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充氣內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內胎,更具體地,涉及自充氣內胎。
現在的自行車充氣內胎是由氣筒經氣門嘴進行充氣,常遇到應充氣時卻沒有氣筒的情形,并且人力充氣也較費力。已有人從兩方面設法解決此問題其一是制造不充氣內胎;其二是在輪子上加設小型氣筒;前者輪胎價格過高,且材料老化使彈性下降,輪胎在輪子上變松馳而不能使用。后者結構復雜,安裝費時,安裝要求高,故至今未能推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行車輪胎自充氣的新技術方案,即提出一種自充氣內胎,在內胎以外不增加部件,不改變輪胎安裝方式,而價格增加無幾。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如下替代內胎的氣門嘴使用一個單向進氣閥,其下部密封連接到設在內胎之中的中空彈性球體,該球體通向內胎內空間處設單向出氣閥,所述彈性球體外底壁達到自行車外胎內壁位置。
此種內胎裝在自行車上,當運行時,球體轉到和地面接觸位置時,受重量壓迫而壓縮,球內氣壓上升,空氣經單向出氣閥進入內胎空間。球體離開與地面接觸位置時,在彈性作用下恢復原形狀,球內氣壓下降,空氣被從外界吸入,如此周而復始,使內胎始終保持與車上總重量相應的壓力。
以上方案還可以在單向進氣閥上加設氣門嘴,以保留主動人力充氣功能。
本方案自充氣內胎免除了現有技術內胎需專門充氣的麻煩,其結構可適應于現有自行車輪子的結構,不必另加另部件,車胎安裝方式也相同,無特別要求,內胎價格增加無幾。
附
圖1是本實新型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變形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結構圖。
現在結合附圖詳細描述實施例。
圖1是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這是內胎有氣門嘴的一段,其中1是內胎橡膠圈,替代現有氣門嘴的是一個單向進氣閥2,閥體21底部有凸緣211,單向閥2穿過一個中空彈性球體3及橡膠圈1,由碗形墊片22及壓緊螺母23將它們作氣密結合。球體3通向內胎內部空間設單向出氣閥4,和球體3氣密結合,空氣流向和進氣閥2相反。球體3的下外底壁達到自行車外胎內側位置,以保證騎行時,輪胎和地面接觸時,外胎的變形能傳遞到球體3,隨之作相應的變形。
單向閥可以具有通常的鋼珠單向閥的芯部一樣的結構,但外柱面上有螺紋,底部有凸緣211,以便壓緊螺母23旋于其上。
圖1中的球體3直徑可以小于內胎橡膠圈1的斷面直徑,以便增高充氣壓力。如圖2所示。此時單向進氣閥軸向長度增長,除與第一例中一樣,碗形墊片22、壓緊螺母23用來氣密結合進氣閥2和橡膠圈1,同時,閥體21下部設凸緣211和第二壓緊螺母231,用來將球體3和閥2氣密結合。
圖3是第二實施例的圖。此例將單向進氣閥結構作一些變形,將現有內胎的氣門嘴主要結構與它結合,以保留用氣筒人工主動充氣的功能。本例的結構可以在
圖1的基礎上作出,也可以在圖2的基礎上作出。中空彈性球體3上和第一例一樣設單向進氣閥2及單向出氣閥4(圖3中未示出)。所述單向進氣閥2有閥體201,閥芯202在閥體201的底部,閥芯202中央進氣孔和通孔203相通,其上設漏斗形錐面204,通孔203內塞入氣門針205,它和現有氣門針相似,區別只是中央氣孔206貫通,且沒有氣孔設在和閥體201通孔203上的錐面204相配合的氣門針錐面204′上,氣門針上部外周面上有兩個凸出的耳208′,供插入閥體上相應的槽內,防氣門針轉動。氣門箍209擰在閥體201外柱面的螺紋上,通過側耳208′將氣門針向下壓,保證錐面204、204′貼合,防止人工充氣時漏氣。
在氣門針205錐面部204′及以下處可以套上氣門芯207,使錐面204、204′間嚴格氣密,然后在閥體201內設從錐面204通向內胎內部空間的孔210,此孔可用于將內胎放氣,它只需將氣門針205拔出,解除錐面204、204′間氣密性,胎內空氣將順著孔210逸出。
本實用新型的內胎結構適用于三輪車內胎。
權利要求1.自充氣內胎,是一種橡膠圈(1)構成的空心環狀物,其特征是橡膠圈(1)內設中空彈性球體(3);一個單向進氣閥(2)穿過所述彈性球體(3)及橡膠圈(1),通過碗形墊片(22)、壓緊螺母(23),閥體(21)和所述球體(3)及橡膠圈(1)成氣密結合;一個單向出氣閥(4),穿過所述彈性球體(3)通向內胎內部空間,和所述球體(3)作氣密結合;所述彈性球體(3)下外底壁達到自行車外胎內壁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的自充氣內胎,其特征是所述彈性球體(3)經壓緊螺母(231)和所述進氣閥體(21)氣密結合;進氣閥體(21)通過碗形墊片(22)、壓緊螺母(23)和所述橡膠圈(1)氣密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2的自充氣內胎,其特征是所述閥體(21)上部中央有通孔(203),和進氣閥芯(202)的進氣孔相通;所述通孔(203)有漏斗狀錐面(204);氣門針(205)插入所述通孔(203)中,針上有和所述錐面(204)相應的錐面(204′),針中心有通孔(206),針上部兩側有鍘耳(208′),供嵌入設于閥體(21)上部相應的槽中;氣門箍(209)擰在閥門(21)上部外園周上螺紋上,通過所述側耳(208′)將所述氣門針向下壓,保證所述錐面(204、204′)互相貼合。
4.根據權利要求1的自充氣內胎,其特征是所述閥體(21)上部中央有通孔(203),和進氣閥芯(202)的進氣孔相通;所述通孔(203)有漏斗狀錐面(204);氣門針(205)插入所述通孔(203)中,針上有和所述錐面(204)相應的錐面(204′),針中心有通孔(206),針上部兩側有鍘耳(208′),供嵌入設于閥體(21)上部相應的槽中;氣門箍(209)擰在閥門(21)上部外園周上螺紋上,通過所述側耳(208′)將所述氣門針向下壓,保證所述錐面(204、204′)互相貼合。
5.根據權利要求3的自充氣內胎,其特征是在所在所述氣門針(205)的錐面(204′)上套有氣門芯(207);有通氣孔(210)設在所述閥體內,從所述錐面(204)位置處通到內胎橡膠圈(1)內的空間。
專利摘要一種自充氣內胎,其氣門針中央的孔(206)為通孔,氣門嘴下部氣密連接在橡膠圈(1)內的一個中空彈性球體(3),并設有單向進氣閥(2),球體(3)下外底壁達到外胎內側壁位置;球體(3)上還設有單向出氣閥(4)通向內胎內空間,借助騎行時車輛重量反復壓迫、釋放球體(3),不斷充氣入內胎,本實用新型內胎無任何內胎以外的附加部件,不改變車輪結構,安裝方式相同,內胎價格增加無幾。
文檔編號B60C23/00GK2254412SQ96209678
公開日1997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1996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1996年5月14日
發明者汝靳霞 申請人:汝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