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裝袋體的易撕裂開封用切痕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切痕形成裝置,更具體的說,是包裝袋體的易撕裂開封用切痕形成裝置。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包裝袋體的易撕裂開封用切痕形成裝置位于小袋包裝裝置的塑料膜卷進料處,與小袋包裝裝置成為一整體,所述的切痕形成裝置至少具有在與塑料膜卷的包裝材料旋轉軸線交叉的方向,沿著該塑料膜卷的一側端面,在與該塑料膜卷的包裝材料的旋轉軸線的塑料膜卷表面相接觸的該塑料膜卷一側邊緣部上,常壓接輥面的第一切痕形成輥,以及在與塑料膜卷的包裝材料旋轉軸線交叉的方向,沿著該塑料膜卷的另一側端面,在與該塑料膜卷的包裝材料的旋轉軸線的膜卷表面相互接觸的該塑料膜卷另一側邊緣部上,常壓接輥面的第二切痕形成軋輥;所述的切痕形成輥可與塑料膜卷的旋轉方向成逆向旋轉,并且該切痕形成輥的輥面與該塑料膜卷的輥面處于常壓接狀態,所述的突起切痕形成輥設有支撐其的支撐體。
所述的第一切痕形成輥的支撐體與第二切痕形成輥的支撐體之間設有間距調整機構;所述的第一切痕形成輥的支撐體與所述的第二切痕形成輥的支撐體之間的間距保持在一定狀態,可將二支撐體沿塑料膜卷的卷繞軸線方向調整移動位置;所述的第一切痕形成輥及第二切痕形成輥與二輥子的旋轉軸線和塑料膜卷的包裝材料的卷繞軸線以及針對塑料膜卷的端面側形成銳角方向傾動的塑料膜卷邊緣部設有切痕形成輥壓接位置調整機構。
圖8是塑料膜卷200側視圖;圖9是從塑料膜卷200拉出的包裝材料H的部分側視圖;
圖10是本發明切痕形成機構主視圖圖11是圖10中A部放大圖;圖12是本發明切痕形成機構平面圖;圖13是本發明切痕形成機構主要部位側視圖;其中,H為包裝材料;F為包裝袋體;M為被包裝物;X為第一熱封;Y為第二熱封;100為切痕形成機構;200為塑料膜卷;201為膜卷表面;202為塑料膜卷200的一側端面;203為塑料膜卷200一側邊緣部;1為切痕形成輥;1’為第一切痕形成輥、1”為第二切痕形成輥;10為輥面;2為支撐體;300為小袋包裝裝置;P為包裝材料H傳送方向;304為充填管;301為一對縱向熱軋輥;301a為一對縱向熱封輥301在其一側的外鍔狀部;301Ha為一對縱向熱封軋輥301的外鍔狀部;Ha為包裝材料H的折疊側與反對側的邊緣部;Hb為包裝材料H的折疊側與反對側兩邊緣部;Fa為被包裝物M的封入空間;Fb為包裝袋體F的袋緣部;Fc為裝材料H的未密封部;302為可動刃與固定刃組成的切割手段;303為一對橫向熱封軋輥;303a為一對橫向熱封輥303分別在其外周與沿著其旋轉軸線具有的隆起部;Z為包裝材料H旋轉軸線;20為可旋轉的臂體;20a為臂前端;20b為臂基端部;21為臂體20上旋轉的棒狀基礎件;22a為柱塞桿;22為氣缸;23為軸承體;23a為軸承體23的軸承孔;4為框架;40為一對側板部;41為一對側板部40上端之間的第一導桿;42為一對側板部40下端之間的第二導桿;43為進給螺桿體;21a為第一導桿41的插入孔;21b為第二導桿42的插入孔;21c為進給螺桿43的螺孔;43a為外螺紋形成部分;43b為進給螺桿43末端的手柄;40a為一對側板部40形成的通孔;3為接觸體;30為板片狀體;24為螺栓體;25a為螺栓體24外螺紋的內螺紋孔;25為連接件。
如圖1所示,小袋包裝裝置預定為進行三側密封包裝的小袋包裝裝置、四周密封包裝的小袋包裝裝置以及熱封式包裝的小袋包裝裝置。小袋包裝裝置300的工藝如下(1)將可以熱粘接的薄包裝材料H加工成筒狀,并且進行縱向傳送;(2)該包裝材料H從加工成筒狀的位置至開始的位置,按照每個規定的間距,對于該包裝材料H,與該包裝材料H傳送方向P交叉的方向實施第二熱封Y;(3)將剛才實施的第二熱封y作為充填底,在依次實施第二熱封y之前的期間,通過置于加工成筒狀的包裝材料H內的充填管304,充填被包裝物M;(4)通過實施該充填后的下一程序的第二熱封y,連續形成充填被包裝物M的包裝袋體F。
圖中所示的例子是將上述包裝材料H具有密封膠層的一側向內對折之后,對于該包裝材料H的折疊側與相反側的側邊緣部,通過實施對沿著該包裝材料H的長度方向,即沿著該包裝材料H傳送方向P的第一熱封X,使該包裝材料H成形為筒狀。
相關的第一熱封X是通過從上方接受如上所述對折的包裝材料H的一對縱向熱軋輥301、301進行加工。相關的一對縱向熱封輥301、301在其一側分別具有外鍔狀部301a,在為了使另一側的縱向熱封軋輥301的外鍔狀部301a端面頂到自然的外鍔狀部301a端面的狀態下,進行旋轉。而且,如上所述,在如此接近的一對縱向熱封軋輥301、301的外鍔狀部301Ha之間,夾入在該對縱向熱封軋輥301、301之間接受的對折的包裝材料H的折疊側與反對側的邊緣部Ha,在該包裝材料H的折疊側與相反側的邊緣部Ha,連續實施上述第一熱封X的同時,向下方向送出該包裝材料H。即在如圖1所示的例子中,從該對縱向熱封輥301、301配設點到下方的位置,包裝材料H成形微筒狀。相關的縱向熱封輥301典型的是在內部安裝有棒狀加熱元件,通過由該加熱元件加熱的金屬體所組成。
并且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對于如上所述成形為筒狀而被傳送的包裝材料H,在該包裝材料H的傳送方向P,按照規定的間距,通過在與該包裝材料H的傳送方向P交叉的方向實施第二熱封y,連續形成包裝袋體F。即在按剛才程序實施的第二熱封y與按下一程序實施的第二熱封y的之間,形成一個被包裝物M的封入空間Fa。
對于實施如此的第二熱封y,而且對于將包裝物M封入封入空間Fa的包裝材料,在第二熱封y的范圍內,實施與包裝材料H的傳送方向P成交叉方向上的切割,將充填被包裝物M且連續形成的包裝袋體F,切割為獨立的包裝袋體F。在圖示的范例中,通過由可動刃與固定刃組成的切割手段302進行相關的切割。代替這樣的切割,在上述第二熱封y的范圍內,有時實施與包裝材料H的傳送方向P成交叉方向上的線狀孔眼加工。
此外,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第二熱封y由一對橫向熱封軋輥303、303組成。即一對橫向熱封輥303、303分別在其外周,與沿著其旋轉軸線具有隆起部303a一起通過各自的橫向熱封輥303的旋轉,按照規定的周期,接近一對橫向熱封輥303、303的一方隆起部303a與另一方隆起部303a。而且,在這樣接近的一對橫向熱封軋輥303、303的隆起部303a之間,夾入從上方送入該對橫向熱封輥303、303之間成形為筒狀的包裝材料H,實施上述的第二熱封y。相關的橫向熱封輥303典型的是在內部安裝有棒狀加熱元件,通過由該加熱元件加熱的金屬體組成。
并且,上述被包裝物M以剛才實施的第二熱封y和在實施下一程序的第二熱封y之前的期間,通過位于成形為筒狀包裝材料H內的充填管304進行充填。即充填管304下端為開放狀,從該開放的下端,每次按照規定的量,送出未在圖中表示的料斗內儲備的被包裝物M。
如圖2所示,作為通過小袋包裝裝置連續形成的包裝袋體F,預定為由三側密封包裝而成的包裝袋體、由四周密封包裝而成的包裝袋體以及由熱封式包裝(三側密封包裝的變化之一)而成的包裝袋體。在圖2所示的包裝袋體F,通過相關切痕,在包裝袋體F的袋緣部Fb,易于實施與第一熱封X交叉方向的切口,通過該切口易于開封包裝袋體F。即相關切痕在三側密封包裝上,典型的是從塑料膜卷200拉出的包裝材料H的面部之中,在成為上述未密封部Fc的面部,或者成為該未密封部Fc的面部以及小袋包裝裝置300中,對于成為第一熱封X形成的面部的全部或部分,由上述切痕形成軋輥1進行加工。
如圖3至5所示,對于由薄質地包裝材料H組成的塑料膜卷200的卷筒表面201,在壓接后述的切痕形成輥1的同時,通過從該塑料膜卷200拉出薄的包裝材料H,這樣被拉出之后,形成傳送到小袋包裝裝置300側的薄的包裝材料H。即包裝材料H通過小袋包裝裝置300的運轉,塑料膜卷200連續拉出。在該拉出期間,塑料膜卷200根據包裝材料H的拉出速度進行旋轉。在本實施例中所指的切痕,典型的是通過上述切痕形成輥,在包裝材料H上形成的微細的切痕,被設計為貫穿該包裝材料H。該切痕易于撕裂開封由小袋包裝裝置300形成的包裝袋體F。例如對由三側密封包裝形成的包裝袋體F,典型的是相關切痕位于該包裝袋體F(如圖2)的袋邊緣部Fb,在沿著上述第一熱封X的袋緣部Fb,對于位于該第一熱封X外測的未密封部Fc,由該未密封部Fc形成。在第一熱封X的形成范圍內,也有時使其預先進一步形成相關的切痕。
與該實施例相關的切痕形成機構具備(1)在軋輥表面具備上述切痕形成用突起的切痕形成輥;(2)使該切痕形成軋輥1可以向與由將包裝材料供給小袋包裝裝置300的該包裝材料H組成的塑料膜卷200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旋轉,而且,在使該塑料膜卷200的輥面201常壓接該切痕形成輥1的輥面10的狀態下,支撐的該切痕形成輥1的支撐體2。
切痕形成軋輥1通過支撐體2,使軋輥面10常壓接塑料膜卷200的表面,而且,從支撐到可以與塑料膜卷200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旋轉來看,切痕形成輥1并不妨礙從塑料膜卷200拉出包裝材料H,而且不設與切痕形成軋輥1成對的接受輥,可以在被拉出的包裝材料H所規定的部位適當形成上述切痕。
切痕形成輥1即使在隨塑料膜卷200旋轉的同時被帶動旋轉,也可以通過另外的驅動機構強制性旋轉。
此外,在該實施例中,切痕形成機構至少應配備兩根切痕形成輥1’、1”。即與該實施形態相關的切痕機構至少具備(1)在與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旋轉軸線Z交叉的方向,與沿著在該塑料膜卷200的一側端面202與該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的旋轉軸線Z的塑料膜卷表面201相互接觸的該塑料膜卷200一側邊緣部203上,常壓接輥面10的第一切痕形成輥1’;(2)在與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旋轉軸線Z交叉的方向,與沿著在該塑料膜卷200的另一側端面202與該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的旋轉軸線Z的塑料膜卷表面201相互接觸的該塑料膜卷200另一側邊緣部203上,常壓接輥面10的第二切痕形成輥1”;(3)具備使該第一切痕形成輥1’的支撐體2與第二切痕形成輥1”的支撐體2之間的間距可以變更的間距調整機構。
根據相關機構,對于沿著從塑料膜卷200拉出的包裝材料H的傳送方向P的兩邊緣部,可以適當地進行沿著該傳送方向P的切痕加工。此外,沿著塑料膜卷200旋轉軸線方向Z的包裝材料H的寬度尺寸不發生變化,但是,希望變更被拉出的包裝材料H對一側邊緣部203側的切痕形成位置與對另一側邊緣部203側的切痕形成位置之間的間隔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上述間距調整機構變更調整相關的間隔。通過更換塑料膜卷200,沿著更換前塑料膜卷200的旋轉軸線Z方向的包裝材料H的寬度尺寸與沿著更換后的塑料膜卷200旋轉軸線Z方向的包裝材料H的寬度尺寸不同的情況下,也可以根據構成更換后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的寬度尺寸,進行第一切痕形成軋輥1’與第二切痕形成輥1”的定位。
在三側密封包裝中,通過相關的第一切痕形成輥1’與第二切痕形成輥1”,為了使該切痕的形成位置相互重合而對折在兩邊緣部規定位置實施切痕加工的包裝材料H,通過對折疊側與反對側邊緣部相互之間實施第一熱封X,從通過第一熱封X閉合的包裝袋體F的袋邊緣部Fb一側,制作成易撕裂開封該包裝袋體F的狀態。
在第一切痕形成輥1’與第二切痕形成輥1”之間設置追加切痕形成輥(圖略),以通過該追加的切痕形成輥實施切痕加工的部位為中心,對折包裝材料H,對于對折的一側與反對側的邊緣部相互之間與通過該追加切痕形成輥實施切痕加工的部位,分別實施第一熱封加工X的話,無論從通過哪一方第一熱封X閉合的包裝袋體F的袋邊緣部側也可以容易撕裂開封該包裝袋體F(此為四周密封包裝之一的方式)。
此外,在第一切痕形成輥1’與第二切痕形成輥1”之間設置追加切痕形成輥,以通過該追加的切痕形成輥實施切痕加工的部位為中心,將包裝材料H切分為二,將所切分的一方包裝材料H與另一方包裝材料H對準密封膠層的形成側,使其面對面的同時,通過熱融粘接一方包裝材料H一側邊緣部與另一方包裝材料H一側邊緣部以及一方包裝材料H的另一側邊緣部與另一方包裝材料H的另一側邊緣部,使其形成包裝袋體F的情況下,無論從通過哪一方第一熱封X閉合的包裝袋體F的袋邊緣部側也可以容易撕裂開封該包裝袋體F(此為四周密封包裝的另一方式)。
在該實施例中更進一步具有,在將第一切痕形成輥1’的支撐體2與第二切痕形成輥1”的支撐體2之間的間距保持一定的狀態下,使兩支撐體2、2沿著塑料膜卷200旋轉軸線Z的方向移動的位置調整機構。
由于在塑料膜卷200上存在不少包裝材料H的卷制不均勻現象,因此,在塑料膜200消耗的過程中,(即在包裝材料H被拉出之后,塑料膜卷200逐漸變細的過程中)沿著被拉出包裝材料H的傳送方向P(即沿著拉出方向的邊緣部經常產生在左右方向有若干變位的現象)。也就是說被拉出的包裝材料H沿著拉出方向的中心線變化位置。一旦發生這樣的變位,比如對于三側密封的包裝如圖9(a)以及圖9(b)所示,導致對折的包裝材料H的折疊側與反對側兩邊緣部Hb、Hb一側與另一側不能在規定的位置相互重合。因此發生這樣變位的情況下,調整塑料膜卷200的支撐位置,即將塑料膜卷200沿著該旋轉軸線Z的方向左右移動,使其吸收該變位量。(比如從圖8中的實線位置移動到雙點虛線位置)在該實施形態中,通過上述位置調整機構,第一切痕形成軋1’的支撐體2與第二切痕形成軋1”的支撐體2之間的間距在保持一定的狀態下,從可以沿著塑料膜卷200的旋轉軸線Z方向移動兩支撐體2、2來看,進行這樣的塑料膜卷200支撐位置調整的同時,可以移動第一切痕形成軋輥1’與第二切痕形成軋輥1”,進行這樣的支撐位置調整之后,可以在被拉出的包裝材料H所規定的位置適當地形成切痕。
此外,在該實施例中至少具備(1)在與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旋轉軸線Z交叉的方向,與沿著在該塑料膜卷200的一側端面202與該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的旋轉軸線Z的膜卷表面201相互接觸的該塑料膜卷200一側邊緣部203上,常壓接輥面10的第一切痕形成輥1’;(2)在與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旋轉軸線Z交叉的方向,與沿著在該塑料膜卷200的另一側端面202與該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的旋轉軸線Z的膜卷表面201相互接觸的該塑料膜卷200另一側邊緣部203上,常壓接輥面10的第二切痕形成軋輥1”;(3)具備對于使該第一切痕形成輥1’以及第二切痕形成輥1”向兩輥的旋轉軸線與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的旋轉軸線Z,在塑料膜卷200的端面202的側方向成銳角方向傾斜的塑料膜卷200邊緣部的切痕形成輥1的壓力接觸位置調整機構。
在與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的旋轉軸線Z交叉的方向,與沿著在該塑料膜卷200的端面202與該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的旋轉軸線Z的膜卷表面201相互接觸的該塑料膜卷200邊緣部203上,主要在塑料膜卷200的制造過程中,經常產生所謂的卷邊現象。即在相關邊緣部203的塑料膜卷表面201被帶到朝向塑料膜卷200端面202一側之后,經常發生減小的半徑狀的彎曲狀態。(見圖10,在該圖中,雙點虛線表示塑料膜卷表面201為未產生卷邊狀態的塑料膜卷表面201)產生這樣卷邊現象的情況下,對于該塑料膜卷200的邊緣部,為了使切痕形成輥1與切痕形成輥1的旋轉軸線和塑料膜卷200的旋轉軸線Z幾乎平行而預先接觸時,在沿著被拉出的包裝材料H的拉出方向的邊緣部,會殘留下未被加工上切痕的部分,導致被形成的包裝材料H不易撕裂開封。然而,在該實施例中,從可以使第一以及第二切痕形成輥1如上所述傾斜來看,即使在產生如此卷邊現象的情況下,也可以對從塑料膜卷200拉出的包裝材料H的邊緣部適當地進行切痕加工。
切痕形成輥1在輥面10上備有復數細小的上述切痕形成用突起物。即切痕形成輥1在其輥面上具備細小凹凸物的結構。對相關輥面10上形成上述成形用突起的典型是,可以通過在由金屬材料構成的切痕形成輥1的輥面10上銼制而成。
支撐體2是為了使切痕形成輥1的輥面10始終壓接在塑料膜卷200的輥面201上,在支持該切痕形成輥1的同時,為了不妨礙塑料膜卷200的旋轉,為了使切痕形成輥1朝著與該塑料膜卷200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而支撐該切痕形成輥1的物體。
在圖示的范例中,支撐體2由(1)在臂前端20a上安裝使切痕形成輥1可以旋轉的臂體20,(2)在該臂體20的臂基端部20b一側,安裝使上端可以在該臂體20上旋轉的棒狀基礎件21,(3)安裝該棒狀基礎件21的同時,為使柱塞桿22a的桿件端可以在臂體20的臂基端部20b進行旋轉而安裝的氣缸22組成。
在圖示范例中,切痕形成輥1的旋轉軸線在基準位置,與塑料膜卷200的旋轉軸線Z大體上保持平行;為了使旋轉軸線與塑料膜卷200的旋轉軸線Z基本保持平行而安裝了基礎件21的上端與臂體20的臂基端部20b一側;為了使旋轉軸線與塑料膜卷200的旋轉軸線Z基本保持平行而安裝了柱塞桿22a的桿件端與臂體20的臂基端部20b。
在圖示范例中,通過將從該切痕形成輥1一面伸出的旋轉軸11裝入到安裝到臂體20臂端部呈塊狀的軸承體23的軸承孔23a內,切痕形成輥1安裝在臂體20的臂端部。在圖示范例中,切痕形成輥1的結構為隨塑料膜卷200的旋轉被帶動旋轉。為了從塑料膜卷200的上部向該塑料膜卷200的輥面201壓住切痕形成輥1的輥面10,相關支持體2通過后述的框架4進行支撐。隨著塑料膜卷200的消耗,氣缸22的柱塞桿22a的伸出量逐漸變大,始終按一定的壓力使切痕形成輥1的輥面10壓接在塑料膜卷200的輥面201上。
在圖示范例中,切痕形成機構具備2個物件。即切痕形成輥1以及安裝在臂體20臂前端20a上的支撐體2。而且,該兩件支撐體2、2的一側的切痕形成輥1作為第一切痕形成輥1’壓接在塑料膜卷200一方邊緣部203上,而該兩件支持體2、2的另一側的切痕形成輥1作為第二切痕形成輥1”壓接在塑料膜卷200的另一方邊緣部203上。
相關兩件支撐體2、2分別設置在(1)一對側板部40、40與(2)架設在該對側板部40、40上端之間的第一導桿41與(3)架設在該對側板部40、40下端之間的第二導桿42與(4)在第一導桿41與第二導桿42之間,由具備架設在相關一對側板部40、40之間的進給螺桿體43構成的框架4進行支撐。相關框架4進一步通過未在圖中表示的基礎臺等小袋包裝裝置300的側方等。
而且,上述的支撐體2、2分別在上述基體21上備有第一導桿41的插入孔21a與第二導桿42的插入孔21b以及進給螺桿43的螺孔21c。而且相關的兩個支撐體2、2分別在第一導桿41的插入孔21a上插入該第一導桿41使其可以滑動,在第二導桿42的插入孔21b上插入該第二導桿42使其可以滑動,然后,在螺孔21c內插入裝上進給螺桿43之后,裝配到上述一對側板部40、40之間。進給螺桿43相對于夾在幾乎在該長度方向中間位置一側的外螺紋形成部分43a組成的外螺紋方向,另一側的外螺紋形成部分43a組成的外螺紋朝向相反。
因此,在圖示范例中,通過操作設在進給螺桿43末端的手柄43b,旋轉該進給螺桿43,可以調整兩個支撐體2、2之間的間距。即可以調整支撐一側支撐體2的切痕形成輥1與支撐另一側支撐體2的切痕形成輥1之間的間距。(見圖4、圖5)即在圖示范例中,由以上結構構成間距調整機構。
如圖6至9所示,上述進給螺桿43在由構成框架的側板部40、40形成的通孔40a上,在沿著該進給螺桿43的軸線方向可以移動的狀態下,將該進給螺桿43穿過該通孔40a的端部進行支撐。外螺紋在進給螺桿43端部未被切掉。另一方面,在構成該支撐體2的臂體20的臂前端20a上,一對支撐體2分別安裝在比切痕形成輥1的設置位置更靠外側些,同時從該臂前端20a向下方伸出,而且具備使該部分從側面接觸塑料膜卷200端面202的接觸體3。即在一對支撐體2的一側接觸體3與一對支撐體2的另一側接觸體3之間,在夾入塑料膜卷200的狀態下,使該塑料膜卷200的輥面201壓接切痕形成輥1。
據此,如果使塑料膜卷200沿著該旋轉軸線z向左右任何一個方向移動的話,一對支撐體2也隨之移動,其結果,第一切痕形成輥1’與第二切痕形成輥1”在兩輥間距保持一定的狀態下,沿兩輥旋轉軸線的方向移動(見圖6)。
在圖示范例中,接觸體3由使上端接合臂體20臂前端20a,筆直向下延伸之后,在塑料膜卷200夾入側彎曲后向上方延伸,然后,朝著離開塑料膜卷200的端面202的方向,彎曲被彎曲延伸的上端側的板片狀體30構成,對于塑料膜卷200端面202,通過被彎曲部位的彎曲外側面無損傷接觸塑料膜卷200端面202。即由以上結構構成位置調整機構。
如圖10至13所示為切痕形成機構的壓接位置調整機構。在支撐切痕形成輥1的旋轉軸的軸承體23上,具備在與切痕形成輥1旋轉軸線幾乎呈垂直相交方向伸出的螺栓體24的同時,分別在一對支撐體2、2上,在構成該支撐體2的臂體20的臂前端20a上,安裝備有旋入該螺栓體24外螺紋的內螺紋孔25a呈角鋼狀的連接件25。
而且,在圖示范例中,通過旋進旋出這樣安裝在連接部件25的螺栓體24,從與塑料膜卷200旋轉軸線Z幾乎呈平行的位置,可以使切痕形成輥1的旋轉軸線在切痕形成輥1的旋轉軸線與塑料膜卷200的包裝材料H旋轉軸線Z在塑料膜卷200端面202的側方向呈銳角方向傾斜(見圖10)。圖中,符號26所示的為松動狀態,允許該螺栓體24的旋進旋出緊固,阻止該螺栓24的旋進旋出,使切痕形成輥1定位在規定移動位置的螺母體,以上結構構成壓接位置調整機構。
權利要求
1.一種包裝袋體的易撕裂開封用切痕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裝袋體的易撕裂開封用切痕形成裝置位于小袋包裝裝置的塑料膜卷進料處,與小袋包裝裝置成為一整體,所述的切痕形成裝置至少具有在與塑料膜卷的包裝材料旋轉軸線交叉的方向,沿著該塑料膜卷的一側端面,在與該塑料膜卷的包裝材料的旋轉軸線的塑料膜卷表面相接觸的該塑料膜卷一側邊緣部上,常壓接輥面的第一切痕形成輥,以及在與塑料膜卷的包裝材料旋轉軸線交叉的方向,沿著該塑料膜卷的另一側端面,在與該塑料膜卷的包裝材料的旋轉軸線的膜卷表面相互接觸的該塑料膜卷另一側邊緣部上,常壓接輥面的第二切痕形成軋輥;所述的切痕形成輥可與塑料膜卷的旋轉方向成逆向旋轉,并且該切痕形成輥的輥面與該塑料膜卷的輥面處于常壓接狀態,所述的突起切痕形成輥設有支撐其的支撐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袋體的易撕裂開封用切痕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痕形成輥的支撐體與第二切痕形成輥的支撐體之間設有間距調整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袋體的易撕裂開封用切痕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切痕形成輥的支撐體與所述的第二切痕形成輥的支撐體之間的間距保持在一定狀態,可將二支撐體沿塑料膜卷的卷繞軸線方向調整移動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袋體的易撕裂開封用切痕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將第一切痕形成輥及第二切痕形成輥與二輥子的旋轉軸線和塑料膜卷的包裝材料的卷繞軸線以及針對塑料膜卷的端面側形成銳角方向傾動的塑料膜卷邊緣部的切痕形成輥壓接位置調整機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包裝袋體的易撕裂開封用切痕形成裝置。旨在提供構造簡單、使包裝材料供給小袋包裝裝置之前在該包裝材料上形成切痕的裝置。該裝置位于小袋包裝裝置的塑料膜卷進料處,與小袋包裝裝置成為一整體;所述的切痕形成裝置至少具有第一切痕形成輥和第二切痕形成軋輥;所述的切痕形成輥可與塑料膜卷的旋轉方向成逆向旋轉,并且該切痕形成輥的輥面與該塑料膜卷的輥面處于常壓接狀態,所述的突起切痕形成輥設有支撐其的支撐體。
文檔編號B65D77/22GK1458035SQ03123560
公開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03年1月27日
發明者小松慎二, 寺島貞樹 申請人: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