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鏡片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濾除高能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臨床研究早已證明,生活環境種各種來源的波長范圍415nm-455nm的高能短波藍光具有較強光毒性,能對人眼視網膜神經細胞造成不可逆的損害,且光毒性具有時間累積作用,持續長時間照射會導致嚴重視力視功能的損害。目前市面上各種燈具尤其是LED光源的燈具具有低頻閃、光源穩定等特點。但大多數LED燈具不能有效濾除起LED光源自身的藍光。因此,對持續的長時間近距離閱讀工作是青少年人群及眼底視網膜病變的高危人群具有視力損害作用。而市面上各種護眼燈具及防輻射保護膜主要通過表面貼附防輻射貼膜和采用吸收藍光的單體材料兩種方式來濾除藍光。防輻射貼膜具有不方便,不耐用,且多為有色濾片的特點,不能很好推廣使用。而在鏡片原材料里添加可吸收藍光的化合物雖可以達到有效吸收藍光的效果,但鏡片材料改變會導致呈現偏黃色,且鏡片因吸收高能短波藍光累積效應會使鏡片溫度升高,導致人眼佩戴不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一種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其通過分別在鏡片基質層的前后表面粘附藍光反射膜層和藍光增透膜層,能有效濾除高能有光毒性的特定波長藍光,保護眼視網膜神經細胞。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其包括鏡片基質層,在所述鏡片基質層的前表面自內向外依次粘附有第一加硬膜層、第一增透膜層和藍光反射膜層,在所述鏡片基質層的后表面自內向外依次粘附有第二加硬膜層、第二增透膜層和藍光增透膜層。
[0006]所述藍光的波長為415nm_455nm。
[0007]所述鏡片基質層為樹脂鏡片。
[0008]所述藍光反射膜層和藍光增透膜層均為折射率η = I. 38的氧化鈦或氧化鋯膜層。
[0009]所述藍光反射膜層的厚度為150nm-164nm。
[0010]所述藍光增透膜層的厚度為75nm-82nm0
[0011]所述藍光反射膜層和藍光增透膜層均通過電鍍分別粘附于第一增透膜層和第二增透膜層的外側。
[0012]與傳統過濾藍光眼鏡片產品或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3]1、在鏡片基質層的雙表面鍍膜,即在其前表面電鍍有藍光反射膜層,并在其后表面電鍍有藍光增透膜層,使得從前表面入射的光線中的高能藍光通過反射作用減少藍光透過鏡片,而后表面入射的光線中的高能藍光通過增透作用減少藍光反射進入眼睛,從而有效濾除高能有光毒性的特定波長藍光,保護眼視網膜神經細胞。
[0014]2、雙表面鍍膜不改變鏡片基質層原有顏色,不產生色差。
[0015]3、雙表面鍍膜與其他膜層組合使用,不明顯影響鏡片總體透光率。
[0016]4、雙表面鍍膜與其他膜層直接牢固結合在鏡片表面,無需額外貼膜,輕便耐用。
[0017]5、不會因為鏡片的吸收作用導致鏡片溫度改變引起人眼不適。
【附圖說明】
[0018]圖I為本實用新型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I的工作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1]實施例一
[0022]—種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其主要針對波長415nm-455nm的高能短波藍光進行濾除。該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為通過在鏡片基質層(即樹脂鏡片)前后雙表面(前表面為佩戴時遠離眼睛的鏡片表面)使用真空負離子電鍍技術,鍍附一定厚度的特定折射率的材料選擇性反射或增透特定波長光波的原理。具體地,在溫度T= 100攝氏度高溫環境下,選用折射率η = I. 38的氧化鈦或氧化錯材料,把能選擇性反射特定波長415nm-455nm藍光的氧化鈦或氧化鋯材料直接電鍍粘附在樹脂鏡片前表面,形成藍光反射膜層,通過調整時間來控制藍光反射膜層的厚度,參考反射膜層厚度計算公式(d =A/2n),藍光反射膜層厚度優選為150nm-164nm。同樣,在溫度T = 100攝氏度高溫環境下,把能選擇性增強特定波長415nm-455nm藍光的透過的氧化鈦或氧化錯材料直接電鍍粘附在樹脂鏡片后表面,形成藍光增透膜層,同理,參考增透膜層厚度計算公式(d =入/4n),藍光增透膜層的厚度優選為75nm-82nm。這樣通過雙表面電鍍膜層的選擇性作用,鏡片前表面通過反射作用減少藍光透過鏡片,后表面通過增透作用減少藍光反射進入眼睛。可以達到有效阻斷鏡片基質層藍光透射的功能,進而減少藍光入射到人眼視網膜的有效光通量,保護眼睛視網膜神經細胞不受藍光損害。
[0023]實施例二
[0024]請參照圖I所示,其將雙表面真空負離子電鍍藍光反射膜層和藍光增透膜層技術與樹脂鏡片常規粘附的其他膜層組合使用,所謂的其他膜層,是在樹脂鏡片的鏡片基質層I的前后表面均粘附有加硬膜層和普通增透膜層(又稱減反射膜層),其中,加硬膜層的作用在于提高鏡片基質層I的硬度和耐磨性,其可以采用蒸鍍法、濺射法、氣相沉積法等方式鍍附于鏡片基質層I的前后表面,普通增透膜層的作用在于促進一般可見光的透過率(減少發射率),其也可以通過蒸鍍法、濺射法等方式鍍附于加硬膜層的外表面。具體地,在鏡片基質層I的前表面先鍍附加硬膜層2后再鍍附增透膜層4,在鏡片基質層I的后表面先鍍附加硬膜層3后再鍍附增透膜層5,而藍光反射膜層6和藍光增透膜層7均可通過雙表面真空負離子電鍍技術分別鍍附于增透膜層4和鍍附增透膜層5的外表面,藍光反射膜層6和藍光增透膜層7的材料以及相關參數可與實施例一相同。
[0025]其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
[0026]從鏡片前表面入射的光線先經過藍光反射膜層6 (箭頭11方向所示),根據藍光反射膜層6的相關參數可知,光線中波長415nm-455nm的高能短波藍光被藍光反射膜層6經箭頭31方向反射出去,其余波長的光線再經過增透膜層4、加硬膜層2、鏡片基質層1、加硬膜層3、增透膜層5以及藍光增透膜層7后進入人眼8 (箭頭12方向所示),依此過程,鏡片前表面入射的光線中的高能藍光被濾除。
[0027]而從鏡片后表面入射的光線先經過藍光增透膜層7 (箭頭21方向所示),根據藍光增透膜層7的相關參數可知,光線中波長415nm-455nm的高能短波藍光經藍光增透膜層7增加透過率,然后依次增透膜層5、加硬膜層3、鏡片基質層1、加硬膜層2、增透膜層4、以及藍光反射膜層6 (箭頭22方向)透過鏡片,依此過程,鏡片后表面入射的光線中的高能藍光也未能進入人眼8。
[0028]上列詳細說明是針對本實用新型可行實施例的具體說明,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案的專利范圍中。
【主權項】
1.一種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其包括鏡片基質層(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鏡片基質層(I)的前表面自內向外依次粘附有第一加硬膜層(2)、第一增透膜層(4)和藍光反射膜層¢),在所述鏡片基質層(I)的后表面自內向外依次粘附有第二加硬膜層(3)、第二增透膜層(5)和藍光增透膜層(7)。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藍光的波長為415nm_455nm0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鏡片基質層(I)為樹脂鏡片。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藍光反射膜層(6)和藍光增透膜層(7)均為折射率n = I. 38的氧化鈦或氧化鋯膜層。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藍光反射膜層(6)的厚度為150nm-164nmo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藍光增透膜層(7)的厚度為75nm-82nm0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藍光反射膜層(6)和藍光增透膜層(7)均通過電鍍分別粘附于第一增透膜層(4)和第二增透膜層(5)的外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能濾除藍光的樹脂鏡片雙表面鍍膜結構,其包括鏡片基質層,在所述鏡片基質層的前表面自內向外依次粘附有第一加硬膜層、第一增透膜層和藍光反射膜層,在所述鏡片基質層的后表面自內向外依次粘附有第二加硬膜層、第二增透膜層和藍光增透膜層。本實用新型通過分別在鏡片基質層的前后表面粘附藍光反射膜層和藍光增透膜層,能有效濾除高能有光毒性的特定波長藍光,保護眼視網膜神經細胞。
【IPC分類】G02B1/113, G02B1/14
【公開號】CN205157820
【申請號】CN201520850386
【發明人】刁紅星, 陳林興
【申請人】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驗光配鏡中心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