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交換器及其集液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質交換設備組件,特別涉及一種熱交換器的集 液管。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包括上述集液管的熱交換器。
背景技術:
熱交換器是實現冷、熱流體間熱量傳遞的設備,廣泛應用于暖通 空調等領域。
請參考圖1,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熱交換器的結構示意圖。
目前,一種比較典型的熱交換器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集液管11、
第二集液管12,兩者通常豎直地設置,且兩者之間具有多根大體上平 行設置的散熱管13。第一集液管11和第二集液管12相對應的管壁上 各設有多個散熱管接口 (圖中未示出),散熱管13的兩端分別通過所 述散熱管接口插裝入所述第一集液管11與第二集液管12中,從而將 兩者連通。
為了盡可能地實現充分的熱交換,通常需要將熱交換器1中的換 熱介質流通通道設為彎折的蛇形,因此需要在第一集液管11和第二集 液管12中設置若干橫向隔板14 (示于圖2中)。顯然,為了形成所述 彎折的流通通道,所有的隔板14均應當設于所述散熱管接口之間,并 且各隔板14應當相互交錯地設置于第一集液管11和第二集液管12 中。
請參考圖2、圖3以及圖4,圖2為圖1所示集液管隔板固定方 式的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集液管沿經過其隔板槽的剖視示意圖; 圖4是圖2所示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第一集液管11與所述散熱管接口相對的管壁設有隔板槽111,隔 4反14可以插裝于隔^1槽111中。
隔板14包括主板體141和連接部142。主板體141的形狀與第一 集液管11在隔板14設置位置的橫截面的形狀相同,從而可以將第一
3集液管11完全隔開。連接部142為固定連接于主板體141后端的弧形 板;其形狀與隔板槽111橫截面的形狀相適應,因此,隔板14插裝入 隔板槽lll后,連接部142恰好位于隔板槽111中。圖2中空心箭頭 所指方向即為隔板14的插入方向。插裝于隔板槽lll后,即可將隔板 14與第一集液管11焊接于一體。
然而,由于第一集液管11的長度較長,其抗扭強度較小,在外力 的作用下容易發生扭曲,從而造成隔板槽111產生較大的形變;另一 方面,在將隔板14插裝入隔板槽111后、將兩者焊接于一體之前,可 能需要對第一集液管11進行搬運、移動等操作,這不可避免地會使第 一集液管ll產生晃動。因此,隔板14在焊接前難以保持其位于隔板 槽111中的位置,以致在焊接時隔板14偏移準確位置;有時隔板14 甚至會從隔板槽111中脫出。這將給隔板14的焊接帶來很大的不便, 并顯著降低其焊接精度,進而降低熱交換器1的可靠性。
此外,上述現有技術的熱交換器1在組裝時,隔板14總會在隔 板槽111中產生或左或右的偏移,很難準確地將隔板14插裝入隔板槽 lll中的預設位置。這將造成隔板14定位不準,同樣會降低其焊接精 度。
第二集液管12中隔板設置方式及其存在的問題與第一集液管11 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因此,如何確保隔板能夠插裝入隔板槽中的準確位置,如何在焊 接前避免隔板在隔板槽中產生位移,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 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熱交換器的集液管,其隔板能夠方便地 插裝入隔板槽中的準確位置,且在焊接前不易在隔板槽中產生位移。 本發明的另 一 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集液管的熱交換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熱交換器的集液管,包括 多個用于連接散熱管的散熱管接口 ;相鄰的所述散熱管接口之間的環 形管壁上設有隔板槽,其中插裝將所述集液管橫向隔開的隔板;所述集液管對應于所述隔板槽的內壁上設有夾持槽,所述隔板的邊緣設有
凸臺;所述隔板插裝入所述隔板槽時,所述夾持槽與所述凸臺形成過
優選地,所述隔板槽和所述散熱管接口分別位于所述集液管相對
的兩側;所述夾持槽與所述散熱管接口同側。
優選地,所述散熱管接口之間的管壁具有向外凸出的中心平臺, 所述夾持槽設于所述中心平臺的內側壁。
優選地,所述中心平臺與所述散熱管接口之間具有過渡斜面。
優選地,所述過渡斜面為向外側凸起的弧形面。
優選地,所述凸臺具有向末端漸縮的導入面,以便于插裝入所述 夾持槽。
優選地,所述隔板的厚度略大于所述隔板槽的寬度。 優選地,所述散熱管接口為扁形口,且在所述集液管的徑向延伸。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包括上所述集液管的熱交換器。 相對上述背景技術,本發明所提供的集液管,在其散熱管接口之 間的內壁上設置夾持槽;同時,在其隔板的邊緣設有形狀與所述夾持 槽相適應的凸臺;所述凸臺能夠與所述夾持槽形成過盈配合。因此, 所述隔板插裝入隔板槽之后,其凸臺可以陷入所述夾持槽中,所述夾 持槽因此能夠對所述凸臺進行準確的定位,從而將所述隔板在所述隔 板槽中的位置唯一限定。即,隔板能夠插裝入隔板槽中的準確位置。
另一方面,所述隔板插裝入隔板槽之后,由于所述凸臺和所述夾 持槽可以形成過盈配合,兩者可以實現緊密咬合,從而將所述隔板固 定連接于所述集液管的內壁。因此,盡管所述集液管的扭曲會導致所 述隔板槽發生較大的形變,盡管將所述隔板與所述隔板槽焊接對前所 述集液管的搬運會產生晃動,但是由于所述隔板與所述集液管的內壁 咬合于一體,所述隔板仍然可以保持其位于所述隔板槽中的位置,更 不會從所述隔板槽中脫出。即,隔板在焊接前不易在隔板槽中產生位 移。
因此,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方便隔板的焊接操作,并顯著提高其焊接精度,進而提高熱交換器的可靠性。
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典型的熱交換器的結構示意圖2為圖1所示集液管隔板固定方式的示意圖3為圖2所示集液管沿經過其隔板槽的剖視示意圖4為圖2所示隔板的結構示意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集液管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
圖6為圖5所示集液管沿經過其隔板槽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圖5所示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5所示集液管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核心是提供一種熱交換器的集液管,以及一種包括上述集 液管的熱交換器;其隔板能夠方便地插裝入隔板槽中的準確位置,且 在焊接前不易在隔板槽中產生位移。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 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5、圖6以及圖7,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集液管 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集液管沿經過其隔 板槽的剖視示意圖;圖7為圖5所示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發明所提供的集液管2可以由金屬或 者金屬合金制成,比較常見的是由鋁管加工而成。
集液管2的側壁設有至少一個散熱管接口 21,散熱管通過散熱管 接口 21與集液管2固定連接;兩者的固定連接方式通常為焊接,具體 地,兩者可以釬焊于一體。顯然,所述散熱管的數目應當與散熱管接 口 21的數目相等;所述散熱管之間通常相互平行地設置,且最好均垂 直于集液管2。集液管2與所述散熱管之間均保持連通,以便傳熱介 質在其中流動。當然,必要時集液管2還應當包括傳熱介質的流入通 道和流出通道。集液管2的側壁還設有隔板槽22,用以插裝隔板23。隔板23應 當在集液管2的橫向設置,即,隔板23.應當垂直于集液管2的管壁, 以便于其將集液管2橫向隔開。因此,隔板槽22的也應在集液管2 的橫向設置;此外,隔板槽22在集液管2橫向的寬度應當保證其中可 以完全插入隔斧反23。
隔板槽22與散熱管接口 21最好中心對稱地設置于集液管2的兩 側,這樣可以給隔板23的插裝帶來很大的便利。當然,改變隔板槽 22的設置位置,使其繞集液管2的中心軸旋轉適當的角度,也可以實 現本發明目的。
隔板23的作用是將集液管2在其橫向隔開,因此,其應當具有 與集液管2的內腔以及隔;t反槽22相適應的形狀。
隔板23包括主板體231,主板體231的形狀與集液管2內腔的形 狀相適應。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集液管2橫截面的形狀為不完全的圓 形,因此圖7所示主板體231的形狀也應當為不完全的圓形;顯然, 如果集液管2橫截面的形狀發生改變,主板體231的形狀也應當相應 地改變。
插裝入隔板槽22時,首先進入的一端為主寺反體231的前端,與 所述前端相對應的即為主板體231的后端。主板體231的后端設有連 接部232,連接部232為部分環形板,其形狀最好與隔板槽22水平截 面的形狀相同,其厚度最好等于隔板槽22的寬度。連接部232與主板 體231固定連接于一體,顯然,兩者也可以是整體結構。
隔一反23連接部232的兩端部具有第一阻擋面2321,隔板槽22的 兩端部具有第二阻擋面221。隔板23插裝入隔板槽22的過程中,第 一阻擋面2321可以阻擋第二阻擋面221,從而初步限定隔板23位于 隔板槽22中的位置。
然而,僅通過上述第一阻擋面2321和第二阻擋面221還不足以 實現對隔板23的精確定位,隔板23插裝入隔板槽22中時,容易產生 或左或右的偏移。另一方面,隔板23插裝入隔板槽22之后、焊接于 集液管2之前,可能需要對集液管2進行搬運、移動等操作,隔板23
7很有可能從隔板槽22中發生位移,甚至脫出。
為了避免上述不利情況的發生,隔板23主板體231的前端進一 步設有凸臺233,凸臺233自主板體231的前端橫向凸出,其與主板 體231、連接部232大體位于同一平面內。
同時,在集液管2的內壁中設置夾持槽24。夾持槽24所在的平 面應當垂直于集液管2的中心軸線,且其應當對應于隔板槽22而設置, 即夾持槽24與隔板槽22應當大體位于集液管2相對的兩側壁。
應當準確地選取夾持槽24的設置位置,以確保當隔板23準確地 插裝入隔板槽22時,其凸臺233恰好能夠陷入夾持槽24之中。這樣 即可以通過判斷凸臺233是否陷入夾持槽24中,來判斷隔板23的插 裝位置是否準確。
如上所述,當隔板23插裝入隔板槽22時,其前端的凸臺233可 以陷入集液管2內壁的夾持槽24中,從而可以準確地確定隔板3的位 置。此外,夾持槽24與凸臺233應當能夠形成過盈配合,以便隔板 23插裝入隔板槽22中后,夾持槽24可以咬合凸臺233,從而使隔板 23的位置能夠保持穩定。具體地,可以將隔板23凸臺233的厚度設 為略大于夾持槽24的寬度,從而在插裝隔板23時,兩者能夠形成上 述過盈配合。
將隔板23插裝入隔板槽22中時,通過夾持槽24與凸臺233的 配合,隔板23可以實現精確定位,并將該位置穩定地保持。因此,主 板體231完全位于集液管2的內腔中,由于兩者的形狀相同,主板體 231可以將集液管24黃向隔開;同時,連接部232完全位于隔板槽22 中,由于連接部232的厚度略大于隔板槽22的寬度,且兩者的形狀相 同,連接部232可以恰好將隔板槽22完全填充,使集液管2的外側面 恢復平整。然后,即可將隔板23與集液管2焊接于一體,從而完成隔 板23的安裝操作。具體地,隔板23與集液管2的焊接方式最好采用 釬焊。
上述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所提供的集液管,在其散熱管接口之間 的內壁上設置夾持槽;同時,在其隔板的邊緣設有形狀與所述夾持槽相適應的凸臺;所述凸臺與所述夾持槽形成過盈配合。因此,所述隔
板插裝入隔板槽之后,其凸臺可以陷入所述夾持槽中,所述夾持槽因 此能夠對所述凸臺進行準確的定位,從而將所述隔板在所述隔板槽中 的位置唯一限定。即,隔板能夠插裝入隔板槽中的準確位置。
再者,所述隔板插裝入隔板槽之后,由于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夾持 槽可以形成過盈配合,兩者可以實現緊密咬合,從而將所述隔板固定 連接于所述集液管的內壁。因此,盡管所述集液管的扭曲會導致所述 隔板槽發生較大的形變,盡管將所述隔板與所述隔板槽焊接對前所述 集液管的搬運會產生晃動,但是由于所述隔板與所述集液管的內壁咬 合于一體,所述隔板仍然可以保持其位于所述隔板槽中的位置,更不
會從所述隔板槽中脫出。即,隔板在焊接前不易在隔板槽中產生位移。
請參考圖8,圖8為圖5所示集液管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為了取得進一步的技術效果,可以對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所提供的 集液管進行若干改進。
比如,可以將散熱管接口 21設為扁形管口,且在集液管2的徑 向延伸。最好在散熱管接口 21之間的管壁設置中心平臺26,中心平 臺26向外凸出,顯然,其內壁面則向內凹陷。夾持槽24因而可以i殳 于所述內凹的內壁面,這樣可以便于夾持槽24的形成。
為了便于所述散熱管插裝入散熱管接口 21中,并避免插裝過程 中所述散熱管以及散熱管接口 21受到損壞,可以在中心平臺26與散 熱管接口 21之間設置過渡斜面27。具體地,過渡斜面27可以是弧形 面過>度面。
凸臺233還可以設置向末端漸縮的導入面,以便于其插裝入夾持 槽24中。
隔板23的厚度可以略大于隔板槽22的寬度,兩者因此可以形成 適當的過盈配合,隔板23因此可以更穩定地保持其位于隔板槽22中 的位置。
本發明所提供的熱交換器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兩根上述集液管 2,且兩者相對的散熱管接口 21中設置多根相平行的散熱管,所述散熱管與兩根集液管2均保持連通。兩根集液管2中的隔板相交錯地設 置,因此該熱交換器中具有曲折的介質流通通道。由于其包括本發明 所提供的集液管2,因此該熱交換器的可靠性得到顯著提高。具體可
以參考上文對集液管2的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 一種集液管以及應用所述集液管的熱交
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 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 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 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熱交換器的集液管,包括多個用于連接散熱管的散熱管接口(21);相鄰的所述散熱管接口(21)之間的環形管壁上設有隔板槽(22),其中插裝將所述集液管橫向隔開的隔板(23);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對應于所述隔板槽(22)的內壁上設有夾持槽(24),所述隔板(23)的邊緣設有凸臺(233);所述隔板(23)插裝入所述隔板槽(22)時,所述夾持槽(24)與所述凸臺(233)形成過盈配合。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隔板槽(22)和所述散熱管接口 (21)分別位于所述集液管相對的兩 側;所述夾持槽(24)與所述散熱管接口 (21)同側。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交換器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散熱管接口 (21 )之間的管壁具有向外凸出的中心平臺(26),所述夾 持槽(24)設于所述中心平臺(26)的內側壁。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交換器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中心平臺(26)與所述散熱管接口 (21)之間具有過渡斜面(27)。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熱交換器的集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過渡斜面(27)為向外側凸起的弧形面。
6、 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的集液管,其特 征在于,所述凸臺(233 )具有向末端漸縮的導入面,以便于插裝入所 述夾持槽(24)。
7、 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的集液管,其特 征在于,所述隔板(23)的厚度略大于所述隔板槽(22)的寬度。
8、 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器的集液管,其特 征在于,所述散熱管接口 (21)為扁形口,且在所述集液管的徑向延伸。
9、 一種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 項所述的集液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熱交換器的集液管(2),其對應于隔板槽(22)的內壁上設有夾持槽(24);其隔板(23)的邊緣設有凸臺(233);所述隔板(23)插裝入所述隔板槽(22)時,所述夾持槽(24)與所述凸臺(233)形成過盈配合。所述隔板(23)插裝入隔板槽(22)之后,其凸臺(233)可以陷入所述夾持槽(24)中,所述夾持槽(24)因此能夠對所述凸臺(233)進行準確的定位;由于所述凸臺(233)和所述夾持槽(24)可以形成過盈配合,兩者可以實現緊密咬合,從而將所述隔板(23)固定連接于所述集液管(2)的內壁。因此,隔板(23)的焊接精度較高,熱交換器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
文檔編號F28F9/02GK101451793SQ20071018825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30日
發明者劉華釗 申請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換熱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