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輛后扭轉梁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車輛后扭轉梁總成,該車輛后扭轉梁總成降低了結構的應力水平,具有較好的耐久性能。本發明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包括橫梁、扭桿和兩側的輪轂支座及縱臂,縱臂的前端設有襯套套管,后端與對應側的輪轂支座焊接固定;橫梁及扭桿的兩端均分別與對應側的縱臂焊接固定;關鍵在于所述橫梁與縱臂的搭接部焊接有截面為弧形的橫梁加強板,橫梁加強板的內側面分別與橫梁、縱臂貼合,橫梁加強板的前端沿橫梁向橫梁中部延伸,且橫梁加強板的前端端部設有弧形缺口;橫梁加強板的后端沿縱臂向縱臂前端方向延伸。上述橫梁加強板的前端端部設有弧形缺口,在橫梁扭轉過程中,該弧形缺口可以有效地降低此處的應力水平,從而避免此處出現斷裂等情形。
【專利說明】
一種車輛后扭轉梁總成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專利涉及汽車懸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汽車后懸架用扭轉梁總成。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絕大部分扭轉梁,其主體結構均使用沖壓件(例如說橫梁加強板、輪轂支座等)焊接成型,同時橫梁加強板的兩端一般設計為平口狀,在使用過程中,橫梁加強板的貼合橫梁的一端在扭轉過程中會出現應力集中,而輪轂支座在顛簸跳動過程中也會出現應力集中,兩者均易出現開裂現象,影響使用壽命和安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車輛后扭轉梁總成,該車輛后扭轉梁總成降低了結構的應力水平,具有較好的耐久性能。
[0004]本發明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包括橫梁、扭桿和兩側的輪轂支座及縱臂,所述縱臂的前端設有襯套套管,后端與對應側的輪轂支座焊接固定;所述橫梁及扭桿的兩端均分別與對應側的縱臂焊接固定;關鍵在于所述橫梁與縱臂的搭接部焊接有截面為弧形的橫梁加強板,所述橫梁加強板的內側面分別與橫梁、縱臂貼合,橫梁加強板的前端沿橫梁向橫梁中部延伸,且橫梁加強板的前端端部設有弧形缺口;橫梁加強板的后端沿縱臂向縱臂前端方向延伸。
[0005]上述橫梁加強板的前端端部設有弧形缺口,在橫梁扭轉過程中,該弧形缺口可以有效地降低此處的應力水平,從而避免此處出現斷裂等情形。
[0006]進一步地,所述輪轂支座為鑄造件。輪轂支座采用鑄造成型,有設計簡單、易于增加加強筋的特點,不受沖壓件厚度需要一致的限制,利于應力分解;同時,其尺寸修改比沖壓件容易實現,可以通過修改輪轂支座端面距縱臂配合圓弧中心的尺寸,來實現不同車型匹配不同輪距的布置方案。
[0007]進一步地,所述輪轂支座由座板及位于座板一側的兩平行支板一體構成,所述座板的中部設有減重孔,邊緣設有螺紋孔;所述支板的端部形狀與縱臂側面形狀適配并與縱臂焊接固定。在座板上直接設計出螺紋孔以裝配輪轂,可以節省4個螺母,并避免了螺母焊接的質量風險。
[0008]進一步地,所述縱臂焊接固定有縱臂加強板,所述縱臂加強板的中部及前端與縱臂貼合,后端端部相對于縱臂翹起并與輪轂支座的支板焊接固定,縱臂加強板的后端端部與輪轂支座的支板、縱臂構成一個空心的框式結構。縱臂加強板不僅可以提高縱臂的剛度,而且通過翹起的端部與輪轂支座焊接固定,可以顯著提高輪轂支座與縱臂的固定牢固程度,特別是在輪轂支座顛簸跳動的過程中,縱臂加強板可以防止輪轂支座相對于縱臂轉動,從而降低輪轂支座與縱臂分離的可能性。
[0009]進一步地,所述襯套套管由圓形鋼管切割而成,襯套套管的軸線平行于橫梁,這樣不僅制造方便,而且避免了襯套套管與橫梁有角度布置時,縱臂成型困難的問題。
[0010]進一步地,所述扭桿為實心桿,且扭桿的直徑由兩端向中部逐漸縮小。這樣能提高焊接的耐久性能,同時可以使用最輕的重量達到扭轉梁總成的剛度要求。
[0011]進一步地,所述橫梁上設有輪速傳感器支架、制動管路支架,所述縱臂上設有減振器支座、制動與輪速傳感器復合支架,以方便輪速傳感器、減振器、制動管路的裝配。
[0012]本發明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通過對橫梁加強板及輪轂支座的改進,有效解決了應力集中的問題,可以減少或者避免開裂現象,提高了耐久性能。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的等軸測視圖。
[0014]圖2為本發明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的結構分解圖。
[0015]圖3為本發明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的正視圖。
[0016]圖4為本發明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的側視圖。
[0017]圖5為本發明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的俯視圖。
[0018]圖6為本發明中的輪轂支座的等軸側視圖。
[0019]圖7為本發明中的橫梁加強板的等軸側視圖。
[0020]附圖標示:1、橫梁;2、扭桿;3、輪轂支座;31、座板;32、支板;33、減重孔;34、螺紋孔;4、縱臂;5、襯套套管;6、橫梁加強板;61、缺口;7、縱臂加強板;8、輪速傳感器支架;9、制動管路支架;10、減振器支座;11、制動與輪速傳感器復合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實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2]實施例1: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車輛后扭轉梁總成包括橫梁1、扭桿2和兩側的輪轂支座3及縱臂4,所述縱臂4的前端設有襯套套管5,后端與對應側的輪轂支座3焊接固定;該襯套套管5由圓形鋼管切割而成,縱臂4的前端由機加工切割成弧形,從而能夠與襯套套管5表面緊密貼合;襯套套管5的軸線平行于橫梁I,而橫梁I垂直于縱臂4。
[0023]橫梁I及扭桿2的兩端均分別與對應側的縱臂4焊接固定,其中扭桿2為實心桿,且扭桿2的直徑由兩端向中部逐漸縮小,扭桿2表面平滑過渡,以減少應力集中。
[0024]橫梁I與縱臂4的搭接部焊接有截面為弧形的沖壓件橫梁加強板6,橫梁加強板6的內側面分別與橫梁1、縱臂4貼合,橫梁加強板6的前端沿橫梁I向橫梁I中部延伸,且橫梁加強板6的前端端部設有弧形缺口 61,弧形缺口 61的兩側保持至少I厘米的寬度,且端部為平口結構,避免應力集中;橫梁加強板6的后端沿縱臂4向縱臂4前端方向延伸。在橫梁I扭轉過程中,弧形缺口61可以有效地降低此處的應力水平,從而避免此處出現斷裂等情形。
[0025]輪轂支座3為鑄造件,具體由座板31及位于座板31—側的兩平行支板32—體構成,所述座板31大體為矩形,其中部設有圓形減重孔33,四個角圓滑過渡,且四個角的位置均設有螺紋孔34;支板32的端部形狀與縱臂4側面形狀適配并與縱臂4焊接固定;支板32與座板31的相接處設有弧形過渡部,以提高支板32與座板31的連接強度。
[0026]縱臂4焊接固定有縱臂加強板7,所述縱臂加強板7的中部及前端與縱臂4貼合并焊接固定,后端端部相對于縱臂4翹起并與輪轂支座3的支板32焊接固定,縱臂加強板7的后端端部與輪轂支座3的支板32、縱臂4構成一個空心的框式結構。縱臂加強板7不僅可以提高縱臂4的剛度,而且通過翹起的端部與輪轂支座3焊接固定,可以顯著提高輪轂支座3與縱臂4的固定牢固程度,特別是在輪轂支座3顛簸跳動的過程中,縱臂加強板7可以防止輪轂支座3相對于縱臂4轉動,從而降低輪轂支座3與縱臂4分離的可能性。
[0027]橫梁I上設有輪速傳感器支架8、制動管路支架9,所述縱臂4上設有減振器支座10、制動與輪速傳感器復合支架11,以方便輪速傳感器、減振器、制動管路的裝配。
【主權項】
1.一種車輛后扭轉梁總成,包括橫梁、扭桿和兩側的輪轂支座及縱臂,所述縱臂的前端設有襯套套管,后端與對應側的輪轂支座焊接固定;所述橫梁及扭桿的兩端均分別與對應側的縱臂焊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與縱臂的搭接部焊接有截面為弧形的橫梁加強板,所述橫梁加強板的內側面分別與橫梁、縱臂貼合,橫梁加強板的前端沿橫梁向橫梁中部延伸,且橫梁加強板的前端端部設有弧形缺口;橫梁加強板的后端沿縱臂向縱臂前端方向延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轂支座為鑄造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轂支座由座板及位于座板一側的兩平行支板一體構成,所述座板的中部設有減重孔,邊緣設有螺紋孔;所述支板的端部形狀與縱臂側面形狀適配并與縱臂焊接固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縱臂焊接固定有縱臂加強板,所述縱臂加強板的中部及前端與縱臂貼合,后端端部相對于縱臂翹起并與輪轂支座的支板焊接固定,縱臂加強板的后端端部與輪轂支座的支板、縱臂構成一個空心的框式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套管由圓形鋼管切割而成,襯套套管的軸線平行于橫梁。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桿為實心桿,且扭桿的直徑由兩端向中部逐漸縮小。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車輛后扭轉梁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上設有輪速傳感器支架、制動管路支架,所述縱臂上設有減振器支座、制動與輪速傳感器復合支架。
【文檔編號】B60G21/055GK105966187SQ201610535218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7月8日
【發明人】程林, 孫義杰, 周浩澤, 楊展, 宋東奇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