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踝關節支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踝關節支具,是一種能夠根據患者踝關節損傷后恢復的不同階段,結合早期加壓包扎和后期功能鍛煉的新型踝關節支具。
【背景技術】
[0002]踩關節損傷是最常見的關節損傷,每天每10000人中就有1人發生踩關節損傷。踩關節損傷以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為主,在關節損傷中最為常見,踝關節損傷大多數預后良好,但若治療延誤或不當可能出現功能障礙或其他后遺癥狀。
[0003]踝關節損傷后治療方法分為保守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急性期保守治療為“RICE”,即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包扎(compress1n)和抬高患肢(elevat1n),和 “PRICES”,即保護(protect1n)、相對休息(relative rest)、冰敷(ice)、加壓包扎(compress1n)、抬高患月支(elevat1n)和支撐(support)。
[0004]而目前研究認為,積極有效的功能鍛煉能預防踝關節不穩的發生,有助于本體感受器的恢復。目前功能鍛煉根據指導原則分為三期:第一期恢復踝關節基本功能;第二期踝關節肌肉韌帶強度練習;第三期為踝關節平衡性、協調性和敏捷性練習。功能鍛煉的第二期和第三期需要借助外力和器械進行。
[0005]根據目前踝關節損傷治療原則,臨床多采用支具固定的方式保護踝關節及避免加重損傷。目前市場上踝關節支具主要采用內部軟質材料加外部硬質材料,其固定范圍為中、下脛腓段至踝關節或后足,也有套筒式設計,固定范圍為自膝關節至足部,其他簡易設計如將鋼條插入踝關節兩側繃帶內以限制踝關節內外翻等等。市場上的支具設計各異,其作用主要用于患肢制動和局部支撐保護,避免加重損傷。但缺乏一種具有早期加壓包扎和部分支撐,并且能根據功能鍛煉原則輔助進行功能鍛煉的支具。
[0006]因此,設計并生產一種復合結構,符合踝關節損傷后診療原則并且具有三期鍛煉功能,具備治療和預防再損傷的新型支具,具有醫療價值和市場前景。
【實用新型內容】
[0007]為了克服現有支具長期固定后無法積極進行踝關節三期功能鍛煉,影響患肢本體感受器恢復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踝關節支具提供了早期的加壓包扎和適當支撐,并且在損傷后在不同的恢復時期通過對支具調節能快速方便進行功能鍛煉,進而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并通過快速簡便的支具調節進行鍛煉,促進本體感受器的恢復,具有治療和預防再損傷的作用。
[0008]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9]—種踝關節支具,采用Ρ0Μ塑膠原料制作外部支撐,采用BONDED FOAM再生海綿材料制作內面,外部支撐和內面結合呈靴型構造的踝關節支具;該靴型構造的踝關節支具上設有系扣,且該支具外部由上而下共設三組粘扣帶,分別為第一粘扣帶,第二粘扣帶,第三粘扣帶;第一粘扣帶設于靴型構造的小腿中部,第三粘扣帶設于靴型構造的中足位置,第二粘扣帶位于第一粘扣帶和第三粘扣帶中間,靴型構造的足跟處設開放性開口。
[0010]進一步地,該支具的下端內外踝上緣靠近第三粘扣帶位置處設有卡槽;該卡槽包括可作翻轉活動的軸承和卡槽接口 ;當卡槽扣住或松開時,第三粘扣帶能做橫向固定。
[0011]進一步地,在所述支具中部內外側前、中、后安裝三根彈力帶,分別為第一彈力帶,第二彈力帶和第三彈力帶,第一彈力帶起點a、第二彈力帶起點b、第三彈力帶起點c的位置靠近第二粘扣帶;三根彈力帶的終點分別為踝關節支具內外側自下而上所設的三個扣孔;踝關節支具未使用時,三根彈力帶的終點扣孔位于第三粘扣帶的下方靠近踝關節,分別為:第一彈力帶終點扣孔dl,第二彈力帶終點扣孔d2,第三彈力帶終點扣孔d3 ;在足背中部設有第一彈力帶終點扣孔al,第二彈力帶終點扣孔bl,第三彈力帶終點扣孔cl三個扣孔,在足背前端設有第一彈力帶終點扣孔a2,第二彈力帶終點扣孔b2,第三彈力帶終點扣孔c2三個扣孔。
[0012]進一步地,所述三根彈力帶與扣孔扣緊時是相互平行的。
[0013]進一步地,所述彈力帶前部帶有活動扣,該活動扣與所述扣孔配合固定。
[0014]進一步地,所述系扣為鞋帶式系扣。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以在早期進行下脛腓部、踝關節和中足進行加壓包扎,對嚴重損傷有固定和支撐作用,方便損傷后分期進行功能鍛煉。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傳統支具單一支撐固定功用,充分考慮到損傷后不同恢復時期對關節活動進行功能鍛煉的要求,采用了多條彈力帶控制力量,并采用強度和韌帶均比較高的Ρ0Μ塑膠原料,質地較輕,且工藝成本較低,增強了支具的實用性,使患者可以在早期進行下脛腓部、踝關節和中足進行加壓包扎,對嚴重損傷有固定和支撐作用,方便損傷后分期進行功能鍛煉,更加符合關節損傷治療的目前研究進展。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踝關節支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踝關節支具的卡槽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踝關節支具的彈力帶連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本實用新型一種踝關節支具未使用時的開放狀態示意圖。
[0021]圖5是本實用新型踝關節支具的工作狀態之一固定狀態的示意圖。
[0022]圖6是本實用新型踝關節支具的另一種工作狀態功能鍛煉狀態的示意圖。
[0023]圖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24]1是第一粘扣帶,2是第二粘扣帶,3是第三粘扣帶,4是開放性開口,5是鞋帶式系扣,6是卡槽,f代表沿f方向翻轉,g代表沿g方向翻轉,h是軸承,i是卡槽接口,a是第一彈力帶起點,b是第二彈力帶起點,c是第三彈力帶起點,al、a2、dl是第一彈力帶終點扣孔,bl、b2、d2是第二彈力帶終點扣孔,cl、c2、d3是第三彈力帶終點扣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踝關節支具,在傳統支具起固定支撐作用的基本結構中,摒棄厚重的固定裝置,采用強度高、韌度好的Ρ0Μ塑膠原料制作外部支撐,內面采用柔韌性高且透氣性強的BONDED FOAM再生海綿材料,外部支撐與內部壓縮海綿粘合固定,設計為靴型構造,面料為強低伸型PET材料,采用鞋帶式系扣5,且支具外部由上而下共三組粘扣帶,分別為第一粘扣帶1,第二粘扣帶2,第三粘扣帶3。第一粘扣帶1設于靴型構造的小腿中部,第三粘扣帶3設于靴型構造的中足位置,第二粘扣帶2位于第一粘扣帶1和第三粘扣帶3中間,靴型構造的足跟處設開放性開口 4,可根據腫脹程度和個體差異,調節鞋帶式系扣5、第一粘扣帶1、第二粘扣帶2、第三粘扣帶3以調節捆縛壓力,且對下脛腓骨和中足腫脹起到良好的加壓包扎作用。
[0026]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踝關節支具的下端內外踝上緣靠近第三粘扣帶3位置處設有卡槽6。該卡槽6包括軸承h和卡槽接口 i,軸承h可作翻轉活