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平移式后卸裝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移式后卸裝載機,屬于工程機械。
現有裝載機的卸料式方式有前卸、側卸和回轉式,其不足之處在于要求裝卸場地較寬大,不能在隧道、礦井和樓房密集區等狹窄場地進行裝卸物料的作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能在狹窄場地進行裝卸物料作業的平移式后卸裝載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本實用新型由發動機、行走輪、行走傳動系統、駕駛室、鏟斗平移裝置、動臂旋轉驅動裝置和支腿油缸組成。鏟斗平移裝置由動臂、帶底耳環和內側耳環的鏟斗、轉斗臂和上機架組成,動臂前后端分別與鏟斗底耳環和上機架鉸接,轉斗臂前后端分別與鏟斗內側耳環和上機架鉸接,四個鉸接點連成平行四連桿機構,上機架固定于機身底盤上。動臂旋轉驅動裝置由液壓馬達、制動器、主減速器和行星減速器組成,兩動臂分別連接于兩行星減速器上。支腿油缸包括油缸和支腿,支腿油缸裝設于發動機后端。
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總圖。
圖2為
圖1的A-A剖視局部圖,圖中主要表示出動臂及其驅動裝置的裝配關系。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參見
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為輪式,發動機6布設于機后,駕駛室12布設于機前,上機架7貼近發動機并固定于機身底盤上。鏟斗14為長形,橫置于機前方,鏟斗兩端下部有底耳環21,位于機兩側的動臂10,其前端通過銷軸15與鏟斗底耳環21進行鉸接,其后端通過銷軸16與上機架7進行鉸接,鏟斗有內側耳環22,轉斗臂18與鏟斗內側耳環22進行鉸接,轉斗臂8的后端通過銷軸17與上機架7進行鉸接,由15、16、17和18四點連成平行四連桿機構。當轉斗臂8的活塞桿前移,將鏟斗由圖示的實線位置推至圖示的雙點畫線位置,裝載機前行以進行鏟裝物料,鏟好物料后活塞桿回縮,將鏟斗拉回至圖示的實線位置(即鏟斗朝上),動臂10通過銷軸15以支撐著鏟斗沿軸心16順時針方向旋轉,與此同時,通過對轉斗臂8的油缸停止進、排油,以保持銷軸17和18兩點間的距離不變,即轉斗臂8通過銷軸18支著鏟斗沿軸心17順時針方向旋轉。通過上述平行四連桿機構的作用,以保持鏟斗在旋轉過程中的平移,使鏟斗角度不變,始終處于朝上的位置,從而避免了鏟斗拋撒物料(特別是途經駕駛室上方)以及很不安全。待鏟斗旋轉至機后,即圖示的雙點畫線位置時,油缸活塞桿回縮,將鏟斗拉回至傾倒位置,將斗內物料卸出。動臂連同鏟斗一起逆時針方向旋轉,將鏟斗返回至原位,以進行下一個裝卸物料的作業。
參見
圖1和圖2。動臂旋轉的驅動裝置由液壓馬達2、制動器3、主減速器4和行星減速器1組成,兩側的動臂10分別連接于兩側的行星減速器1上,當鏟斗14處于裝料或卸料位置時,必須對動臂10進行制動,這是由制動器3來完成的,制動器3為常閉式,即動臂運動時制動器開啟,動臂不運動(即鏟斗裝、卸料)時制動器進行制動。
為了保證卸料時整機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在發動機6后端設有后支腿油缸5,由行程開關來控制油缸5的動作。當動臂10由圖示的實線位置升至與地面呈45°時,支腿油缸5內的活塞桿帶動支腿19伸出,直至支腿接觸地面為止,以起到支承和穩定整機的作用,當卸料結束動臂返回時,支腿油缸內的活塞桿回縮,支腿脫離地面,以便第二次裝料作業時裝卸機的前移。
本實用新型向前裝鏟物料的作業,是通過整機的向前行進來完成的。件號13為行走的傳動系統,件號20為行走輪。件號9為液壓油箱,件號11為燃油箱。
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可以在隧道、礦井和樓房密集等狹窄場地,安全和高效地進行裝卸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平移式后卸裝載機,包括發動機、行走輪、行走傳動系統和駕駛室,其特征在于,由鏟斗平移裝置,動臂旋轉驅動裝置和支腿油缸組成,鏟斗平移裝置包括動臂、帶底耳環和內側耳環的鏟斗、轉斗臂和上機架,動臂前后端分別與鏟斗底耳環和上機架鉸接,轉斗臂前后端分別與鏟斗內側耳環和上機架鉸接,四個鉸接點連成平行四連桿機構,上機架固定于機身底盤上,動臂旋轉驅動裝置由液壓馬達、制動器、主減速器和行星減速器組成,兩動臂分別連接于兩行星減速器上,支腿油缸包括油缸和支腿,支腿油缸裝設于發動機后端。
專利摘要平移式后卸裝載機,由發動機、行走輪、行走傳動系統、駕駛室、鏟斗平移裝置、動臂旋轉驅動裝置和支腿油缸組成。鏟斗平移裝置由動臂、帶底耳環和內側耳環的鏟斗、轉斗臂和上機架組成,動臂前后端分別與鏟斗底耳環和上機架鉸接,轉斗臂前后端分別與鏟斗內側耳環和上機架鉸接,四個鉸接點連成平行四連桿機構,上機架固定于機身底盤上。動臂旋轉驅動裝置由液壓馬達、制動器、主減速器和行星減速器組成。能在狹窄場地裝卸物料。
文檔編號B65G65/00GK2185253SQ9420648
公開日1994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1994年3月9日 優先權日1994年3月9日
發明者趙育光, 楊殊 申請人:趙育光, 楊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