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加固混凝土梁結構,適用于建筑領域。
背景技術:
當混凝土梁承載力不夠時傳統方法是采用在混凝土梁底部采用鋼梁進行加固,這種方法主要存在著以下缺點:鋼梁和混凝土梁的剛度不一樣,在受力情況下鋼梁和混凝土梁的變形不一致,鋼梁和混凝土樓板難以協同承力。試驗表明當混凝土梁達到破壞邊緣時鋼梁承力往往達不到50%,鋼梁的承載力發揮有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加固混凝土梁結構,解決混凝土梁承載力不夠的問題。
為了提高鋼梁在受力過程中的承載力發揮度,對混凝土梁下部混凝土采用了預壓的技術手段,由于混凝土梁在受力時中間位置會出現較大的彎矩,中間位置混凝土梁的截面下部混凝土會出現受拉現象,這個位置的混凝土在上部荷載不斷增長時容易出現受拉破壞,故有必要在這個位置設置預壓點。另外在沿跨度方向1/4位置和3/4位置均容易出現反彎點,剪力會很大,在這個部位設置預壓點會使鋼梁盡早參與受力,大大緩解混凝土梁的受力情況。
本實用新型在混凝土梁下面設置鋼梁,鋼梁采用槽鋼,混凝土梁的主筋與鋼梁焊接,混凝土梁跨中位置設置左邊鋼絲繩和右邊鋼絲繩,左邊鋼絲繩和右邊鋼絲繩均有兩道中支點鋼絲繩,每道中支點鋼絲繩分別位于混凝土梁兩側,鋼梁底部兩個角部分別設置預穿孔,預穿孔沿跨度方向位置為混凝土梁跨中位置,預穿孔直徑為28mm,中支點鋼絲繩直徑為25mm,中支點鋼絲繩穿過預穿孔和混凝土樓板預留孔固定在鋼錨固箍,混凝土樓板預留孔直徑為28mm,在鋼絲繩內部設置花籃螺栓,位置在混凝土樓板上方,與中支點鋼絲繩聯接的鋼錨固箍設置在混凝土樓板上方600~700mm位置,為了確保鋼錨固箍和磚墻的連接,鋼錨固箍環繞磚墻布置,鋼錨固箍截面形狀為正方形,組成鋼錨固箍的鋼板厚度為15~18mm,寬度為120~150mm;混凝土梁沿跨度方向1/4位置設置兩道邊支點鋼絲繩,每道邊支點鋼絲繩分別位于混凝土梁兩側,鋼梁底部兩個角部分別設置預穿孔,預穿孔直徑為28mm,邊支點鋼絲繩直徑為25mm,邊支點鋼絲繩穿過預穿孔和混凝土樓板固定在鋼錨固箍,花籃螺栓設置在鋼絲繩和鋼錨固箍之間,花籃螺栓位置在混凝土樓板上方,與邊支點鋼絲繩聯接的鋼錨固箍設置在混凝土樓板上方300~400mm位置;混凝土梁沿跨度方向3/4位置設置兩道邊支點鋼絲繩,每道邊支點鋼絲繩分別位于混凝土梁兩側,鋼梁底部兩個角部 分別設置預穿孔,預穿孔直徑為28mm,邊支點鋼絲繩直徑為25mm,邊支點鋼絲繩穿過預穿孔和混凝土樓板固定在鋼錨固箍,在鋼絲繩內部設置花籃螺栓,花籃螺栓位置在混凝土樓板上方,與邊支點鋼絲繩聯接的鋼錨固箍設置在混凝土樓板上方300~400mm位置。
本實用新型操作安全可靠,結構性能好。
附圖說明
圖1預應力鋼絲繩加固混凝土梁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志:1、鋼梁,2、中支點鋼絲繩,3、邊支點鋼絲繩,4、鋼錨固箍,5、花籃螺栓,6、混凝土梁,7、混凝土樓板,8、磚墻。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施例在混凝土梁6下面設置鋼梁1,鋼梁1采用槽鋼,混凝土梁6的主筋與鋼梁1焊接,混凝土梁6跨中位置設置左邊鋼絲繩和右邊鋼絲繩,左邊鋼絲繩和右邊鋼絲繩均有兩道中支點鋼絲繩2,每道中支點鋼絲繩2分別位于混凝土梁6兩側,鋼梁1底部兩個角部分別設置預穿孔,預穿孔沿跨度方向位置為混凝土梁6跨中位置,預穿孔直徑為28mm,中支點鋼絲繩2直徑為25mm,中支點鋼絲繩2穿過預穿孔和混凝土樓板7預留孔固定在鋼錨固箍,混凝土樓板7預留孔直徑為28mm,在鋼絲繩內部設置花籃螺栓5,位置在混凝土樓板7上方,與中支點鋼絲繩2聯接的鋼錨固箍4設置在混凝土樓板7上方600mm位置,為了確保鋼錨固箍4和磚墻8的連接,鋼錨固箍4環繞磚墻8布置,鋼錨固箍4截面形狀為正方形,組成鋼錨固箍4的鋼板厚度為16mm,寬度為130mm;混凝土梁6沿跨度方向1/4位置設置兩道邊支點鋼絲繩3,每道邊支點鋼絲繩3分別位于混凝土梁6兩側,鋼梁1底部兩個角部分別設置預穿孔,預穿孔直徑為28mm,邊支點鋼絲繩3直徑為25mm,邊支點鋼絲繩3穿過預穿孔和混凝土樓板7固定在鋼錨固箍4,花籃螺栓5設置在鋼絲繩和鋼錨固箍4之間,花籃螺栓5位置在混凝土樓板7上方,與邊支點鋼絲繩3聯接的鋼錨固箍4設置在混凝土樓板7上方300mm位置;混凝土梁6沿跨度方向3/4位置設置兩道邊支點鋼絲繩3,每道邊支點鋼絲繩3分別位于混凝土梁6兩側,鋼梁1底部兩個角部分別設置預穿孔,預穿孔直徑為28mm,邊支點鋼絲繩3直徑為25mm,邊支點鋼絲繩3穿過預穿孔和混凝土樓板7固定在鋼錨固箍4,在鋼絲繩內部設置花籃螺栓5,花籃螺栓5位置在混凝土樓板7上方,與邊支點鋼絲繩3聯接的鋼錨固箍4設置在混凝土樓板7上方300mm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