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xu)號:1781669閱讀:350來源:國(guo)知(zhi)局(ju)
專利名稱: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裝備在雙重環式縫制縫紉機或者扁平縫制縫紉機等利用套口機線和針線進行縫制的縫紉機上,防止在縫制末尾的針腳處產生綻線的裝置。
在使用針線以及套口機線進行縫制的雙重環式縫制縫紉機或者扁平縫制縫紉機上,在縫制的布料的背面,針線6a、6b的圈和套口機線7纏繞構成線之間打結的形態,形成如

圖1A所示的針腳,但是這樣的針腳,在縫制末尾部分處,通過拉扯被切斷的套口機線7,該套口機線7就從上述針線6a、6b的最末尾的圈6c、6d中脫落出來,這樣的脫落向著縫制開始一側發展,如圖示的那樣所形成的針腳,就會產生從縫制末尾一側綻線的問題。
為了防止產生這種綻線,以前一般采用將縫制末尾前的數針的縫制,通過縮短縫制布料上的針腳間的距離來實行,或者以將針線以及套口機線的張力放松的狀態實行,從而使在縫制末尾附近的各針腳之間,針線以及套口機線容易纏繞的第一種方法,和在縫制末尾之前增大與縫制布料相連的一側的套口機線的張力,拉緊針線的第二種方法等。
但是在第一種方法中,縫制末尾附近的針腳與其它部分構成不同的形態,另外針腳整體上松弛等,導致縫制品的外觀難看,并且,有針線以及套口機線上并不一定產生所希望的纏繞,從而不能得到確實可靠的防止綻線的效果這樣的問題。另外,在第二種方法中,隨著針線的拉緊,縫制末尾附近的縫制布料上會發生折皺,使外觀難看,并且有不能得到充分的防止綻線效果的問題。
基于這種情況,本發明的申請人在專利公報2879399號中提出了一種不會導致外觀惡化而能夠得到確實可靠的防止綻線的效果的防止方法以及裝置。這種方法以及裝置是設置一個將通過套口機的進入穿過針線的圈的套口機線保持在上述套口機的進入端一側的套口機線掛件(套口機線掛鉤),在快要縫制完了之前,使上述套口機處于進入狀態、暫時停止縫制后,在上述套口機線掛鉤上捕捉到套口機線,在該狀態下縫制一針,切斷針線以及套口機線。
按照這種方法,如圖1B所示的那樣,被上述套口機線掛鉤捕捉到的套口機線7,在停止縫制前形成的針線6a、6b的最后的圈6c、6d處形成被其它線束緊的狀態。該套口機線7,即使拉扯其端部也不會從上述最后的圈6c、6d中脫落出來,能夠確實可靠地防止針腳的綻線。另外,這樣得到的縫制末尾部分的針腳,如圖示的那樣,與其它部分相比外觀上沒有任何變化,不會造成看起來很難看的情況。
如這樣在上述專利公報2879399號中所提出的綻線防止方法以及裝置,為在雙重環式縫制縫紉機、扁平縫制縫紉機等利用針線和套口機線進行縫制的縫紉機上,能夠確實可靠地防止在縫制末尾部分的針腳上發生的綻線的出色的方法以及裝置,完全相同的綻線防止方法以及裝置,也公開在特開平9-225163號、特開平11-57253號、特開平11-57268號、特開平11-70281號各公報上。
在用于實施如上所述的綻線防止方法的裝置中,捕捉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掛鉤,配置在從針落下位置的右側向左側進入的套口機的進入端一側,即針落下位置的左后一側,為進行的在該位置處進退動作或垂直軸系的搖動動作,在套口機的后側捕捉套口機線的構造。
但是,要將上述套口機線掛鉤包括用于這些進退動作或者搖動動作的驅動機構進行配置,那么在針落下位置的左側,即縫紉機臺板端頭一側需要有很大的空間,特別是在為處理筒狀縫制物而裝備有細徑筒形的臺板的縫紉機上,為了確保套口機線掛鉤的配置空間,上述臺板的端頭部分就要變得長大,有可能會妨礙縫制作業。
本發明即為鑒于這樣的事情而進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通過將套口機線掛鉤以及其驅動機構,包括套口機線以及針線的切斷機構配置在針落下位置的右側,在縫紉機臺板的端部一側不需要較多的配置空間,而實現在上述專利公報2879399號上公開的綻線防止方法,在配置著端部一側的配置空間受到限制的筒形臺板的縫紉機上也能夠適用。
第一發明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其特征是,裝備于在針落下位置處形成的針線的圈中,使從該針落下位置的右側向左側進入的套口機穿過,使該套口機所保持的套口機線與上述針線相纏繞而進行縫制的縫紉機上;包括可進退動作地配置在上述針落下位置的右后側、其進入時在上述套口機的進入端附近捕捉上述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掛鉤;可進退動作地配置在上述針落下位置的右側、其進入時插入上述套口機所穿過的上述針線的圈內捕捉該針線的針線切斷鉤;在該針線切斷鉤退回時與其摩擦接觸、將上述進入時捕捉到的針線切斷的針線切刀;可進退動作地配置在上述針落下位置的右側、其進入時捕捉被上述套口機線掛鉤所捕捉到的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切斷鉤;在該套口機線切斷鉤退回時與其摩擦接觸、將上述進入時捕捉到的套口機線切斷的套口機線切刀;和快要縫制完了時,在上述縫紉機上使上述套口機處于進入狀態,暫時停止縫制之后,使上述套口機線掛鉤進入、捕捉到上述套口機線并退回,在該狀態下使上述縫紉機進行一針的縫制之后,使上述針線切斷鉤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進行進退動作,將上述針線以及套口機線利用上述針線切刀以及套口機線切刀分別切斷的綻線防止動作的控制機構。
在第一發明中,使配置在針落下位置的右后側的套口機線掛鉤向左前方實行進入動作,在位于進入端的套口機的背面一側上將套口機線捕捉到,在這種狀態下使縫紉機進行一針的縫制之后,使配置在針落下位置的右側的針線切斷鉤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實行進入動作,將針線切斷鉤插入套口機所穿過的針線圈內捕捉到針線,另外通過套口機線切斷鉤將保持在套口機線掛鉤上的套口機線捕捉到,在兩鉤退回動作時,在與其相摩擦接觸的針線切刀以及套口機線切刀上摩擦接觸、切斷,從而實現綻線防止狀態。
在第一發明中,將用于實現綻線防止的、在快要縫制完畢時暫時保持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掛鉤,連同針線切斷鉤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一起配置在針落下位置的右側,由于將這些鉤以及其驅動機構都集中在針落下位置的右側,所以在縫紉機臺板的端部一側不需要很大的配置空間即能夠實現防止綻線,能夠適用在裝備著端部一側的配置空間受到限制的筒形臺板的縫紉機等上,縫紉機的種類可以不受任何局限。能夠以簡單的操作即可防止綻線,并且不會在縫制布料上產生折皺,并且也不會由于針腳異常而導致外觀變得難看。
另外第二發明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其特征是,具有連接設置在上述針線切斷鉤的端部、該針線切斷鉤進入時將上述套口機的進入端附近的套口機線捕捉到,在上述進入之后的退回時,將捕捉到的套口機線從上述針線的最后的圈中拉出來,保持在與上述針線切刀之間的套口機線保持鉤。
在第二發明中,針線切斷鉤進入、插進針線圈內捕捉針線時,連接設置在該針線切斷鉤的端部的套口機線保持鉤在套口機的端部附近,即在比利用套口機切斷鉤切斷的位置還要靠近套口機一側處捕捉套口機線并保持,在下一次縫制開始時不需要對套口機線進行處理。
另外,第三發明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其特征是,具有為了減少由上述套口機線保持鉤所捕捉到的套口機線的長度,將供給到上述套口機之前的套口機線拉回的退線機構。
在第三發明中,將供給到套口機之前的套口機線拉回,減少保持在套口機線保持鉤上的套口機線的長度,防止在下一次縫制時在縫制開始的部分附帶有很長的套口機線,不需要對該套口機線進行處理。
并且,第四發明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其特征是,上述退線機構具有橫穿過上述針線切斷鉤的進退動作路徑的、保持供給到上述套口機之前的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路徑;和設置在上述針線切斷鉤或者其安裝臺的一部分上、將在該針線切斷鉤退回動作時保持在上述套口機線路徑上的套口機線掛上的掛線部分。
在第四發明中,在將套口機線保持鉤整體配置的針線切斷鉤或者在該針線切斷鉤的安裝臺的一部分上設置掛線部分,利用用于切斷針線的針線切斷鉤的退回動作,在該動作過程中以橫穿過退回路徑的形態將保持在套口機線路徑上的套口機線掛在上述掛線部分上拉回,減少保持在上述套口機線保持鉤上的套口機線的長度。
在第四發明中,能夠不采用專用裝置,即可減少保持在套口機線保持鉤上的套口機線的長度,通過簡單的結構就能夠實現防止在下一次的縫制開始部分附帶很長的套口機線、而使外觀變得難看。
以下對附圖作簡單說明。
圖1A、1B為從縫制布料的背面所看的縫制末尾部分的針腳的圖。
圖2為簡略表示本發明裝置的構造的俯視圖。
圖3為配置了本發明裝置的縫紉機的控制系統的框圖。
圖4為表示控制部分的動作內容的時間圖。
圖5為本發明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6為表示本發明裝置的動作狀態的透視圖。
圖7為表示本發明裝置的動作狀態的透視圖。
圖8為表示本發明裝置的動作狀態的透視圖。
圖9為表示配置了本發明裝置的縫紉機的控制系統的其它實施例的框圖。
圖10為表示圖9中所示的控制部分的動作內容的時間圖。
圖11為圖9中所示的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2為圖9中所示的裝置的動作說明圖。
圖13為表示退線機構的其它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14為表示退線機構的其它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15A~15C為圖13以及圖14中所示的退線機構的動作說明圖。
實施例圖2為簡略表示本發明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下面稱為本發明裝置)的構造的俯視圖。
本發明裝置裝備在通過在圖中以A、A表示的各自的針落下位置上分別落下的2根針2、2(參照圖5~圖8),和將這些針落下位置包含在其中途來進行進退動作的套口機1,如圖中空心箭頭所示的那樣,在前后方向上送進,來縫制縫制布料(圖未示出)的縫紉機上。
上述套口機1,為通過來自圖未示出的縫紉機主軸的傳動,在圖中如實線所示的、其端部越過針落下位置A、A而進入的左進位置,和同樣如虛線所示的、其端部退回到針落下位置A、A的這一側的右退位置之間進行進退動作的構造。
在如上所述的套口機1的上部,配置著能夠與該套口機1在大致相同方向上進退動作的針線切斷鉤3,在該針線切斷鉤3的后側,配置著能夠同樣與上述套口機1在大致相同方向上進退動作的套口機線切斷鉤4,在該套口機線切斷鉤4的后方,配置著能夠在其縱向上進退動作的、其端部指向斜前方的套口機線掛鉤5。
在針線切斷鉤3的中途部位,向著斜后方突出設置著張掛針線用的鉤形的針線爪3a,在該突出設置位置的端部一側處,同樣向著斜后方突出設置著鉤形的套口機線爪(套口機線保持鉤)3b。另外,在套口機線切斷鉤4的端部以及套口機線掛鉤5的端部,分別向著斜后方突出設置著構成鉤形的各一個套口機線爪4a、5a。
另外,在上述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上,各自附設有在各自的底部處從上面摩擦接觸、其頂端部分具有刀刃的針線切刀30和套口機線切刀40。針線切斷鉤3構成相對于針線切刀30,從圖中用虛線所示的、中途的針線爪3a與針線切刀30的下部重疊、頂端的套口機線爪3b從針線切刀30頂端的刀刃部分稍微突出的退回位置,到圖中用實線所示的、上述針線爪3a以及套口機線爪3b從針線切刀30的頂端的刀刃部分突出適當長度的進入位置為止的區間進出動作,針線切斷鉤3的進入端,到達位于上述左進位置處的套口機1的端部附近,如后面說明的那樣,上述針線爪3a捕捉到在針落下位置A、A處形成的針線的圈,上述套口機線爪3b在套口機1的背面一側捕捉到套口機線的結構。
另外套口機線切斷鉤4,構成相對于上述套口機線切刀40,從圖中用虛線所示的、端部的套口機線爪4a與套口機線切刀40的下部重疊的退回位置,到圖中用實線所示的、上述套口機線爪4a從套口機切刀40的端部的刀刃部分突出規定長度的進入位置為止的區間進退動作,套口機線切斷鉤4的進入端,沿著位于上述左進位置的套口機1的后側到達該套口機1的端部附近,如后面說明的那樣,通過上述套口機線爪4a將被上述套口機線掛鉤5捕捉的套口機線捕捉到的結構。
并且套口機線掛鉤5,構成從圖中用實線表示的、背離針落下位置A、A的右后方的退回位置,到同樣用虛線表示的、將針落下位置A、A的后側斜著交叉、進入左前方的進入位置為止的區間中進退動作的結構,套口機線掛鉤5端部的套口機線爪5a,構成在上述進入位置上與位于左進位置處的套口機1的背面接近,在該位置,即套口機1的進入端一側如后所述的那樣捕捉套口機線7的結構。
在本發明裝置中,使如上所述的構造的針線切斷鉤3、套口機線切斷鉤4以及套口機線掛鉤5按照如后所述的那樣進行進退動作,通過上述套口機1以及針2、2的動作,在圖未示出的縫制布料上形成的針腳的縫制末尾部分處起到防止綻線的作用,但是上述針線切斷鉤3、套口機線切斷鉤4以及套口機線掛鉤5中的任意一個,如圖所示的那樣,都配置在針落下位置A、A的右側,在針落下位置A、A的左側,即縫紉機臺板B(參照圖13)的端部一側,不需要確保上述各鉤3、4、5以及其驅動機構(氣缸等)的配置空間,即使在具有細徑的筒形臺板的縫紉機上也能夠適用。
圖3為裝備有如上所述的本發明裝置的縫紉機的控制系統的框圖。在利用微處理器構成的控制部分8中,通過踏板開關21產生的踏入信號21a以及踏回信號21b、針位于上止點附近時所得到的針位置信號22,以及后面所述的所發出的線切斷信號23以及針線清掃信號24各自被輸入。
另一方面,上述控制部分8的輸出,分別被傳遞給用于使構成本發明裝置的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進行進退動作的線切斷氣缸31、和用于使套口機線掛鉤5進行進退動作的套口機線保持氣缸51,針線切斷鉤3、套口機線切斷鉤4以及套口機線掛鉤5,根據從控制部分8傳遞給各氣缸31、51的動作指令按照如后所述的那樣進退動作。并且,在圖3中,雖然為利用單一的氣缸(線切斷氣缸31)統一進行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的進退動作的結構,但是也可以將兩鉤3、4的進退動作利用各自的氣缸分別進行。
并且,控制部分8的輸出,各自分別被傳遞到縫紉機主軸的驅動源縫紉機馬達26、升降用于壓布的壓板的壓布氣缸27、以及如后所述的那樣吹起切斷的針線的風刷28。縫紉機馬達26根據來自控制部分8的動作指令驅動或者停止,另外壓布氣缸27以及風刷28,根據來自控制部分8的動作指令進行動作。
圖4為表示為了在圖未示出的縫制布料的縫制末尾部分防止綻線的發生而進行的控制部分8的動作內容的時間圖。圖5~圖8為本發明裝置的動作說明圖,表示了根據圖4的時間圖而進行的控制部分8的動作過程中的針線切斷鉤3、套口機線切斷鉤4以及套口機線掛鉤5的動作狀態。
控制部分8,對于圖未示出的縫制布料到規定的位置處結束縫制,在圖4中的S1時刻,用于縫紉機驅動的踏板從踏入狀態恢復到中立狀態,即成為在輸入一側無法傳遞上述踏入信號21a以及踏回信號21b中的任意一個的狀態時,參照被傳遞到輸入一側的針位置信號22向輸出一側的縫紉機馬達26發出停止指令,針2、2處于上止點附近、套口機1為左進的狀態時使縫紉機暫時停止。
然后,控制部分8一直到上述踏板進行踏回操作為止處于待機狀態,在圖4的S2時刻進行踏回操作,以踏回信號21b被傳遞到輸入一側作為觸發器,開始用于綻線防止的動作,首先向輸出一側的套口機線保持氣缸51發出動作指令,使上述套口機線掛鉤5進行規定行程的進退動作。
通過這樣,套口機線掛鉤5,如前面所說明的那樣,在進入時靠近套口機1的背面捕捉套口機線7,被捕捉到的套口機線7,通過繼續進行的套口機線掛鉤5的退回,一直被拉出到上述的退回位置處并被保持。在圖5中,表示了通過進入的套口機線掛鉤5端部的套口機線爪5a捕捉到套口機線7的狀態。
如上所述的那樣,使套口機線掛鉤5進退動作之后,上述控制部分8,在圖4的S3時刻一邊參照上述針位置信號22一邊向輸出一側的縫紉機馬達26發出動作指令,將圖未示出的縫制布料僅縫制一針,在針2、2位于上止點附近、套口機1處于左進的狀態下使縫紉機再次停止。這時,插過在縫紉機最初停止前形成的針線6a、6b的最后的圈6c、6d中的套口機線7就以被上述套口機線掛鉤5保持的狀態來進行上述的一針的縫制,上述針線6a、6b以及套口機線7,成為圖6所示的狀態。
然后控制部分8一直到得到上述線切斷信號23為止處于待機狀態,在圖4的S4時刻得到線切斷信號23,就向輸出一側的線切斷氣缸31發出動作指令,使其進行規定行程的進退動作。通過該進退動作,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到達如上所述設定的各自的進入位置,然后恢復到退回位置。
圖7表示了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到達各自的進入位置的狀態。進入的針線切斷鉤3,如圖所示,成為沿著套口機1的上部插入通過上述一針的縫制而形成的針線6a、6b的圈內,突出設置在中途部分的針線爪3a與左側的針線6a相對,另外突出設置在端部的套口機線爪3b與在套口機1的前端部背面上延伸到斜后方的套口機線7相對的狀態,通過在此之后的針線切斷鉤3的退回動作,針線6a、6b通過針線爪3a一起被捕捉到,另外套口機線7在靠近上述套口機1的背面的位置處被套口機線爪3b所捕捉。
另外套口機線切斷鉤4,如圖所示,在通過上述一針的縫制形成的針線6a、6b的圈和上述最后的圈6c、6d之間與上述針線切斷鉤3呈大致平行而進入,這時,突出設置在前端部的套口機線爪4a與被上述套口機線掛鉤5捕捉到的套口機線7成為相對的狀態,通過在此之后的套口機線切斷鉤4的退回動作,套口機線7在比通過上述套口機線爪3b的捕捉位置還要遠離套口機7的一側、即在離縫制布料近的一側被上述套口機線爪4a所捕捉。
如上所述通過針線切斷鉤3捕捉到的針線6a、6b,以及通過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捕捉到的套口機線7,被拉出到各自的鉤3、4的退回位置處。這時針線6a、6b,通過針線爪3a在捕捉位置與針線切刀30相摩擦接觸而被切斷,另外套口機線7通過套口機線爪4a在捕捉位置與套口機切刀40摩擦接觸而被切斷的同時,通過上述退回位置處停止在從針線切刀30頂端的刀刃部分突出的狀態的套口機線爪3b,保持在比上述切斷位置靠近套口機1的一側。
在圖8中表示了這時的狀態,如上所述切斷的套口機線7,在縫紉機最初停止前形成的針線6a、6b的最后的圈6c、6d內處于與其它線束緊的形態,形成如上述圖1B中所示的縫制末尾的針腳。象這樣插過最后的圈6c、6d的套口機線7,即使拉緊其端部也不會脫出,能夠確實可靠地防止針腳的綻線。另外這樣得到的縫制末尾部分的針腳,與其它部分表面看起來沒有任何變化,不會造成外觀變得難看。
這樣結束切斷動作之后,控制部分8一直到得到針線清掃信號24為止保持待機狀態,在圖4的S5時刻得到針線清掃信號24,就向輸出一側的風刷28發出動作指令,使該風刷28動作,將殘留在針2、2一側的針線6a、6b吹起到縫紉機臺板上,完成用于綻線防止的一系列的動作。然后控制部分8,一直到上述踏板再次進行踏回操作為止處于待機狀態,在圖4的S6時刻進行踏回操作,踏回信號21b被傳遞到輸入一側時,向輸出一側的壓布氣缸27發出操作指令,使該壓布氣缸27動作,使壓布用的壓板上升。通過這樣能夠將縫制布料從縫紉機上取下,另外放置新的縫制布料,隨著上述取下操作,在縫制布料一側連續的套口機線7,被從套口機線掛鉤5上拉出來,以圖8以及圖1B所示的狀態殘留在縫制布料一側。
這時留在套口機1一側的套口機線7,通過針線切斷鉤3頂端的套口機線爪(套口機線保持鉤)3b保持在縫紉機臺板下,另外留在針2、2一側的針線6a、6b,處于被吹起到縫紉機臺板上的狀態。因而,對于這些針線6a、6b以及套口機線7不需要進行任何的處理即能夠開始下一次的縫制。
并且,在以上的實施例中,雖然能夠達到防止在縫制末尾部分的針腳的綻線這樣的主要目的,但是如上所述切斷的套口機線7,如圖8中所示的那樣,殘留為從針線切斷鉤3頂端的套口機線爪3b長長垂下的狀態,該套口機線7,具有附隨在下一次縫制時的縫制開始部分而使外觀變得難看的問題。
圖9~圖12,為表示謀求解決這樣的問題的實施例的圖,圖9為配置了該實施例的裝置的縫紉機的控制系統的框圖,圖10為表示控制部分的動作內容的時間圖,圖11以及圖12為其動作說明圖。
在圖9中,在利用微處理器構成的控制部分8中,與圖3中所示的控制部分8同樣,通過踏板開關21產生的踏入信號21a以及踏回信號21b,針位于上止點附近時得到的針位置信號22,以及上述線切斷信號23以及針線清掃信號24各自分別被輸入,另外,通過退線開關所生成的套口機退線信號25也被輸入。
另一方面控制部分8的輸出,與圖3中所示的控制部分8同樣,各自分別被傳遞到線切斷氣缸31、套口機線保持氣缸51、縫紉機馬達26、壓布氣缸27以及風刷28的同時,傳遞到如后面所述的結構的用于套口機退線器9的動作的退線氣缸90,該退線氣缸90,為根據來自控制部分8的動作指令而動作的結構。
如上所述構成的控制部分8,相對于圖未示出的縫制布料一直縫制到所需的位置而停止,在圖10的S1時刻,用于縫紉機驅動的踏板從踏入狀態恢復到中立狀態時,參照被傳遞到輸入一側的針位置信號22向輸出一側的縫紉機馬達26發出停止指令,針2、2處于上止點附近、套口機1處于左進狀態時使縫紉機暫時停止。
然后控制部分8,在圖10的S2時刻,以上述踏板進行踏回操作作為觸發器而開始用于綻線防止的動作。該動作從S2時刻的套口機線7的保持(線張掛),經由S3時刻的一針的縫紉機的驅動,一直到S4時刻的線切斷,與在上述圖3中所示的控制部分8中的動作完全相同。
然后控制部分8,在圖10的S5時刻,在針線清掃動作的同時,向輸出一側的退線氣缸90發出動作指令,使該退線氣缸90開始動作,進行如下所述的退線動作。并且,雖然在圖10的時間圖中,退線動作與上述的針線清掃同時進行,但是也可以兩個動作各自分別進行。
以上述退線氣缸90作為驅動源的套口機退線器9,如圖11以及圖12所示,配置著在“コ”字形的各自兩邊上分別有套口機線7的插過孔、具有配置在向上述套口機1供給套口機線7的路徑的中途的固定紉線器91,和具有套口機線7的插過孔、配置在上述固定紉線器91的兩邊之間、能夠在與套口機線7交叉的方向上移動的可動紉線器92,將該可動紉線器92安裝在上述退線氣缸90的輸出桿93上,通過退線氣缸90的動作使可動紉線器92移動,在固定紉線器91的兩邊之間擠壓套口機線7,將該套口機線7從上述套口機1拉回。
這樣的退線動作,如上所述,由于是在保持著套口機線7的狀態下將縫紉機驅動一針、切斷針線6a、6b以及套口機線7之后,如圖11所示的那樣由針線切斷鉤3頂端的套口機線爪3b保持被切斷的套口機線7的狀態下進行的,所以通過可動紉線器92的動作而產生的拉回力,傳遞到被套口機1以及保持在套口機線爪3b上的套口機線7上。其結果,如圖11所示,將上述切斷后以從套口機線爪3b垂下的狀態保持的套口機線7拉回,如圖12所示,通過套口機線爪3b保持的套口機線7的保持長度就會縮短,在下一次縫制時的縫制開始部分附隨很長的套口機線7、從而導致外觀變得難看的可能性就會消除。
然后,在圖10的S6時刻上述踏板再次進行踏回操作,則上述控制部分8按照踏回信號21b的輸入而向輸出一側的壓布氣缸27發出操作指令,使該壓布氣缸27動作,使壓布用的壓板上升。通過這樣能夠將縫制布料從縫紉機上取下來,并且將新的縫制布料放上去。
拉回套口機線7的退線機構,不僅僅局限于圖11以及圖12所示的套口機退線器9,能夠為各種適宜的構造。圖13以及圖14為表示退線機構的其它實施例的俯視圖,在本圖中,利用用于針線6a、6b的切斷的如上所述的針線切斷鉤3的退回動作而進行套口機線7的拉回。
在圖13以及圖14中,同時表示了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的進退動作機構的主要部分的構成。圖中B為縫紉機臺板,在該縫紉機臺板B的頂端一側上部架設著針板10,在該針板10的大致中央部位設定著與上述針2、2各自分別對應的針落下位置A、A。在縫紉機臺板B的底端一側,與其上面呈平行狀態固定著支承板11,在該支承板11的上部,以上下重疊的狀態配置著窄幅的板狀的鉤臺12以及切刀臺13。
在延伸到縫紉機臺板B的頂端一側的鉤臺12的頂端部分一側,整體固定著上述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在延伸在同一側的切刀臺13的延伸端上,如上所述的那樣,上述針線切刀30以及套口機線切刀40,分別相對于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以從上側摩擦接觸的形態安裝著。
在構成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的安裝臺的上述鉤臺12的基礎部分,在縱向上并列設置著一對導向孔14、15,在導向孔之間形成有后側具有開口的U字形的吻合孔16,在該吻合孔16處,線切斷控制桿17的一端部與之相吻合。線切斷控制桿17,通過固定設置在支承板11上的樞軸支承銷17a支承其中部而向后側延長,將該延長端與線切斷氣缸31(參照圖3以及圖9)相連接,根據該線切斷氣缸31的伸縮而在上述支承板11的面之內搖動。
另外在形成于鉤臺12上的導向孔14、15中,各自分別插入有在構成針線切刀30以及套口機線切刀40的安裝臺的上述切刀臺13上固定設置的導銷14a、15a,這些導銷14a、15a各自分別連接在導向桿18、19的一端部上,向前方延長的上述導向桿18、19的另一端部各自分別由樞軸支承銷18a、19a支承在支承板11的前部。另外在上述切刀臺13上,壓接著安裝在支承板11的前部處的螺旋彈簧20,通過該螺旋彈簧20的彈力向著頂端一側(圖的左側)被保持,將突出設置在后邊緣的一部分上的擋片13a以壓在突出設置在鉤臺12的后邊緣的一部分上的擋片12a上的狀態而構成為一個整體。并且在上述切刀臺13的前邊緣的一部分上,突出設置著兼作上述螺旋彈簧20的彈簧支架的擋片13b,向切刀臺13的左方的移動,由上述擋片13b與安裝在支承板11的相應位置上的擋片11b相接觸的位置而限制。
圖13表示了線切斷控制桿17的頂端被搖到右方的狀態。這時鉤臺12處于通過上述吻合孔16的作用力被壓向底端一側的圖示的位置,上述導銷14a、15a,處于被壓在各自的導向孔14、15的頂端一側的狀態。在該狀態下,與頂端一側的導銷14a連接的導向桿18,為與前后方向呈大致平行的姿勢,相對于此,與底端一側的導銷15a連接的導向桿19,為相對于前后方向將連接端向右側傾斜的姿勢,鉤臺12以及切刀臺13,為通過導向桿18、19的前后長度的不同而將底端一側向前方傾斜的狀態,鉤臺12的頂端的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以及切刀臺13的頂端的針線的切刀30以及套口機線40,處于針落下位置A、A的右后方的待機位置。
圖14表示了線切斷控制桿17從圖13的狀態順時針方向搖動的狀態。此時鉤臺12向著通過上述吻合孔16的作用力被壓向頂端一側的圖示位置移動,另一方面,切刀臺13通過螺旋彈簧20的彈力被擠壓而追隨移動。此時連接在上述導銷14a、15a上的導向桿18、19,以各自的樞軸支承銷18a、19a為樞軸向逆時針方向搖動,如圖所示,成為相對于前后方向相互反向以大致相同的角度傾倒的狀態,其前后長度成為大致相等,其結果鉤臺12以及切刀臺13的移動,就與其頂端部分向前方的搖動共同發生,鉤臺12頂端的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與切刀臺13頂端的針線切刀30以及套口機線切刀40一起與針落下位置A、A的右側正對。
另外此時突出設置在切刀臺13的前面邊緣上的擋片13b,與安裝在支承板11上的擋片11b相接觸,該切刀臺13處于進一步向左方的移動受到限制的狀態。線切斷控制桿17,從該狀態進一步搖動,通過該搖動被推向左方的鉤臺12,通過與導銷14a、15a相吻合的導向孔14、15的導向作用向左方移動,安裝在該鉤臺12的頂端的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從如圖14中雙點劃線所示的針線切刀30以及套口機線切刀40的頂端突出出來,成為越過針落下位置A、A而進入的上述圖7所示的狀態,通過此后發生的線切斷控制桿17的反向的搖動而進行退回動作,這時捕捉到的針線6a、6b以及套口機線7,如圖8所示,在針線切刀30以及套口機線切刀40之間被切斷。
線切斷控制桿17的反向的搖動,一直連續進行到圖13所示的位置,結束上述切斷的針線切斷鉤3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4,與針線切刀30以及套口機線切刀40一起移動到針落下位置A、A的右后方的待機位置處,一直到下一次動作時為止處于待機狀態。并且此時保持在針線切斷鉤3的頂端的套口機線爪3b上的套口機線7,通過如下結構的退線機構的動作,利用針線切斷鉤3的進退動作被拉回,如圖12所示,以僅從保持位置突出一點的狀態被保持。
上述退線機構,配置著從位于針線切斷鉤3的安裝位置附近的鉤臺12的前面邊緣突出設置的掛線突起(掛線部分)1a,安裝在支承板11的左側前部、處于該針線切斷鉤3的移動路徑的上部的位置處的套口機線路徑1b,和位于該套口機線路徑1b的下方、設置在縫紉機臺板B的內部的套口機線路徑1c(參照圖15)。
如圖13以及圖14所示的掛線突起1a,為相對于上述鉤臺12的前面邊緣,左側具有較緩的斜度,右側具有較陡的斜度的平板狀的突起,上述的針線切斷鉤3進退動作時,在圖13所示的位置和圖14中雙點劃線所示位置之間移動。另外,套口機線路徑1b,為其前端部形成有3處穿線孔的棒狀的構件,這些穿線孔以位于上述掛線突起1a的移動路徑上的形態,安裝在支承板11的左前側部分上,能夠向左右方向調整位置。
圖15為圖13以及圖14中所示的退線機構的動作說明圖,用從前方所看的透視圖表示了掛線突起1a以及套口機線路徑1b附近的情況。在套口機線路徑1b的下方,設置有如上所述的套口機線路徑1c。套口機線7,如圖15A所示,插過上部的套口機線路徑1b的穿線孔,橫穿過掛線突起1a的移動路徑并被導向下方,插過下部的套口機線路徑1c的穿線孔并被導向左方,被裝在位于同一側的圖未示出的套口機上,以該狀態進行縫制。這時掛線突起1a,位于背離套口機線路徑1b的右方的位置上,處于不與套口機線路徑1c之間的套口機線7相干涉的相向的狀態。
在這樣的縫制完了時,雖然進行上述的綻線防止動作,這時針線切斷鉤3,如上所述,進入左方捕捉到針線6a、6b以及套口機線7,然后退回右方,在切斷針線6a、6b的同時進行保持套口機線7的動作。圖15B表示了針線切斷鉤3進入左方的狀態,這時上述掛線突起1a,處于如圖所示的套口機線路徑1b、1c的左方的位置處。
即掛線突起1a,在進行上述綻線防止動作時,首先隨著針線切斷鉤3的左進,從圖15A所示位置向圖15B所示位置移動,在此期間,通過套口機線路徑1b、1c之間,與張掛在這之間的套口機線7相接觸,但是由于這時相接觸的掛線突起1a的左邊緣具有如上所述的較緩的斜度,所以上述套口機線7沿著上述斜度滑動,越過掛線突起1a而落入右面邊緣的右側,成為如圖15B所示的狀態。
然后掛線突起1a,隨著針線切斷鉤3的右退從圖15B所示位置向右方移動,這時套口機線7被具有較陡的斜度的掛線突起1a的右面邊緣所捕捉,隨著掛線突起1a的移動被拉到右方,成為圖15C所示的狀態。這時套口機線7通過與針線切斷鉤3共同發生的套口機線切斷鉤4的動作而在向套口機供給的一側被切斷,通過掛線突起1a進行的套口機線7的拉回,如圖中用箭頭所示的那樣,發生于從套口機線路徑1c一直到套口機的一側。
其結果,如圖11所示的那樣,通過套口機線切斷鉤4切斷后以從套口機線爪3b垂下的狀態被保持的套口機線7被拉回,如圖12中所示的那樣,通過套口機線爪3b保持的套口機線7的長度就會縮短,不會在下一次縫制時在縫制開始部分附隨較長的套口機線7,而招致外觀變得難看。
在如上構造的退線機構中,由于被切斷的套口機線7的拉回利用針線切斷鉤3的進退動作而進行,所以不需要專用的退線機構。另外套口機線7的退回量,能夠通過改變上部的套口機線路徑1b的穿線孔、改變該套口機線路徑1b的安裝位置而自由調整。
并且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作為掛線部分的掛線突起1a,設置在作為針線切斷鉤3的安裝臺的鉤臺12的前邊緣上,但是該掛線部分,能夠適當設置在針線切斷鉤3或者鉤臺12的一部分上,另外掛線部分的形狀,并不局限于圖示形狀,也可以為其它適宜的形狀。
權利要求
1.一種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其特征是,裝備于在針落下位置處形成的針線的圈中、使從該針落下位置的右側向左側進入的套口機穿過、使該套口機所保持的套口機線與所述針線相纏繞而進行縫制的縫紉機上;包括可進退動作地配置在所述針落下位置的右后側、其進入時在所述套口機的進入端附近捕捉所述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掛鉤;可進退動作地配置在所述針落下位置的右側、其進入時插入所述套口機所穿過的所述針線的圈內捕捉該針線的針線切斷鉤;在該針線切斷鉤退回時與其摩擦接觸、將所述進入時捕捉到的針線切斷的針線切刀;可進退動作地配置在所述針落下位置的右側、其進入時捕捉被所述套口機線掛鉤所捕捉到的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切斷鉤;在該套口機線切斷鉤退回時與其摩擦接觸、將所述進入時捕捉到的套口機線切斷的套口機線切刀;和快要縫制完了時,在所述縫紉機上使所述套口機處于進入狀態,暫時停止縫制之后,使所述套口機線掛鉤進入、捕捉到所述套口機線并退回,在該狀態下使所述縫紉機進行一針的縫制之后,使所述針線切斷鉤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進行進退動作,將所述針線以及套口機線利用所述針線切刀以及套口機線切刀分別切斷的綻線防止動作的控制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配置著連接設置在所述針線切斷鉤的端部、在該針線切斷鉤進入時捕捉所述套口機的進入端附近的套口機線、在所述進入之后的退回時將捕捉到的套口機線從所述針線的最后的圈中拉出來、保持在與所述針線切刀之間的套口機線保持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配置著為了減少由所述套口機線保持鉤捕捉到的套口機線的長度,將供給到所述套口機之前的套口機線拉回的退線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所述退線機構具有橫穿過所述針線切斷鉤的進退動作路徑的、保持供給到所述套口機之前的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路徑,和設置在所述針線切斷鉤或者其安裝臺的一部分上、將在該針線切斷鉤退回動作時保持在所述套口機線路徑上的套口機線掛上的掛線部分。
5.一種縫紉機,其特征是,裝備著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
6.一種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其特征是,裝備于在針落下位置處形成的針線的圈中、使從該針落下位置的右側向左側進入的套口機穿過、使該套口機所保持的套口機線與所述針線相纏繞而進行縫制的縫紉機上;包括可進退動作地配置在所述針落下位置的右后側、其進入時在所述套口機的進入端附近捕捉所述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掛鉤;可進退動作地配置在所述針落下位置的右側、其進入時插入所述套口機所穿過的所述針線的圈內捕捉該針線的針線切斷鉤;在該針線切斷鉤退回時與其摩擦接觸、將所述進入時捕捉到的針線切斷的針線切刀;可進退動作地配置在所述針落下位置的右側、其進入時捕捉被所述套口機線掛鉤所捕捉到的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切斷鉤;在該套口機線切斷鉤退回時與其摩擦接觸、將所述進入時捕捉到的套口機線切斷的套口機線切刀;和控制針腳的綻線防止動作的控制部分;該控制部分在快要縫制完了時,在所述縫紉機上使所述套口機處于進入狀態、暫時停止縫制,使所述套口機線掛鉤進入、捕捉到所述套口機線,使所述套口機線掛鉤退回,在該狀態下在所述縫紉機上進行一針的縫制,使所述針線切斷鉤以及套口機線切斷鉤進退動作、將所述針線以及套口機線通過所述針線切刀以及套口機線切刀各自分別切斷。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配置著連接設置在所述針線切斷鉤的頂端、在該針線切斷鉤進入時捕捉所述套口機的進入端附近的套口機線、在所述進入之后的退回時將捕捉到的套口機線從所述針線的最后的圈中拉出來、保持在與所述針線切刀之間的套口機線保持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配置著為了縮短被所述套口機線保持鉤捕捉到的套口機線的長度,將供給到所述套口機之前的套口機線拉回的退線機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所述退線機構具有橫穿過所述針線切斷鉤的進退動作路徑的、保持供給到所述套口機之前的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路徑,和設置在所述針線切斷鉤或者其安裝臺的一部分上、將在該針線切斷鉤退回動作時保持在所述套口機線路徑上的套口機線掛上的掛線部分。
10.一種縫紉機,其特征是,裝備著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
全文摘要
一種針腳的綻線防止裝置,將用于捕捉穿過快要縫制完了之前的針線的圈的套口機線的套口機線掛鉤以及其驅動機構,包括套口機線以及針線的切斷機構配置在縫紉機的針落下位置的右側。
文檔編號D05B61/00GK1295147SQ0013347
公開日2001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1999年11月9日
發明者田中良幸, 林田高幸 申請人:大和縫紉機制造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