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種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
現有技術現有技術的自行車立管大都如圖1所示,完全將橫管1焊接固于直管2的頂端邊緣,且車手5固設于橫管1前端的束仔4。因此,完全無法調整該橫管1與直管2的角度,也就是橫管1無法上下調整,因而導致鎖固于橫管1前端的束仔4的車手5無法做高低調整,無法滿足不同高矮的人士騎乘。在市面上有可以調整角度的立管,但必須借助扳手等工具才能達到調整的目的,調整起來非常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主要由直管和橫管組成,在直管的頂端設有一具有弧形面的凸塊,在弧形面上設有若干齒條,橫向位置設有通孔。橫管的一端設有接頭,接頭設有可置入直管頂端凸塊的凹槽,并通過樞軸與直管活動連接。在橫管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設有與接頭凹槽相通的凹槽,同時設有貫穿至下表面或上表面穿孔。抵緊塊體的一側面設有與凸塊弧形面的齒條相嚙合的齒條,并置在凹槽中。快拆裝置通過穿孔與抵緊塊體固定連接;快拆裝置由偏心輪、與偏心輪連成一體的把柄、驅動桿和樞軸組成,驅動桿的一端與偏心輪上的樞軸連接,另一端與抵緊塊體固定連接。
所述的抵緊塊體設有一縱向穿孔;所述的驅動桿的一端與偏心輪上的樞軸連接,另一端設有螺紋,在靠近螺紋的位置設有可抵住抵緊塊體的凸塊;驅動桿有螺紋的一端穿過穿孔、穿孔后與螺母螺緊連接,此時凸塊抵住抵緊塊體并陷入抵緊塊體上對應的凹槽中。
所述的凹槽設在橫管的下表面,在橫管上表面對應于偏心輪的位置設有可放入偏心輪的凹槽,偏心輪可在凹槽中轉動。
所述的上表面對應于把柄前端的位置設有可置入手指的凹槽。
所述的橫管另一端設有束仔,由束仔設有一延伸至橫管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截面缺口;一帶偏心輪的快拆裝置的驅動桿穿過貫穿于截面缺口與另一頭的螺母固定連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當需要調整橫管的角度時,只要用手扳動快拆裝置的把柄,使偏心輪的較薄一邊向著抵緊塊體方向,抵緊塊體在驅動桿的推動下偏離凹槽,橫管可繞樞輪轉動。把橫管調整至所需角度,再將快拆裝置的偏心輪較厚的一邊向著抵緊塊體方向,抵緊塊體在驅動桿的拉動下抵住直管頂端凸塊便可。
圖1為現有技術的自行車立管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主要包括直管10、橫管20、抵緊抵緊塊體30和快拆裝置40。直管10的頂端設有一具有弧形面的凸塊,在弧形面上設有若干齒條101,橫向位置設有通孔。橫管20的一端設有接頭202,接頭202設有可置入直管頂端凸塊的凹槽,在凹槽位置設與直管頂端凸塊橫向穿孔相對應的橫向穿孔。接頭202過樞軸203、橫向通孔與直管10活動連接。在橫管20下表面設有與接頭凹槽相通的凹槽204,同時設有貫穿至上表面的穿孔205。抵緊抵緊塊體30的一側面設有與凸塊弧形面的齒條101相嚙合的齒條301,中央位置設有縱向穿孔302,并置在凹槽204中。快拆裝置40由偏心輪401、與偏心輪401連成一體的把柄403、驅動桿402和樞軸404組成。驅動桿402的一端與偏心輪401上的樞軸404連接,另一端設有螺紋405,在靠近螺紋405的位置設有可抵住抵緊塊體30的凸塊407。驅動桿402有螺紋的一端穿過穿孔205、穿孔302后與螺母406螺緊連接,此時凸塊407抵住抵緊塊體30并陷入抵緊塊體上對應的凹槽中。橫管20上表面對應于偏心輪401的位置設有可放入偏心輪401的凹槽,偏心輪401可在凹槽中轉動。上表面對應于把柄403前端設有可置入手指的凹槽。橫管20另一端設有束仔201,由束仔201設有一延伸至橫管20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截面缺口。一帶偏心輪的快拆裝置500的驅動桿穿過貫穿于截面缺口與另一頭的螺母固定連接。
綜上所述,當需要調整橫管20的角度時,只要用手扳動快拆裝置40的把柄403,使偏心輪401的較薄一邊向著抵緊塊體30方向,抵緊塊體30在驅動桿402的推動下偏離凹槽204,橫管20可繞樞輪轉動。把橫管20調整至所需角度,再將快拆裝置40的偏心輪401較厚的一邊向著抵緊塊體30方向,抵緊塊體30在驅動桿的拉動下抵住直管頂端凸塊便可。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主要由直管(10)和橫管(20)組成,其特征是在于在直管(10)的頂端設有一具有弧形面的凸塊,在弧形面上設有若干齒條(101),橫向位置設有通孔;橫管(20)的一端設有接頭(202),接頭(202)設有可置入直管頂端凸塊的凹槽,并通過樞軸(203)與直管(10)活動連接;在橫管(2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設有與接頭凹槽相通的凹槽(204),同時設有貫穿至下表面或上表面穿孔(205);抵緊塊體(30)的一側面設有與凸塊弧形面的齒條(101)相嚙合的齒條(301),并置在凹槽(204)中;快拆裝置(40)通過穿孔(205)與抵緊塊體(30)固定連接;快拆裝置(40)由偏心輪(401)、與偏心輪(401)連成一體的把柄(403)、驅動桿(402)和樞軸(404)組成,驅動桿(402)的一端與偏心輪(401)上的樞軸(404)連接,另一端與抵緊塊體(30)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抵緊塊體(30)設有一縱向穿孔(302);所述的驅動桿(402)的一端與偏心輪(401)上的樞軸(404)連接,另一端設有螺紋(405),在靠近螺紋(405)的位置設有可抵住抵緊塊體(30)的凸塊(407);驅動桿(402)有螺紋的一端穿過穿孔(205)、穿孔(302)后與螺母(406)螺緊連接,此時凸塊(407)抵住抵緊塊體(30)并陷入抵緊塊體上對應的凹槽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204)設在橫管(20)的下表面,在橫管(20)上表面對應于偏心輪(401)的位置設有可放入偏心輪(401)的凹槽,偏心輪(401)可在凹槽中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其特征是所述的上表面對應把柄(403)前端的位置設有可置入手指的凹槽。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把柄(403)前端設有可置入手指的凹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橫管(20)另一端設有束仔(201),由束仔(201)設有一延伸至橫管(20)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截面缺口;一帶偏心輪的快拆裝置(500)的驅動桿穿過貫穿于截面缺口與另一頭的螺母固定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橫管(20)另一端設有束仔(201),由束仔(201)設有一延伸至橫管(20)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截面缺口;一帶偏心輪的快拆裝置(500)的驅動桿穿過貫穿于截面缺口與另一頭的螺母固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橫管(20)另一端設有束仔(201),由束仔(201)設有一延伸至橫管(20)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截面缺口;一帶偏心輪的快拆裝置(500)的驅動桿穿過貫穿于截面缺口與另一頭的螺母固定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其特征是所述的橫管(20)另一端設有束仔(201),由束仔(201)設有一延伸至橫管(20)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截面缺口;一帶偏心輪的快拆裝置(500)的驅動桿穿過貫穿于截面缺口與另一頭的螺母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調整角度立管,主要由直管(10)和橫管(20)組成。在直管(10)的頂端設有一具有弧形面的凸塊,在弧形面上設有若干齒條(101),橫向位置設有通孔;橫管(20)的一端設有接頭(202),接頭(202)設有可置入直管頂端凸塊的凹槽,并通過樞軸(203)與直管(10)活動連接;在橫管(2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設有與接頭凹槽相通的凹槽(204),同時設有貫穿至下表面或上表面穿孔(205);抵緊塊體(30)的一側面設有與凸塊弧形面的齒條(101)相嚙合的齒條(301),并置在凹槽(204)中;快拆裝置(40)通過穿孔(205)與抵緊塊體(30)固定連接。這樣的自行車立管不需借助任何工具便可實現立管角度的調整,結構簡單、方便快捷。
文檔編號B62K21/00GK2644287SQ03247658
公開日2004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20日
發明者廖學湖 申請人:信隆實業(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