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送料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送料裝置,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它包括真空吸頭、頂桿、可動料槽、扭簧、固定料槽,真空吸頭安裝在連接板的下端,頂桿可上下滑動設置在支承支座上,頂桿還和連接板相固結,可動料槽的左端鉸接在支承支座上,鉸接處設置有扭簧,固定料槽傾斜固定在可動料槽的一側,料箱位于固定料槽的下端,驅動氣缸的第一閥口和第二閥口都連接第一換向閥,真空吸頭連接第二換向閥,第一換向閥還連接于第一減壓閥的一端,第二換向閥還連接于第二減壓閥的一端,第一減壓閥的另一端和第二減壓閥的另一端連接單向止回閥的一端,單向止回閥的另一端連接于氣源。本實用新型自動實現工件從托架上取出再送入料箱,結構合理,成本低。
【專利說明】
一種自動送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送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機械加工是指通過一種機械設備對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進行改變的過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別可分為切削加工和壓力加工。工藝過程又可分為鑄造、鍛造、沖壓、焊接、機械加工、裝配等工藝過程,工藝過程又是由一個或若干個順序排列的工序組成的,一個工序由有若干個工步組成。加工需要的機械由數顯銑床、數顯成型磨床、數顯車床、電火花機、萬能磨床、加工中心、外圓磨床、內圓磨床、精密車床等,可進行精密零件的車、銑、刨、磨等加工,此類機械擅長精密零件的車、銑、刨、磨等加工,可以加工各種不規則形狀零件,加工精度高。在工件加工過程中,需要將工件從托架上取出再送入料箱。目前,這樣的實現都是依靠機械爪來實現的,機械爪結構復雜、成本高,而且要實現機械爪在三維方向上運動,這又增加了設備的復雜性和難度。目前,市場上沒有結構巧妙的自動送料裝置來實現工件從托架上取出再送入料箱。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送料裝置,自動實現工件從托架上取出再送入料箱,結構合理,成本低,可靠性好。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自動送料裝置,它包括支承支座、驅動氣缸、連接板、真空吸頭、頂桿、可動料槽、扭簧、固定料槽、料箱、托架、工件、底座、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第一減壓閥、第二減壓閥、單向止回閥、氣源、上行程開關、下行程開關,所述驅動氣缸包括缸體和活塞桿,所述缸體固定在支承支座行,所述活塞桿的下端和連接板連接,所述真空吸頭安裝在連接板的下端,所述頂桿可上下滑動設置在支承支座上,所述頂桿還和連接板相固結,所述頂桿的上端設置有凸臺,所述上行程開關和下行程開關設置在頂桿的一側,所述上行程開關位于下行程開關的上方,所述可動料槽的左端鉸接在支承支座上,鉸接處設置有扭簧,所述固定料槽傾斜固定在可動料槽的一側,所述料箱設置于底座上,并且位于固定料槽的下端,所述托架也設置于底座上,所述工件安裝在托架上,所述驅動氣缸的缸體上設置有第一閥口和第二閥口,所述第一閥口和第二閥口都連接第一換向閥,所述真空吸頭連接第二換向閥,所述第一換向閥還連接于第一減壓閥的一端,所述第二換向閥還連接于第二減壓閥的一端,所述第一減壓閥的另一端和第二減壓閥的另一端連接單向止回閥的一端,所述單向止回閥的另一端連接于氣源。
[0006]進一步地,所述頂桿和支承支座之間設置有滑動導套。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換向閥為二位四通換向閥,所述第二換向閥為二位三通換向閥。
[0008]進一步地,所述真空吸頭為硅橡膠真空吸頭。
[0009]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驅動氣缸的活塞桿帶動真空吸頭向下運動,同時在連接板的帶動下頂桿也同步向下運動,頂桿推動可動料槽繞其支點順時針擺動,可讓出活塞桿下降的通路;在驅動氣缸行程的下端點,安裝在連接板下端的真空吸頭將工件吸附,同時頂桿上的凸臺觸動下行程開關,觸發第一換向閥進行換向,活塞桿開始向上運動,可動料槽則在扭簧的作用下逆時針擺動復位,待驅動氣缸的活塞桿縮回后,頂桿上的凸臺觸發上行程開關,上行程開關控制第二換向閥換向,真空吸頭和大氣接通,工件落入可動料槽,并經過固定料槽滑入料箱。頂桿和支承支座之間設置有滑動導套,減少了頂桿和支承支座之間的磨損,大大延長了頂桿的使用壽命。真空吸頭為硅橡膠真空吸頭,有利于實現對工件的快速吸取,使用壽命長。本實用新型自動實現工件從托架上取出再送入料箱,結構合理,成本低,可靠性好。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1.支承支座,2.驅動氣缸,3.連接板,4.真空吸頭,5.頂桿,6.可動料槽,7.扭簧,8.固定料槽,9.料箱,10.托架,11.工件,12.底座,13.第一換向閥,14.第二換向閥,15.第一減壓閥,16.第二減壓閥,17.單向止回閥,18.氣源,19.上行程開關,20.下行程開關,21.缸體,22.活塞桿,23.凸臺,24.第一閥口,25.第二閥口,26.滑動導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0013]如圖1所示,一種自動送料裝置,它包括支承支座1、驅動氣缸2、連接板3、真空吸頭
4、頂桿5、可動料槽6、扭簧7、固定料槽8、料箱9、托架10、工件11、底座12、第一換向閥13、第二換向閥14、第一減壓閥15、第二減壓閥16、單向止回閥17、氣源18、上行程開關19、下行程開關20,所述驅動氣缸2包括缸體21和活塞桿22,所述缸體21固定在支承支座I行,所述活塞桿22的下端和連接板3連接,所述真空吸頭4安裝在連接板3的下端,所述真空吸頭4為硅橡膠真空吸頭,有利于實現對工件11的快速吸取,使用壽命長。所述頂桿5可上下滑動設置在支承支座I上,所述頂桿5和支承支座I之間設置有滑動導套26,減少了頂桿5和支承支座I之間的磨損,大大延長了頂桿5的使用壽命。所述頂桿5還和連接板3相固結,所述頂桿5的上端設置有凸臺23,所述上行程開關19和下行程開關20設置在頂桿5的一側,所述上行程開關19位于下行程開關20的上方。所述可動料槽6的左端鉸接在支承支座I上,鉸接處設置有扭簧7,所述固定料槽8傾斜固定在可動料槽6的一側,所述料箱9設置于底座12上,并且位于固定料槽8的下端。所述托架10也設置于底座12上,所述工件11安裝在托架10上。所述驅動氣缸2的缸體21上設置有第一閥口 24和第二閥口 25,所述第一閥口 24和第二閥口 25都連接第一換向閥13,所述真空吸頭4連接第二換向閥14,所述第一換向閥13還連接于第一減壓閥15的一端,所述第二換向閥14還連接于第二減壓閥16的一端,所述第一減壓閥15的另一端和第二減壓閥16的另一端連接單向止回閥17的一端,所述單向止回閥17的另一端連接于氣源18。所述第一換向閥13為二位四通換向閥,所述第二換向閥14為二位三通換向閥,有利于快速實現換向,實現驅動氣缸2的快速伸出、縮回和真空吸頭4的吸放。
[0014]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送料裝置使用時,驅動氣缸2的活塞桿22帶動真空吸頭4向下運動,同時在連接板3的帶動下頂桿5也同步向下運動,頂桿5推動可動料槽6繞其支點順時針擺動,可讓出活塞桿22下降的通路;在驅動氣缸2行程的下端點,安裝在連接板3下端的真空吸頭4將工件11吸附,同時頂桿5上的凸臺23觸動下行程開關20,觸發第一換向閥13進行換向,活塞桿22開始向上運動,可動料槽6則在扭簧7的作用下逆時針擺動復位,待驅動氣缸2的活塞桿22縮回后,頂桿5上的凸臺23觸發上行程開關19,上行程開關19控制第二換向閥14換向,真空吸頭4和大氣接通,工件11落入可動料槽6,并經過固定料槽8滑入料箱9。本實用新型自動實現工件11從托架10上取出再送入料箱9,結構合理,成本低,可靠性好。
[0015]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內容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自動送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承支座、驅動氣缸、連接板、真空吸頭、頂桿、可動料槽、扭簧、固定料槽、料箱、托架、工件、底座、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第一減壓閥、第二減壓閥、單向止回閥、氣源、上行程開關、下行程開關,所述驅動氣缸包括缸體和活塞桿,所述缸體固定在支承支座上,所述活塞桿的下端和連接板連接,所述真空吸頭安裝在連接板的下端,所述頂桿可上下滑動設置在支承支座上,所述頂桿還和連接板相固結,所述頂桿的上端設置有凸臺,所述上行程開關和下行程開關設置在頂桿的一側,所述上行程開關位于下行程開關的上方,所述可動料槽的左端鉸接在支承支座上,鉸接處設置有扭簧,所述固定料槽傾斜固定在可動料槽的一側,所述料箱設置于底座上,并且位于固定料槽的下端,所述托架也設置于底座上,所述工件安裝在托架上,所述驅動氣缸的缸體上設置有第一閥口和第二閥口,所述第一閥口和第二閥口都連接第一換向閥,所述真空吸頭連接第二換向閥,所述第一換向閥還連接于第一減壓閥的一端,所述第二換向閥還連接于第二減壓閥的一端,所述第一減壓閥的另一端和第二減壓閥的另一端連接單向止回閥的一端,所述單向止回閥的另一端連接于氣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送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和支承支座之間設置有滑動導套。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送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向閥為二位四通換向閥,所述第二換向閥為二位三通換向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送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頭為硅橡膠真空吸頭。
【文檔編號】B23Q7/04GK205660460SQ201620495460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8日
【發明人】周順堯
【申請人】周順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