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套管結構及升降立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升降立柱,具體涉及一種套管結構及采用該套管結構的升降立柱。
【背景技術】
[0002]升降立柱廣泛應用于床、椅子、桌子等高度可調的物品上,主要的功能是通過自身的伸縮將負載作直線的移動。
[0003]現有的升降立柱一般都具有若干相互套疊的套管,升降立柱通過傳動裝置帶動套管之間相互移動實現升降立柱的伸縮。例如公開號為CN104254264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優選是用于高度可調節桌的升高柱,該升高柱主要由引導件、心軸單元和馬達單元組成,其引導件就是由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共三個部件彼此相互套疊而成,馬達單元主要提供動力,心軸單元(相當于傳動裝置)連接引導件和馬達單元以將馬達單元的動力傳遞給引導件進而實現帶動引導件伸縮。而授權公告號為CN203095510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升降立柱,該升降立柱的引導件則由外管和內管兩個部件套疊而成。但不管是由兩個部件套疊而成還是由三個部件或更多部件彼此相互套疊而成,相鄰兩個部件在相對滑動的過程中勢必會產生摩擦。為減小摩擦,因此就需要在相鄰兩個部件之間設置滑塊以便于相鄰兩個部件相對滑動。
[0004]而現有技術中,相鄰兩個部件之間一般設置兩組滑塊,一組滑塊與在外的部件固定連接、另一組滑塊與在內的部件固定連接,滑塊與在外的部件固定連接方式一般采用在部件上打孔,這樣就導致在外的部件上出現孔眼影響美觀。而且由于升降立柱的底部一般需要安裝底座,以將傳動裝置和馬達單元安裝到底座上,將在內的部件一端固定在底座上,這樣當在內的部件一端安裝底座、另一端側壁安裝滑塊以后,存在在外的部件難以安裝的問題。
[0005]另外,現有的升降立柱中,傳動裝置和馬達單元(一般為電機)之間一般是通過蝸輪蝸桿連接以傳遞動力,馬達單元的固定方式,存在成本高、結構復雜、不方便裝配等技術冋題。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便于組裝的套管結構。
[0007]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該套管結構的升降立柱。
[0008]為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種套管結構,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所述第二套管套設于第一套管內,所述第一套管的內壁和第二套管的外壁之間有間距,所述第一滑塊為環狀結構,所述第一滑塊套設于第二套管上并可沿第二套管軸向往復滑動,所述第一套管與第一滑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滑塊設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間,所述第二滑塊相對第二套管的軸向固定,所述第二滑塊與第一套管滑動配合,所述第一套管內壁上設有凹槽,所述第一滑塊朝向第二滑塊的一側設有沿著第一套管的軸向方向延伸至凹槽所在位置處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上設有卡進凹槽內的卡位部,所述第一滑塊通過卡位部卡進凹槽中實現與第一套管固定連接;所述卡位部上朝向第一套管的一側具有傾斜面,或者第一套管的一端內壁面和該端端面之間設有傾斜面,在沿著第一套管的軸向從連接部向第一滑塊靠近的方向上所述傾斜面到第二套管的距離逐漸增大;所述第二套管外壁上設有孔槽結構,所述第一滑塊位于孔槽結構處時所述連接部與孔槽結構位置相對應。
[0009]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滑塊位于孔槽結構處并且連接部與孔槽結構位置相對應時,連接部在外力作用下可彎向孔槽結構內。該套管結構在組裝時:先將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安裝到第二套管上,使第一滑塊上連接部的位置與第二套管上孔槽結構的位置相對應,再將第一套管套到第二套管上且第一套管的套入端與連接部均位于第一滑塊的同一側,然后再將第一套管相對使第二套管移動,使第一套管向第一滑塊所在位置移動使連接部上的連接部進入第一套管內并最終使連接部上的卡位部卡進孔槽結構內。
[0010]作為優選,所述孔槽結構為設在第二套管側壁上的若干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數量和連接部的數量相等,所述安裝孔的位置與連接部的位置一一對應。
[0011 ] 作為優選,所述凹槽為環繞第一套管內壁一周的環形凹槽。
[0012]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滑塊為若干環繞分布在第二套管周圍的長條形滑塊,所述第二套管上在對應每個長條形滑塊所在位置處均設有插孔,所述長條形滑塊上設有伸入插孔內的插接柱。
[0013]同時,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升降立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裝有引導件,所述引導件由至少兩個套管相互套接而成,所述引導件通過相鄰套管間的相對滑動實現伸縮,所述底座上安裝有用于帶動引導件伸縮的傳動裝置,所述引導件中至少有兩個相鄰套管之間采用前述的套管結構。
[0014]作為優選,所述套管結構由內管、中管、外管組成,所述內管與底座固定連接,所述中管套設于內管外,所述外管套設于中管外,所述中管和內管之間以及所述外管和中管之間均采用前述的套管結構。
[0015]作為優選,所述傳動裝置包括設在底座內的蝸輪和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設有蝸桿,所述蝸桿與蝸輪嚙合,所述底座包括底盒和底蓋,所述電機置于底盒內,所述底蓋上對應電機兩側位置設有限位塊,所述底蓋連接到底盒,所述限位塊側向限位所述電機。
[0016]作為優選,所述限位塊上設有彈性墊塊,所述彈性墊塊貼緊于電機側面。
[0017]作為優選,所述彈性墊塊設有凹槽,所述限位塊插入凹槽固定彈性墊塊。
[0018]作為優選,所述底蓋側壁設有卡榫,所述底盒側壁設有定位孔,所述卡榫扣合到定位孔內定位底蓋,所述卡榫上部設有斜面,所述電機前端設有輔助壓塊,所述底蓋通過輔助壓塊壓緊電機前端。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以后,第一滑塊通過連接部上的卡位部卡進第一套管內壁的凹槽中實現與第一套管固定連接,無需通過在第一套管側壁打孔來實現第一滑塊和第一套管固定;通過在第二套管外壁上設置孔槽結構,通過孔槽結構與連接部配合實現套管結構的組裝,即使在第二套管上端部安裝其他部件時也能夠方便快速的組裝。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第一套管和第一滑塊連接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第一套管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第一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第二套管和第二滑塊連接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第二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第二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套管結構在組裝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套管結構在組裝時的局部剖視圖1 ;
[0029]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套管結構在組裝時的局部剖視圖1I ;
[0030]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套管結構在組裝時的局部剖視圖1II ;
[0031]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套管結構在組裝時的局部剖視圖;
[0032]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升降立柱的剖視圖;
[0033]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的局部爆炸結構圖;
[0034]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底座的仰視圖;
[0035]圖15為圖14的A-A剖視圖;
[0036]圖16為本實用新型中電機與底蓋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0037]圖17為圖16中B處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實施例一:
[0039]如圖1至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套管結構的優選實施例該套管結構包括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第一滑塊23和第二滑塊,第一套管21和第二套管22均為直管結構、且均為圓管結構,第一滑塊23為圓環狀結構,第二滑塊為四個長條形滑塊24,該套管結構特別適用于第二套管的一端安裝有其他部件、并且第一滑塊23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