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重型汽車懸架,具體是一種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包括平衡軸支座、固定在平衡軸支座上的平衡軸體,設置在平衡軸體一端的板簧座;其中:所述平衡軸支座又包括支座側向安裝板和支座下部安裝板,所述支座側向安裝板和支座下部安裝板一體形成截面為L狀的連接安裝體;所述平衡軸體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支座側向安裝板的外面板上。本實用新型由于所述結構而具有的優點是:提高了連接強度、降低了質量、縮小了體積和性能穩定。
【專利說明】
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平衡懸架,尤其是一種提高連接強度、降低質量、縮小體積和性能穩定的車輛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商用車上最常用的平衡懸架是使用鋼板彈簧的整體式非獨立懸架,該整體式非獨立懸架參見附圖1,所述整體式非獨立懸架一般包括平衡軸支架(I)、用于連接下推力桿的長臂(6),該長臂(6)與平衡軸支架(I)的平衡座支座下部固定為一體,安裝在平衡軸
(4)一端的板簧座(7),平衡軸(4)的另一端穿過平衡座支座。使用時,平衡軸支架(I)通過螺栓連接到車架縱梁下翼面(2)和橫梁連接板下平面(3)上。所述結構中平衡軸(4)都是固定到平衡支座內,然后從車架縱梁下翼面(2)以下橫向伸出,平衡軸(4)的力臂較長,這使平衡軸尺寸增大,板簧座(7)尺寸也相應較大;同時,不得不在平衡座支座下部設計一長臂(6),用來連接下推力桿;且該種結構需要加強支座(5)連接到橫梁連接板內側以提高整個結構的強度。因此,為了獲取足夠的結構強度,平衡支座、平衡軸(4)、加強支座(5)以及板簧座
(7)的設計尺寸會增大,導致該種平衡懸架的結構復雜、尺寸大、自重大以及出現故障的概率大。
[0003]綜上所述,現有技術的平衡懸架體積大、重量大、結構強度低和使用性能穩定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連接強度、降低質量、縮小體積和性能穩定的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種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包括平衡軸支座、固定在平衡軸支座上的平衡軸體,設置在平衡軸體一端的板簧座;其中:所述平衡軸支座又包括支座側向安裝板和支座下部安裝板,所述支座側向安裝板和支座下部安裝板一體形成截面為L狀的連接安裝體;
[0007]所述平衡軸體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支座側向安裝板的外面板上;
[0008]使用時,將板簧固定在所述板簧座的下部,所述支座側向安裝板的內面板緊貼固定在車架總成的車架腹面上;所述支座下部安裝板的頂面板緊貼固定在車架總成的車架下翼面上和/或車架橫梁連接板下平面上。
[0009]本實用新型由于上述結構而具有的優點是:提高了連接強度、降低了質量、縮小了體積和性能穩定。
【附圖說明】
[0010]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附圖給出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0011]圖1為現有技術平衡懸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與車架連接時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與車架連接時的又一方向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時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時的又一實施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參見附圖2至5,圖中的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包括平衡軸支座20、固定在平衡軸支座20上的平衡軸體21,設置在平衡軸體21—端的板簧座30;其中:所述平衡軸支座20又包括支座側向安裝板22和支座下部安裝板23,所述支座側向安裝板22和支座下部安裝板23—體形成截面為L狀的連接安裝體;
[0018]所述平衡軸體21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支座側向安裝板22的外面板上;
[0019]使用時,將板簧60固定在所述板簧座30的下部,所述支座側向安裝板22的內面板緊貼固定在車架總成10的車架腹面11上。所述支座下部安裝板23的頂面板緊貼固定在車架總成10的車架下翼面12上和/或車架橫梁連接板下平面13上。在該實施例中,平衡懸架與車架總成10的多面連接結構,使得平衡懸架集成到了車架中,使平衡懸架與車架一起受力,提高了連接強度;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結構的結構簡單、自重輕和性能穩定。
[0020]為便于裝配,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所述支座側向安裝板22的板體上設置有側向固定孔,所述支座下部安裝板23的板體上設置有縱向固定孔;
[0021]使用時,車架腹面11上設置有與側向固定孔匹配的一組固定孔,在車架下翼面12和車架橫梁連接板下平面13上設置有與縱向固定孔匹配的另一組固定孔。通過依次穿過側向固定孔和一組固定孔中的螺栓或鉚釘將車架腹面11與支座側向安裝板22的內面板緊貼固定在一體。通過依次穿過縱向固定孔和另一組固定孔中的螺栓或鉚釘將支座下部安裝板23的頂面板與車架下翼面12和/或車架橫梁連接板下平面13緊貼固定在一體。為進一步保證板簧60固定在板簧座30上后的使用性能,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所述板簧座30又包括板簧座孔31,位于板簧座孔31兩端的板簧座端面32,以及位于板簧座30的座體下部的板簧座下平面33;
[0022]所述板簧座30的板簧座孔31中設置有滑動軸承41和端面軸承42,所述平衡軸體21穿過滑動軸承41和端面軸承42;
[0023]所述滑動軸承41和端面軸承42由限位塊40緊抵在板簧座孔31中,該限位塊40通過螺釘緊貼固定在平衡軸體21的軸體端面24上,外力作用下板簧座30通過板簧座孔31繞平衡軸體21旋轉;
[0024]使用時,通過螺栓將板簧60固定在板簧座下平面33上。
[0025]為保證不發生泄漏潤滑油,提高美觀性和防塵,所述板簧座30與緊鄰平衡軸支座20位置處的板簧座端面32處設置有一密封圈43;
[0026]所述板簧座30與緊鄰限位塊40位置處的板簧座端面32處設置有又一密封圈43;
[0027]所述限位塊40外套裝有裝飾蓋44。
[0028]為提高連接強度及工藝性,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所述平衡軸支座(20)下部設置推力桿連接孔50;
[0029]使用時,所述推力桿連接孔50通過筋板51與所述支座側向安裝板22的底面板和/或支座下部安裝板23的外面板固定連接。為了進一步提高連接強度及工藝性,可在筋板51與支座側向安裝板22的底面板和/或支座下部安裝板23的外面板之間設置加強筋。
[0030]顯然,上述所有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所述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疇。
[0031]綜上所述,由于上述結構,提高了連接強度、降低了質量、縮小了體積和性能穩定。
【主權項】
1.一種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包括平衡軸支座(20)、固定在平衡軸支座(20)上的平衡軸體(21),設置在平衡軸體(21)—端的板簧座(3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軸支座(20)又包括支座側向安裝板(22)和支座下部安裝板(23),所述支座側向安裝板(22)和支座下部安裝板(23)—體形成截面為L狀的連接安裝體; 所述平衡軸體(21)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支座側向安裝板(22)的外面板上; 使用時,將板簧(60)固定在所述板簧座(30)的下部,所述支座側向安裝板(22)的內面板緊貼固定在車架總成(10)的車架腹面(11)上;所述支座下部安裝板(23)的頂面板緊貼固定在車架總成(10)的車架下翼面(12)上和/或車架橫梁連接板下平面(13)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側向安裝板(22)的板體上設置有側向固定孔,所述支座下部安裝板(23)的板體上設置有縱向固定孔; 使用時,車架腹面(11)上設置有與側向固定孔匹配的一組固定孔,在車架下翼面(12)和車架橫梁連接板下平面(13)上設置有與縱向固定孔匹配的另一組固定孔;通過依次穿過側向固定孔和一組固定孔中的螺栓或鉚釘將車架腹面(11)與支座側向安裝板(22)的內面板緊貼固定在一體;通過依次穿過縱向固定孔和另一組固定孔中的螺栓或鉚釘將支座下部安裝板(23)的頂面板與車架下翼面(12)和/或車架橫梁連接板下平面(13)緊貼固定在一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座(30)又包括板簧座孔(31),位于板簧座孔(31)兩端的板簧座端面(32),以及位于板簧座(30)的座體下部的板簧座下平面(33); 所述板簧座(30)的板簧座孔(31)中設置有滑動軸承(41)和端面軸承(42),所述平衡軸體(21)穿過滑動軸承(41)和端面軸承(42); 所述滑動軸承(41)和端面軸承(42)由限位塊(40)緊抵在板簧座孔(31)中,該限位塊(40)通過螺釘緊貼固定在平衡軸體(21)的軸體端面(24)上,外力作用下板簧座(30)通過板簧座孔(31)繞平衡軸體(21)旋轉; 使用時,通過螺栓將板簧(60)固定在板簧座下平面(33)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座(30)與緊鄰平衡軸支座(20)位置處的板簧座端面(32)處設置有一密封圈(43); 所述板簧座(30)與緊鄰限位塊(40)位置處的板簧座端面(32)處設置有又一密封圈(43); 所述限位塊(40)外套裝有裝飾蓋(44)。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下掛式車輛平衡懸架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軸支座(20)下部設置推力桿連接孔(50); 使用時,所述推力桿連接孔(50)通過筋板(51)與所述支座側向安裝板(22)的底面板和/或支座下部安裝板(23)的外面板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B60G11/02GK205651917SQ201620431780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3日 公開號201620431780.X, CN 201620431780, CN 205651917 U, CN 205651917U, CN-U-205651917, CN201620431780, CN201620431780.X, CN205651917 U, CN205651917U
【發明人】劉俊
【申請人】重慶市渝泓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