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于更換內胎的摩托車鋼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部件。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摩托車鋼圈。
眾所周知,現有技術中,由于結構所限,摩托車更換內胎時必須將整個車輪卸下進行操作。費時、費力,并且需要專用工具,操作人員還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對于駕車外出人員來說,行駛途中由于破損而需要更換內胎是一個極大的困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便于更換內胎的摩托車鋼圈。使用該鋼圈無需拆卸車輪即可完成內胎的更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包括輪鼓、輪圈以及連接在其間的輻條,所述輪圈由輪圈本體和位于兩側的輪卡構成。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是a、所述輪圈的一側輪卡與輪圈本體為整體結構,另一側輪卡為可卸式開口環。
b、設置裝有備用內胎的環形內胎盒,該環形內胎盒位于輪鼓外周,固定設置在輻條上。
本實用新型以可卸式開口環作為輪圈的另一側輪卡。需要更換內胎時,直接將此作為輪卡的開口環卸下即可。后配內胎被預先放裝在位于輪鼓外周的內胎盒中。破損的內胎置放在內胎盒中,以備再度修補更換使用。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通過使用本實用新型,可使拆換內胎的操作極為簡便,不需要專用工具和專業技術。操作簡便、快捷,駕車人員可自行完成。
2、隨車配備的備用內胎可用于隨時更換,換下的破損內胎在經修補后可直接置放在內胎盒中,以備再用。可提高內胎的使用率。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施,成本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
圖1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L”形開口環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內胎盒結構示意圖。
以下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參見附
圖1、2,本實施例包括輪鼓4、輪圈以及連接在其間的輻條3。
如圖2所示,輪圈由輪圈本體1和位于兩側的輪卡構成。本實施例中輪圈上的一側輪卡5與輪圈本體1為整體結構,另一側輪卡為可卸式開口環2。
參見
圖1、圖2和圖3,本實施例中開口環2為一只鋼圈卡環,在工作狀態下,其開口閉合(
圖1所示)。開口環2的斷面為“L”形,包括底部卡腳9和側立的環面10(圖3所示)。相應位置的輪圈本體1上設有卡口6,“L”形開口環2以其底部卡腳9卡入輪圈本體1的卡口6中(圖2所示)。為了使得開口環2在卡口6中的插接更為穩固,具體實施中,可將“L”形開口環2底部卡腳9的外端面設置為與其側立環面10之間夾角大于90度的斜面。以避免“L”形開口環2在受到壓力時向外傾翻。此外,如
圖1所示,為了便于操作,可以在開口環2的兩端頭處,設置槽口11。操作中,將平口螺絲刀插入該槽口11中用力向上撬動,即可將開口環2自輪圈本體1中卸下。
圖1、圖2示出,本實施例中,設置裝有備用內胎的環形內胎盒7,該環形內胎盒7位于輪鼓4的外周,并由螺栓8固定設置在輻條3上。
圖見圖4,具體實施中,環形內胎盒7由盒體12和盒蓋13構成。盒體12為一只沖壓成型的環形槽,其后壁上開有用于固定的螺孔14。盒體12與盒蓋13之間為螺紋連接。螺紋旋緊方向與摩托車車輪前進方向相反,以使在摩托車高速行駛時,盒蓋13處于旋緊狀態,不會脫落。為了便于開啟盒蓋13,也可在盒蓋13上設置啟蓋槽口15。將平口螺絲刀插入該槽口15中,向旋松方向旋轉盒蓋13即可啟蓋。
當內胎有破損需要更換時,首先打開內胎盒,取出配用內胎;隨后,卸下開口環,更換內胎之后重新卡入開口環。換下的破損內胎放置在內胎盒中,旋緊盒蓋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便于更換內胎的摩托車鋼圈,包括輪鼓(4)、輪圈以及連接在其間的輻條(3),所述輪圈由輪圈本體(1)和位于兩側的輪卡構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輪圈的一側輪卡(5)與輪圈本體(1)為整體結構,另一側輪卡為可卸式開口環(2)。b、設置裝有備用內胎的環形內胎盒(7),該環形內胎盒(7)位于輪鼓(4)外周,固定設置在輻條(3)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換內胎的摩托車鋼圈,其特征是所述開口環(2)的斷面為“L”形,由底部卡腳(9)和側立的環面(10)構成,相應位置的輪圈本體(1)上設有卡口(6),“L”形開口環(2)以其底部卡腳(9)卡入輪圈本體(1)的卡口(6)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換內胎的摩托車鋼圈,其特征是所述環形內胎盒(7)由盒體(12)和盒蓋(13)構成,其盒體(12)與盒蓋(13)之間為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便于更換內胎的摩托車鋼圈,包括輪鼓、輪圈及輻條,輪圈由輪圈本體和位于兩側的輪卡構成,其特征是輪圈的一側輪卡與輪圈本體為整體結構,另一側輪卡為可卸式開口環;設置裝有備用內胎的環形內胎盒,該環形內胎盒位于輪鼓外周,固定設置在輻條上。本實用新型無需拆卸車輪即可方便地實現內胎的更換。
文檔編號B60B25/04GK2471577SQ01218120
公開日2002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29日
發明者胡紅生 申請人:胡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