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速雙板式汽-水直接熱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水直接換熱器,特別是涉及一種高速雙板式汽——水直接熱交換器。
熱交換器應用很廣,歸式的型式一般是管內通水,管外通蒸汽進行橫向沖刷,但結構復雜,安全性差。進一步發展為噴射式或噴管式等換熱器,將蒸汽噴入水中進行熱交換,但由于水的密度大,要求蒸汽的工作壓力必須高于水的循環壓力,否則會出現將水倒流至蒸汽管內,造成水擊,產生噪音或出現事故。近些年已經出現將水向蒸汽中噴射的汽——水直接熱交換器,如申請號90208932.3,但其結構不盡合理,阻力大,影響熱交換效率。
針對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這樣一種高速雙板式汽——水直接熱交換器。通入噴水罩中的水通過錐形微孔噴出霧化,與通過蒸汽噴射板噴出的蒸汽在汽水混合室進行熱交換,形成液化水并被抽出,其結構簡單、運行可靠、換熱效率高。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如下的技術措施筒體的上部為封頭,下部為封底,封頭頂部與封底的底部分別裝有水的進口與出口法蘭,筒體上部對稱兩側各裝一個蒸汽入口法蘭,帶有錐形噴水微孔的桶式噴水罩與水的入口法蘭正對,使進入的水通過微孔噴出霧化,噴水罩與封頭的內壁連接。帶有通汽孔的蒸汽噴射板正對蒸汽入口法蘭,沿筒體高度垂直安裝于筒體的內壁上下。水與蒸汽在中間的汽水混合室進行熱交換并將蒸汽液化。下部裝有帶孔的聚水板,所聚的水通過連接于水出口法蘭外的水泵將水抽出。
這種熱交換器的主要優點為1、換熱效率可高這99%。
2、蒸汽壓力低于水的循環壓力或蒸汽壓力波動時,仍能保證正常運行,工況穩定,沒有噪音。
3、噴射板、噴水罩與聚水板均不結水垢。
4、結構緊湊體積小,節約了投費和運行維修費用。
5、混合室中為負壓,為工業余熱的利用開拓前景,特別是將蒸汽供暖改為熱水供暖,可節能30-50%。
以下結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熱交換器的結構剖視圖;圖2為
圖1中A-A剖視圖;圖3為
圖1中蒸汽噴射板5的局部A放大視圖;圖4為
圖1中噴水罩4的的局部B放大視圖;圖5為
圖1中聚水板10的局部C放大視圖。
圖中1為水入口法蘭,2為封頭,3為錐形噴水微孔,4為桶式噴水罩,5為蒸汽噴射板,6為蒸汽入口法蘭,7為通汽微孔,8為汽水混合室,9為筒體,10為聚水板。11為通水孔,12為封底,13為水出口法蘭。
如
圖1-5所示;筒體9的上部為封頭2,下部為封底12,水入口法蘭1連接于封頭2的頂部,帶有錐形噴水微孔3的桶式噴水罩4裝于封頭2的中心部位,其上部與封頭2的內壁連接,所敘錐形噴水微孔3的孔由內向外漸縮,蒸汽入口法蘭6位于筒體9的上部兩側,開有通汽微孔7的蒸汽噴射板5正沖蒸汽入口法蘭6并且沿筒體9的高度安裝,其上下部位均與筒體9的內壁連接,汽水混合室8位于筒體9的中心,蒸汽與半霧化狀態的水在此進行熱交換,蒸汽液化,此處形成負壓。帶有通水孔11的聚水板10裝于筒體9的下部,封底12的底部接有水出口法蘭13,聚水板10上所聚的水通過水出口法蘭13流出。
實施例,錐形噴水微孔3的入口直徑Φ1=6mm,出口直徑Φ2=3mm,水流速高達30-50米/秒通汽微孔7的直徑Φ3=10mm,聚水板10中通水孔11的直徑Φ4=10mm,噴水罩4中錐形噴水微孔3出口總面積之和和聚水板10中通水孔11總面積之和均分別等于或大于接于水入口法蘭1外的進水管(未示出)面積之和。蒸汽噴射板5中通汽微孔7總面積之和和大于或等于接于蒸汽入口法蘭6外部(未示出)進汽管面積之和。
按照本換熱器的結構和原理,可制成不同體積容量系列,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權利要求一種高速雙板式汽—水直接熱交換器、主要由法蘭、筒體(9)、桶式噴水罩(4)和蒸汽噴射板(5)所組成,其特征在于筒體(9)的上部為封頭(2),下部為封底(12),水入口法蘭(1)連接于封頭(2)的頂部,帶有錐形噴水微孔(3)的桶式噴水罩(4)裝于封頭(2)的中心部位,其上部與封頭(2)的內壁連接,所敘噴水微孔(3)的孔由內向外漸縮,蒸汽入口法蘭(6)位于筒體(9)的上部兩側,開有道汽微孔(7)的蒸汽噴射板(5)正沖蒸汽入口法蘭(6)并且沿筒體(9)的高度安裝,其上下部位均與筒體(9)的內壁連接,汽水混合室(8)位于筒體(9)的中心,帶有通水孔(11)的聚水板(10)裝于筒體(9)的下部,封底(12)的底部接有水出口法蘭(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速雙板式汽-水直接熱交換器,筒體的頂部與底部分別裝有水的進出口法蘭,筒體上部兩側裝有蒸汽入口法蘭,帶有錐形噴水微孔的噴水罩正對水的入口法蘭并與封頭的內壁連接,帶有通汽孔的蒸汽噴射板正對蒸汽入口法蘭,沿筒體高度垂直安裝于筒體的內壁上下,中間為汽水混合室進行熱交換,筒體下部裝有帶通水孔的聚水板,所聚的水經水出口法蘭流出。本熱交換器結構緊湊、合理、阻力小,熱交換效率可達99%,容量可大可小以滿足不同需求。
文檔編號F28C3/00GK2257010SQ9620774
公開日1997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1996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1996年4月10日
發明者徐桂秋, 張永基 申請人:徐桂秋, 張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