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動車轉向架構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一種轉向架構架,尤其是涉及一種動車轉向架構架。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近年來高速鐵路的迅速發展,車型種類日趨增加,但制動方式基本沒變,傳統的動車或是城鐵車輛主要采用踏面制動型式,通過制動閘片與車輪發生摩擦的方式實施制動。在實際應用中,制動單元通常安裝在構架側梁下靠近中心的位置,通常是安裝在橫梁上,靠近側梁的位置。因為構架上還需安裝其他固定座以及其他結構、部件,因此,無法完全做到重量分配均衡,而且,傳統的制動吊座等固定座結構均為大塊鑄件,體積大,重量大,結構復雜,且焊接變形也較大,焊接處易產生集中的焊接應力。而且,現有的構架結構復雜,重量較大,安裝的各承載構件占用的空間較大,不利于轉向架自身輕量化設計和車輛行駛速度的提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在保證制動效果的同時實現車體輕量化的動車轉向架構架。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動車轉向架構架,所述構架包括兩根呈箱型結構的側梁、與兩根所述側梁相互固定的兩根橫梁,所述橫梁為中空結構,在兩根所述橫梁內側之間固定有縱梁,在每根所述側梁的兩端固定有制動吊座,所述制動吊座與所述側梁的上蓋板形成封閉式的箱式結構。
[0006]進一步的,所述制動吊座具有弧形的底部結構,制動夾鉗三點吊掛固定在所述制動吊座上,在所述制動吊座上集成有踏面清掃器吊座。
[0007]進一步的,所述制動吊座包括第一異形鍛件、第二異形鍛件、第一彎板及第二彎板,所述第一異形鍛件為立面與左板一體成型的鍛件,所述第二異形段件為立板與右板一體成型的的鍛件,所述第二彎板一端與所述側梁焊接固定,另一端與所述立面的外側面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彎板的一端與所述立面的內側面焊接固定,另一端與所述立板的內側面焊接固定;所述左板與右板焊接成一體結構。
[0008]進一步的,所述左板與右板焊接成的一體結構的前端形成踏面清掃器吊座。
[0009]進一步的,所述左板與右板之間形成第三夾點結構。
[0010]進一步的,所述立板上設有夾點結構。
[0011]進一步的,所述側梁上固定有閘片托吊座。
[0012]進一步的,所述側梁上焊接有固定座,所述閘片托吊座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0013]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大體呈現L形結構,所述L形結構的長邊固定在所述側梁上,所述L形結構的短邊與所述閘片托吊座插接后通過螺釘固定,所述閘片托吊座的下部設有固定孔,固定制動夾鉗的一個夾鉗點。
[0014]進一步的,在每根所述縱梁的側壁上,安裝有一個截面為倒J型整車提吊。
[0015]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適用于軸盤安裝的拖車轉向架構架,制動吊座、側梁、采用箱型結構,橫梁采用中空鋼管,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有效減低構架整體重量,實現車體輕量化的目的;制動吊座貫穿側梁焊接,兩異型鍛件與彎板、側梁上蓋板采用搭接方式焊接成箱型結構,制動吊座可安裝制動夾鉗的同時安裝踏面清掃裝置,結構緊湊;制動吊座可實現制動夾鉗的三點吊掛安裝,提升制動夾鉗的穩定安裝,同時實現構件國產化;箱型結構的頂面與側梁的上蓋板一體成型,提高制動吊座的強度,兩個彎板,使箱型結構的下部為弧形結構,弧形結構提高整個制動吊座的承載能力,使應力分布均勻;離受力點遠的彎板直徑增大,進一步增強制動吊座的受力強度;采用常規的焊接技術實現整體構架的固定安裝,降低生產難度。
【附圖說明】
:
[0016]圖1:本發明一種動車轉向架構架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本發明一種動車轉向架構架中側梁結構剖視圖;
[0018]圖3:本發明一種動車轉向架構架中制動吊座剖示圖;
[0019]圖4:本發明一種動車轉向架構架中制動吊座與側梁安裝局部放大圖;
[0020]其中:側梁I,橫梁2,縱梁3,制動吊座4,踏面清掃器吊座5,電機吊座6,安裝孔7,空簧支撐座8,齒輪箱吊座9,垂向垂向減振裝置安裝座1,定位臂座11,抗側滾扭桿座13,固定座14,閘片托吊座15,夾點結構16,第三夾點結構17,第一彎板18,第二彎板19,加強件20,上蓋板22,側板23,第一異形鍛件24,第二異形鍛件25,通孔26,立面27,立板28,提吊裝置29,左板30,右板31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22]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動車轉向架構架,包括兩根呈箱型結構的側梁1、與兩根側梁I相互固定的兩根橫梁2,橫梁2為中空結構,在兩根橫梁2內側之間固定有與側梁I平行的縱梁3,在側梁I的兩端固定有制動吊座4,制動吊座4與側梁I的上蓋板22形成箱式結構。
[0023]如圖1及圖2所示,側梁I為箱型結構,大體呈U型,由三塊側板23與一塊上蓋板22相互焊接而成,側梁I外側的中間位置上,通過空簧支撐座8固定有空氣彈簧。橫梁2貫穿側梁I的側板23及后焊接固定。每根橫梁2的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設有通風孔,將兩根橫梁2具有通風孔的一端相向設置,每根橫梁2通過通風孔分別與一個空簧支撐座8相通,使得每根橫梁2可做為一個空氣彈簧的附加氣室,以增大氣室的有效容積,有效降低了空氣彈簧的剛度并提高了空氣彈簧的阻尼,進而提高減振效果,同時空簧支撐座8設置在側梁I的中間位置的外側,使構架I結構均衡,重量分配合理,并使兩側的空氣彈簧的側矩加大,提高抗側滾能力。為與車體上的垂向減振裝置進行有效連接,確保減振效果,將側梁I端部向內折彎偏轉,即整個側梁I為偏心結構,固定在側梁I端部的垂向減振裝置安裝座10向內偏轉,與車體上的垂直減振裝置進行有效連接。在側梁I的底部側板23上,固定有定位臂座11。
[0024]在每根側梁I的左右側板23上分別開設有兩個安裝孔7,橫梁2貫穿過安裝孔后7與兩側的側梁I分別焊接固定,減少橫梁2與側梁I固定的連接件,同時提高焊接強度。兩橫梁2平行設置,為提高轉向架的穩定性及強度,安裝孔7左右對稱地設置側梁I的中間部位,即設置在U型結構的底部的兩側側板23上。在兩橫梁2中間固定有兩個縱梁3,兩縱梁3與側梁I平行設置,可提高拖車轉向架構架I的穩定性,避免構架I變形。縱梁3可采用現有的結構,安裝相應的其他結構或安裝座。
[0025]在每根側梁I的兩端各固定有一個制動吊座4,制動吊座4具有弧形的底部結構,制動夾鉗三點吊掛固定在所述制動吊座上,實現制動夾鉗的三點固定,并在制動吊座4上集成有踏面清掃器吊座5。將踏面清掃器5與制動吊座4集成成一體結構,減少焊接,從而避免焊接變形和產生焊接應力,使構架結構更緊湊。制動吊座4固定在側梁I的內側,如圖3及圖4所示,制動吊座4包括第一異形鍛件24和第二異形鍛件25,第一彎板18及第二彎板19,第一異形鍛件24為立面27與左板30—體成型的鍛件,左板30位于立面27的前端的下側,與立面27相互垂直,并與立面27前端的下端面部分相連,為立面27前端的下側向內折彎形成,第二異形段件25為立板28與右板31—體成型的的鍛件,右板31位于立板28的前端的下側,與立板28相互垂直,并與立板28的下端面部分相連,為立板28前端的下側向內折彎形成,第一異形鍛件24與第二異形鍛件25形狀基本上相同,左板30與右板31形狀相同,相對設置。
[0026]在側梁I的內側側板23上開有通孔26,第二彎板19外徑與通孔26直徑基本相同,第二彎板19的一端穿過通孔26與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