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安全氣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585469閱讀:943來源:國知局(ju)
安全氣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安全氣囊,包括:具有側氣簾和正面氣囊的氣袋;將氣體發生器產生的氣體導入氣袋的導氣袋;以及,防回流組件,防回流組件與導氣袋連接,防回流組件能夠在正面氣囊受到擠壓時防止正面氣囊內的氣體回流至側氣簾。該安全氣囊能夠保護乘員頭部,有效減小乘員的頭部及頸部傷害值。
【專利說明】
安全氣囊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安全氣囊。
【背景技術】
[0002] 安全氣囊用于在汽車發生碰撞時為乘員提供有效的防撞保護。通常,在側面碰撞 中保護乘員頭部的安全氣囊裝置采用側面安全氣簾,它能夠同時保護多排乘員。
[0003] 傳統的側面安全氣簾安裝在側圍鈑金上,一般從汽車前柱延伸到到后柱,位于立 柱內飾的上方,被頂棚的邊緣部分掩藏,從車內不可見。車輛在受到側面撞擊時,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電子控制單元)發出點火信號后,側面安全氣簾迅速充氣,氣 袋推開頂棚,越過內飾向下方展開,覆蓋在側面車窗區域,并位于座椅側面與車身內飾之 間,在乘員頭部與車身及外部堅硬結構之間形成保護墊,從而保護乘員的頭部。傳統的側面 安全氣簾可以形成前排側面保護氣囊腔及后排側面保護氣囊腔,其能保護的范圍為從前柱 至后柱的側面區域。
[0004] 在正面碰撞中,能保護前排乘員頭部的安全氣囊裝置一般是駕駛員安全氣囊及副 駕駛安全氣囊。而對于后排乘員,一般只有安全帶起到保護的作用,但在C-NCAP(China-New CarAssessment Program,中國新車評價規程)等法規測試中,往往后排的假人頭頸部會因 為缺少相應的氣囊保護而失去較多分數,導致整車安全評級的下降。
[0005] 在實際碰撞事故中,都是有角度的碰撞,是同時存在正向和側向碰撞分量的,因 此,對于乘員來說,若只是側面安全氣簾展開,對其保護作用是不完全的。以往,有人提出在 前排座椅背面安裝安全氣囊對后排乘客提供正面碰撞保護,而該種在后排座椅靠背上增加 一個安全氣囊的方式會帶來座椅結構、成本、控制策略等多個復雜的問題,可行性極低,以 致至今仍無法應用于市場。
[0006] 另外,經過實際調查顯示,小偏置碰撞形式在交通事故中占整個正面碰撞事故的 25%,全部交通事故的15%,因此各高端車型紛紛開始了對汽車進行小偏置碰撞的測試。在 這種形式下,典型的車身吸能結構如保險桿,前縱梁無法發揮真正作用,這對汽車安全性特 別是氣囊的保護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從2012年8月份開始,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Highway Safety,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引入了25%正面偏置碰撞用于評 價。在25%小偏置碰撞過程中,由于慣性的作用,駕駛員頭部很容易滑入駕駛員側氣囊及側 氣簾之間,此部位無氣囊的保護將很容易使得駕駛員頭部與硬質的A柱塑料板直接接觸造 成過大的傷害,因此,對前排乘員的正面保護效果較差。
[0007] 綜上所述,傳統汽車安全氣囊系統無法對乘員提供正面碰撞保護,因此,傳統汽車 安全氣囊系統存在無法對乘員提供全面碰撞保護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8]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傳統汽車安全氣囊系統無法對乘員提供全面碰撞保護的問 題,提供一種安全氣囊。
[0009] -種安全氣囊,包括:具有側氣簾和正面氣囊的氣袋;將氣體發生器產生的氣體導 入氣袋的導氣袋;以及,防回流組件,防回流組件與導氣袋連接,防回流組件能夠在正面氣 囊受到擠壓時防止正面氣囊內的氣體回流至側氣簾。
[0010]上述的安全氣囊在側氣簾上集成了正面氣囊,為乘員提供正面保護,在車輛發生 碰撞時對乘員頭、頸部提供保護,減小乘員的頭部及頸部傷害值,為乘員提供全面碰撞保 護。且上述的安全氣囊在與正面氣囊對應的出氣口內部設置防回流組件,當汽車發生碰撞 正面氣囊受到乘員的撞擊擠壓時,防回流組件能夠形成封閉結構將氣流通道封閉,從而達 到氣體止流效果,防止正面氣囊內的氣體回流至側氣簾,以保證正面氣囊受到擠壓時仍保 持一定剛度,更好的保護乘員頭部。另外,上述的安全氣囊將正面保護氣囊集成在側氣簾上 比單獨在前排座椅后方為后排乘員增設一個后排正面保護氣囊具有更好的經濟性,應用前 景廣泛。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導氣袋包括導氣袋本體和導氣件,導氣袋本體與氣體發生 器連接,導氣件分別與導氣袋本體和氣袋連接,防回流組件與導氣件連接。
[0012]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防回流組件包括多個葉片,多個葉片的一端均連接至導氣 件的內壁,當正面氣囊充氣時,多個葉片的另一端均向正面氣囊方向延伸,多個葉片依次相 鄰設置,相鄰的葉片相互接觸;
[0013] 當正面氣囊充氣時,相鄰的葉片分開,形成用于正面氣囊充氣的充氣開口;
[0014] 當正面氣囊充氣后受到擠壓時,相鄰的葉片之間相互接觸并相互抵制,充氣開口 關閉,以防止正面氣囊內的氣體回流至側氣簾。
[0015]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安全氣囊還包括能夠平衡側氣簾與正面氣囊充氣時 間的限壓件,限壓件與導氣件連接,且限壓件與防回流組件相鄰設置。
[0016]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限壓件包括多條撕裂用的第一縫紉線,多條第一縫紉線的 一端縫制于導氣件上,另一端呈弧狀延伸。
[0017]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限壓件包括多條第二縫紉線,多條第二縫紉線均包括固定 段和撕裂段,固定段縫制于導氣件上,撕裂段一端與固定段連接,另一端呈弧狀延伸。
[0018]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限壓件整體呈漏斗狀。
[0019]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固定段的強度大于撕裂段的強度。
[0020]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正面氣囊還包括內拉帶,內拉帶設置在正面氣囊內部,內拉 帶能夠在正面氣囊充氣時約束正面氣囊的展開姿態。
[0021]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正面氣囊設置在前排和/或后排座椅乘員乘坐區域的前方。
【附圖說明】
[0022] 圖1為一個實施例中安全氣囊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3] 圖2為一個實施例中安全氣囊的充氣結構示意圖;
[0024] 圖3為一個實施例中導氣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5] 圖4為一個實施例中防回流組件各葉片相互抵制形成封閉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6] 圖5為圖4所示的防回流組件形成封閉結構止流氣體時的氣體流向示意圖;
[0027] 圖6為又一個實施例中防回流組件各葉片相互抵制形成封閉結構的結構圖;
[0028] 圖7為圖6所示的防回流組件正向充氣時的氣體流向示意圖;
[0029] 圖8為一個實施例中限壓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0] 圖9為圖8所示的限壓件撕裂段撕裂后為正面氣囊充氣的結構示意圖;
[0031] 圖10為一個實施例中正面氣囊的充氣結構示意圖;
[0032] 圖11為又一個實施例中安全氣囊的充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 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34]請參閱圖1至圖3, 一種安全氣囊,包括:具有側氣簾21和正面氣囊22的氣袋2;將氣 體發生器4產生的氣體導入氣袋2的導氣袋3;以及,防回流組件7,防回流組件7與導氣袋3連 接,防回流組件7能夠在正面氣囊22受到擠壓時防止正面氣囊22內的氣體回流至側氣簾21。 [0035] 如圖2所示,氣袋2包括正面氣囊22和側氣簾21,正面氣囊22連接至側氣簾21的一 側面,且正面氣囊22展開后與側氣簾21垂直設置,正面氣囊22和側氣簾21的連接處開設有 充氣口。
[0036]如圖1、圖3所示,導氣袋3包括導氣袋本體31和導氣件32,導氣袋本體31與氣體發 生器4連接,導氣件32分別與導氣袋本體31和氣袋2連接,防回流組件7與導氣件32連接。 [0037]具體的,導氣件32設置在正面氣囊22和側氣簾21連接處的充氣口處,導氣件32開 設有進氣口 321、第一出氣口 322和第二出氣口 323,進氣口 321與導氣袋本體31連通,第一出 氣口 322與側氣簾21連通,第二出氣口 323與正面氣囊22連通,防回流組件7設置在第二出氣 口 323處,防回流組件7能夠在正面氣囊22充氣后受到擠壓時封閉第二出氣口 323,防止正面 氣囊22內的氣體回流至側氣簾21。
[0038]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正面氣囊22設置在后排座椅乘員乘坐區域前方,用于為 后排乘員提供正面碰撞保護。側氣簾21包括前排側氣簾211和后排側氣簾212,前排側氣簾 211、后排側氣簾212和正面氣囊22-體式連接,前排側氣簾211、后排側氣簾212和正面氣囊 22的連接處開設有充氣口。具體的,充氣口為三通充氣口,三個充氣口分別為前排側氣簾充 氣口、后排側氣簾充氣口和正面氣囊充氣口。相應的,如圖3所示,導氣件32具有兩個第一出 氣口 322和一個第二出氣口 323,其中一個第一出氣口 322與前排側氣簾充氣口連通,另一個 第一出氣口 322與后排側氣簾充氣口連通,第二出氣口 323與正面氣囊充氣口連通。
[0039]防回流組件7包括多個葉片,多個葉片的一端均連接至導氣件32的內壁,當正面氣 囊22充氣時,多個葉片的另一端均向正面氣囊22方向延伸,多個葉片依次相鄰設置,相鄰的 葉片相互接觸。當正面氣囊22充氣時,相鄰的葉片分開,形成用于正面氣囊22充氣的充氣開 口;當正面氣囊22充氣后受到擠壓時,相鄰的葉片之間相互接觸并相互抵制,充氣開口關 閉,以防止正面氣囊22內的氣體回流至側氣簾21。
[0040]具體的,如圖3、如圖4所示,防回流組件7包括三個葉片,分別為第一葉片71、第二 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的一端均連接至第二出氣口 323內壁。當正面氣囊22充氣時,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的另一端均向正面 氣囊22方向延伸。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依次相鄰設置,相鄰的葉片之間接 觸連接。當正面氣/22充氣時,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之間相互分開,形成充 氣開口,正面氣囊22充氣;當正面氣囊22充氣后受到擠壓時,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 三葉片73之間相互接觸并相互抵制,形成封閉結構,封閉第二出氣口 323,防止正面氣囊22 內的氣體回流至側氣簾21。
[0041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的邊緣接觸連接。如圖4所 示,葉片331的一側邊與葉片332的一側邊接觸連接,葉片332的另一個側邊與葉片333的一 側邊連接,葉片333的另一側邊與葉片331的另一個側邊連接。進一步的,在一個實施例中, 為增強各葉片接觸時的密封效果,還可以在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相互接 觸的各側邊上設置密封條,以增強密封性能。
[0042]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均具有一定硬度,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 和第三葉片733之間相互接觸,形成類似人體心臟右心房的右房室瓣結構,即三尖瓣結構。 防回流組件7使得充氣時氣體可以通過,為正面氣囊22充氣。但是,充入正面氣囊22腔體內 的氣體不能返回到側面的兩個氣簾腔體內。當給正面氣囊22充氣時,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 72和第三葉片73在氣流作用下彼此分開,三尖瓣結構打開,三尖瓣處于開口狀態,氣體較容 易流入正面氣囊22的腔體內。如圖5所示,當車輛發生碰撞時,正面氣囊22受到乘員頭部擠 壓,正面氣囊22腔體內壓力升高,防回流組件7收縮,此時腔體內的氣體會反推三尖瓣結構, 正面氣囊22腔體內的氣體反推使三個葉片331,332和333相互抵制,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 72和第三葉片73之間會相互頂住形成一個封閉結構將氣流通道封閉從而達到氣體止流效 果,此可以保證正面氣囊受到擠壓時保持一定剛度,從而保護乘員頭部。
[0043]上述的實施例中,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之間邊緣接觸連接。在又 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之間還可以相互疊加接觸連接。具體 的,如圖6所示,第一葉片71的一側邊疊加在第二葉片72的一側邊上,第二葉片72的另一側 邊疊加在第三葉片73的一側邊上,第三葉片33的另一側邊疊加在第一側邊331的另一側邊 上。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均具有一定硬度,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 三葉片733之間相互疊加接觸,使得充氣時氣體可以通過,為正面氣囊22充氣。但是,充入正 面氣囊22腔體內的氣體不能返回到側面的兩個氣簾腔體內。如圖7所示,當氣體流向正面氣 囊22時,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分開,氣體可以順利到達正面氣囊22腔體 內。當正面氣囊22受到乘員的撞擊擠壓時,正面氣囊22腔體內壓力升高,防回流組件7收縮, 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之間會相互頂住從而起到封住流道達到氣體防回流 功能,使得正面氣囊22可以維持設計剛度的要求。
[0044]具體的,在上述實施例中,如圖4、圖5所示,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 的結構均相同,各葉片均包括三個側邊,其中,一個側邊用于與第二出氣口的內壁連接,另 外兩個側邊與相鄰葉片的側邊連接,與相鄰葉片側邊連接的兩個側邊呈弧狀減縮延伸,且 葉片沿延伸方向向防回流組件7的外部突出。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 第三葉片73還可以呈三角形。
[0045] 上述的實施例中,防回流組件7包括三個葉片。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并不限 定葉片的具體數量,具體葉片的數量可根據實際應用進行設置,可多于三個也可少于三個, 如,葉片可以為2個,也可以為4個、5個或更多,上述實施例中防回流組件7包括三個葉片只 是一個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46] 本實施例的安全氣囊與普通側氣簾的安裝固定方式類同,具體通過發生器支架和 側氣簾卡扣安裝于側圍鈑金上。如圖1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本實施例的安全氣囊的安裝 結構包括安裝點固定卡扣1、氣袋2、導氣袋3、氣體發生器4和發生器支架5,氣袋2與導氣袋3 連接,導氣袋3與氣體發生器4連接,氣體發生器4與發生器支架5連接,安裝點固定卡扣1與 側氣簾連接,側氣簾安裝通過安裝點固定卡扣1及發生器支架5上的螺栓安裝于側圍鈑金6 上。
[0047]本實施例的安全氣囊與普通側氣簾采用相同的安裝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側 氣簾每個安裝點所能承受的拉力是一定的,后排多出了一個正面氣囊,因此,在正面氣囊處 氣囊之間需增加安裝點(未圖示)以保證氣囊可以100%被安裝點約束。因此,在正面氣囊位 置處增加兩個安裝點且該兩個安裝點之間的距離比其他區域處兩安裝點間的距離小,使得 連接更加穩定。
[0048]本實施例中,由于設置三個充氣腔體,因此,要求發生器能在短時間內產生更多的 氣體。一般采用大功率發生器或同時采用多個發生器以達到等同效果。相應的,發生器支架 需要有更高的強度以配合輸出功率大的發生器,發生器功率越高,所需要發生器支架強度 越高,本實施例中,發生器支架可以采用屈服強度值為420Mpa~520Mpa,抗拉強度為470Mpa ~590Mpa的HC 420材料制成。
[0049]本實施例的安全氣囊在側氣簾上集成了正面氣囊22,為乘員提供正面保護,在車 輛發生碰撞時對乘員頭、頸部提供保護,減小乘員的頭部及頸部傷害值。且上述的安全氣囊 第二出氣口 323處設置防回流組件7,給后排正面氣囊充氣時,氣流方向與葉片延伸方向相 同,第一葉片71、第二葉片72和第三葉片73在氣流作用下彼此分開,防回流組件7處于開口 狀態,氣體流入正面氣囊22腔體內為正面氣囊22充氣。當碰撞時正面氣囊22受到乘員的撞 擊擠壓時,正面氣囊22腔體壓力升高,此時氣體會反推防回流組件7,防回流組件7的各葉片 相互抵制形成一個封閉結構將氣流通道封閉,從而達到氣體止流效果,以保證正面氣囊22 受到擠壓時仍保持一定剛度,更好的保護乘員頭部。另外,上述的安全氣囊將正面保護氣囊 22集成在側氣簾上比單獨在前排座椅后方為后排乘員增設一個后排正面保護氣囊具有更 好的經濟性,應用前景廣泛。
[0050] 如圖3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導氣袋3還包括能夠平衡側氣簾21與正面氣 囊22充氣時間的限壓件8,限壓件8與導氣件32連接,且限壓件8與防回流組件7相鄰設置。
[0051] 具體的,限壓件8設置在第二出氣口323處,且位于防回流組件7內側,限壓件8包括 多條撕裂用的第一縫紉線,各第一縫紉線的一端縫制于導氣件32上,另一端呈弧狀延伸,且 延伸至第二出氣口 323內部。
[0052]具體的,各第一縫紉線呈弧狀延伸的一端呈不封閉狀態,限壓件8整體呈漏斗狀。 漏斗狀結構可以形成應力集中將氣體引導進入正面氣囊22,并且可以有效管控較弱縫紉線 只有在漏斗結構處即固定端處斷裂。
[0053] 一般的,側氣簾要求的到位時間約為30ms,而正面氣囊要求的到位時間約為40ms。 為平衡側氣簾21與正面氣囊22的到位時間,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限壓件8實現正面氣囊22 的限壓功能。具體的,限壓功能通過控制第一縫紉線的強度來實現。第一縫紉線為強度較弱 的縫紉線,各第一縫紉線的自由端為不封閉狀態,且整體呈漏斗狀結構。當氣體發生器4給 氣袋2充氣時,且氣體壓力未達到指定壓力時,較弱的第一縫紉線不會被破壞,此時為正面 氣囊22充氣將會受到較大阻礙,大量氣體充向前排側氣簾211和后排側氣簾212,先為前排 側氣簾211和后排側氣簾212充氣,且此時只有微量的氣體進入正面氣囊22,有利于正面氣 囊22從頂棚推出。當氣體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第一縫紉線會受到破壞,第一縫紉線從漏斗 處即固定端處斷裂,使得氣體進入正面氣囊22。此時,正面氣囊已完全推開頂棚。與此同時, 因第一縫紉線的破裂將極大加快正面氣囊22的充氣速度。當充氣壓力達到一定壓力時,側 氣簾21已經完全推開頂棚向下展開,此時在給集成在側氣簾21上的正面氣囊22充氣有利于 減小正面氣囊22對頂棚的充氣。
[0054] 一般的,上述的充氣氣體指定壓力的取值范圍為20KPa~40KPa。
[0055]進一步的,為避免第一縫紉線直接與導氣件32連接,第一縫紉線撕裂時可能造成 導氣件內壁撕裂,而導致導氣件32損壞影響安全氣囊的穩定性,在一個實施例中,通過設置 第二縫紉線81保護導氣件32。
[0056] 如圖8所示,限壓件8包括多條第二縫紉線81,多條第二縫紉線81均包括固定段811 和撕裂段812,固定段811縫制于導氣件32上,撕裂段812-端與固定段811連接,另一端呈弧 狀延伸,且延伸至第二出氣口 323內部。
[0057]具體的,固定段811的強度大于撕裂段812的強度。固定段811-端縫制于導氣件32 內壁,另一端與撕裂段812縫紉連接,撕裂段812的一端與固定段811縫紉連接,撕裂段812的 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出氣口 323內部。撕裂段812呈弧狀延伸的一端呈不封閉狀態,限壓件8的 整體呈漏斗狀。
[0058]本實施例中,限壓件8包含兩段強度不同的縫紉線,撕裂段812較細強度較低,固定 段811較粗縫紉線強度較高,強度較低的撕裂段812通過縫紉收口,將第二出氣口323的初始 充氣通道直徑維持在較低水平,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后,撕裂段812從與固定段811連接處 撕裂,撕裂段812與固定段811連接斷裂,從而增大了進入正面氣囊22腔體充氣通道直徑,為 正面氣囊22全面充氣。
[0059]本實施例中,撕裂段812通過固定段811連接至第二導氣件32內壁。如圖9所示,當 達到指定充氣壓力時,撕裂段812由與固定段811連接處撕裂,而固定段811強度較高,不會 發生斷裂,從而不會對導氣件32內壁造成損壞,有效保護導氣件32內壁,提升安全氣囊性 能。
[0060]在一個實施例中,正面氣囊22還包括內拉帶,內拉帶設置在正面氣囊22內部,能夠 在正面氣囊22充氣時約束正面氣囊22的展開姿態。
[0061 ]具體的,如圖10所示,正面氣囊22內設置有內拉帶221。內拉帶221左端部與正面氣 囊22靠近充氣口一側的側壁縫紉連接,內拉帶221的右端部與正面氣囊22的自由端縫紉連 接,內拉帶22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不與正面氣囊縫合。在點爆時,內拉帶可以約束正面氣囊 在X軸方向的串動使得氣囊可以朝著正Y方向展開,內拉帶221能夠約束正面氣囊22,保證正 面氣囊的展開姿態。另外,內拉帶221的上下兩端部沒有與正面氣囊22縫合,在充氣過程中 內拉帶221逐漸展開,氣體經內拉帶221的上下兩側逐漸充滿正面氣囊22朝向成員的一側, 從而避免瞬間充氣對成員造成傷害,起到緩沖作用。
[0062]在一個實施例中,正面氣囊22展開后外輪廓整體呈柱體或三角體結構,或正面氣 囊展開后外輪廓的水平截面呈楔形。
[0063]參見表1,其為50km/h正面剛性碰撞時,裝有本實施例帶正面氣囊的安全氣囊與普 通不裝帶有正面氣囊的側氣簾模塊,后排假人頸部參數對比。其中,HIC(Head Injury Criterion)頭部傷害指標。
[0064] 表1:50km/h正面剛性碰撞臺車試驗對比表
[0065]
[0066] 參見表2,其為64km/h偏置可變形壁障碰撞臺車試驗,裝有本實施例帶正面氣囊的 安全氣囊與普通不裝帶有正面氣囊的側氣簾模塊,后排假人頸部參數對比。其中,HIC(Head Injury Criterion)頭部傷害指標。
[0067] 表2:64km/h偏置可變形壁障碰撞臺車試驗對比表 [0068]
LUUW」 從以上表1、表2的分機對比中,叫以宥出,米用本買施例的安全η襲酡有雙地為來 員提供正面保護,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對乘員頭、頸部提供保護,減小乘員的頭部及頸部傷害 值。
[0070]上述實施例中,正面氣囊的數量為一個,且該正面氣囊設置在后排座椅乘員乘坐 區域前方,用于為后排乘員提供正面碰撞保護。相應的,導氣件具有兩個第一出氣口和一個 第二出氣口對應為三個氣囊腔體充氣。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定具體的 正面氣囊數量和正面氣囊的設置位置以及第一出氣口和第二出氣口的數量。實際應用中, 可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具體設置正面氣囊數量和正面氣囊的設置位置以及出氣口的數量,只 要保證導氣件上的第二出氣口數量與正面氣囊腔體的數量相同即可。如,在又一個實施例 中,正面氣囊的數量為一個,正面氣囊設置在前排座椅乘員乘坐區域前方,用于為前排乘員 提供正面碰撞保護。在其它實施例中,正面氣囊的數量可以多于一個,如正面氣囊的數量還 可以為2個,2個正面氣囊分別設置在前排和后排座椅乘員乘坐區域前方,同時為前排和后 排乘員提供正面保護。對于不同車型,正面氣囊的數量還可以為2個以上,各正面氣囊分別 設置在各排座椅乘員乘坐區域前方,同時為各排乘員提供正面保護。當正面氣囊為多個時, 相應的增加第二出氣口的數量。
[0071 ]如圖11所示,其為又一個實施例中安全氣囊的充氣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正 面氣囊的數量為一個,正面氣囊設置在前排座椅乘員乘坐區域前方,正面氣囊22介于前排 側氣簾211與駕駛員側氣囊9之間,當汽車在實際碰撞過程中發生了類似與小偏置碰撞的情 況時,乘員滑入前排側氣簾211與駕駛員側安全氣囊9之間時,此時正面氣囊22對駕駛員頭 部進行保護,為前排乘員提供有效的正面保護。
[0072]本實施例與上一實施例的區別僅在于正面氣囊的設置位置不同,相應的,根據正 面氣囊的位置調整充氣口的位置及安裝點的設置位置即可,其它結構均與上一實施例相 同,在此不予贅述。
[0073]上述的安全氣囊在側氣簾上集成了正面氣囊,且在與正面氣囊對應的出氣口內部 設置防回流組件,防回流組件在碰撞時能夠形成封閉結構將氣流通道封閉,以保證正面氣 囊受到擠壓時仍保持一定剛度,更好的保護乘員頭部。在汽車正面碰撞過程中,上述安全氣 囊彈出的正面氣囊可以很好的為前、后排乘員提供保護,減小前、后排乘員的頭部及頸部傷 害值,為乘員提供全面碰撞保護。同時,將正面氣囊集成在側氣簾上比單獨在前排座椅后方 為后排乘員增設一個后排正面保護氣囊具有更好的經濟性,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0074]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 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 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0075]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 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 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 一種安全氣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側氣簾和正面氣囊的氣袋;將氣體發生器產 生的氣體導入所述氣袋的導氣袋;以及,防回流組件,所述防回流組件與所述導氣袋連接, 所述防回流組件能夠在所述正面氣囊受到擠壓時防止所述正面氣囊內的氣體回流至所述 側氣簾。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氣袋包括導氣袋本體和導氣 件,所述導氣袋本體與所述氣體發生器連接,所述導氣件分別與所述導氣袋本體和氣袋連 接,所述防回流組件與所述導氣件連接。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組件包括多個葉片,多個 所述葉片的一端均連接至所述導氣件的內壁,當所述正面氣囊充氣時,多個所述葉片的另 一端均向所述正面氣囊方向延伸,多個所述葉片依次相鄰設置,相鄰的所述葉片相互接觸; 當所述正面氣囊充氣時,相鄰的所述葉片分開,形成用于所述正面氣囊充氣的充氣開 P; 當所述正面氣囊充氣后受到擠壓時,相鄰的所述葉片之間相互接觸并相互抵制,所述 充氣開口關閉,以防止所述正面氣囊內的氣體回流至所述側氣簾。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氣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能夠平衡所述側氣簾與所述正 面氣囊充氣時間的限壓件,所述限壓件與所述導氣件連接,且所述限壓件與所述防回流組 件相鄰設置。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壓件包括多條撕裂用的第一縫 紉線,多條所述第一縫紉線的一端縫制于所述導氣件上,另一端呈弧狀延伸。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壓件包括多條第二縫紉線,多 條所述第二縫紉線均包括固定段和撕裂段,所述固定段縫制于所述導氣件上,所述撕裂段 一端與所述固定段連接,另一端呈弧狀延伸。7. 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安全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壓件整體呈漏斗狀。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的強度大于所述撕裂段的 強度。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氣囊還包括內拉帶,所述內 拉帶設置在所述正面氣囊內部,所述內拉帶能夠在所述正面氣囊充氣時約束所述正面氣囊 的展開姿態。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氣囊設置在前排和/或后排 座椅乘員乘坐區域的前方。
【文檔編號】B60R21/2342GK105946778SQ201610356891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5日
【發明人】袁明, 陳文源, 任興侖
【申請人】延鋒百利得(上海)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
網(wang)友(you)詢問(wen)留(liu)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