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交換器,具體說是設計一種適用于中央空調、民用采暖、桑拿洗浴的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水熱交換器如浮動盤式、波節型管殼式均是在光管換熱器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并通過更換材料材質、增大接觸面積來提高其傳熱效率,但并沒有能從根本上改變其熱傳導形式。其基本換熱形式均是采用蒸汽從管內通過的方式,將熱能經管壁傳導給水。由于這一傳統的換熱方式不能使蒸汽的熱量被水充分吸收,致使其傳熱系數多維持在3000KW/M2℃左右,其最高熱效率僅達60%,結果是導致熱能的大量損失和能源的浪費。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結構更為合理、熱效率高的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包括熱交換器殼體、位于殼體頂部的熱水出水管、位于殼體底部的冷水進水管、以及設置在熱交換器腔體內的與蒸汽源相連通的加熱管;所述進水管包括設置在熱交換器殼體底部的進水豎管和位于熱交換器腔體內并與進水豎管的出水端口相連通的多孔進水橫管;所述加熱管包括進汽管、與進汽管相連接的多路連通管、以及通過連接管件分別連接在多路連通管各個出汽管口處的多孔直噴加熱管。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多路連通管為十通彎管,其進汽管口通過法蘭與進汽管相連接,九個出汽管口分別通過變徑管箍與九根其壁上均勻加工有多個噴氣孔的多孔直噴加熱管連接;所述多孔直噴加熱管的末端為封閉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進水管為L形結構,即其進水豎管的出水端口通過連接彎頭與一根多孔進水橫管相連接;所述進水管也可根據需要設計成T形結構,即其進水豎管的出水端口通過三通接頭連接有兩根多孔進水橫管。所述多孔進水橫管的末端為封閉式結構,其管壁上以均布的方式加工有多個出水孔。
本實用新型的熱水出水管口處通過管路連接有一循環泵,該技術措施的目的是通過循環泵的抽水作用使換熱器內腔形成負壓狀態,以保證蒸汽壓力降低時蒸汽仍可正常進入換熱器內腔。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優點如下本實用新型將進水管設計成多孔管的目的主要起穩流作用,可使冷水進入換熱器腔體內時更加平穩、緩和,水流分布更加均勻,更利于熱量的吸收。而將加熱管設計成多孔直噴加熱管則可改變傳統的管壁換熱形式,使蒸汽直接以小氣流的形式在自身壓力的作用下均勻、分散的送入水中,把熱能直接傳遞給水,減少了一次熱量的媒介傳導過程,既有利于熱量的吸收,又避免了因蒸汽大量、集中進入水中而引發的爆破聲,進一步提高了熱能的利用效率,其熱效率可達95~98%以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臥式)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3是圖1的B-B剖視圖。
圖4是圖1中冷水進水管的主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立式)的主視圖。
圖6是圖5的A-A剖視圖。
圖7是圖5的B-B剖視圖。
圖8是圖5中冷水進水管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實施例(附圖)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如圖1、2、3、4所示,本實施例的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為一臥式結構,它包括熱交換器殼體1、位于殼體頂部的熱水出水管4、位于殼體底部的冷水進水管3、以及以橫向排列的方式設置在熱交換器腔體內的與蒸汽源相連通的加熱管;所述冷水進水管為T形結構,它包括設置在熱交換器殼體底部的進水豎管5,以及通過三通接頭與進水豎管的出水端口相連接的左、右兩根多孔進水橫管6;所述多孔進水橫管6的末端為封閉式結構,其管壁上以均布的方式加工有多個出水孔;所述加熱管包括進汽管2、十通彎管9、以及九根多孔直噴加熱管8;更具體說所述十通彎管9的進汽管口通過法蘭12與進汽管2相連接,另外九個出汽管口分別通過變徑管箍11與九根其壁上均勻加工有多個噴氣孔的多孔直噴加熱管8連接;所述的多孔直噴加熱管8的末端為封閉式結構;該九根多孔直噴加熱管8以三排三列均布的方式通過連接扣件7固定安裝在殼體內設置的支架10上。本實用新型將循環泵安裝在熱水出水管口處的管道上的目的是通過循環泵的抽水作用使換熱器內腔形成負壓狀態,以保證蒸汽壓力降低時蒸汽仍可正常進入換熱器內腔,同時也保證了冷水的正常補給。
為了確保安全本實用新型在熱交換器殼體上設置有安全閥,當壓力超出安全范圍時,安全閥將會自動開啟,以使殼體內的壓力得以降低;在熱交換器上還設置有用于觀察熱交換器內部壓力的壓力表和用于觀察溫度的溫度計,以及自動排氣閥,該自動排氣閥主要是用來及時排出熱交換器腔體內的氣體,以便于使熱交換器內腔始終處于滿水狀態。
實施例2如圖5、6、7、8所示,本實施例的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為一立式結構,該實施例與前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加熱管以豎直排列的方式設置在熱交換器腔體內,其進水管為L形結構,即其進水豎管的出水端口通過連接彎頭與一根多孔進水橫管相連接。其它結構均同于前一實施例。
權利要求1.一種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它包括熱交換器殼體(1)、位于殼體頂部的熱水出水管(4)、位于殼體底部的冷水進水管(3)、以及設置在熱交換器腔體內的與蒸汽源相連通的加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進水管(3)包括設置在熱交換器殼體底部的進水豎管(5)和位于熱交換器腔體內并與進水豎管(4)的出水端口相連通的多孔進水橫管(6);所述加熱管包括進汽管(2)、與進汽管(2)相連接的多路連通管(9)、以及通過連接管件分別連接在多路連通管(9)各個出汽管口處的多孔直噴加熱管(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連通管(9)為十通彎管,其進汽管口通過法蘭與進汽管(2)相連接,九個出汽管口分別通過變徑管箍(11)與九根其壁上均勻加工有多個噴氣孔的多孔直噴加熱管(8)連接;所述多孔直噴加熱管的末端為封閉式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豎管(5)的出水端口通過連接彎頭與一根多孔進水橫管(6)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豎管(5)的出水端口通過三通接頭連接有兩根多孔進水橫管(6)。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進水橫管(6)的末端為封閉式結構,其管壁上以均布的方式加工有多個出水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熱水出水管口(4)通過管路與循環泵相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它包括熱交換器殼體(1)、位于殼體頂部的熱水出水管(4)、位于殼體底部的冷水進水管(3)、以及設置在熱交換器腔體內的與蒸汽源相連通的加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進水管(3)包括設置在熱交換器殼體底部的進水豎管(5)和位于熱交換器腔體內并與進水豎管(4)的出水端口相連通的多孔進水橫管(6);所述加熱管包括進汽管(2)、與進汽管(2)相連接的多路連通管(9)、以及通過連接管件分別連接在多路連通管(9)各個出汽管口處的多孔直噴加熱管(8)。本實用新型的直噴速熱汽—水熱交換器可使熱能的利用效率得以極大的提高,其熱效率可達95~ 98%以上。
文檔編號F28C3/08GK2682362SQ20042001038
公開日2005年3月2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17日
發明者張成全 申請人:張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