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飯煲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飯煲,包括煲體、放入煲體內的內鍋、位于所述煲體下方的底座和蓋合于煲體上方的上蓋,所述底座上安裝有可上下浮動的加熱線圈盤組件,所述加熱線圈盤組件包括線圈支架及組裝于線圈支架上的線圈,所述加熱線圈盤組件的上表面設置有向上凸伸并與內鍋底面隔離一定距離的支撐件。本實用新型的內鍋底部與線圈支架之間的距離通過支撐件的高度來限定,相互之間距離是一定的,可以保證最佳距離,從而達到功能穩定、高效率。而且加熱線圈盤組件是可以上下浮動的,彌補由于內鍋的制造公差可能會使內鍋與中板擱置處之間存在的距離,從而保證了烹飪時的密封效果,提高烹飪質量。
【專利說明】
一種電飯賃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特別是一種電飯煲。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現有的IH電飯煲,內鍋的定位方式都是靠口部邊沿定位,把內鍋掛在中板上,因內鍋的高度在生產過程中很難控制,導致內鍋底部加熱區域與線圈盤的距離不穩定。IH電飯煲在工作狀態時,內鍋與線圈盤只有在合理的尺寸時,才能達到最佳的效率和能效。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熱穩定、提高效率和能效的電飯煲。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電飯煲,包括煲體、放入煲體內的內鍋、位于所述煲體下方的底座和蓋合于煲體上方的上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安裝有可上下浮動的加熱線圈盤組件,所述加熱線圈盤組件包括線圈支架及組裝于線圈支架上的線圈,所述加熱線圈盤組件的上表面設置有向上凸伸并與內鍋底面隔離一定距離的支撐件。本實用新型的內鍋底部與線圈支架之間的距離通過支撐件的高度來限定,相互之間距離是一定的,可以保證最佳距離,從而達到功能穩定、高效率。而且加熱線圈盤組件是可以上下浮動的,彌補由于內鍋的制造公差可能會使內鍋與中板擱置處之間存在的距離,從而保證了烹飪時的密封效果,提高烹飪質量。
[0006]進一步,所述電飯煲還包括中板,所述加熱線圈盤組件還包括導向裝置,所述導向裝置可沿著中板導向柱移動的套裝在中板導向柱外,所述導向裝置與底座之間設有彈簧。本實用新型的加熱線圈盤組件的上下浮動通過導向裝置和彈簧的配合來實現。
[0007]進一步,所述導向裝置固定連接于線圈支架圓周面上或固定連接于線圈支架底面上。
[0008]進一步,所述底座上在中板導向柱的下端固定有線圈盤固定片,所述彈簧的下端抵靠在線圈盤固定片上,其上端抵靠在導向裝置上。
[0009]進一步,所述彈簧的彈力大于加熱線圈盤組件的重力且小于內鍋的重力。當煲體內沒有放置內鍋時,由于彈簧的彈力大于加熱線圈盤組件的重力,加熱線圈盤組件會被彈簧往上頂起移動直至線圈盤組件的上端面與中板的定位面接觸為止;當內鍋放入煲體內時,由于內鍋的重力大于彈簧的彈力,內鍋的底部先與線圈支架上的支撐件接觸,然后帶動加熱線圈盤組件一起下移,直至內鍋的鍋沿與中板上的墊塊接觸為止。
[0010]進一步,所述線圈支架上設置有側壁,所述側壁的上端面與中板上的定位面配合限定加熱線圈盤組件上移位置。
[0011]進一步,所述內鍋底部與線圈支架之間的距離范圍在8-12mm之間。當線圈支架與內鍋底部的距離在8-12_之間時,電磁加熱的效果是最佳的。
[0012]進一步,所述中板上設置有支撐內鍋鍋沿的墊塊。
[0013]進一步,所述支撐件是一環設固定筋或是若干個突出部。
[0014]進一步,所述內鍋是一球形內鍋。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加熱穩定、提高效率和能效、烹飪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
[0017]圖2是圖1中I處的放大圖。
[0018]圖3是圖1中II處的放大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0]圖5是圖4中III處的放大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未放置內鍋時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2]圖7是圖6中IV處的放大圖。
[0023]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未放置內鍋時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4]圖9是圖8中V處的放大圖。
[0025]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爆炸示意圖一。
[0026]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爆炸示意圖二。
[0027]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加熱線圈盤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但并不將本實用新型局限于這些【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認識到,本實用新型涵蓋了權利要求書范圍內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備選方案、改進方案和等效方案。
[0029]參照圖1-12,一種電飯煲,包括煲體、放入煲體內的內鍋5、位于所述煲體下方的底座7和蓋合于煲體上方的上蓋(圖中未顯示),所述底座7上安裝有可上下浮動的加熱線圈盤組件3,所述加熱線圈盤組件3包括線圈支架35及組裝于線圈支架35上的線圈34,所述加熱線圈盤組件3的上表面設置有向上凸伸并與內鍋5底面隔離一定距離的支撐件33,所述支撐件33是一環設固定筋或是若干個突出部,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鍋底部52與線圈支架35之間的距離通過支撐件33的高度來限定,相互之間距離是一定的,可以保證最佳距離,從而達到功能穩定、高效率。而且加熱線圈盤組件3是可以上下浮動的,彌補由于內鍋5的制造公差可能會使內鍋5與中板4擱置處之間存在的距離,從而保證了烹飪時的密封效果,提高烹飪質量。
[0030]如圖3、圖4所示,所述電飯煲還包括中板4,所述中板4上設置有支撐內鍋5鍋沿51的墊塊6,本實施例所述加熱線圈盤組件3還包括固定在線圈盤支架35圓周面上或底面上的導向裝置31,所述導向裝置31可沿著中板導向柱41移動的套裝在中板導向柱41外,所述導向裝置31與底座7之間設有彈簧2。本實用新型的加熱線圈盤組件3的上下浮動通過導向裝置31和彈簧2的配合來實現,導向裝置31和彈簧2都套裝在中板導向柱41上,移動很可靠,安裝后不會增加煲體高度,也不會增加煲體的體積。所述底座7上在中板導向柱41的下端固定有線圈盤固定片I,所述彈簧2的下端抵靠在線圈盤固定片I上,其上端抵靠在導向裝置31上,通過線圈盤固定片I來鎖附彈簧2的下端。本實施例所述線圈支架35上設置有側壁36,所述側壁36的上端面32與中板4上的定位面42配合限定加熱線圈盤組件3上移位置。
[0031]本實施例所述彈簧2的彈力大于加熱線圈盤組件3的重力且小于內鍋5的重力。當煲體內沒有放置內鍋5時,由于彈簧2的彈力大于加熱線圈盤組件3的重力,加熱線圈盤組件3會被彈簧2往上頂起移動直至線圈盤組件3的上端面與中板4的定位面接觸為止,如圖7所示;當內鍋5放入煲體內時,由于內鍋5的重力大于彈簧2的彈力,內鍋5的底部先與線圈支架35上的支撐件33接觸,然后帶動加熱線圈盤組件3—起下移,直至內鍋5的鍋沿51與中板4上的墊塊6接觸為止。本實施例設置了 4個彈簧2。
[0032]本實施例所述內鍋5底部與線圈支架35之間的距離范圍在8-12mm之間。當線圈支架35與內鍋5底部的距離在8-12mm之間時,電磁加熱的效果是最佳的。線圈支架35與內鍋5之間最佳的距離8?12mm。如果距離大于12,加熱效率變低,同時功率也變低;如果小于8mm,電路板上的IGBT發熱嚴重,導通電流加大,易導致損壞電路板。
[0033]本實施例所述內鍋5是一球形內鍋,其底部外表面的中部是一水平面,水平面的周邊部分為圓弧面。球形內鍋的側壁向外凸出設置,其開口部的直徑小于最大中部的直徑。
[0034]本實用新型放置內鍋5時,首先內鍋底部52與線圈支架35上的支撐件33接觸,因內鍋5自身的重量大于彈簧I的力,內鍋5推動加熱線圈盤組件3往下移動,此時內鍋鍋沿51與墊塊6接觸,墊塊6限制內鍋5往下移動,把內鍋5掛在中板的墊塊6上,不僅保證了內鍋底部52與線圈34之間的距離一定,還保證了內鍋鍋沿51與墊塊6的接觸,保證了上蓋蓋合后的密封效果,提供烹飪效果。
【主權項】
1.一種電飯煲,包括煲體、放入煲體內的內鍋、位于所述煲體下方的底座和蓋合于煲體上方的上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安裝有可上下浮動的加熱線圈盤組件,所述加熱線圈盤組件包括線圈支架及組裝于線圈支架上的線圈,所述加熱線圈盤組件的上表面設置有向上凸伸并與內鍋底面隔離一定距離的支撐件;所述電飯煲還包括中板,所述加熱線圈盤組件還包括一導向裝置,所述導向裝置可沿著中板導向柱移動的套裝在中板導向柱外,所述導向裝置與底座之間設有彈簧。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裝置固定連接于線圈支架圓周面上或固定連接于線圈支架底面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在中板導向柱的下端固定有線圈盤固定片,所述彈簧的下端抵靠在線圈盤固定片上,其上端抵靠在導向裝置上。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的彈力大于加熱線圈盤組件的重力且小于內鍋的重力。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支架上設置有側壁,所述側壁的上端面與中板上的定位面配合限定加熱線圈盤組件上移位置。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鍋底部與線圈支架之間的距離范圍在8-12mm之間。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上設置有支撐內鍋鍋沿的墊塊。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是一環設固定筋或是若干個突出部。9.如權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鍋是一球形內鍋。
【文檔編號】A47J36/00GK205548285SQ201521071956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8日
【發明人】陽夢喬
【申請人】浙江蘇泊爾家電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