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圓形銑刀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銑刀刀片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銑刀的圓形銑刀片。
背景技術:
在銑削加工中,圓刀片銑削一般用于開粗,或通過合理的工藝編排,與精磨的、正前角和輕切削槽型相結合應用于半精加工或部分精加工工序。圓形銑刀片安裝于銑刀盤上,刀盤固定在驅動軸的端部,銑刀片以距旋轉中心一定的徑向距離設置在遠離驅動轉軸的刀盤側邊或底部,如在銑刀盤本體的下部周緣均勻間隔設置有刀片座,圓形銑刀片安裝于刀片座上,因此在驅動軸旋轉時,圓形銑刀片圍繞旋轉軸作圓周運動,圓形銑刀片的切削刃即切削工件表面,待工作刀片磨損后可以進行轉位,由調整就位后的刀片繼續進行銑削,這種切削刀具的所有部件均軸向徑向地位于切削刃的后面,因此這種銑刀可以在工件的各個方向上進切削(又稱為萬能銑),并且相鄰刀路之間的過渡也較為平滑,可以為半精加工留下較小的余量。在5軸銑削中,圓刀片的銑削可以滿足工藝要求。同時,由于圓刀片所產生的切屑厚度可變,在進行銑削加工時通常采用較其他銑削方式更高的進給率。另一方面,現有技術中的圓刀片銑削加工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由于圓刀片的主偏角可變,如通常從
0到90°變化,圓刀片在切削過程受到的軸向和徑向抗力隨之變化,圓刀片各部位受到不同的程度的擠壓與沖擊,同時,切削抗力也會隨切深不同而變化,切深較深的部位受到更大沖擊,刃口更容易形成不同程度的缺口。現有技術中的圓刀片如圖I所示,所述圓刀片是中心設置有安裝孔的圓錐體,包括底面、側面和上表面,底面與側面相交成為后角,上表面邊沿處向下凹進,和側面相交形成切削刃,該切削刃的刃寬和前角是恒定的,因此在靜態時,刀片各個部位能提供的抗失效能力是均等的,當周邊的切削刃失效時,即轉位使用,避開失效區,這種設計未充分考慮圓刀片在切削過程中受力變化,未合理協調切削刃的鋒利與強度這一對矛盾,刀片的抗崩性能差,最終導致刀具磨損嚴重,使用壽命不長,更換頻繁,進而影響銑削加工的表面質量和加工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圓形銑刀片,它可適應銑削加工的需要,兼顧切削刃的鋒利與強度,增強刀片的抗崩性能,提高刀片的壽命;并能提高定位精度,同時較好的保證加工表面質量,使刀片能適應不同斷屑范圍、不同進給量和切深的需要。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圓形銑刀片,所述圓刀片是中心設置有定位通孔的圓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圓錐體沿徑向均勻地分為4 8個結構相同的切削單元;所述的切削單元包括底面、頂面和連接頂面與底面的圓錐狀側表面,所述頂面與側表面在軸切面內銳角相交形成切削刃,所述的切削刃上表面最外側設置有刃帶平面,所述的刃帶平面由傾斜內凹的前刀面聯接向軸心延伸,所述刃帶平面與前刀面在軸切面內形成前角Y ;所述刃帶平面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在0.05 mm 0.4 mm之間變化,所述的前角Y隨圓周角度的變化在10° 30°之間變化。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刃帶平面與底面平行設置,所述的刃帶平面設置有負倒棱平面。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切削單元的數量為6個,所述刃帶平面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切削單元的起點0°位,刃帶平面的寬度為0. 3 mm 0. 35mm,在0° 55°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減少到0. 05 mm ;在55° 60°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由0.05_增大到切削單元起點0°位的寬度,實現與下一個切削 單元的過渡聯接;所述前角Y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所述前角Y在切削單元起點0°時為10° 15°,在0° 55°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到30°,在55° 60°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漸減小過渡到切削單元起點0°時角度,與下一切削單元過渡聯接。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切削單元的數量為4個,所述刃帶平面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切削單元的起點0°位,刃帶平面的寬度為0. 25IM 0. 3mm,在0° 85°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減小到0. 05 mm ;在85° 90°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由0.05mm過渡到下一個切削單元起點0°位的寬度,實現與下一個切削單元的過渡聯接;所述前角Y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所述前角Y在切削單元起點0°時為10° 15°,在0° 85°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到30°,在85° 90°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漸減小過渡到切削單元起點0°時角度,與下一切削單元過渡聯接。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切削單元的數量為5個,所述刃帶平面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切削單元的起點0°位,刃帶平面的寬度為0. 25IM 0. 3mm,在0° 67°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減小到0. 05 mm ;在67° 72°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由0.05mm過渡到下一個切削單元起點0°位的寬度,實現與下一個切削單元的過渡聯接;所述前角Y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所述前角Y在切削單元起點0°時為10° 15°,在0° 67°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到30°,在67° 72°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漸減小過渡到切削單元起點0°時角度,與下一切削單元過渡聯接。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切削單元的數量為8個,所述刃帶平面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切削單元的起點0°位,刃帶平面的寬度為0. 3 IM 0. 4mm,在0° 40°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減小到0. 05 mm ;在40° 45°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由0.05mm過渡到下一個切削單元起點0°位的寬度,實現與下一個切削單元的過渡聯接;所述前角Y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所述前角Y在切削單元起點0°時為10° 15°,在0° 40°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到30°,在40° 45°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漸減小過渡到切削單元起點0°時角度,與下一切削單元過渡聯接。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前刀面由斷屑槽底面與切削刃帶平面相聯,所述斷屑面頂部設置有水平的斷屑面頂面,所述的刃帶平面、前刀面、斷屑槽底面、斷屑面、斷屑面頂面在軸切面內構成兩端高、中間低的凹陷斷屑槽;所述兩相鄰的切削單元過渡部分頂面上設置有突起的擋屑面,所述斷屑槽底面在圓周方向上由過渡面與擋屑面聯接,所述斷屑槽底面、過渡面與擋屑面組成沿圓周方向延伸的屑流導向槽,所述擋屑面與與其聯接的部分斷屑槽底面組成位于屑流導向槽終點的、突起的擋屑臺。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ー步改進,所述斷屑面頂面與斷屑面所形成的鋭角a在不同的切深方向上在10° 40°變化,所述銳角a在切削單元起始0°的位置為10° 30°,在0° 55°圓周范圍內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增大到40°,在55° 60°的范圍內是平滑過渡至下一切削単元。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圓形銑刀片還設置有刀片定位機構,所述刀片定位機構包括頂面定位面、側表面、側定位面和底面;所述頂面定位面在圓周方向上處于兩相鄰的側面定位面的中間的凹陷面,所述頂面定位面在底面的投影為圓形或多邊形,所述頂面定位面的球心或多邊形的重心位于刀片切削単元起始點的軸切面上;所述的側定位面是切割側表面所形成的起始于底面并與底面呈鈍角相交的平面,所述側定位面的數量與切削単元數量相同,且徑向均勻設置,所述側表面在軸切面上與軸線的夾角e < 20° ;在軸切面內側定位面與軸線的夾角0 > e。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ー步改進,所述負倒棱平面與刃帶平面的鋭角e為5° 15° ;所述負倒棱平面的徑向寬度L為0.02 0.08 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將圓形銑刀片在徑向分成若干個結構相同的切削単元,根據主偏角、受カ方向、切削結構的變化,通過調整頂面、側面的結構要素,設計出變化的切削刃,使切削刃的刃寬和前角可隨切深的不同而變化,即a.在切削單元起始點的0位時,圓形銑刀片的底部需承受較大的軸向力,同時影響被加工件表面光潔度,此處采用大刃寬、小前角的切削刃結構,以利于增加刀刃的強度,提高刀刃抗崩性能。b.當切深到達Imm左右區域時,徑向切削阻カ逐漸増大,此處采用刃寬減小、前角増大的的切削刃結構,在保證刃ロ強度要求的同時使刀尖鋒利,切削更輕快。c.當切深為Imm左右至切深2mm左右區域時,徑向切削阻力繼續逐漸增大,切削刃刃寬適當減小或不變,前角變大或不變,滿足刀片在較大阻カ時的抗崩性能。總之,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圓形銑刀片在切削単元起始位置,切削刃結構為大刃寬,小前角;當切深逐漸增大,切削刃刃寬非線性減小,前角同呈非線性增大;之后,刃寬增加幅度加大,前角逐漸減小,過渡到下ー個切削単元。d.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切削単元內設置擋屑臺,極大的提高刀具斷屑碎屑能力,減輕刀片和刀具的磨損。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曲面的斷屑槽底面,可使斷屑槽的槽深與不同的切深位置配合,如在切削単元起始0的位置,斷屑槽槽深較小,隨著切深的増大,槽深呈非線性化加大,變化的槽深可使斷屑槽底面自然形成一個向切深大方向延伸的傾角,起導屑作用,使斷屑槽底面、過渡面、擋屑面形成流暢的屑流導向槽。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定位結構,保證刀片裝夾在刀具上時,切削単元各部位對應被加工材料的理論區間。當壓塊著力點與后刀面定位面對應后,可保證換裝刀片時切削單元各部位對應一致。、[0025]本實用新型可適應銑削加工的需要,兼顧切削刃的鋒利與強度,增強刀片的抗崩性能,提高刀片的壽命;并能提高定位精度,同時較好的保證加工表面質量,使刀片能適應不同斷屑范圍、不同進給量和切深的需要。
圖I是現有技術中圓刀片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圓刀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圓刀片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中切削單元放大示意圖;圖5是圖3中F-F剖面視圖; 圖6是圖5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中,I-頂面,2-側表面,3-側定位面,4-底面,5-刃帶平面,
51——切削刃,6——負倒棱平面,7——前刀面,8——斷屑槽底面;9——斷屑面,10——斷
屑面頂面,11-過渡面,12-擋屑面,13-頂面定位面,14-斷屑槽,15-屑流導
向槽,16—擋屑臺。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實施例I一種圓形銑刀片,如圖2和3所示,材質為硬質合金,圓刀片是中心設置有定位通孔的圓錐體,圓錐體沿徑向均勻地分為6個結構相同的切削單元;如圖4所示,切削單元包括底面4、頂面I和連接頂面I與底面4的圓錐狀側表面2,頂面I與側表面2在軸切面內銳角相交形成切削刃51,如圖5所示,切削刃51上表面最外側是設置有負倒棱平面6的刃帶平面5,如圖6所示,刃帶平面5與底面4平行設置,負倒棱平面6與刃帶平面5的銳角3為5° 15°,最佳為10° ;負倒棱平面6的徑向寬度為0.02 0.08 mm,最佳為0.05mm。刃帶平面5由傾斜的前刀面7聯接向軸心延伸,刃寬平面5與前刀面7在軸切面上形成前角Y ;刃帶平面5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切削單元的起點0°位,刃帶平面的寬度為0.3 mm 0.35 mm,在0° 55°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減少到0. 15mm;在55° 60°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由0. 15mm增大到切削單元起點0°位的寬度,實現與下一個切削單元的過渡聯接;前角Y在切削單元起點0°時為10° 15°,在0° 55°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到30°,在55° 60°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漸減小過渡到切削單元起點0°時角度,與下一切削單元過渡聯接。本實施例中,前刀面7由斷屑槽底面8與刃寬平面5相聯,斷屑面9頂部設置有水平的斷屑面頂面10,斷屑槽底面8為曲面,斷屑槽底面8在軸切面上的最低點與刃寬平面5的垂直距離H在0° 55°的圓周范圍在0.02 0.4 mm之間呈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刃帶平面5、前刀面7、斷屑槽底面8、斷屑面9、斷屑面頂面10在軸切面內構成兩端高、中間低的凹陷斷屑槽14,斷屑面頂面10與刃寬平面5在軸切面內高度相等。兩相鄰的切削單元過渡部分頂面上設置有突起的擋屑面12,斷屑槽底面8在圓周方向上由過渡面11與擋屑面12聯接,斷屑槽底面8、過渡面11與擋屑面12組成沿圓周方向延伸的屑流導向槽15,擋屑面12和與其聯接的部分斷屑槽底面8組成位于屑流導向槽15終點的、突起的擋屑臺16,擋屑臺16在底面4的投影與頂面定位面13在底面4的投影重疊且覆蓋。本實施例中,圓形銑刀片還設置有刀片定位機構,刀片定位機構包括頂面定位面13、側表面2、側定位面3和底面4 ;頂面定位面13是設置于頂面I上的凹陷球面,在圓周方向上的投影處于兩相鄰的側面定位面3的中間,頂面定位面13的球心位于刀片切削単元起始點的軸切面上;頂面定位面13在軸切面內的深度變化范圍為0. I 0. 5 mm ;側定位面3是切割側表面2所形成的起始于底面4并與底面4呈鈍角相交的平面,側定位面3徑向均勻設置有6個,側表面2在軸切面上與軸線的夾角e < 20° ;在軸切面內側定位面3與軸 線的夾角0 > e。實施例2一種圓形銑刀片,材質為硬質合金,圓刀片是中心設置有定位通孔的圓錐體,圓錐體沿徑向均勻地分為4個結構相同的切削単元;切削単元包括底面4、頂面I和連接頂面I與底面4的圓錐狀側表面2,頂面I與側表面2在軸切面內銳角相交形成切削刃51,如圖5所示,切削刃51上表面最外側是設置有負倒棱平面6的刃帶平面5,刃帶平面5與底面4平行設置,負倒棱平面6與刃帶平面5的銳角P為5° 15° ;負倒棱平面6的徑向寬度為0. 02 0. 08 mm。刃帶平面5由傾斜的前刀面7聯接向軸心延伸,刃寬平面5與前刀面7在軸切面上形成前角Y ;本實施例中,刃帶平面5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0° 85°區域內,刃帶平面5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在0. 3 mm 0. 05 mm之間逐步減小;在85。 90°區域內,刃帶平面5的寬度由0.05_過渡到下ー個切削単元0.3mm;所述前角、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所述前角Y在0° 85°區域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在10° 30°內逐步増大,在85° 90°區域內,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在30° 10°逐漸減小過渡到下一切削單元。本實施例中,前刀面7由斷屑槽底面8與刃寬平面5相聯,斷屑面9頂部設置有水平的斷屑面頂面10,斷屑槽底面8為曲面,斷屑槽底面8在軸切面上的最低點與刃寬平面5的垂直距離H在0° 40°的圓周范圍在0.02 0.4 mm之間呈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刃帶平面5、前刀面7、斷屑槽底面8、斷屑面9、斷屑面頂面10在軸切面內構成兩端高、中間低的凹陷斷屑槽14,斷屑面頂面10與刃寬平面5在軸切面內高度相等。兩相鄰的切削單元過渡部分頂面上設置有突起的擋屑面12,斷屑槽底面8在圓周方向上由過渡面11與擋屑面12聯接,斷屑槽底面8、過渡面11與擋屑面12組成沿圓周方向延伸的屑流導向槽15,擋屑面12和與其聯接的部分斷屑槽底面8組成位于屑流導向槽15終點的、突起的擋屑臺16,擋屑臺16在底面4的投影與頂面定位面13在底面4的投影重疊且覆蓋。本實施例中,圓形銑刀片還設置有刀片定位機構,刀片定位機構包括頂面定位面13、側表面2、側定位面3和底面4 ;側定位面3是切割側表面2所形成的起始于底面4并與底面4呈鈍角相交的平面,側定位面3徑向均勻設置有4個,頂面定位面13是設置于頂面I上的凹陷球面,在圓周方向上的投影處于兩相鄰的側面定位面3的中間,頂面定位面13的球心位于刀片切削單元起始點的軸切面上;頂面定位面13在軸切面內的深度變化范圍為0. I 0. 5 mm ;3側表面2在軸切面上與軸線的夾角e < 20° ;在軸切面內側定位面3與軸線的夾角0 > e。實施例3—種圓形銑刀片,材質為硬質合金,圓刀片是中心設置有定位通孔的圓錐體,圓錐體沿徑向均勻地分為5個結構相同的切削單元;切削單元包括底面4、頂面I和連接頂面
I與底面4的圓錐狀側表面2,頂面I與側表面2在軸切面內銳角相交形成切削刃51,如圖5所示,切削刃51上表面最外側是設置有負倒棱平面6的刃帶平面5,刃帶平面5與底面 4平行設置,負倒棱平面6與刃帶平面5的銳角P為5° 15° ;負倒棱平面6的徑向寬度為0. 02 0. 08 mm。刃帶平面5由傾斜的前刀面7聯接向軸心延伸,刃寬平面5與前刀面7在軸切面上形成前角Y ;本實施例中,刃帶平面5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0° 85°區域內,刃帶平面5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在0. 25mm 0. 3mm之間逐步減小;在0° 67°區域內,刃帶平面5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減小到0.05 mm ;在67° 72°區域內,刃帶平面5的寬度由0. 05mm過渡到下一個切削單元起點0°位的寬度,實現與下一個切削單元的過渡聯接;所述前角Y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所述前角Y在切削單元起點0°時為10° 15°,在0° 67°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到30°,在67° 72°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漸減小過渡到切削單元起點0°時角度,與下一切削單元過渡聯接。本實施例中,前刀面7由斷屑槽底面8與刃寬平面5相聯,斷屑面9頂部設置有水平的斷屑面頂面10,斷屑槽底面8為曲面,斷屑槽底面8在軸切面上的最低點與刃寬平面5的垂直距離H在0° 40°的圓周范圍在0.02 0.4 mm之間呈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刃帶平面5、前刀面7、斷屑槽底面8、斷屑面9、斷屑面頂面10在軸切面內構成兩端高、中間低的凹陷斷屑槽14,斷屑面頂面10與刃寬平面5在軸切面內高度相等。兩相鄰的切削單元過渡部分頂面上設置有突起的擋屑面12,斷屑槽底面8在圓周方向上由過渡面11與擋屑面12聯接,斷屑槽底面8、過渡面11與擋屑面12組成沿圓周方向延伸的屑流導向槽15,擋屑面12和與其聯接的部分斷屑槽底面8組成位于屑流導向槽15終點的、突起的擋屑臺16,擋屑臺16在底面4的投影與頂面定位面13在底面4的投影重疊且覆蓋。本實施例中,圓形銑刀片還設置有刀片定位機構,刀片定位機構包括頂面定位面13、側表面2、側定位面3和底面4 ;側定位面3是切割側表面2所形成的起始于底面4并與底面4呈鈍角相交的平面,側定位面3徑向均勻設置有4個,頂面定位面13是設置于頂面I上的四邊形凹陷面,頂面定位面13在圓周方向上的投影處于兩相鄰的側面定位面3的中間,頂面定位面13的重心位于刀片切削單元起始點的軸切面上;側表面2在軸切面上與軸線的夾角e < 20° ;在軸切面內側定位面3與軸線的夾角0 > e。實施例4一種圓形銑刀片,材質為硬質合金,圓刀片是中心設置有定位通孔的圓錐體,圓錐體沿徑向均勻地分為8個結構相同的切削単元;所述刃帶平面5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切削單元的起點0°位,刃帶平面5的寬度為0.3 mm 0.4 mm,在0° 40°區域內,刃帶平面5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減小到0. 05 mm ;在40° 45°區域內,刃帶平面5的寬度由0. 05_過渡到下ー個切削単元起點0°位的寬度,實現與下ー個切削単元的過渡聯接;所述前角Y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所述前角Y在切削単元起點0°時為10° 15°,在0° 40°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到30°,在40° 45°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漸減小過渡到切削単元起點0°時角度,與下一切削単元過渡聯接。本實施例中,前刀面7由斷屑槽底面8與刃寬平面5相聯,斷屑面9頂部設置有水平的斷屑面頂面10,斷屑槽底面8為曲面,斷屑槽底面8在軸切面上的最低點與刃寬平面5的垂直距離H在0° 40°的圓周范圍在0.02 0.4 mm之間呈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刃 帶平面5、前刀面7、斷屑槽底面8、斷屑面9、斷屑面頂面10在軸切面內構成兩端高、中間低的凹陷斷屑槽14,斷屑面頂面10與刃寬平面5在軸切面內高度相等。兩相鄰的切削單元過渡部分頂面上設置有突起的擋屑面12,斷屑槽底面8在圓周方向上由過渡面11與擋屑面12聯接,斷屑槽底面8、過渡面11與擋屑面12組成沿圓周方向延伸的屑流導向槽15,擋屑面12和與其聯接的部分斷屑槽底面8組成位于屑流導向槽15終點的、突起的擋屑臺16,擋屑臺16在底面4的投影與頂面定位面13在底面4的投影重疊且覆蓋。本實施例中,圓形銑刀片還設置有刀片定位機構,刀片定位機構包括頂面定位面13、側表面2、側定位面3和底面4 ;側定位面3是切割側表面2所形成的起始于底面4并與底面4呈鈍角相交的平面,側定位面3徑向均勻設置有4個,頂面定位面13是設置于頂面I上的三邊形凹陷面,頂面定位面13在圓周方向上的投影處于兩相鄰的側面定位面3的中間,頂面定位面13的重心位于刀片切削單元起始點的軸切面上;側表面2在軸切面上與軸線的夾角e < 20° ;在軸切面內側定位面3與軸線的夾角0 > e。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圓形銑刀片,所述圓刀片是中心設置有定位通孔的圓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圓錐體沿徑向均勻地分為4 8個結構相同的切削單元;所述的切削單元包括底面、頂面和連接頂面與底面的圓錐狀側表面,所述頂面與側表面在軸切面內銳角相交形成切削刃,所述的切削刃上表面最外側設置有刃帶平面,所述的刃帶平面由傾斜內凹的前刀面聯接向軸心延伸,所述刃帶平面與前刀面在軸切面內形成前角Y ;所述刃帶平面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在0.05 mm 0.4 mm之間變化,所述的前角Y隨圓周角度的變化在10° 30°之間變化。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圓形銑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帶平面與底面平行設置,所述的刃帶平面設置有負倒棱平面。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圓形銑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單元的數量為6個,所述刃帶平面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切削單元的起點0°位,刃帶平面的寬度為0.3 mm 0.35 mm,在0° 55°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減少到0.05 mm;在55° 60°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由0. 05mm增大到切削單元起點0°位的寬度,實現與下一個切削單元的過渡聯接;所述前角Y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所述前角Y在切削單元起點0°時為10° 15°,在0° 55°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到30°,在55° 60°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漸減小過渡到切削單元起點0°時角度,與下一切削單元過渡聯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圓形銑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單元的數量為4個,所述刃帶平面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切削單元的起點0°位,刃帶平面的寬度為0.25 mm 0.3 mm,在0° 85°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減小到0.05mm;在85° 90°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由0.05mm過渡到下一個切削單元起點0°位的寬度,實現與下一個切削單元的過渡聯接;所述前角Y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所述前角Y在切削單元起點0°時為10° 15°,在0° 85°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到30°,在85° 90°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漸減小過渡到切削單元起點0°時角度,與下一切削單元過渡聯接。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圓形銑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單元的數量為5個,所述刃帶平面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切削單元的起點0°位,刃帶平面的寬度為0.25 mm 0.3 mm,在0° 67°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減小到0.05mm;在67° 72°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由0.05mm過渡到下一個切削單元起點0°位的寬度,實現與下一個切削單元的過渡聯接;所述前角Y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所述前角Y在切削單元起點0°時為10° 15°,在0° 67°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到30°,在67° 72°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漸減小過渡到切削單元起點0°時角度,與下一切削單元過渡聯接。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圓形銑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單元的數量為8個,所述刃帶平面的寬度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在切削單元的起點0°位,刃帶平面的寬度為0. 3 IM 0. 4 mm,在0° 40°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減小到.0.05 mm ;在40° 45°區域內,刃帶平面的寬度由0.05mm過渡到下一個切削單元起點0°位的寬度,實現與下一個切削單元的過渡聯接;所述前角Y隨圓周角度變化的規律是所述前角Y在切削單元起點0°時為10° 15°,在0° 40°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步增大到30°,在40° 45°范圍內依照非線性的規律逐漸減小過渡到切削單元起點0°時角度,與下一切削單元過渡聯接。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圓形銑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由斷屑槽底面與切削刃帶平面相聯,所述斷屑面頂部設置有水平的斷屑面頂面,所述的刃帶平面、前刀面、斷屑槽底面、斷屑面、斷屑面頂面在軸切面內構成兩端高、中間低的凹陷斷屑槽; 所述兩相鄰的切削單元過渡部分頂面上設置有突起的擋屑面,所述斷屑槽底面在圓周方向上由過渡面與擋屑面聯接,所述斷屑槽底面、過渡面與擋屑面組成沿圓周方向延伸的屑流導向槽,所述擋屑面與與其聯接的部分斷屑槽底面組成位于屑流導向槽終點的、突起的擋屑臺。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圓形銑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斷屑面頂面與斷屑面所形成的銳角a在不同的切深方向上在10° 40°變化,所述銳角a在切削單元起始0°的位置為10° 30°,在0° 55°圓周范圍內依照非線性規律逐步增大到40°,在55° 60°的范圍內是平滑過渡至下一切削單元。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圓形銑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銑刀片還設置有刀片定位機構,所述刀片定位機構包括頂面定位面、側表面、側定位面和底面;所述頂面定位面在圓周方向上處于兩相鄰的側面定位面的中間的凹陷面,所述頂面定位面在底面的投影為圓形或多邊形,所述頂面定位面的球心或多邊形的重心位于刀片切削單元起始點的軸切面上;所述的側定位面是切割側表面所形成的起始于底面并與底面呈鈍角相交的平面,所述側定位面的數量與切削單元數量相同,且徑向均勻設置,所述側表面在軸切面上與軸線的夾角e < 20° ;在軸切面內側定位面與軸線的夾角0 > e。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圓形銑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倒棱平面與刃帶平面的銳角@為5° 15° ;所述負倒棱平面的徑向寬度L為0.02 0.08 IM。
專利摘要一種圓形銑刀片,所述圓刀片是中心設置有定位通孔的圓錐體,圓錐體沿徑向均勻地分為4~8個結構相同的切削單元;切削單元包括底面、頂面和連接頂面與底面的圓錐狀側表面,頂面與側表面在軸切面內銳角相交形成切削刃,切削刃上表面最外側為刃帶平面,刃帶平面由傾斜的前刀面聯接向軸心延伸,刃寬平面與前刀面在軸切面上形成前角γ;刃帶平面的寬度隨圓周角度在0.05mm~0.4mm之間變化,前角γ在隨圓周角度在10°~30°之間變化。本實用新型的切削刃刃寬和前角可隨切深的不同而變化,可兼顧切削刃的鋒利與強度,增強刀片的抗崩性能,提高刀片的壽命,保證加工表面質量,使刀片能適應斷屑范圍、進給量和切深的變化需要。
文檔編號B23C5/02GK202517098SQ20122006717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8日
發明者尹江華, 張萬國, 李劍鋒, 袁美和, 譚文清, 鄧劍 申請人:株洲歐科億硬質合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