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分隔的包裝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盛納包裝容器(例如安瓿與小玻璃瓶)的帶分隔之包裝箱。特別涉及到組裝簡易、能使盛納的容器穩定、同時能對外側來的沖擊一類之力具有降護功能的帶分隔之包裝箱。
已提出過多種這樣一類帶分隔的包裝箱,代表性的有實開昭55-90156號與實公昭56-47109號公報中所讀到的。
在實開昭55-90156號中,提出了一種盛納安瓿與小玻璃瓶的帶分隔的容易組裝的容器,它按以下方式組裝成把與底板左、右相連設置的配備有安瓿和小玻璃瓶之嵌入孔的隔板,通過折向內側的貼附片貼附于底板,于底板在右端形成四棱柱狀的筒狀分隔,再將設置于底板之上方側的蓋板插入片插入連接著底板之下方側的正面板和兩分隔之間即可。
在實開昭56-47109號中,涉及一種裝盛兩只安瓿的安瓿盛納箱,它按以下方式組裝成把與底端左右端相連設置且有安瓿基體插入部或首部裝放孔的分隔之板,在底板之上與折向內側的上、下增設板重合,在底板左、右端形成方形筒狀分隔。再把同底板之上、下側相連設置的上、下短面板插入兩分隔的兩側即得。
在實開昭55-90156號的情形,形成于底部左、右端的四棱柱筒狀的分隔雖因有蓋板的折入部分而得到一定增強,但一旦從外側受到沖擊等力的作用,由于變形而有可能導致內盛之安瓿發生破損的事故。此外,在裝入安瓿或小玻璃瓶之前部及底部的嵌入孔中,由于僅僅把首部一方的嵌入孔設置為一種插入機構,一旦容器發生振動,在容器之內當底部呈游晃狀態而首部受力,結果可使首部機械強度弱的安瓿有極高的破損危險度。
在實開昭56-47109號的情形,為了組裝此種盛納箱,必須把形成分隔之板的上、下增設板于底板之上重合,故不能用自動裝配機來組裝而必須依靠手工作業,從而提高了盛納盒的成本。此外,形成于底部兩端的方形筒狀分隔,在任何一側也只不過是備有折入部分,即使是插入到上、下端部,也不能較明顯地提高機械強度,一旦從外側給兩分隔以沖擊等力,有可能與實開昭55-90156號情形中的分隔相同,因變形而發生安瓿破裂事故。另外,由于插入安瓿首部的裝合孔也僅僅是一種插合機構,與實開昭55-90156號的情形相同,安瓿的破損程度的危險性很高。
本發明之目的即在于解決上述問題,它在提高于底板兩端所形成之分隔的機械強度同時,于置放包裝容器(例如安瓿與小玻璃瓶)之首部與底部的地位設置關聯機構,借此來解決這類問題。
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將左固定板、左內側板、左頂板、左外側板、底板、右外側板、右頂板、右側板與右固定板,通過折線順次地依一個方向相連設置;從左右內側板至左右頂板按一定間隔并于規定部位上刻設形成狹窄部位的一批切口;并于此左、右的內側板與外側板中至少一方的上下端配置了內蓋,而于該左側開設裝入孔并于該右側可設裝合孔;在該底板的上下端處,則將通過折線于外側端兩側上配備有左右插片的上下蓋板,相連接地設置于其上;然后將前述的左、右固定板裝定于上述底板的中央附近,使于此底部的兩端部上形成頭部分隔與底部分隔,再將這兩個分隔的上下開口端通過前述左右插片與所說上下蓋板接合上,必要時再將其裝入外裝箱。
本發明的帶分隔的包裝箱具有以下的作用與效果。由于形成于底板兩端部處的頭部與底部分隔,是由于將上、下蓋板重合到設于上下開口端處的內蓋之上,并由插入到頂板與各內蓋間隙中之插片固定,因而有很高的機械強度。因此,即令在外側受到沖擊等力的作用也不會發生變形,從而不會破損所盛納的容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此外,由于在形成于底部兩端上之頭部、底部分隔中的裝入孔與裝合孔所在部位處,分別設有狹窄部來形成卡合機構,就能可靠與穩定地保持所納置的容器,因而即使是在很強的振動下,也極少致其發生破損與飛濺等事故。
同時,在進行組裝時,由于是把左、右固定板重合裝定于底板之上,故能由自動組裝機進行糊合裝配。據此就能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以較廉的價格提供給用戶。
再有,由于可根據需要在各個裝入孔與裝合孔上設置隔斷片來起到緩沖壁的作用,就能具有免受外部沖擊等影響的性能。這樣,與前述卡合機構相結合,就能減少發生內盛容器破損等事故。
下面簡述本發明的附圖。
圖1是示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帶分隔之包裝箱的展開圖;
圖2用來說明圖1中之帶分隔的包裝箱之組裝方法,是表明其組裝過程的平面圖;
圖3是表明圖2以后之組裝過程的斜視圖;
圖4是帶分隔之包裝箱的斜視圖;
圖5是用于本發明之帶分隔包裝箱的外包裝箱之展開圖;
圖6用來說明圖5中之外包裝箱的組合方法,是表明此組裝過程的斜視圖;
圖7是外包裝箱的斜視圖;
圖8是示明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分隔包裝箱的展開圖;
圖9說明圖8中之帶分隔包裝箱的組裝方法,是表明此組裝過程的平面圖;
圖10是表明圖9以后之組裝過程的斜視圖;
圖11是帶分隔包裝箱的斜視圖;
圖12是相應于圖1所示之內蓋改型例的展開圖,而圖13是圖12之展開圖中組裝過程的斜視圖。
下面先以圖1至4所示實施例(盛納了一對安瓿與小玻璃瓶之帶分隔包裝箱)來詳述本發明。
在圖1所示包裝箱1的展開圖中,通過從折線a、b…g、h順次朝右相連地設置著左固定板2、左內側板3、左頂板4、左外側板5、底板6、右外側板7、右頂板8、右內側板9與右固定板10。
從左內側板通至左頂板4開設有安瓿A之首部11側的裝入孔12與小玻璃瓶B之首部13側的裝入孔14。同時從右頂板8至右內側板9則開設著安瓿A之底部11′側的裝合孔12′與小玻璃瓶B之底部13′側的裝合孔14′。
左、右內側板3、9與左、右外側板5、7具同一寬度,右頂板8是由較左頂板4稍窄的板形成。在裝瓿A的裝入孔12與裝合孔12′處,于其一定部位上設有較上述首部11與底部11′之外徑稍小的狹窄部15與15′,形成卡合機構。同時在小玻璃瓶B的裝入孔14與裝合孔14′處也與安瓿A的情形相同,于一定部位上設有狹窄部16與16′以形成卡合機構。
在左內與左外側板3、5各自的上下端,通過橫折線i,j;k與l,相連地設有左上、左下內蓋17、18;17′、18′。而在右外、右內側板7、9各自的上下端,則經橫折線k,l;m,n相連地設置有右上、右下內蓋19、20;19′、20′。
于底部6的上、下端,通過橫折線k,l相連地設有上、下蓋板21、22。而在此上、下蓋板21、22的外側端,通過與左外側板5一側鄰近的橫折線o,p相連地設置有與左頂板4同寬的上、下左插入片23、23′,并通過與左外側板7一側鄰近的橫折線o′,p′相連地設置與右頂板8同寬的上、下右插入片24、24′。在此上下鄰接的插入片23與24以及23′與24′之間則設置有半圓形缺口的手指扣合部25、25′。
圖中的26則是設在左、右固定板2、10之上的接合材料等的涂布部。
下面據圖2至4說明包裝箱的組裝方法。
如圖2所示,當于左、右固定板2、10之涂布部26上敷以適當的糊料之后,依縱折線c及f將左固定板2、左內側板3、左頂板4與右頂板8、右內側板9以及右固定板10分別折向內側,使與左外側板5、底板6與右外側板7、底板重合,讓左、右固定板2、10貼定于底板6的中央附近。
繼如圖3所示,將左、右外側板5、7向內側推壓,同時將左內、左外側部3、5與右內、右外側9、7立起,在底板6的兩端部處形成了由左外側板5、左頂板4、左內側板3以及右外側板7、右頂板8、右內側板9組成的方形筒狀的頭部分隔27與底部分隔28。
再如圖4所示,分別將相對應的上下之左上、左下內蓋17、17′;18、18′與右上、右下內蓋19、19′;20、20′按各個橫折線i,k;j,l與k,m;l,n向內側彎折,令其彼此的頂端重合之后,依橫折線k;l將上、下蓋板21;22折向內側,再將順橫折線o,p折向內側的上、下左插入片23;23′分別插入頭部分隔27之上下的開口端中,同時將順橫折線o′p′折向內側的上、下右插入片24,24′分別插入底部分隔28的上下之開口端中。由此組裝起包裝箱1。
此包裝箱1如圖4以雙點劃線所示,在使用時,當首部11一側已處在裝入孔12一側的安瓿A之后,將其首部11與底部11′推壓入狹窄部15與15′,使相對的裝入孔與裝合孔配合上即可。同樣,在使用時,在小玻璃瓶B的首部13一側已置放于裝入孔14一側之后,可將其首部13與底部13′推押入狹窄部16與16′,使相對的裝入孔14與裝合孔14′配合上即可。必要時,此包裝箱1在裝入后述的外裝箱30內之后使用。
在上述實施例中,包裝箱1具有底板6兩端處形成的方形筒狀的頭部分隔27與底部分隔28,它是以上下開口端處分別相對的內蓋17與17′,18與18′以及19與19′,20與20′朝內側彎折,令其彼此的頂端重合,再將上、下左插入片23、23′與上、下右插入片24、24′插入左頂板4與右頂板8和各個內蓋的間隙中,以提高其機械強度。因而難以因來自外側的沖擊等力而變形,可減少安瓿A與小玻璃瓶B的破損一類事故。
包裝箱1在安瓿A與小玻璃瓶B的裝入孔12與14、裝合孔12′與14′的一定部分上,分別設有狹窄部15、15′與16、16′,因此能牢靠和穩定地保持安瓿A與小玻璃瓶B,即使包裝箱1受到振動也可減少破損之類事故。
包裝箱1組裝時是以左、右固定板2、10重合到底部6而接合起,因而能用自動組裝機涂布糊料組合成,可以提高生產率而降低成本。
以下據圖5至7來詳述裝入包裝箱1的外裝箱30。
在示明外裝箱30的展開圖的圖5中,順次地按橫向經縱折線q,r,st設置著右側板31、頂板32、左側板34與貼付板35。
在上述右、左側板31;33的各自上、下端處,經橫折線u,v;w,x相連地設置著后、前內蓋36、37;36′、37′。
在底板34的上、下端處,經橫折線w;x分別設置著與通過橫折線y;z與插入片38;39相鄰設置的后、前蓋40;41。
而在底板34的圖中下方前蓋41的一側則刻設有橫折線x與隔一定間隔的相平行之內折線x′,在縱折線s之上至內折線x′處則開設有切口42。
另外,貼附片35在前蓋41側的下端部是從內折線x′開設出。
下面據圖6與7說明外包裝箱30的組合方法。
如圖6所示,由于各折線q,r~y,z已經受彎折,用適當的糊料涂布于貼附片35的內面,沿縱折線s將底板34與貼附片35一起折向內側,在頂板32與左側板33重合之后,使右側板31沿縱折線q向內側,重合到貼附片35上,將此兩者貼接合便形成了箱體43。
繼如圖7所示,沿橫折線u,w將后內蓋36,36′向內側彎折,再將沿橫折線w折向內側的后蓋40重合于其上,于橫折線y,插入折向內側的插入片38而形成后蓋部44。同樣,沿橫折線v,x使前內蓋37、37′折向內側,使沿橫折線x折向內側的前蓋41重合于其上,于橫折線z,插入折向內側的插入片39而形成前蓋部。
此外裝箱30的使用方式是,打開前蓋部45,把盛放有安瓿A與小玻璃瓶B的包裝箱裝入之后,再封閉上前蓋部45。一旦將插裝有包裝箱1的外裝箱30之前蓋部45打開,前蓋41即沿內折線x′使開口擴大,露出包裝箱1的前面底部6,這樣便很容易取出包裝箱1。按此便將外裝箱30組裝好。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包裝箱1來說,雖然并列地于頭部分隔設有一對裝入孔12、14而于底部分隔設有一對裝合孔12′、14′,但根據包裝箱的使用目的,也可對之分別設置多對這類的孔。但是,當并列設置的孔對過多,就會降低頭部分隔27與底部分隔28的機械強度,減弱對外部沖擊等力的抵抗本領,自然就會帶來一定限制。此外,包裝箱1根據使用目的也可如包裝箱51那樣,于裝入孔12、14與裝合孔12′、14′中設置適當的隔離片。
下面根據圖8至11所述的第二實施例(裝盛有2個小玻璃瓶)來詳述本發明。
在圖8所示之包裝箱51的展開圖中,通過縱折線a′、b′…g′.h′,順次依朝右方向相連地設置著左固定板52、右內側板53、左頂板54、右外側板55、底板56、右外側板57、右頂板58、右內側板59、右固定板60。
從左內側板53至左頂板54之間,按一定間隔設置兩個保留下底部61的瓶狀切口62,再對兩個隔離片63于底部61和頭部64附近之縱折線b′上刻畫出縱折線i′與j′,并設置有小玻璃瓶B首部65一側的裝入孔66。
同時從右頂板58至右內側板59之間,按一定間隔設置兩個保留下底部68的瓶狀切口62′,再對兩個隔離片63′于底部61′和狀部64′附近之縱折線y′上刻畫出平行的縱折線i′與j′,并設置有小玻璃瓶B底部67一側的裝合孔68。
上述左、右內側板53、59與左、右外側板55、57具同一寬度,右頂板58較左頂板54稍窄。在裝入孔66與裝合孔68中,按一定部位設置較首部65與底部67之外徑稍小的狹窄部69、69′,形成卡合機構。
在左內、左外側板53、55的各自上下端,通過橫折線k′,l′;m′,n′,相連地設置著使彼此頂端重合的左上、左下內蓋70、71;70′、71′。
在右外、右內側板57、59的各自上下端,通過橫折線m′、n′;q′、r′,相連地設置著使彼此頂端重合的右上、右下內蓋72、73;72′、73′。
在底板56的上、下端,通過橫折線m′、n′相連地設置著上、下蓋板74、75。
在上、下蓋板74、75的外側端,于左外側板55一側附近,通過橫折線s′、t′相連地設置著與左頂板同寬的上、下左插入片76、76′,而于右外側板57一側附近,通過橫折線u′、v′,相連地設置著與右頂板同寬的上、下右插入片77、77′。另外,在上下鄰接的插入片76與77以及76′與77′之間設置有半圓形缺口的手指扣合部78與78′。
又,圖中的26表示設于左、右固定板52;60之中的接合材料的涂布部。
下面按照圖9至11說明包裝箱51的組裝方法。
如圖9所示,在將適當的糊料涂布到左、右固定板52、60的涂布部26上之后,沿著縱折線c′與f′,使左固定板52、左內側板53、左頂板54以及右頂板58、右內側部59與右固定板60各個一起向內側彎折,重合著左個側板55、底板56與右外側板57、底板56,令左、右固定板52;60貼定于底部56的中央附近。
再如圖10所示,當將左、右外側板55、57推壓向內側時,左內、左外側板53、55與右外、右內側板57、69即立起,在底板56的兩端就形成了由左外側板55、左頂板54、左內側板53以有右外側板57、右頂板58、右內側板59組成的方形筒狀之頭部分隔79與底部分隔80,而隔離片63與63′則沿著縱折線i′,j′與i″,j″彎曲,進入頭部分隔79與底部分隔80的內側,形成緩沖壁。
進而如圖11所示,將各自相對的上下之左上左下內蓋70、70′;71、71′與右上、右下內蓋72、72′;73、73′沿各個橫折線k′、m′;l′、n′以及m′、q′、n′、r′向內側彎折,于頂端附近重合,再使沿橫折線m′、n′折向內側的上、下蓋板74、75重合之后,把沿橫折線s′,t′彎向內側的上、下左插入片76、76′分別插入頭部分隔79的上、下開口端,而把沿橫折線u′,v′彎向內側的上、下右插入片77、77′分別插入底部分隔80的上下開口端,由此而組裝好此包裝箱51。
此包裝箱51如圖11的雙點劃線所示,使用時,在將小玻璃瓶B的首部65一側放到裝入孔66一側之后時,一面將隔離片63與63′推向內側一面將此首部65與底部67推入狹窄部69與69′,將相對的裝入孔與裝合孔配合,并按同樣的手續將小玻璃瓶B裝入鄰接的裝入孔與裝合孔內。此包裝箱51必要時可裝入前述的外包裝箱30之中使用。
在上述實施例中,包裝箱51由于對于裝配到裝入孔66與裝合孔68中的小玻璃瓶B,有設于兩孔66、68中的隔離片63、63′起著緩沖壁的作用,故能對外部的沖擊等影響具有保護功能。其它效果與前述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
在此第二實施例中,包裝箱51雖然是并列設置有兩個相對的裝入孔66與裝合孔68,但也可根據使用目的并列地設置二個以上這類孔。但是并列設置得過多時,就會降低頭部分隔79與底部分隔80的機械強度,減弱對外部沖擊等力的抗抵作用,自然會帶來一定限度。此外,包裝箱51雖然是于裝入孔66與裝合孔68中設有隔離片63與63′,但也可視使用目的不設。
圖12所示的展開圖與圖13所示的裝配斜視圖,是用來示明能同時適用于第一實施列與第二實施例之內蓋的改型例。圖12由于第一實施例之圖相當,符號也全面采用圖1中的,二者共同部分的詳細說明予以省略。
在上述圖中,在左外側板的上下端,通過橫折線i,j相連地設置左上、左下內蓋17′、18′。而在右外側部7的上下端,則通過橫折線k,l相連地設有右上、下內蓋19、20。此左上、左下內蓋17′、18′與右上、右下內蓋19、20,為了要堵塞頭部分隔27與底部分隔28的上下開口端,要有充分的大小。這就是說,在第一實施例中,是把從左右折線i,j,h,l,m向中央拓延的各兩塊內蓋,作為從一方的折線k,l向另一方拓延的一塊內蓋(參看圖3與圖B)。
采取以上結構,由于堵塞頭部分隔27與底部分隔28的上下開口端之內蓋分別是一塊,故能簡化裝配作業,結果可取得易于機構化的特殊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帶分隔的包裝箱,特征在于,它具有下述結構通過一批折線(a-h;a′-h′)順次地朝一個方向相連地設置有左固定板(2;52)、左內側板(3;53)、左頂板(4;54)、左外側板(5;55)、底板(6;56)、右外側板(7;57)、右頂板(8;58)、右內側板(9;59)、右固定板(10;60),分別從上述左、右內側板(3,9;53,59)至左、右頂板(4,8,54,58),按一定間隔且于一定部位上刻設出多個構成狹窄部(15,15′,16,16′;69,69′)的切口。在左側內板(3;59)、左頂板(4;54)中開設裝入孔(12,14;66);并在右內側板(9;59),右頂板(8;58)中開設裝合孔(12′,14′;68);于左、右內側板(3,9;53,59)、外側板(5,7;55,57)中至少一方的上下端備有內蓋;于底板(6;56)的上下端,在外側端的兩側,通過折線(o,o′,p,p′;s′,t′,u′,r′),將備有左、右插入片(23,23′,24,24′;76,76′,77,77′)的上、下蓋板(21,22;74,75)經由折線相連設置;將上述左、右固定板(2,10;52,60)固定到底板(6;56)的中央附近,使于此底板(96,56)之兩端部形成頭部分隔(27;79)與底部分隔(28,80),令此兩分隔的上下開口端通過左、右插入片(23,23′,24,24′;76,76′,77,77′)接合到上、下蓋板(21,22;74,75)之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箱,在頭部分隔(27)與底部分隔(28)中,分別并設有一對安瓿、小玻璃瓶用的裝入孔(12,14)與裝合孔(12′,14′)。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箱,在頭部分隔(27)與底部分隔(28)中,分別并設有多對安瓿、小玻璃瓶用的裝入孔(12,14)與裝合孔(12′,14′)。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箱,在頭部分隔(27)與底部分隔(28)中,分別并設有至少兩個以上安瓿用的裝入孔(12)和裝合孔(12′)。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箱,在頭部分隔(27)與底部分隔(28)中,分別并設有至少兩個以上的小玻璃瓶用的裝入孔(14)與裝合孔(14′)。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包裝箱,在各裝入孔(12,14)與裝合孔(12′,14′)的各自預定部位處設有隔離片(63,63′)。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所述的包裝箱,前述的內蓋(17,17′,18,18′,19,19′,20,20′;70,70′,71,71′,72,72′,73,73′),使其頂端重合,通過各個折線(i,j,k,l,m,n;k′,l′,m′,n′,q′,r′)相連地設于左、右內側板(3,9;53;59)與外側板(5,7;55,57)之上、下端。
8.如權利要求1至6中所述的包裝箱,前述內蓋(17′,18′,19,20,70′,71′,72,73),的大小能覆蓋住頭部分隔(27)與底部分隔(28),通過各折線(k,l;m′,n′)相連地設于左、右外側板(5,7;55,57)之上下端。
9.能裝入一外裝箱(30)中的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包裝箱。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包裝箱,它的外裝箱(30)的結構如下將右側板(31)、頂板(32)、左側板(33)、底板(34)、貼附板(35)通過折線(q,r,s,t)順次地朝一個方向連接設置,在此左、右側板(30,31)上分別經折線(u,v,w,x)相連地設置與其上下端相對的內蓋(36,37,36′,37′),而在底板(34)上則通過折線(w,x)相連地設置著與后、前蓋(40,41)相連設置的朝向外端的插入片(38,39),另外,還刻設有與前蓋(41)一側之折線(x)相平行的內折線x′;在將貼附板(35)結合到右側板(31)而形成箱體的同時,可使前蓋(41)能通過內折線(x′)擴大開口。
全文摘要
能穩地保持內盛物并抵御外部沖擊有保護功能的置納安瓿與小玻璃瓶的帶分隔包裝箱。它通過折線順次設有左固定板、內側板、左頂板、左外側板、底板、右外側板、右頂板、右內側板、右固定板。分別從左、右內側板相應的頂板之間按一定間隔并在一定部位上刻設構成狹窄部的切口,于左右分設裝入與裝合孔。于左右內外側板至少一方的上下端設置內蓋。底板的上下端接有上下蓋板。左右固定板接于底板中央附近使底板兩端部上形成頭部與底部分隔。
文檔編號B65D6/10GK1090820SQ9310149
公開日1994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1993年2月12日 優先權日1993年2月12日
發明者德永健真, 村岡萬巧, 上田厚 申請人: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 相互印刷紙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