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粉末冶金零件壓坯防碰撞吸塑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粉末冶金零件壓坯防碰撞吸塑片,適用于對粉末冶金零件壓制道序中對零件壓坯外觀的保護。
背景技術:
粉末冶金技術是一項節省材料、生產效率高并能適合大批量生產形狀復雜零件的技術。目前,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機械結構零件的制造,例如,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等動力傳動系統中的齒輪、鏈輪和皮帶輪。這些粉末冶金零件在發動機、變速箱中,工作條件對零件的質量要求非常高,要求這些零件外觀不允許有裂紋、缺角掉邊等缺陷。
在應用粉末冶金技術進行零件壓制成形的工序中,通過把粉末顆粒混合物充裝于壓制模具中,以一定壓力加壓形成零件壓坯。在最終燒結之前,這些零件壓坯很脆弱。如果壓坯成形后擺放的方式不合理,在零件生產加工周轉過程中會因零件壓坯直接互相接觸碰撞,會使零件壓坯產生裂紋、缺角掉邊等缺陷,從而,造成不合格品率提高。并且,也提高了零件制造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止粉末冶金零件壓坯互相碰撞的吸塑片,這種吸塑片可有效地防止零件壓坯在儲存、周轉等過程中的碰撞,從有效地提高成品率。
根據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防碰撞吸塑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設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多個凹座。
在上述的防碰撞吸塑片中,所述凹座的形狀與待儲放的零件壓坯相對應。
在上述的防碰撞吸塑片中,所述凹座的兩側開設有零件取放槽。
在上述的防碰撞吸塑片中,兩所述凹座之間通過直線凹槽連接。
利用如上所述的防碰撞吸塑片,可以將粉末冶金零件壓坯放入相應的凹座中,零件壓坯之間被互相隔開,從而防止互相碰撞。這樣,零件壓坯在周轉過程中,因互相接觸碰撞而造成的裂紋、缺角掉邊等缺陷明顯減少,提高了零件外觀質量,降低了零件制造成本。
下面將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防碰撞吸塑片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剖面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在圖1的實施例基礎上的一個變化例;圖4是本實用新型在圖1的基礎上的另一個變化例;圖5是零件壓坯在防碰撞吸塑片中具體擺放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碰撞吸塑片包括一底板1和設置于底板1上的凹座2。凹座2具有一定深度,其形狀與待儲放的零件壓坯相適應,以零件壓坯正好放入為宜。凹座2的數量由底板1的大小以及零件壓坯的大小決定,底板越大,可開設的凹座的數量越大,零件壓坯越大,所需要的凹座的容積也越大,則在一定面積的底板上可開設的凹座的數量就減少。吸塑片可以采用PVC等柔性材料制作。
圖3示出了圖1的實施例的變化例。如圖3所示,其與圖1的實施例的變化之處在于,在凹座2的兩側開設零件取放槽3。該槽3的作用是便于將零件壓坯儲放入凹座2中,或從凹座2中取出。從圖3中可以看出,該兩取放槽3的開設方向呈45度,使取放槽3的形狀與相鄰的凹座2的形狀相配合,如此可以最有效地利用底板的面積,存放最多的零件壓坯。
圖4示出了圖1的實施例的另一個變化例。如圖4所示,其與圖1的實施例的變化之處在于,在兩相鄰凹座2之間通過直線凹槽4進行連接。該直線凹槽4的作用與零件取放槽的作用相同,以便于將零件壓坯儲放入凹座2中,或從凹座2中取出。
兩被連接的相鄰凹座2呈45度的相鄰位置,如此連接的優點在于可以最有效地利用底板面積,存放最多的零件壓坯。當然,其它的連接方式也是可行的,例如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以直線凹槽連接,這樣的連接方式并不會影響該凹槽作為零件取放槽的功能。
上面已通過多個實施例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原理。然而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并不應受到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而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來限定。
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防碰撞吸塑片的應用示意圖。位于凹座2內的是齒輪零件壓坯。從圖中可以看出,吸塑片通過這些凹座使零件壓坯相互分開,從而保證這些零件壓坯在儲放和周轉的過程中不會相互碰撞。在使用中,儲放了零件的吸塑片還可以放入專用的塑料周轉箱中,吸塑片之間也可以疊放,直到塑料周轉周轉箱疊放滿為止。
權利要求1.一種防碰撞吸塑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設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多個凹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碰撞吸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座的形狀與待儲放的零件壓坯相對應。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碰撞吸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座的兩側開設有零件取放槽。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碰撞吸塑片,其特征在于,兩所述凹座之間通過直線凹槽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止粉末冶金零件壓坯互相碰撞的吸塑片。目前,尚無專用防碰撞的吸塑片。本實用新型就是提供這樣的一種防碰撞的吸塑片,包括底板和設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多個凹座。凹座兩側可以設置零件取放槽或相鄰凹座之間通過直線凹槽連接。吸塑片用PVC塑料為材料。利用如上所述的防碰撞吸塑片,可以將粉末冶金零件壓坯由人工放入凹座中,零件壓坯之間被互相隔開,防止互相碰撞。這樣,零件壓坯在周轉過程中,避免因互相接觸碰撞而造成的裂紋、缺角掉邊等缺陷的產生,提高了零件外觀質量,降低了零件制造成本。
文檔編號B22F3/03GK2744446SQ200420081490
公開日2005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6日
發明者周琪, 張志勇 申請人: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