殼體的內腔壁,本發明的殼體呈圓筒狀設置,使其形成的風道的風阻降低,由此,可使得空調柜機的換熱效率提升。同時,空調柜機在安放的過程中,一般其殼體的出風側朝向待換熱的室內,也即所述正出風口和頂出風口于出風狀態時均位于所述殼體的出風側,而將進風結構設置在背離該出風側的進風側,采用下端進風結構的設置,同時將其環繞的角度α設置成120°≤α≤180°,如此既可保證進風量,使得該空調柜機的換熱效率得到提升,又不會影響整個殼體的結構強度,外部空氣由殼體下端進入,充分利用空調柜機的高度,延長空調柜機內的風道。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發明空調柜機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空調柜機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空調柜機的換熱器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空調柜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0空調柜機33第一橫向導風板10殼體50頂出風結構11讓位口51頂出風框12進風結構511頂出風口13側壁53頂蓋板15底壁55側板30正出風結構57第二橫向導風板31正出風框59第二縱向導葉311正出風口70風機313擋風板90換熱器121進風孔91換熱風道95裝配間隙93擋板10a進風側80接水盤10b出風側81間隙94安裝架92換熱管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在本發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參照圖1至圖4,本發明提供一種空調柜機100,空調柜機100包括:殼體10,呈圓筒狀設置,該殼體10內形成有至少一風道,該風道主要形成于殼體10的內部,外部空氣經由進風結構12進入到風道內,由風機70驅動,經過換熱器90進行換熱,進風結構12、換熱器90、風機70由下至上依次排列,換熱器90通過安裝架94進行安裝,換熱器90下方還設有接水盤80,用于承接冷凝水。正出風結構30,該正出風結構30固定于殼體10內,且具有與一風道連通的正出風口311;一般的,該正出風結構30位于殼體10的中部,該殼體10設有與該正出風口311配合的讓位口11。以及頂出風結構50,該頂出風結構50設于殼體10的上端,且具有與一風道連通的頂出風口511,該頂出風結構50連接有第一旋轉機構(未圖示),該第一旋轉機構驅動頂出風結構50相對于殼體10旋轉。其中,所述正出風口311和頂出風口511于出風狀態時均位于所述殼體10的出風側10b,該殼體10的背離所述出風側10b的進風側10a設有與該風道連通的進風結構12,該進風結構12位于所述殼體10的下端,且沿所述殼體10的周向的環繞角度α的范圍值為120°≤α≤180°。本空調柜機100的殼體10內形成有一條風道,正出風結構30和頂出風結構50位于同一風道內,相應的,風機70也設置有一個,如,正出風結構30的上下兩端設有連通風道的貫通口(未標示),外部空氣由進風結構12進入,經由風機70驅動,經過換熱器90后經由下端的貫通口進入到正出風結構30中,可以經由該正出風結構30的正出風口311吹出。同時,換熱后的空氣經由該正出風結構30上端的貫通口至頂出風結構50,可以經由頂出風結構50的頂出風口511吹出。在一個風道的情況下,本空調柜機100的整體結構簡單、緊湊,并且成本較低。當然,于其他實施例中,該正出風結構30和頂出風結構50可位于不同的風道,殼體10內可形成有兩風道,正出風結構30與其中一風道連通,頂出風結構50與另一風道連通,在風道為兩條的情況下,本空調柜機100的風機70可設置一個或兩個,即可以通過一個風機70同時驅動兩條風道內空氣流動,還可以是每一條風道對應一個風機70。在兩個風道的情況下,正出風口311和頂出風口511的出風量和出風速度便于控制,則空調柜機100的空氣調節能力更強。本實施例第一旋轉機構可以是電機、主動齒輪以及從動齒輪或者齒條相配合的結構,其中主動齒輪與電機的輸出軸連接,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或者齒條嚙合,從動齒輪或者齒條固定連接頂出風結構50。本發明技術方案通過采用雙出風口,使得空調柜機100具有三種出風模式,可根據室內的溫度和面積選擇出風模式。例如在制冷條件下,正常工作模式下,只通過正出風結構30出風即可。當檢測到室內溫度過高時,可以旋轉頂出風結構50,通過正出風結構30和頂出風結構50同時進行出風。當檢測到溫度過低時,可以選擇關閉正出風結構30,而只通過頂出風結構50進行出風。如此,可實現多種出風模式,滿足出風面積和出風量的需求,使室內空氣的溫度能夠有效快速達到預先設置的溫度。并且,通過將殼體10設置成圓筒狀,首先,外部的空氣經由該風道的進風結構12時,因為圓柱形外殼的設置可降低風阻,使空氣能夠順利進入到風道內進行換熱。一般的,殼體10內的風道的形成依賴于殼體10的內腔壁,該殼體10呈圓筒狀設置,使其形成的風道的風阻降低,由此,可使得空調柜機100的換熱效率提升。同時,空調柜機100在安放的過程中,一般其殼體10的出風側10b朝向待換熱的室內,也即所述正出風口311和頂出風口511于出風狀態時均位于所述殼體10的出風側10b,而將進風結構12設置在背離該出風側10b的進風側10a,采用下端進風結構12的設置,同時將其環繞的角度α設置成120°≤α≤180°。如此既可保證進風量,使得該空調柜機100的換熱效率得到提升,又不會影響整個殼體10的結構強度,外部空氣由殼體10下端進入,充分利用空調柜機100的高度,延長空調柜機100內的風道。參照圖2和圖4,所述換熱器90呈環形設置,所述換熱器90的下方安裝有接水盤80,所述殼體10的側壁13與所述接水盤80之間設有間隙81,該間隙81與所述殼體10的側壁13和底壁15形成輔助引風道,該輔助引風道連通所述進風結構12與所述換熱器90熱器90的背離所述進風結構12的換熱面。如此,外部空氣經由進風結構12,進入到換熱器90換熱時可分為兩股,一股由該換熱器90的正對該進風結構12的換熱面進行換熱,另一股先通過接水盤80與進風側10a的殼體10之間的間隙81進入輔助引風道,再經由接水盤80的底部至出風側10b的殼體10的側壁13至換熱器90的背對進風結構12的換熱面進行換熱。通過環繞設置換熱器90,輔助引風道,可極大地增強換熱效果。對比現有的板式換熱器90和U型換熱器90,環形換熱器90因其換熱面增多,而使得換熱效率提升,進而可縮短空調柜機100整體的高度距離,因此,該環形換熱器90結合輔助引風道應用在圓筒狀的殼體10中,使得該空調柜機100的換熱效率提高。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換熱器90包括換熱管92和連接于換熱管92上的翅片(未標示),該換熱管92呈環形設置,其內部形成換熱風道91,換熱管92的上方設有風機70,所述進風結構12正對所述換熱管92形成的換熱面。通過環繞設置的換熱管92形成的環形換熱風道91,結合360度進風結構12,可極大地增強換熱效果。對比現有的板式換熱器和U型換熱器,環形換熱器90因其換熱面增多,而使得換熱效率提升,進而可縮短空調柜機100整體的高度距離,因此,該環形換熱器90結合360度進風結構12應用在圓筒狀的殼體10中,使得該空調柜機100的換熱效率提高,安裝的更加方便,可適應不同的安裝環境。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換熱管92包括冷媒入口段、冷媒出口段以及連接管,該連接管連接所述冷媒入口段和冷媒出口段,并環繞設置而形成所述換熱風道91。參照圖2和圖3,所述換熱器90設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裝配間隙95,該裝配間隙95安裝有擋板93。該擋板93設于安裝架94。一般的,換熱器90的裝配間隙95是在繞制換熱管92時形成的,但是,若有外部空氣經由該裝配間隙95進入換熱風道91內,則該處進入的外部空氣的換熱效果較差,設置擋板93,可以防止該裝配間隙95處進入外部空氣,防止未經換熱管92換熱的空氣流入到風道內,由此可提高換熱效率。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參照圖3,所述換熱管92環繞成圓筒形設置。可以理解的是,該圓筒狀的換熱管92之間存在間隙,該間隙一般設有換熱翅片,空氣經過該翅片換熱進入到換熱風道91內換熱。成圓筒形的換熱器90可有效配合360度的進風結構12,減小風道內的阻力,提高換熱效率。當然,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參照圖2,所述換熱管92環繞成方形設置。換熱管92在環繞的過程中,使其呈曲面的部位越多,越容易在曲面處形成應力集中,內部產生微裂紋,在一些特殊條件下如果冷或過熱,該微裂紋失穩擴展,導致該換熱管92的材料晶界斷裂,從而使得換熱管92局部產生泄露,因此,將該換熱管92環繞成方形(該方形可為長方型或正方形),其只在四個折彎處產生曲面,因此,可降低換熱管92繞制的難度,減小換熱管92局部泄露的概率。參照圖4,所述換熱器90的高度與所述進風結構12的高度相同。如此,從進風結構12進入的外部空氣全部能夠通過換熱風道91進行換熱,提高換熱效率。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風結構12包括多個進風孔121,多個所述進風孔121環繞所述殼體10的下端。通過多個進風孔121形成進風結構12,使得通過多個進風結構12進入到殼體10內的空氣能夠形成均勻氣流,同時該進風孔121的直徑一般小于10mm,如此,可有效阻止空氣內的大顆粒粉塵經由進風孔121進入到風道內,防止風道內的元器件如風機70和換熱器90被損壞。多個所述進風孔121間隔均勻排布。如此,可進一步增強均勻進風效果,同時也防止其中某一進風結構12被堵塞而導致的無法進風的問題。參照圖2,正出風結構30包括正出風框31,該正出風框31具有正出風口311,殼體10設有與正出風口311配合的讓位口11,該正出風框31連接有第二旋轉機構(未圖示),該第二旋轉機構驅動正出風框31旋轉,使正出風口311正對讓位口11或隱藏于殼體10內。可以理解的是,該第二旋轉機構的結構設置可類似于第一旋轉機構,在此不做贅述。該正出風框31設置在殼體10內,通過第二旋轉機構驅動旋轉,當需要正出風時,只需驅動該正出風框31,使其正出風口311正對讓位口11,外部空氣經由進風結構12進入,有風機70驅動至風道中的換熱器90換熱,然后經由正出風口311和讓位口11吹出。當需要關閉正出風時,通過第二旋轉機構驅動正出風框31旋轉,使正出風口311與讓位口11處于不導通的狀態,即可使關閉該正出風結構30。在本實施例中,正出風框31呈圓筒狀設置,該正出風框31的側壁13具有關機面和出風面,該正出風口311設于出風面。該圓筒狀的正出風框31的上下兩端連通風道,其側壁13形成出風面和關機面,第二旋轉機構驅動該圓筒狀的正出風框31即可完成正出風結構30的開啟和關閉。當然,該正出風框31還可以設置呈支架型,如,設置多個橫向安裝柱和縱向安裝柱,一該縱向安裝柱形成轉動軸線,多個橫向安裝柱呈放射狀固定于該縱向安裝柱的兩端,多個橫向安裝柱的背離縱向安裝柱的一端連接有圓弧連接件。再通過幾條縱向安裝柱作為連接件,連接上下兩端,從而形成支架型的的正出風框31。由此,橫向安裝柱之間的間隙81形成上下兩端的貫通口。具體地,正出風框31具有擋風板313,該擋風板313位于兩連接件之間,該擋風板313臨接正出風口311設置,該正出風口311有兩條相鄰的縱向安裝柱形成。正出風結構30處于關閉狀態時,第二旋轉機構驅動正出風框31旋轉以使擋風板313封堵讓位口11。當室內空氣調節過程中,不需要正出風結構30的正出風口311進行出風時,第二旋轉機構驅動正出風框31旋轉,通過在正出風框31設置擋風板313,使得正出風框31旋轉過程中擋風板313正對正出風口311即可實現對正出風口311的閉合操作,使得正出風結構30的整體結構簡單,空調柜機100的成本得到降低。可以理解的,正出風框31還連接有第一橫向導風板33,第一橫向導風板33可水平設置有多塊,并且多塊第一橫向導風板33的同一側與一連桿轉動連接,連桿上可通過電機驅動進而拉動第一橫向導風板33上下擺動,實現正出風口311的上下掃風。頂出風結構50包括頂出風框51,頂出風框51包括圓形的頂蓋板53和自頂蓋板53的周緣向下延伸的側板55,側板55開設有頂出風口511。本實施例的頂出風框51整體呈圓筒狀,使得第一旋轉機構驅動頂出風結構50的過程更順暢,并且頂出風框51內部具有圓柱形內腔,風機70驅動空氣由殼體10的風道進入頂出風框51的內腔后,在圓柱形內腔進行回旋,并由開設于側板55的頂出風口511吹出,如此可以提高頂出風結構50的出風效率。頂出風口511還設有第二橫向導風板57,該第二橫向導風板57連接該頂出風口511的兩側,且于上下方向擺動,以調整頂出風口511的出風角度。通過第二橫向導風板57的設置,可以實現頂出風結構50的上下方向的掃風。該頂出風口511還設有第二縱向導葉59,該第二縱向導葉59與第二橫向導風板57形成出風格柵。通過第二縱向導葉59的設置,可實現頂出風結構50的左右方向掃風,本實施例通過第二橫向導風板57和第二縱向導葉59的配合,使得頂出風結構50具有多種出風模式,適應室內空氣調節的多種需求。由上述的內容可知,本空調柜機100通過頂出風結構50和正出風結構30的配合實現多種出風模式,則在某些模式下,只需要正出風結構30進行出風,而頂出風結構50需要關閉,本空調柜機100的頂出風結構50的關閉可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在一實施例中,可于殼體10的上端凸設有封蓋板(未圖示),當不需要頂出風結構50出風時,通過第一旋轉機構驅動頂出風結構50于殼體10上端的安裝位置旋轉,再轉過相應角度時,封蓋板封堵頂出風框51的頂出風口511,使得頂出風結構50處于關閉狀態。可以理解的,在此情況下,當殼體10內設有兩條風道以及兩個風機70時,可將對應頂出風口511的風機70關閉,而該風機70關閉信號的獲取,可通過在殼體10上安裝傳感器或者在第一旋轉機構安裝角度傳感器實現。通過上述結構,通過簡單的結構實現頂出風口511的開閉,如此降低本空調柜機100的功耗以及生產成本。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于殼體10內設置與頂出風框51連接的升降結構,該升降結構驅動頂出風框51上下運動,使頂出風口511隱藏或顯露出殼體10。升降結構可由電機帶動齒輪齒條的方式進行升降,當然,也可以采用渦輪蝸桿的方式、滑軌滑槽的方式,絲杠傳動的方式或者連接桿傳動的方式驅動頂出風結構50升降,而實現頂出風口511隱藏或顯露出殼體10。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空調柜機100的出風控制方法,其包括:第一次檢測環境的溫度;當環境的溫度高于預設閾值時,使正出風結構30的正出風口311開啟;第二次檢測環境的溫度,當環境的溫度高于預設閾值時,使頂出風口511開啟。本空調柜機100對于后殼體10凸設有封蓋板(未圖示)而未設有升降結構的情況下,在關閉空調柜機100時,頂出風結構50的頂出風口511正對封蓋板,使得頂出風口511關閉,即空調柜機100在設有封蓋板的情況下起始狀態為頂出風口511正對封蓋板的狀態。對于設有升降結構而未設有封蓋板的的空調柜機100而言,其起始狀態為頂出風結構50隱藏于殼體10的狀態。本空調柜機100可在進風結構12處設置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室內環境的溫度,通過溫度傳感器進行第一次溫度檢測,當室內環境的溫度高于預設閾值時,可通過第一旋轉機構旋轉或者升降結構的升降作用使得正出風口311打開,并且風機70啟動,再次過程中,第一旋轉機構驅動頂出風結構50轉動,實現不同出風角度。實現對室內環境穩定的調節。在空調柜機100工作一段時間后,溫度傳感器進行第二次溫度檢測,當環境的溫度高于預設閾值時,控制第一旋轉機構旋轉頂出風結構50,使頂出風口511露出空調柜機100的殼體10,正出風口311和頂出風口511同時出風,加速室內空氣調節以使到達預設閾值。本控制方法在控制第一旋轉機構旋轉頂出風結構50的步驟后,還包括:第三次檢測環境的溫度,當環境的溫度低于預設閾值時,使頂出風口511關閉。關閉過程可以是第一旋轉機構驅動頂出風結構50的正出風口311正對封蓋板,也可以使升降結構驅使頂出風結構50隱藏于殼體1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發明的發明構思下,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xun)問留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