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泡沫送出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主張2010年05月31日申請的日本國特許出愿2010 — 124618號、2010年06月15日申請的日本國特許出愿2010 - 135823號及2010年06月22日申請的日本國特許出愿2010 - 141498號的優先權,并引用于此。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從外部對容器主體施加壓力來混合容納在容器主體內的發泡性液體與空氣,并從開口部送出所形成的泡沫的泡沫送出容器,特別是涉及其泡質穩定性的改進。
背景技術:
以往,公知有通過用手對具有彈性的容器的胴部施加壓力來使容納在容器主體內
的發泡性液體發泡并送出所形成的泡沫的泡沫送出容器。在這種泡沫送出容器中,為了形成泡沫,需要使發泡性液體與空氣在設于蓋體內的混合室內混合。因此,廣泛使用了在蓋體上設置從容器主體內吸入空氣的空氣孔、并使從該孔供給的空氣與發泡性液體混合而形成泡沫的泡沫送出容器。在此,例如在專利文獻I的泡沫送出容器中,公開了了如下的技術,與從一個位置導入空氣的情況相比,通過從圓周方向的多個位置向氣液混合室導入空氣,能夠使泡質良好。但是,在該泡沫送出容器中,由于發泡性液體從氣液混合室下方的一個位置導入,因此發泡性液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較小,有時兩者未充分地混合,不能夠穩定地獲得良好的泡質。另外,有時會因按壓,使大量的發泡性液體一下子流入氣液混合室內,在該發泡性液體在未與空氣充分地混合的狀態下就送出了發泡性液體,不能夠稱為在泡質的均質化和穩定性方面做得充分的泡沫送出容器。另外,以往,雖然通過改變管體的流路截面積而能夠使發泡性液體向氣液混合室的供給量發生變化并調整泡質,但是由于使管體的流路截面積發生變化,導致向氣液混合室供給的液體的流速發生變化,在其影響下,氣液混合室中的氣體與液體的混合狀態也發生變化,因此,為了找到能夠獲得所希望的泡質的管體的流路截面積,需要付出很多勞動來反復試驗,有時難以調整泡質。另外,雖然期待通過使發泡性液體導入口的流路截面積變窄而使與空氣的混合效率提高且泡沫均質化,但是在專利文獻I的泡沫送出容器中,由于液體導入口僅有一個位置,因此為了送出泡沫所需的按壓力升高,存在有作為容器的使用性較差這樣的問題。另外,例如在專利文獻2的泡沫送出容器中,朝向氣液混合室的空氣吸入流路由設置在管接頭上的管固定部(流路形成部)與蓋構件的內表面側之間的間隙形成。而且,在這種結構的泡沫送出容器中,因管接頭與蓋構件的組裝方法不同,導致有時間隙的大小不同,空氣吸入流路的截面積發生變化,向混合室流入的空氣量與設計的流量相比發生增減,未形成具有所期望的泡質的泡沫。例如,當將管固定部嵌入蓋構件時,若壓入不充分,則間隙變大,因此空氣吸入流路的流路截面積增大,空氣比本來設計的流量多地流入,從而泡沫密度降低而不能夠獲得期望的泡質。即,因所制造的各個元件彼此組裝時的嵌入方法或者元件彼此的嵌入情況不同,管固定部與蓋構件的內表面之間的間隙在每個容器制品之間發生變化,空氣吸入流路的流路截面積參差不齊,使朝向混合室的空氣的流量受到影響。因此,在以專利文獻2為代表的以往結構的泡沫送出容器中,在所制造的制品之間送出的泡沫的質量產生了偏差,不能夠提供在各個制品單位中穩定的泡質。另外,在重復使用制品的期間,也由于施加在元件上的壓力、從外部對容器施加力等影響,元件的嵌入狀態發生變化,空氣吸入流路的截面積發生變化,也存在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泡質變得不穩定這樣的問題。專利文獻I :日本特許第2934145號專利文獻2 :日本實開平I — 122851號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以往技術而產生的,S卩,本發明要解決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使泡質均質化、并且能夠以穩定的泡質送出泡沫的泡沫送出容器。
本發明人鑒于上述以往技術的課題而進行了認真研究,結果發現,通過分別各設置多個向氣液混合室導入發泡性液體的液體導入通路和導入空氣的空氣導入通路,從而使氣液混合效率明顯提高,并且一次按壓不會有大量的液體流入氣液混合室內,能夠使空氣和發泡性液體的供給量穩定化,其結果,能夠使泡質均質化,并且能夠以穩定的泡質送出泡沫,從而完成了本發明。S卩,本發明的泡沫送出容器包括由具有彈性的材料構成的容器主體、安裝在上述容器主體的口部的蓋體以及使上述容器主體的胴部內與上述蓋體內連通的管體,通過從外部對上述容器主體施加壓力,從而在設于上述蓋體內的氣液混合室內對容納在上述容器主體的胴部內的發泡性液體和存在于上述容器主體內的上部空間內的空氣進行混合而形成泡沫,并從上述蓋體的開口部送出上述泡沫,其特征在于,上述蓋體具有多個液體導入通路,其經由上述管體與上述容器主體的胴部內相連通,用于向氣液混合室內導入發泡性液體;多個空氣導入通路,其與上述容器主體內的上部空間相連通,用于向氣液混合室導入空氣;外氣吸入口,在上述容器主體被加壓時,該外氣吸入口封閉而對上述容器主體內進行密閉,在上述容器主體被減壓時,該外氣吸入口打開而使上述容器主體內與外部相連通并且從外部吸入空氣;氣液混合室,其與上述多個液體導入通路和上述多個空氣導入通路相連通,用于使發泡性液體與空氣混合而形成泡沫;泡沫送出通路,其與上述氣液混合室的下游側相連通;以及泡沫送出口,其設置在上述泡沫送出通路的下游側末端,向外部送出上述泡沫。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上述多個液體導入通路與上述多個空氣導入通路在多個氣液匯合部處相互匯合,而且該多個氣液匯合部經由多個氣液連通口與氣液混合部相連通。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上述蓋體具有與上述管體相連通的內蓋和嵌入該內蓋內的混合器,在該內蓋與混合器之間形成有上述多個空氣導入通路、上述多個液體導入通路及上述多個氣液匯合部,而且在該混合器上形成有上述多個氣液連通口。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上述空氣導入通路由形成在上述內蓋的內壁上的槽形成。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上述液體導入通路由形成在上述內蓋的內壁上的槽形成。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在上述內蓋的一端嵌入有上述管體。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上述液體導入通路至少具有擴大流路部,其與上述管體相連通,具有比上述管體大的流路截面積;以及分支流路部,其與上述擴大流路部相連通,分支為多個流路部,并且分支成的各個流路部與上述氣液混合室相連通;而且,上述分支流路部中的一個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小于上述管體的流路截面積,上述分支流路部中的多個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的總和大于上述管體的流路截面積。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上述擴大流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流路截面積大于上述分支流路部中的多個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的總和。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上述擴大流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流路截面積為上述分支流路部中的多個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的總和的I. 5倍 3倍。 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上述多個空氣導入通路與上述多個液體導入通路在上述氣液混合室的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交替配置。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上述空氣導入通路形成為嵌裝用于形成上述蓋體的多個構件后的在這些構件之間的間隙,至少具有設置在與嵌裝上述多個構件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嵌裝方向流路部,而且,在上述空氣導入通路中,上述嵌裝方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與其他方向的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相比成為最小。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嵌裝上述多個構件的方向是在使上述容器主體正立的狀態下大致鉛垂的方向,上述嵌裝方向流路部是在使上述容器主體正立的狀態下設置在大致鉛垂方向上的鉛垂方向流路部。另外,在上述泡沫送出容器中,優選的是,上述空氣導入通路具有上述鉛垂方向流路部;以及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其與上述鉛垂方向流路部的下游側相連通,在上述容器主體正立的狀態下設置在大致水平方向上;而且,上述鉛垂方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Sp2與上述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Sp3的面積比為O. 6 < Sp2/Sp3 < I. O。本發明的泡沫送出容器通過分別各設置多個向氣液混合室導入發泡性液體的液體導入通路和向氣液混合室導入空氣的空氣導入通路,從而氣液混合效率明顯提高,并且一次按壓不會有大量的液體流入氣液混合室內,能夠使空氣和發泡性液體的供給量穩定化,其結果,能夠使泡質均質化,并且能夠以穩定的泡質送出泡沫。另外,本發明的泡沫送出容器通過設置具有比管體大的流路截面積的擴大流路部和分支為多個流路部并與氣液混合室相連通的分支流路部來作為液體導入通路、并且構成為使一個分支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小于管體的流路截面積、而且使多個分支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的總和大于管體的流路截面積,從而一次按壓不會有大量的發泡性液體流入氣液混合室內,能夠使液體向氣液混合室的供給量穩定化,其結果,能夠使泡質均質化,并且能夠以穩定的泡質送出泡沫。另外,本發明的泡沫送出容器設置有作為空氣導入通路的嵌裝方向流路部,該嵌裝方向流路部在與嵌裝用于形成蓋體的構件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并且構成為使該嵌裝方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與其他方向的流路部相比成為最小,即使由于元件彼此嵌入時的嵌入方法、元件彼此的嵌入情況的調整,嵌裝方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也不發生變化,向氣液混合室供給的空氣的量恒定,因此在制品之間泡沫的品質不會產生參差不齊,另外,即使重復使用制品、或者元件的嵌入狀態因來自外部的沖擊等而發生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能夠以穩定的泡質送出泡沫。
圖I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的立體圖(a)和主視圖(b)。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的蓋體的放大剖視圖。圖3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的蓋體內的氣液匯合部附近(內蓋和混合器)的空氣與液體的流動狀態的說明圖。圖4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的內蓋的俯視圖(a)和立體圖(b)。圖5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的蓋體的變形例。
圖6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和第三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的蓋體的放大剖視圖。圖7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的蓋體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圖8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和第三實施方式)的內蓋的立體圖。圖9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的蓋體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0泡沫送出容器;12容器主體;14蓋體;16管體;20內蓋;22混合器;24基罩;26頂端噴嘴;28第一網;30第二網;32球閥。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并不僅僅限定于以下實施方式。<第一實施方式>圖I中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10的立體圖(a)和主視圖
(b)。如圖I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10具有容納發泡性液體A的容器主體
12、以裝卸自由的方式安裝在該容器主體12的上端口部的蓋體14以及與該蓋體14相連通并向容器主體12的內部延伸的管體16,將泡沫送出容器10設為正立狀態,通過從外部對容器主體12的胴部施加壓力,從而使其向圖I的(b)的箭頭方向變形,在上述蓋體14內將容納在上述容器主體12的胴部內的發泡性液體A和存在于上述容器主體12內的上部空間內的空氣進行混合而形成泡沫,從上述蓋體14的開口部送出泡沫。在此,容器主體12的材質由具有通過加壓而能夠變形的彈性的材料(在通常情況下為塑料材料)構成,作為例子,能夠單獨或適當地混合使用所謂的擠壓性、即按壓性和擠壓復原性(恢復性)良好的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等聚烯烴類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類樹脂。圖2中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10中的蓋體14的放大剖視圖。如圖2所示,蓋體14通過與容器主體12的口部相螺合而以裝卸自由的方式覆蓋容器主體12。另外,蓋體14在基罩24內部具有內蓋20和嵌入內蓋20內的混合器22。在此,內蓋20與混合器22在其下部20a和下部22a處,內蓋20的內壁與混合器22的外壁直接相對,但在上部20b和上部22b處,以內蓋20的內壁與混合器22的外壁挾持從基罩24垂下的筒狀壁24a的方式相對。內蓋20在其一端20c嵌入有管體16,內蓋20的內部與所嵌入的管體16相連通。在此,管體16彎曲為 < 字形(日語假名 < ),在容器主體12的底部使管體16的頂端開口部朝向頂端噴嘴26的送出口側,以在使泡沫送出容器10向頂端噴嘴26的送出口側傾斜使用時能夠沒有殘留地送出容器主體12內的液體。混合器22呈有底筒狀,使其底部22c朝向管體16側。另外,混合器22在與管體16相反一側的開口端具有第I網28,經由基罩24內部與頂端噴嘴26的送出口相連接。另夕卜,在基罩24與頂端噴嘴26之間還設有第2網30。在內蓋20與混合器22之間形成有多個空氣導入通路P、多個液體導入通路q以及由空氣導入通路P與液體導入通路q匯合形成的氣液匯合部r。各個空氣導入通路P連通氣液匯合部r與容器主體12內的上部空間12a,各個液體導入通路q連通氣液匯合部r與管體16。各個氣液匯合部r經由形成在混合器22上的多個連通口 22d與混合器22內部相連通。圖3中表示本實施方式的蓋體14內的氣液匯合部附近(內蓋20和混合器22)的空氣與液體的流動的說明圖,圖4中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內蓋20的俯視圖(a)和立體圖(b)。如圖3和圖4所示,在內蓋20的作為大致上半部分的上部20b,在其內壁上形成有從該內蓋20的上端邊緣連到中央部的氣液匯合部r的6個豎槽20e,通過使筒狀壁24a嵌入內蓋20與混合器22之間,從而在內蓋20的上部20b的內壁與筒狀壁24a之間的間隙以及內蓋20的臺階部20d的內壁與混合器22之間的間隙內形成多個空氣導入通路p。在此,如圖2所示,空氣導入通路P的空氣吸入口 pi形成在內蓋20的上端、即頂端噴嘴26附近的基罩24正下方,在容器主體12內成為最大限度地與發泡性液體的液面離開的位置。由此,即使在容器主體12內的發泡性液體起泡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空氣吸入口 Pl被該泡沫堵塞,而能夠送出良好的泡沫。另外,在內蓋20的作為大致下半部分的下部20a,在內蓋20的與混合器22相對的表面上形成有6個豎槽20f,豎槽20f從管體16的插入端的上部附近連到內蓋20中央部的氣液匯合部r,在內蓋20與混合器22之間的間隙內形成有多個液體導入通路q。這樣,通過分別設置多個空氣導入通路P與液體導入通路q,在多個氣液匯合部r內混合空氣與液體,從而能夠提高氣液混合效率,能夠使泡質均質化。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氣導入通路P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且液體導入通路q的橫截面形狀為半圓狀,但是這些橫截面形狀并不限于此,另外,也可以使空氣導入通路P與液體導入通路q的橫截面形狀相同。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10中,空氣導入通路P和液體導入通路q分別各形成有6個,但是在本發明中這些通路的個數能夠根據要達到的目標泡質適當地確定,通常優選的是,將空氣導入通路P設為2個 36個,將液體導入通路q設為2個 36個。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10中,液體導入通路q雖然由內蓋部20的下部20a的內壁上的槽20f形成,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由混合器22的下部22a的與形成在內蓋20的下部20a的內壁相對的外壁上的槽形成。同樣地空氣導入通路P也可以通過在與內蓋20相對的筒狀壁24a、混合器22的外壁上設置槽而形成。圖5中表示本實施方式的蓋體14的變形例。像圖2所示的蓋體14那樣,通過使筒狀壁24a嵌入內蓋20與混合器22之間,能夠提高這些構件的嵌合力,因此在輸送泡沫送出容器10時等,即使在施加了使管體16的頂端開口部的朝向發生改變那樣的旋轉力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管體16或蓋體14旋轉。另夕卜,由于也能夠使空氣導入通路P的空氣吸入口 Pl很大程度遠離液體A的液面,因此是優選的。另一方面,如圖5所示,也可以不是使筒狀壁24a嵌入內蓋20與混合器22之間而使內蓋20與混合器22直接相對,通過混合器22與筒狀壁24a的嵌合,將混合器22和與該混合器22相嵌合的內蓋20固定在基罩24內。在該情況下,空氣導入通路P與液體導入通路q也可以通過在內蓋20與混合器22的相對面的任一個上設置槽而形成。而且,由此,能夠增加氣液混合比等設計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在基罩24上,作為防止空氣從基罩24內向外流出、能夠使空氣從基罩 24外向內流入的止回閥,設有球閥32。本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10如下進行使用。首先,在容器主體12內容納有發泡性液體的狀態下,按壓容器主體12的胴部而使其凹陷。由此,容器主體12內的內壓升高,如圖3所示,液體A通過管體16,在多個液體導入通路q分支,向多個氣液匯合部r供給。與此相伴,空氣B從與容器主體12的上部空間12a相連通的多個空氣導入通路P向多個氣液匯合部r供給。由此,在多個氣液匯合部r中,液體A與空氣B均勻地混合,混合物C通過多個連通口 22d向混合器22內部流入。在混合器22內形成的泡沫依次通過第I網28、第2網30,泡質進一步獲得改善,從頂端噴嘴26的送出口送出(泡沫送出通路)。接著,若解除對容器主體12的按壓,則因容器主體12的彈性而返回按壓前的形狀,因此其內部的壓力減少。通過容器主體12內部的壓力減少,球閥32的球因自重而落至其卡定位置且球閥32打開,容器外的空氣由此進入容器主體12內,容器主體12內恢復常壓。以后,通過重復進行該按壓與該解除按壓,能夠使容器主體12內的發泡性液體呈泡沫狀送出。<第二實施方式>圖6中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110中的蓋體114的放大剖視圖。本實施方式的蓋體114由與管體116嵌裝的內蓋120、與該內蓋120嵌裝的混合器122、與該混合器122嵌裝的基罩124、與該基罩124嵌裝的頂端噴嘴126、安裝在該基罩124與混合器122之間的第一網128、安裝在該基罩124與頂端噴嘴126之間的第二網130以及球閥132構成,這些構成元件組裝為一體。另外,這些構成元件在通常情況下也由塑料材料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例如基罩124和內蓋120由聚丙烯(PP)形成,混合器22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形成。內蓋120在下方筒狀部120B供管體116從其下方嵌入。另外,內蓋120的上方筒狀部120A形成為內徑不同的兩級筒狀,混合器122以與內蓋120的上方間留有規定間隙的方式嵌入內蓋120。混合器122在其下方筒狀部122B與上方筒狀部122A之間的臺階部上設有連通口122C。而且,混合器122與內蓋120留有規定間隙地相嵌合,以使得容器主體112內的發泡性液體和容器主體112的上部空間內的空氣能夠分別通過連通口 122C向混合器122內部導入。即,容器主體112內部的發泡性液體經由管體116和內蓋120穿過上述間隙從連通口122C向混合器122內部導入(液體導入通路)。另一方面,上述間隙向容器主體112的上部空間內敞口,該上部空間內的空氣通過上述間隙從連通口 122C向混合器122內部導入(空氣導入通路)。由此,例如因容器主體112被從外部加壓而從容器主體112內送出的發泡性液體和空氣分別通過連通口 122C向混合器122內部導入,在該混合器122內相互混合而形成泡沫。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連通口 122C在混合器122的臺階部圓筒剖面上沿圓周方向隔開均等間隔地形成有6個。另外,與連通口 122C相連接的空氣導入通路由沿圓周方向隔開均等間隔地設置的6個間隙形成,同樣地液體導入通路由在內蓋120的上方筒狀部120A和混合器122的下方筒狀部122B的圓筒剖面上沿圓周方向隔開均等間隔地設置的6個間隙形成。另外,混合器122的上方筒狀部122A成為雙層筒狀,與基罩124的筒狀壁124C相嵌合。基罩124在其下部形成有螺合部124D,通過該螺合部124D與容器主體112的口部相螺合,從而蓋體114以裝卸自由的方式安裝在容器主體112上。另外,頂端噴嘴126在 安裝有第2網130的狀態下向基罩124的頂端側筒狀部124A嵌入。由此,在形成于混合器122內的氣液混合室中,發泡性液體與空氣混合而產生泡沫,所產生的泡沫經由第一網128被向基罩124的殼體124B內擠出,從而泡沫被均質化。進而,通過了上述殼體124B內的泡沫經由第二網130被向頂端噴嘴126送出,從其開口部送出(泡沫送出通路)。另外,在基罩124上,以與容器主體112的上部空間內相連通的方式設有規定大小的外氣吸入口 124E,并且球閥132被封入到該外氣吸入口 124E附近。而且,若容器主體112內被加壓,則球閥132被壓向外氣吸入口 124E側而對容器主體112內進行密閉,另一方面,若容器主體112內被減壓,則球閥132移動且外氣吸入口 124E打開,容器主體112內與外部相連通。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為了利用球閥132能夠密閉或打開外氣吸入口 124E的結構,但是例如也可以使用板狀閥等其他形式的閥構造。接著,參照圖7所示的上述蓋體114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中的液體導入通路和空氣導入通路的結構。如圖7的(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蓋體114中,在混合器122與內蓋120之間的間隙中形成有用于向混合器122內導入容器主體112內的發泡性液體的液體導入通路q和用于向混合器122內導入容器主體112的上部空間內的空氣的空氣導入通路P。另外,該液體導入通路q與該空氣導入通路P在混合器122的連通口 122C的上游側附近匯合,兩者通過同一連通口 122C與混合器122內相連通。而且,如圖7的(B)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液體導入通路q由與管體116的流路s直接連通并且具有比該管體流路s大的流路截面積的第一擴大流路部ql、與該第一擴大流路部ql相連通并且流路截面積比該第一擴大流路部ql進一步擴大的第二擴大流路部q2以及與該第二擴大流路部q2相連通并且分支為多個流路部、各個流路部與混合器122內相連通的分支流路部q3構成。即,因容器主體112被從外部加壓而從容器主體112內送出的發泡性液體經由管體流路s并按照第一擴大流路部ql、第二擴大流路部q2、分支流路部q3的順序通過了液體導入通路q之后,在混合器122的連通口 122C的上游側附近與空氣導入通路P匯合,通過連通口 122C向混合器122的內部導入。
本實施方式中的液體導入通路q形成為設置在內蓋120上的貫通孔和混合器122與內蓋120相接觸的接觸面上的間隙。即,第一擴大流路部ql由設置在內蓋20上的貫通孔形成,而且,第二擴大流路部q2和分支流路部q3形成為混合器122與內蓋120接觸的接觸面上的間隙。在此,混合器122的外徑形成為與對應位置處的內蓋120的內徑相同或比對應位置處的內蓋120的內徑稍微大的尺寸。由此,僅靠使混合器122嵌入內蓋120內,就能夠通過簡單的組裝高精度地形成第二擴大流路部q2和分支流路部q3。在此,例如若構成為液體導入通路q的流路截面積小于管體流路s的流路截面積,則向混合器122內供給的液體的流速過快,發泡性液體未與空氣充分地混合就被送出,因此有時不能夠獲得良好的泡質。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液體導入通路q中,第一擴大流路部Ql和第二擴大流路部q2均形成為比管體流路s的流路截面積大,向混合器122內供給的液體的流速受到抑制,在混合器122內,發泡性液體與空氣充分地混合,因此能夠獲得良好的泡質。而且,在本實施方式的液體導入通路q中,在第二擴大流路部q2的下游側設有分支為多個流路部的分支流路部q3。從而與僅經由一個流路部向混合器內供給發泡性液體 的情況相比,通過設有分支流路部q3,發泡性液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大,因此能夠使泡質均質化。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分支流路部q3中,構成為多個分支流路部q3的流路面積的總和大于管體流路s的流路截面積。由此,與上述相同地發泡性液體向混合器122內供給的速度受到抑制,因此能夠充分地混合發泡性液體與空氣,能夠獲得良好的泡質。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的分支流路部q3中,構成為一個分支流路部q3的流路截面積小于管體流路s的流路截面積。若一個分支流路部q3的流路截面積大于管體流路s的流路截面積,則向各個分支流路部q3內流入的發泡性液體的量參差不齊,從各個分支流路部q3向混合器122內供給的發泡性液體的流量和流速不均勻,在發泡性液體與氣體的混合中產生了不均,因此不能夠穩定地供給良好的泡質。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液體導入通路q中,構成為第二擴大流路部q2的流路截面積大于多個分支流路部q3的流路面積的總和。由此,第二擴大流路部q2內的發泡性液體朝向分支流路部q3方向的流速被抑制得比分支流路部q3內的流速低。因此,即使在改變管體的流路截面積而使發泡性液體的流量和流速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也能夠減少由流速的變化帶來的影響,能夠使分支流路部q3內的發泡性液體的流動均勻,因此能夠獲得良好的泡質。另外,第二擴大流路部q2的流路截面積期望調整為分支流路部q3的流路截面積的總和的I. 5倍 3倍。在本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中,具體而言,管體116的流路s的流路截面積約為3mm2,第一擴大流路部ql的流路截面積約為5mm2,第二擴大流路部q2的流路截面積約為
12.5mm2,由6個流路形成的分支流路部q3中的I個流路截面積約為1mm2,6個流路的流路截面積的總和約為6mm2。圖8中表示本實施方式中的內蓋120的立體圖。內蓋120為呈倒凸狀且形成為內徑不同的兩級筒狀,由上方筒狀部120A和直徑小的下方筒狀部120B構成,在上方筒狀部120A中,未圖示的混合器122從其上方留有規定間隙地嵌入其中,另一方面,在下方筒狀部120B中,未圖示的管體116從其下方嵌入其中。如圖8所示,在內蓋120的上方筒狀部120A的內壁上,從中央的臺階部到下方筒狀部120B的上端附近,沿圓筒截面的圓周方向隔開均等間隔地形成有6個規定寬度和深度的截面半圓狀的槽120D。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該槽120D,在內蓋120的下方筒狀部120B的內壁與混合器122的下方筒狀部122B的外壁之間產生了間隙,形成液體導入通路q。另外,在內蓋120的上方筒狀部120A的內壁上,從其上邊緣端到中央的臺階部,沿圓筒截面的圓周方向隔開均等間隔地形成有6個規定寬度和深度的切口狀的槽120C。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該槽120C,在混合器122嵌入內蓋120時,在內蓋120的上方筒狀部120A的內壁與混合器122的上方筒狀部122A的外壁之間產生間隙,形成空氣導入通路P。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氣導入通路P和液體導入通路q利用槽120C和槽120D形成,并以規定的寬度和深度分別各形成有6個,但是使槽120C和槽120D的大小、個數不同,能夠調整向混合器內部導入的空氣和發泡性液體的量,因此槽的大小或個數只要根據發泡性液體的性質、期望的泡質適當地設定即可。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內蓋120的上方筒狀部的內壁上設置槽120D來形成液體導入通路q,但是也可以是,通過混合器122的在與該上方筒狀部120A的內壁相對的 下方筒狀部122B的外壁上設置相同的槽,來形成液體導入通路q。另外,同樣地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內蓋120的上方筒狀部120A的內壁上設置槽120C來形成空氣導入通路P,但是也可以是,通過在混合器122的與該上方筒狀部120A的內壁相對的上方筒狀部122A的外壁上設置相同的槽,來形成空氣導入通路P。<第三實施方式>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210中的蓋體214的概略結構與圖6所示的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的蓋體114相同。以下,參照圖9所示的上述蓋體214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中的液體導入通路和空氣導入通路的結構。如圖9的(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蓋體214中,在混合器222與內蓋220之間的間隙中形成有用于向混合器222內導入容器主體212內的發泡性液體的液體導入通路q和用于向混合器222內導入容器主體212的上部空間內的空氣的空氣導入通路P。另外,該液體導入通路q與該空氣導入通路P在混合器222的連通口 222C的上游側附近匯合,兩者通過同一連通口 222C與混合器222內相連通。而且,如圖9的(B)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空氣導入通路P由與容器主體212內的上部空間直接連通并且在使容器正立的狀態下形成在水平方向上的上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U與該上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l相連通并且形成在鉛垂方向上的鉛垂方向流路部P2以及與該鉛垂方向流路部P2相連通并且形成在水平方向上的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3構成。即,因容器主體212被從外部加壓而從容器主體212的上部空間內擠出的空氣按照上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U鉛垂方向流路部P2、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3的順序通過了空氣導入通路P之后,在混合器222的連通口 222C的上游側附近與液體導入通路q匯合,通過連通口 222C向混合器222的內部導入。本實施方式中的空氣導入通路P均形成為使作為形成蓋體214的構件的混合器222和內蓋220沿大致鉛垂方向嵌入后位于二者接觸面上的間隙。另外,由于混合器222的外表面與內蓋220的內表面相接觸,因此混合器222的外徑形成為與對應位置處的內蓋220的內徑相同或比對應位置處的內蓋220的內徑稍微大的尺寸。由此,僅靠使混合器222嵌入內蓋220,就能夠通過簡單的組裝高精度地形成空氣導入通路p。混合器222的外徑的尺寸允許誤差因所使用的材料的性質而不同,但是一般為內蓋的內徑為+ O. 1mm,優選為內蓋的內徑+ O. 05_。在此,例如在混合器222與內蓋220的嵌合情況不充分的情況下,或者在混合器222與內蓋220的嵌入狀態因來自外部的沖擊等而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在沿與混合器222和內蓋220的嵌裝方向呈直角的方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流路部、即上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i和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3中,產生了流路截面積的變化。與此相對,鉛垂方向流路部P2由于沿與混合器222和內蓋220的嵌裝方向相同的方向(鉛垂方向)延伸,因此假設即使在混合器222與內蓋220的嵌合情況產生了變化的情況下,其流路截面積也基本上不發生變化,幾乎恒定。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的空氣導入通路P中,就沿與混合器222和內蓋220的嵌裝方向相同的方向(鉛垂方向)形成的鉛垂方向流路部P2的流路截面積而言,與其他的方向的流路部(上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l和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3)的流路截面積相比,其成 為最小。具體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相對于由6個流路形成的鉛垂方向流路部p2中的I個鉛垂方向流路部P2的流路截面積為O. 06mm2,同樣地由6個流路形成的上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i和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3中的I個流路的截面積分別為O. 29mm2,0. 09mm2。因而,鉛垂方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Sp2為O. 36mm2,與此相對,上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Spl為I. 74mm2,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Sp3為O. 54mm2。即,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在與混合器222和內蓋220的嵌裝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鉛垂方向流路部P2的流路截面積設為最小,從而在從容器主體12的上部空間內通過空氣導入通路P向混合器222內部導入空氣時,該鉛垂方向流路部p2成為空氣導入量的瓶頸。因此,在從外部對容器主體212施加了恒定的壓力的情況下,該鉛垂方向流路部p2的流路截面積,確定了空氣向混合器222內部的供給量。而且,假設即使混合器222與內蓋220的嵌合情況產生了變化,由于該鉛垂方向流路部P2沿與混合器222和內蓋220的嵌裝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因此其流路截面積也基本上不發生變化,能夠使向混合器222內供給的空氣的量恒定,能夠總是提供穩定的泡質。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例如在使鉛垂方向流路部p2的流路截面積比其他的方向的流路部(上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i或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3)的流路截面積大的情況下,相互沿鉛垂方向嵌裝的混合器222與內蓋220的嵌合情況產生了變化,當該水平方向流路部Pl或P3的流路截面積發生了變動時,該水平方向流路部Pl或p3的流路截面積成為空氣導入量的瓶頸,混合器222與內蓋220的嵌合情況,使向混合器222內部導入的空氣的導入量發生變化,因此不能夠供給穩定泡質的泡沫。另外,本發明的泡沫送出容器在其制造時以成為能夠獲得期望的泡質的空氣流入量的方式預先調整沿與嵌裝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流路部(在本實施方式為鉛垂方向流路部p2)的流路截面積。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形成有沿鉛垂方向延伸的鉛垂方向流路部p2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l及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3,但是本發明的泡沫送出容器中的流路部未必必須是鉛垂方向或水平方向,例如也可以是具有規定的角度地沿傾斜方向形成的流路部。即使設為流路部沿傾斜方向形成,只要根據形成該流路部的構件的嵌裝方向適當地調整各個流路部的流路面積,也能夠獲得與本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或者,例如也可以構成為使沿與嵌裝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流路部(在本實施方式中為鉛垂方向流路部P2)與容器主體212內的上部空間直接連通。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泡沫送出容器中,在將鉛垂方向流路部p2的流路截面積設為Sp2、將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3的流路截面積設為Sp3的情況下,優選的是,將面積比Sp2/Sp3的值設為0.6以上且小于1.0。在本發明中,由于其特征在于鉛垂方向流路部p2的流路截面積與其他方向的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相比成為最小,因此不會出現面積比Sp2/Sp3超過I. O的情況。另一方面,若將面積比Sp2/Sp3的值設為小于O. 6,則假設在內蓋220與混合器222的嵌入不充分的情況下,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p3的流路截面積過大,從鉛垂方向流路部P2流入的空氣的流速過度降低,在混合器22內不能夠充分地混合發泡性液體與空氣,有可能無法獲得期望的泡質。另外,進一步期望將流路截面積比Sp2/Sp3的值設為O. 8以上且小于I. O。由于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內蓋220的概略結構與圖8所示的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內蓋220相同,因此參照圖8進行說明。內蓋220為呈倒凸狀且形成為內徑不同的兩級筒狀,由上方筒狀部220A和直徑小的下方筒狀部220B構成,在上方筒狀部220A中,未圖示的混合器222從其上方留有規定間隙地嵌入其中,另一方面,在下方筒狀部220B中,未圖示的管體216從其下方嵌入其中。如圖8所示,在內蓋220的上方筒狀部220A的內壁上,從其上邊緣端到中央的臺階部,沿圓筒截面的放射狀方向隔開均等間隔地形成有6個規定寬度和深度的切口狀的槽220C。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該槽220C,在混合器222嵌入內蓋220時,在內蓋220的上方筒狀部220A的內壁與混合器222的上方筒狀部222k的外壁之間產生了間隙,形成空氣導入通路pi 空氣導入通路p3。另外,在內蓋220的上方筒狀部220A的內壁上,從中央的臺階部到下方筒狀部220B的上端附近,沿圓筒截面的圓周方向隔開均等間隔地形成有6個規定寬度和深度的截面半圓狀的槽220D。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該槽220D,在內蓋220的下方筒狀部220B的內壁與混合器222的下方筒狀部222B的外壁之間產生了間隙,形成液體導入通路q。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氣導入通路P和液體導入通路q利用槽220C和槽220D以規定的寬度和深度分別各形成有6個,但是根據槽220C和槽220D的大小、個數不同,能夠調整向混合器內部導入的空氣和發泡性液體的量,因此槽的大小或個數只要根據發泡性液體的性質、期望的泡質適當地設定即可。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內蓋220的上方筒狀部220A的內壁上設置槽220C來形成空氣導入通路P,但是也可以是,通過在混合器222的與該上方筒狀部20A的內壁相對的上方筒狀部222A的外壁上設置相同的槽,來形成空氣導入通路p。另外,同樣地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內蓋220的上方筒狀部的內壁上設置槽220D來形成液體導入通路q,但是也可以是,通過在混合器222的與該上方筒狀部220A的內壁相對的下方筒狀部222B的外壁上設置相同的槽,來形成液體導入通路q。
權利要求
1.一種泡沫送出容器,其具有由具有彈性的材料構成的容器主體、安裝在上述容器主體的口部的蓋體以及使上述容器主體的胴部內與上述蓋體內連通的管體,通過從外部對上述容器主體施加壓力,從而在設于上述蓋體內的氣液混合室內將容納在上述容器主體的胴部內的發泡性液體和存在于上述容器主體內的上部空間內的空氣進行混合而形成泡沫,并從上述蓋體的開口部送出上述泡沫,其特征在于, 上述蓋體具有 多個液體導入通路,其經由上述管體與上述容器主體的胴部內相連通,用于向氣液混合室內導入發泡性液體; 多個空氣導入通路,其與上述容器主體內的上部空間相連通,用于向氣液混合室導入空氣; 外氣吸入口,在上述容器主體被加壓時,該外氣吸入口封閉而對上述容器主體內進行密閉,在上述容器主體被減壓時,該外氣吸入口打開而使上述容器主體內與外部相連通并且從外部吸入空氣; 氣液混合室,其與上述多個液體導入通路和上述多個空氣導入通路相連通,用于使發泡性液體與空氣混合而形成泡沫; 泡沫送出通路,其與上述氣液混合室的下游側相連通;以及 泡沫送出口,其設置在上述泡沫送出通路的下游側末端,用于向外部送出上述泡沫。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個液體導入通路與上述多個空氣導入通路在多個氣液匯合部處相互匯合,而且該多個氣液匯合部經由多個氣液連通口與氣液混合部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蓋體具有與上述管體相連通的內蓋和嵌入該內蓋內的混合器,在該內蓋與混合器之間形成有上述多個空氣導入通路、上述多個液體導入通路及上述多個氣液匯合部,而且在該混合器上形成有上述多個氣液連通口。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氣導入通路由形成在上述內蓋的內壁上的槽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體導入通路由形成在上述內蓋的內壁上的槽形成。
6.根據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內蓋的一端嵌入有上述管體。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體導入通路至少具有 擴大流路部,其與上述管體相連通,具有比上述管體大的流路截面積;以及分支流路部,其與上述擴大流路部相連通,分支為多個流路部,并且分支成的各個流路部與上述氣液混合室相連通; 而且,上述分支流路部中的一個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小于上述管體的流路截面積,上述分支流路部中的多個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的總和大于上述管體的流路截面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擴大流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流路截面積大于上述分支流路部中的多個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的總和。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擴大流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流路截面積為上述分支流路部中的多個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的總和的I. 5倍 3倍。
10.根據權利要求7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個空氣導入通路與上述多個液體導入通路在上述氣液混合室的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交替配置。
11.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氣導入通路形成為嵌裝用于形成上述蓋體的多個構件后的在這些構件之間的間隙, 至少具有設置在與嵌裝上述多個構件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嵌裝方向流路部, 而且,在上述空氣導入通路中,上述嵌裝方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與其他方向的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相比成為最小。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嵌裝上述多個構件的方向是在使上述容器主體正立的狀態下大致鉛垂的方向,上述嵌裝方向流路部是在使上述容器主體正立的狀態下設置在大致鉛垂方向上的鉛垂方向流路部。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泡沫送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氣導入通路具有 上述鉛垂方向流路部;以及 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其與上述鉛垂方向流路部的下游側相連通,在上述容器主體正立的狀態下設置在大致水平方向上; 而且,上述鉛垂方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Sp2與上述下游側水平方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積Sp3的面積比為O. 6 ^ Sp2/Sp3 < I. O。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使泡質均質化、并且能夠以穩定的泡質送出泡沫的泡沫送出容器。本發明的泡沫送出容器通過分別各設置多個用于向氣液混合室導入發泡性液體的液體導入通路和用于向氣液混合室導入空氣的空氣導入通路,從而使氣液混合效率明顯提高,并且一次按壓不會有大量的液體流入氣液混合室內,能夠使空氣和發泡性液體的供給量穩定化,其結果,能夠使泡質均質化,并且能夠以穩定的泡質送出泡沫。
文檔編號B65D47/06GK102947193SQ20118002721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31日
發明者兒玉大輔, 植平莊治, 森田博也, 齋藤大亮 申請人:花王株式會社, 大和制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