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人體部位修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人體部位修復的舒展器。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健康水平卻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現階段很多人都由于坐姿或者睡姿不良導致脊柱出了問題,造成諸如頸椎病、腰椎病和肩周炎等疾病。雖然市場上有很多用于睡覺時舒緩調整脊柱的產品如記憶枕,但是它們使用的方式較為單一,應用不廣泛,而且使用效果不盡人意,有些無法滿足人們頭部和頸部獨特的曲線結構而使得使用起來不能夠完全適應人體的結構,還容易造成如落枕等疾病。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應用范圍廣、能有效對人體多個部位進行修復的舒展器。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人體部位修復的舒展器,包括本體,在所述本體表面具有對稱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間形成第一部位支撐凹部;
所述第一凸部向本體前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一肩托支撐部,且第一肩托支撐部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凸部;
所述第二凸部向本體前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二肩托支撐部,且第二肩托支撐部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凸部;
所述第一部位支撐凹部向本體前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部位支撐凹部,所述第二部位支撐凹部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部位支撐凹部;
所述第二部位支撐凹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肩托支撐部和第二肩托支撐部,且所述第二部位支撐凹部、第一肩托支撐部和第二肩托支撐部相連一體構成曲面階梯結構;
所述第一部位支撐凹部向本體后部向下延伸,形成坡度較大的第一曲面部;
所述第一凸部向本體后部向下延伸,形成坡度較大的第二曲面部;
所述第二凸部向本體后部向下延伸,形成坡度較大的第三曲面部;
所述第一曲面部相對于第二曲面部和第三曲面部向內凹陷;
第一曲面部、第一部位支撐凹部和第二部位支撐凹部相連成一體形成符合頭頸部工學的曲弧。
本發明所涉及的舒展器主要可用于人體頸部、腰椎、胸椎和骶骨等的修復拉伸。此次重點以頸部為對象進行闡述,舒展器不只是可以單一方向使用而已,它前后部結構都可以讓頸部躺上去使用,能進行精準牽引拉伸頸椎不同位置如椎間盤,而前后部結構體現的是牽引拉伸強度不同,適用于頸椎病不同程度的患者和用于低頭族緩解頸椎肌肉、韌帶的疲勞,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均為模擬膝蓋球面。
本發明中,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為模擬膝蓋球面因為有合適的距離和高度,它們支撐肩部能夠讓拉伸牽引擴大到整個脊柱。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凸部、第一部位支撐凹部和第二凸部相連一體構成曲面頂部結構,所述曲面階梯結構的水平高度整體占曲面頂部結構的水平高度的2/3。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部位支撐凹部的前端面相對于所述第一肩托支撐部和第二肩托支撐部的前端面向內凹陷。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曲面部和第三曲面部均為近似球面結構。
本發明中所述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部位支撐凹部、第一肩托支撐部、第二部位支撐凹部、第二肩托支撐部、第一曲面部、第二曲面部和第三曲面部構成一體成型的本體。
進一步地,所述本體底部設有四個支撐底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位支撐凹部的最高點的水平高度為8-9.5cm。由于正常人脖子長度范圍在10—18cm之間,脖子椎體修復牽引適應的高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本發明這樣設置的范圍剛好適合,它對人體部位如頸椎的牽引拉伸力度是比較適合的。
本發明中所述第一部位支撐凹部的最高點的水平高度優選為9cm。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凸部的最高點的水平高度和第二凸部的最高點的水平高度均為8.5-10cm。這樣設置的范圍能夠有效支撐穩定人體部位如頭頸部躺下后的狀態,有助于舒展器對頸椎的牽引拉伸。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凸部的最高點和第二凸部的最高點之間的距離為18-20cm。
本發明中,所述第一部位支撐凹部可以設有可調溫度的加熱接觸部,該加熱接觸部在使用時接觸頭頸部筋絡,通過加熱升溫可以對筋絡起到活血作用,有助于減輕酸痛。所述加熱接觸部由加熱芯片控制溫度,所述加熱芯片與控制裝置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適用范圍廣,可用于頸椎、胸椎和腰椎等的修復;
2、專門針對頸椎修復時,前后結構都可以躺著使用,修復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舒展器立體圖一;
圖2:本發明舒展器正后視圖;
圖3:本發明舒展器正側視圖;
圖4:本發明舒展器仰視圖;
圖5:本發明舒展器立體圖二;
圖6:本發明舒展器立體圖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至圖6所示,為了便于理解用于人體部位修復的舒展器的結構和其使用方式,將它在此實施例分為朝正方向看過去使用和朝反方向看過去使用。
具體,舒展器包括本體1,在所述本體1表面具有對稱的第一凸部2和第二凸部3,在所述第一凸部2和第二凸部3之間形成第一部位支撐凹部4;
所述第一凸部2向本體前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一肩托支撐部5,且第一肩托支撐部5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凸部2;
所述第二凸部3向本體前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二肩托支撐部6,且第二肩托支撐部6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凸部3;
所述第一部位支撐凹部4向本體1前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部位支撐凹部7,所述第二部位支撐凹部7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部位支撐凹部4;
所述第二部位支撐凹部7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肩托支撐部5和第二肩托支撐部6,且所述第二部位支撐凹部7、第一肩托支撐部5和第二肩托支撐部6相連一體構成曲面階梯結構;
所述第一部位支撐凹部4向本體后部向下延伸,形成坡度較大的第一曲面部8;
所述第一凸部2向本體后部向下延伸,形成坡度較大的第二曲面部9;
所述第二凸部3向本體后部向下延伸,形成坡度較大的第三曲面部10;
三個曲面部的坡度都近似垂直。
所述第一曲面部8相對于第二曲面部9和第三曲面部10向內凹陷;
第一曲面部8、第一部位支撐凹部4和第二部位支撐凹部7相連成一體形成符合頭頸部工學的曲弧。
本實施例中,具有對稱的第一凸部2和第二凸部3,在所述第一凸部2和第二凸部3之間形成第一部位支撐凹部4,朝反方向看過去(即頭頸部往反方向那邊躺在舒展器上):頭頸部躺在第一部位支撐凹部4上,左右兩側的第一凸部2和第二凸部3一方面可以起定位限制頭頸部位于中部作用,第二部位支撐凹部7適度托住頭顱,第一凸部2、第二凸部3、第二曲面部9和第三曲面部10一定程度在支撐肩部,而第一凸部2和第二凸部3由于有合適的距離和高度,它可以讓拉伸牽引擴大到整個脊柱。這樣結構和使用方式,使得拉伸牽引時兩個肩部、頸部三點與舒展器接觸形成一平面的穩定結構,頸椎關鍵部位處于第一部位支撐凹部的最高點,保證了拉伸牽引的舒適度、引強度和位置準度。這個結構和使用方式可以讓頭部后仰程度小,牽引拉伸的強度也相應較小,屬于初級牽引拉伸修復,它能夠讓病人剛開始可以慢慢適用它的修復。這種在現有的舒緩調整脊柱的產品中如枕頭是沒有出現過,它們往往忽略了肩部的支撐和對其作用的發揮,不能讓病人躺下肩部就能被支撐到,因此修復效果一般。而本實施例所涉及的舒展器考慮到使頸椎與肩部一起配合拉伸牽引,修復效果較好,而且能夠擴大到整個脊柱。
而朝正方向看去(即頭頸部往正方向那邊躺在舒展器上):通過左右兩側的第一肩托支撐部5和第二肩托支撐部6具有一定的距離,使得肩部有不同的接觸點,也與頸椎一起組成三點成一平面的穩定結構,讓精準拉伸不同頸椎位置得以實現。這種結構和使用方式同樣考慮到了對肩部的支撐,使其配合牽引拉伸頸椎,而這種方式的使用屬于次級牽引拉伸修復,病人在適應了初級牽引拉伸后(一般建議每天用兩次,一次5-30分鐘,6-10天后使用次級牽引拉伸),可使用本產品的次級牽引拉伸(一般建議每天用兩次,一次5-30分鐘)。
次級牽引拉伸可根據出現癥狀選擇不同位置:1、肩膀靠在曲面階梯結構上,頸部貼合著曲弧的大曲度,頭盡量后仰,處于若即若離的位置為最佳位置,即頭發和頭皮剛剛觸地(床),開始時也可頭部完全觸地。此模式主要用于牽引拉伸第4塊和第5塊頸椎之間的椎間盤、第5塊和第6塊頸椎之間的椎間盤(頸椎有7塊,從上往下依次排序為1-6);2、肩膀靠于舒展器第一肩托支撐部和第二肩托支撐部最前端,頸部貼合著曲弧的大曲度,盡量后仰,頭部懸空,離地面約1.5-2.5cm,此模式主要用于牽引拉伸第1塊和第2塊頸椎之間的椎間盤、第2塊和第2塊頸椎之間的椎間盤;3、肩膀靠曲面階梯結構中間位置,頭部離地約1-1.5cm,此位置主要牽引拉伸第3塊和第4塊頸椎之間的椎盤;三種模式可根據不同頸椎問題選用。
所述第一凸部2和第二凸部3均為模擬膝蓋球面。
所述第一凸部2、第一部位支撐凹部4和第二凸部3相連一體構成曲面頂部結構,所述曲面階梯結構的水平高度整體占曲面頂部結構的水平高度的2/3。由于正常人脖子長度范圍在10—18cm之間,脖子椎體修復牽引適應的高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本實施例這樣設置的方式剛好適合。
所述第二部位支撐凹部7的前端面相對于所述第一肩托支撐部5和第二肩托支撐部6的前端面向內凹陷。
所述第二曲面部9和第三曲面部10均為近似球面結構。
所述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部位支撐凹部、第一肩托支撐部、第二部位支撐凹部和第二肩托支撐部、第一曲面部、第二曲面部和第三曲面部構成一體成型的本體。
所述本體1底部設有四個支撐底座11。
所述第一部位支撐凹部的最高點的水平高度為9cm。
所述第一凸部的最高點的水平高度和第二凸部的最高點的水平高度均為9.5cm。
所述第一凸部的最高點和第二凸部的最高點之間的距離為18.5cm。
如圖3所示,舒展器側面是一個類似直角三角形的穩定結構,可以利用舒展器做美腿、美臀,練腹肌、放松小腿的輔助器材。
本實施例涉及的舒展器也可以應用腰椎、胸椎、骶骨牽引修復,朝正方向看去相關部位對著第一凸部、第二凸部最高點躺下接觸,適應調整位置,再配合手部和腳部動作拉伸牽引。牽引拉伸腰椎,修復改善腰椎盤突出和腰肌勞損;牽引拉伸胸椎,矯正含胸與駝背,改善肩周炎;牽引拉伸骶骨和臀部,修復改善骶骨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