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槽口的裝飾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裝飾材料,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帶槽口的裝飾板。
背景技術:
本設計人曾多次提交關于裝飾建筑物外墻用板形建材的發明創造項目,其可實現工業化大生產,在工廠內預制成大面積的裝飾板,不但可以替代流行的玻璃幕墻、鋁塑幕墻板等新型裝飾材料,并達到施工方便,省工省料,價廉物美的效果。在現場應用中,板與板之間的縫隙,可用傳統的嵌填料加以封裝。但由于嵌填料和裝飾板的材質不一,又非自然構成一體,因此天長地久之后,因材料收縮而在嵌填料和裝飾板之間出現裂縫的現象是在所難免,如此大氣中的水份,特別是雨水極易從縫隙中滲透而侵蝕墻體,影響建筑物的使用質量和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使在嵌填料和裝飾板間產生裂縫時,仍能避免或減少外界水份對墻體侵蝕的、新型結構的裝飾板。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構思來加以實現的在裝飾板的四周邊上設有通長的槽口。這種槽口的斷面可以是呈三角形的,或是圓弧形的,或是矩形的,或是梯形的,或是燕尾形的。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很明顯的,由于在組成裝飾板的基板四周的側邊上,都設有了通長的槽口,因此,任何兩塊板之間的空隙,也就是嵌填料最后成形后的形狀,不再是簡單的直邊,而是與槽口斷面形狀相同的三角形,或是圓弧形,或是矩形,或是梯形,或是燕尾形。此時,即使是日曬雨淋后,材料收縮而在裝飾板和嵌填料產生縫隙,并有水份欲從此縫隙向墻體侵蝕的話,也由于縫隙不再是直線狀,而是與槽口斷面形狀相似的曲折狀,水份需經迂回曲折的路線就較難以侵蝕墻體了。尤其是,當在裝飾板的邊上開設燕尾形槽口后,兩材料收縮時,裝飾板的燕尾形槽口對已形成燕尾形的嵌填料,具有拉的阻力,不但有利于阻止兩者在收縮時造成脫落,拉力也有利于兩材料間的緊密結合而不產生裂縫,也就是在裝飾板和嵌填料之間不易產生完全斷裂和通暢的縫隙;同時在迂回曲折的斷面線中,存在著二個逆走向的線段,因此,入侵水份必需先后經過二個逆走向的上升通道后,才能進一步地向內滲透,即外界大氣中的水份要向內入侵時就更困難了,所以能更有效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預定效果。
圖1是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應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三角形槽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圓弧形槽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矩形槽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梯形槽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燕尾形槽口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加以描述,從而使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細節、特點、目的和優點更加明確,但不是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
現結合附圖1來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一種裝飾板1,在它基板四周的側邊上,都設有通長的槽口2。因此,如附圖2所示,在任何兩塊板之間所形成的空隙,已不再是以往簡單的直邊狀,而是以槽口2形狀為主的對稱圖形。當以此對稱圖形為型腔,將嵌填料3嵌滿整個型腔并干固后,此以槽口2形狀為主的對稱圖形,即成為嵌填料3的最后形狀。此時,即使是經日曬雨淋后,因材料收縮并在裝飾板1和嵌填料3間產生縫隙時,并有外界水份欲從此縫隙向墻體4滲透侵蝕的話,也由于縫隙不再是直線狀,而是與槽口2斷面形狀相似的曲折狀,水份需經迂回曲折的路線才能到達墻體4,因此也就增加了外界水份滲透到墻體4的難度。
為了更有效地獲得防水效果,所述槽口2的斷面可如圖3所示呈三角形、或是如圖4所示呈圓弧形、或是如圖5所示呈矩形、或是如圖6所示呈梯形、或是如圖7所示呈燕尾形的。復雜的槽口2斷面形狀,使材料收縮后,在裝飾板1和嵌填料3間產生的縫隙也成為彎曲復雜的形狀,尤其是如圖7所示,在裝飾板1的邊上開設燕尾形槽口2后,當材料收縮時,裝飾板1的燕尾形槽口2對已形成燕尾形的嵌填料3,具有阻止其收縮的拉伸力,這個拉伸力不但有利于阻止因材料收縮而造成裝飾板1和嵌填料3兩者之間的脫落,更是有利于兩種材料間的緊密結合,從而可以避免在兩種材料間產生完全通暢的縫隙,也就是講可以從根本上阻止水份通過兩材料間的縫隙向墻體4滲透侵蝕的通道,并以此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帶槽口的裝飾板,其特征在于在它基板四周的側邊上,都設有通長的槽口。
2.按權利要求1所述帶槽口的裝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斷面可是呈三角形、或是圓弧形、或是矩形、或是梯形、或是燕尾形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槽口的裝飾板。在裝飾板的四周邊上設有通長的槽口,這種槽口的斷面可以是呈三角形的,或是圓弧形的,或是矩形的,或是梯形的,或是燕尾形的。此時,即使材料收縮而在裝飾板和嵌填料之間產生縫隙,也由于縫隙不再是簡單的直線狀,而是與槽口斷面形狀相似的曲折狀,外界水份需經如此迂回曲折的縫隙路線,就較難以滲透侵蝕到墻體了,從而實現了本實用新型預期的防水效果。
文檔編號E04F13/076GK2849003SQ20052004652
公開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15日
發明者李坤全 申請人:上海濕克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